有孩子跟無孩子的家庭開銷差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孩子跟無孩子的家庭開銷差異

這些數字是我詢問幾位結婚有孩子跟沒孩子,加上我自己的生活經驗得到的大概狀況

#食的部分:像我這個2個孩子的家庭,在孩子學齡前大概是2個孩子算1個人的伙食費,到了小學的中高年紀就是1個人算1個伙食費支出,如果我們以中年級當界線,在0-8歲左右,2個孩子可以算1個人的伙食,8歲之後就是2個人的支出。

所以有2個孩子的家庭,22個工作天晚餐跟早餐+8個假日

8歲前,每餐的支出400元,一個月大概22800:

工作天1餐晚餐22*400=8800,早餐每天200元*30=6000,假日1000*8=8000

8歲後,每餐的支出500元。一個月大概28500:

工作天1餐晚餐22*500=11000,早餐每天250元*30=7500,假日1250*8=10000

我們算平均2萬5就好

沒有孩子的夫妻,22 個工作天晚餐+8個假日:

工作天1餐晚餐22*250=5500,早餐每天150元*30=4500,假日650*8=5200

合計5500+4500+5200=15200

#住的部分,一般平均背負30年房貸800萬到1000萬來說,由於有孩子的家庭需要較大的空間,沒有孩子的家庭不需要很大的空間,所以我們把800萬房貸計入沒有孩子的家庭,把1000萬計入有孩子的家庭。

800萬的房貸支出,30年房貸,2.1%利息:每個月還款3萬

1000萬的房貸支出,30年房貸,2.1%利息:每個月還款3萬7

#行的部分,大部分的家庭幾乎都有車子,有孩子的家庭跟沒有孩子的家庭,最大的差異性就是搭公共交通工具需要多付出一些交通費,這個部分較難詳細計算,為了簡化計算,單純計算1台汽車跟1台機車的支出。

汽車:保險6000+稅金12000+1年2次保養15000+油錢每個月3000*12=69000

機車:保險1500+稅金450+1年3次小保養1000+油錢每個月500*12=8950

以上合計77950

#衣的部分:lative的衣服褲子大概落在600左右,外套約1500,冬天跟夏天幫自己添購各3套衣物跟1件外套,大人的部分1200*6+1500=8700,孩子由於成長期所以更換的頻較高,所以把大人的支出乘上1.5倍約13050。

有孩子的家庭:8700*2+13050*2=43150

無孩子的家庭:8700*2=17400

#育的部分

有孩子的家庭,每個孩子每個月支出平均1萬,2個孩子20000*12=240000

無孩子的家庭,沒有這項支出為0

#樂的部分:純以國內1年2次2天1夜小旅行計算

有孩子的家庭:

住宿4人房4000*2+遊樂園門票700*4+1趟遠行油錢1000=7800,出去玩的外食消費會拉高,以百貨公司美食街200元計,200*4個人*5餐=4000,一趟小旅行支出7800+4000=11800,1年算2趟就是23600元。

無孩子的家庭:

住宿2人房2000*2+遊樂園門票700*2+1趟遠行油錢1000=4400,外食200*2*5=2000,4400+2000=6400,1年算2趟就是12800元。

其他:生活中並不是只有這些支出,還有生活的雜支或保險、水電瓦斯等,像我家每個月大概就要抓1萬5,1年支出18萬。無孩子的家庭可能1個月1萬,1年支出12萬。

----------------------------

總計有孩子的家庭開銷:

食25000*12+衣43150+住37000*12+行77950+育20000*12+樂23600+雜支15000*12

=1308700元,約130萬台幣

總計無孩子的家庭開銷:

食15200*12+衣17400+住30000*12+行77950+育0+樂12800+雜支10000*12=692600,約70萬台幣

從食衣住行育樂幾個方面來談論家庭開銷的差異,但是我並沒有要表達什麼意思,只是單純給想要生孩子的人,你要先認知生活開銷一定會變多,同時勢必要犧牲自己的生活品質。

但是我也坦言有孩子的家庭,也能體會另一種生活的快樂,這也是選擇不生孩子無法感受的,#但是人生都只是選擇沒有那一種方式才是對的,我也不會用我的標準去定義你的生活好不好,因為每個人感受度這個無法比較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彼得潘-avatar-img
2023/07/23
所以我選擇當頂客族把養孩子的錢當養老金
avatar-img
茉莉的沙龍
17會員
36內容數
茉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05
為什麼我會開始有意識存錢這件事情,其實這是有一個故事的。 在年輕時我蠻離經叛道的,光大學我就讀了三間,可能成長過程母親過於嚴厲的教育,在我心裡暗藏反抗之心,等到上大學離開父母的眼線,就完全解放,最後就被二一退學了。 在念二專時,因為偷偷去上學被主管知道,當眾之下被公開數落,只因為我沒有報備就去讀
2024/03/05
為什麼我會開始有意識存錢這件事情,其實這是有一個故事的。 在年輕時我蠻離經叛道的,光大學我就讀了三間,可能成長過程母親過於嚴厲的教育,在我心裡暗藏反抗之心,等到上大學離開父母的眼線,就完全解放,最後就被二一退學了。 在念二專時,因為偷偷去上學被主管知道,當眾之下被公開數落,只因為我沒有報備就去讀
2023/11/29
最近有粉專好友跟我討論關於孩子教育投資以及孩子教養。 我給的建議是《量力而為》就好,然後對孩子不要有太高的期待,一旦不如預期,很容易陷入失落。試想看看,貧苦成長環境的孩子,能得到的資源比一般人少,但是願意讀還是有機會靠讀書翻身。 而擁有豐盛的教育資源的孩子們,父母希望他們好好學習的期待,但是
2023/11/29
最近有粉專好友跟我討論關於孩子教育投資以及孩子教養。 我給的建議是《量力而為》就好,然後對孩子不要有太高的期待,一旦不如預期,很容易陷入失落。試想看看,貧苦成長環境的孩子,能得到的資源比一般人少,但是願意讀還是有機會靠讀書翻身。 而擁有豐盛的教育資源的孩子們,父母希望他們好好學習的期待,但是
2023/11/21
有些家庭收入並不差,但是經常卻存不到錢,我自己的觀察有幾個原因: 1.已經建立精致的生活模式年輕時,由於收入是逐年增加,當收入提高之後,人們自然開始追求生活質量的提升,例如天天一杯星巴克咖啡。有大額年終或獎金入帳後,先想的是要犒賞自己一年的辛勞,買個名牌包或全家人來一趟豪華海外旅遊,不知不覺當中,
2023/11/21
有些家庭收入並不差,但是經常卻存不到錢,我自己的觀察有幾個原因: 1.已經建立精致的生活模式年輕時,由於收入是逐年增加,當收入提高之後,人們自然開始追求生活質量的提升,例如天天一杯星巴克咖啡。有大額年終或獎金入帳後,先想的是要犒賞自己一年的辛勞,買個名牌包或全家人來一趟豪華海外旅遊,不知不覺當中,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Thumbnail
在婚姻生活中,不少全職媽媽常常面臨老公對生活費的控制和限制,這種經濟上的壓力會影響她們的自我價值感和心理健康。文章提到了面對經濟控制的困境,全職媽媽可以透過坦誠溝通、增強經濟能力以及尋求支持和幫助等方式來解決問題。同時,建議重視婚姻中的平等和尊重,並為未來做好規劃。
Thumbnail
在婚姻生活中,不少全職媽媽常常面臨老公對生活費的控制和限制,這種經濟上的壓力會影響她們的自我價值感和心理健康。文章提到了面對經濟控制的困境,全職媽媽可以透過坦誠溝通、增強經濟能力以及尋求支持和幫助等方式來解決問題。同時,建議重視婚姻中的平等和尊重,並為未來做好規劃。
Thumbnail
李先生和陳女士是一對結婚十年的夫妻,育有兩個孩子,分別是8歲的兒子和5歲的女兒。李先生在一家私人公司擔任工程師,收入穩定但工作壓力大。陳女士曾是一名教師,但在生了第二個孩子後選擇成為全職媽媽,照顧家庭和孩子。隨著生活成本的增加和孩子們的成長,家庭開銷逐漸增大,這給夫妻倆帶來了經濟上的壓力。
Thumbnail
李先生和陳女士是一對結婚十年的夫妻,育有兩個孩子,分別是8歲的兒子和5歲的女兒。李先生在一家私人公司擔任工程師,收入穩定但工作壓力大。陳女士曾是一名教師,但在生了第二個孩子後選擇成為全職媽媽,照顧家庭和孩子。隨著生活成本的增加和孩子們的成長,家庭開銷逐漸增大,這給夫妻倆帶來了經濟上的壓力。
Thumbnail
年過半百的聚會 最多的話題就是誰家娶媳婦、誰家嫁女兒、誰當了阿嬤、誰家有孫子滿月⋯⋯了 跟年輕人聊到少子化的問題跟原因 他們總是回答:養不起小孩啦 其實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依照現在的社會環境,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 如果沒有長輩的支援,連結婚都不敢想 他們還自嘲是躺平族 這次跟朋友聊到一個
Thumbnail
年過半百的聚會 最多的話題就是誰家娶媳婦、誰家嫁女兒、誰當了阿嬤、誰家有孫子滿月⋯⋯了 跟年輕人聊到少子化的問題跟原因 他們總是回答:養不起小孩啦 其實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依照現在的社會環境,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 如果沒有長輩的支援,連結婚都不敢想 他們還自嘲是躺平族 這次跟朋友聊到一個
Thumbnail
我總想不清楚,養女孩跟養男孩究竟有什麼不同? 女兒總是說,「媽~我長大後,都要一直跟你住,才不要搬出去住。」 兒子總是說,「媽~我長大後,找到老婆結婚,就要搬出去住了。」
Thumbnail
我總想不清楚,養女孩跟養男孩究竟有什麼不同? 女兒總是說,「媽~我長大後,都要一直跟你住,才不要搬出去住。」 兒子總是說,「媽~我長大後,找到老婆結婚,就要搬出去住了。」
Thumbnail
那天,看著孩子,我好像想懂了什麼。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從0分開始累加的。 大部分媽媽從懷孕那一刻起,一點一滴慢慢累積, 大部分爸爸,則是從看見孩子的那一瞬間才有實感。 我們從新手爸媽開始,逐漸成為新手家長。 每多一點相處,就多加幾分, 因此,我們可能會有一種感覺, 覺得自己每一
Thumbnail
那天,看著孩子,我好像想懂了什麼。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從0分開始累加的。 大部分媽媽從懷孕那一刻起,一點一滴慢慢累積, 大部分爸爸,則是從看見孩子的那一瞬間才有實感。 我們從新手爸媽開始,逐漸成為新手家長。 每多一點相處,就多加幾分, 因此,我們可能會有一種感覺, 覺得自己每一
Thumbnail
「妳心目中理想的家庭生活,究竟是什麼模樣呢?」 那天,和諮商師聊到現在的生活節奏讓我有點卡住時,諮商師反問了我這個問題。我愣住,因為似乎沒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就當了媽媽。 回想在有孩子以前,我喜歡自由的生活,喜歡想出去就出去、想耍廢就耍廢的隨心所欲,我可以滿腔熱血和朋友飛到馬祖北竿跑馬拉松
Thumbnail
「妳心目中理想的家庭生活,究竟是什麼模樣呢?」 那天,和諮商師聊到現在的生活節奏讓我有點卡住時,諮商師反問了我這個問題。我愣住,因為似乎沒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就當了媽媽。 回想在有孩子以前,我喜歡自由的生活,喜歡想出去就出去、想耍廢就耍廢的隨心所欲,我可以滿腔熱血和朋友飛到馬祖北竿跑馬拉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