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21天習慣養成】DAY21 家的形象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家對你而言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它應該是長成什麼樣子?

是像寒冬臘月熱滾滾的火鍋,大家一同泡在裡頭,各取所需,各有喜好,吵雜而溫馨?

還是像夏夜裡被飄散的雲層遮擋住的圓月,若顯若現,缺憾中帶著一點美好?

是什麼組成一個家庭呢?而所謂的「家」,又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對一些人來說,家是一種自然的存在,不會刻意去想,因為它一直都在那個地方。不管走多遠,你知道,當你需要的時候,家就在前方。

但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家是一個破碎的地方,混合著冀望與失望、交識著愛與恨、是自由被綑綁的地方,它牢牢的抓住你,你想逃開,但卻發現不管逃了多久、多遠,你始終被綑綁著。

家,是永遠的避風港,是一直想逃離,最後又會回到的地方

在過去家庭具備的兩大基本功能:傳宗接代和經濟合作。

繁衍後代是生物本能所致,經濟合作則是出於生存發展的考慮。

史前時代的人類,一個人獨自存活的能力是有限的,寒冬、飢餓與野獸的侵襲隨時會降臨,家庭成員的合作互助會讓生存變得容易些,對於家的需求,是出於對死亡的恐懼

農業社會,家是庇護所,是勞動力及權力的延伸,對這時候的人們來說,家的存在,是出於對生活的對抗

現代社會,隨著科技的進步,帶來的是生活的便捷。一個人就可以自給自足,無論在物質生活方面還是在精神生活方面。這個時候,家人協助生活的作用就好像變得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了。我們不再需要一群人去對抗猛獸和饑荒,我們也不見得要以家庭為單位才能做好一件事情。對於「家」的想像和需求,隨著時間不斷在變化。家的直觀意義消失了,但對於家的需求並不會因此而消失。

部份家庭呈現出的病態,例如:無止盡的吵鬧、怨懟,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纏及埋怨。那些家庭中揮之不去的陰暗等等。讓年輕人寧可選擇一個人生活,也不願步入婚姻家庭。對少數人來說,與其擁有一個病態的家庭,不如獨自去走完人生。

每個人都渴望一個健康的家庭,需要家人之間的支持,彼此成全、牽掛惦念,分享。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健康的、有愛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才會讓我們的生活方式不斷優化,生命質量得到提升。

如果「家」對你而言,曾經是一個不幸福的存在,也許能靠我們自己主動建設,讓它成為你今後生活重要的主題之一,積極的去建設好屬於你自己的家。

在這家裡你的情感需要能得到滿足,你能提供家人支持、安全與觀照的需要,給自己和你的家人一份歸屬感。

我們都可重新定義及打造「家」的形象。關於家,你的定義是什麼?

129會員
228內容數
一個人走在療癒的路上,與我的靈魂相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