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污染與AI(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楊道還 7/14/2023

(一)

AI是今年特大的一個新聞,但也是特別詭異的一個。資本家們一邊努力地推廣,一邊又大聲地警告,十分不尷尬。這就像開著大奔進胡同裡的農貿市場,一邊鳴笛,一邊前進;一邊擠了市場裡的攤位,一邊又提供了推車、修車和擦車的新行當——司機都在跳車。

日前又有新聞、新名詞、新信息,叫做AI數據污染。這是更尷尬的一個問題,但不新,是個老問題。數據污染在自然科學裡,是原始數據被污染羼入或被缺失,損害了其完整性和真實性。

這個新聞說,AI在網上抓人類數據,結果抓回來的原始數據,卻被AI自己生產的數據羼入了。AI的腦瓜和鍵盤比人的快,一句問題,可以頂上一萬句。所以這個污染一旦出現,規模該不小,不是前AI時代的宣傳和廣告所能比的。英文裡,有misinformation,misknowledge,AI的數據污染應該有個新名詞,叫misdata或misdatum。名不正,則言不順。

如果以上估計正確,繼知識爆炸和信息爆炸之後,會有這個AI導致的數據爆炸。爆炸越來越深入,也算一個自然的進程。諾貝爾之獎,被稱為炸藥獎,莫非前定?

之所以說自然,還因為misinformation不是disinformation或者malinformation,沒有主觀的故意。即AI仍不能算是個真人,仍然是個機器。當AI能有主觀的故意時,它才能像個人一樣負起責任。現下看來,AI沒有主觀故意卻可能導致錯誤,這樣的錯誤,沒有專家願意承擔,只能由社會的非專家承受,主要是那些對警告聽不太懂的門外漢們,譬如筆者。

AI算不算是個真人,怎麼算?圖靈測試?圖靈說,如果一台機器能夠與人類展開對話(透過電傳設備)而不被辨別出其機器身份,那麼稱這台機器具有智慧。那個時代的機器,懂得的東西很少,但是純粹理性和邏輯的,不犯錯;但稱不上智慧。現代有人認為,人只有完全理性和按照邏輯思考,才算是有智慧。如果這兩者成立的話,那麼那個時代的機器與人的差距就只在於知識量。是這樣嗎?填鴨式地喂給機器數據和信息,它就會生出知識來,以至於生出智慧來麼?當然,沒那麼簡單,還得有個人為的算法輸進去,直到AI能自己源源不斷地產生算法。但大方向似乎就是這樣的。結果將是個智慧制造機。這有什麼值得警告的呢?malinformation?

但圖靈這句話翻成古文,就是一個機器「言足以飾非」,即為智慧。「言足以飾非」這句,前面還有一句「智足以拒諫」。加上這句,就反映了現在AI的真正狀態,它比你知道的多得多,它也能讓你分不出它是機器還是人,它犯了錯,眨眼的功夫就可以換個說法,一樣理直氣壯——算法錯了,它卻沒錯,不可追責。工程師們也不能擔其責,這就是加入集體的好處,兢兢業業的螺絲釘怎好有責?而監管、監管,如何監管?加芯片加電源。除了抱薪救火,有什麼別的法兒?

上面這兩句話從哪裡來的呢?司馬遷《史記·殷本紀》:「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巧不巧的是,紂也是不可追責的。AI人士發出的警告,是因為這個原因麼?顯然AI還沒到這個地步。未來麼,不要想得太遠。

Misdata對AI來說,不完全是件壞事。這就像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邊吸收信息,一邊辨別虛假信息——無陰陽不成。有極端的人認為,神話什麼的,不理性,是不能教給孩子的。大概他們認為,用純粹事實(?)和理性邏輯教出來的孩子,對錯誤就百毒不侵了。這種方法或者能制造出成功的科學家,但他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與不能永遠正確的自己相處?這是造AI的方法,然而即便對AI來說,從今開始,也屬過時了。所以Misdata對某些人類來說,也不完全是件壞事。

Misdata對AI來說,是個與同類相處的問題。或者這是AI能反思,有真正地進化,以至於接近人類思維的一個階段。人類從哪裡來?現代人類中,神創和自然的比例佔多少?人類交互影響、文化自進化的比例又佔多少?佛法講無情與有情,無情如何生有情?有情未現前,如何含於無情?當然,這些都是為AI專家擔憂,思出其位了,不贅述。

但這裡有個切近的問題,就是人腦能夠處理左一片,又一片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拿這樣的左一坨、右一坨的數據怎麼辦?「真實」數據尚且處理不來,misdata怎處?雖說現代社會裡的人,數據、信息不厭多,像廣告一樣,不看就好了,但無處不在的廣告仍屬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大概只能希望後代有個好運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aohuan Yang的沙龍
7會員
33內容數
對現代科技、科技文明、哲學、和未來的反思。
Daohuan Y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7/09
最近網上流傳一篇《孔子的理想世界》。這篇文章節選了孫震的《孔子新傳》。既雲節選,有點兒斷章取義也就理所當然。我寫這篇博文評論這篇文章,主要是梳理,也有消斷章歧義的意思。孫震這本書淺讀之下,已使我獲益良多。 這篇短文不是書評,而是有感而發。 (一) 文中節選了孫論述「孔子所處的
2023/07/09
最近網上流傳一篇《孔子的理想世界》。這篇文章節選了孫震的《孔子新傳》。既雲節選,有點兒斷章取義也就理所當然。我寫這篇博文評論這篇文章,主要是梳理,也有消斷章歧義的意思。孫震這本書淺讀之下,已使我獲益良多。 這篇短文不是書評,而是有感而發。 (一) 文中節選了孫論述「孔子所處的
2023/06/23
新右衛門問一休和尚,如果因聽從命令而造業,還屬自己造業否?一休說,院中樹上雪將樹壓彎了,去將雪掃掉來。須臾,新右衛門掃完雪回來。又問。一休說,誰的身上濕了? 新右衛門問一休和尚,如果因聽從命令而造業,還屬自己
2023/06/23
新右衛門問一休和尚,如果因聽從命令而造業,還屬自己造業否?一休說,院中樹上雪將樹壓彎了,去將雪掃掉來。須臾,新右衛門掃完雪回來。又問。一休說,誰的身上濕了? 新右衛門問一休和尚,如果因聽從命令而造業,還屬自己
2023/06/18
孔孟理論中一個重要的發明是人倫。人倫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其原則。這裡的關系指施之於人而反之於己的輪轉關系。這些關系,最基本的,就是五種: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其余的關系可以通過將這五種類比、組合、拼合、或湊合而成。
2023/06/18
孔孟理論中一個重要的發明是人倫。人倫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其原則。這裡的關系指施之於人而反之於己的輪轉關系。這些關系,最基本的,就是五種: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其余的關系可以通過將這五種類比、組合、拼合、或湊合而成。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AI 的出現擊垮了人類何以為「人」的驕傲,我們對 AI 的恐懼反映了人類自身的存在危機。AI 在大量數據的訓練下產生了專屬機器的「暗知識」,而暗知識將會顛覆人類社會對科技的想像。
Thumbnail
AI 的出現擊垮了人類何以為「人」的驕傲,我們對 AI 的恐懼反映了人類自身的存在危機。AI 在大量數據的訓練下產生了專屬機器的「暗知識」,而暗知識將會顛覆人類社會對科技的想像。
Thumbnail
小編認為AI利大於弊 小編我對AI目前的評價仍是正面>負面,頂多中立,原因如下: 1. AI是工具,善良的/邪惡的AI,取決於背後控制的人類的道德價值,因為你餵給AI甚麼訓練資料,就成為AI的價值觀。 2. AI是工具,能完全駕馭AI的操作員,必須是邏輯極強的工程師,一般人用AI也只能發揮AI約30
Thumbnail
小編認為AI利大於弊 小編我對AI目前的評價仍是正面>負面,頂多中立,原因如下: 1. AI是工具,善良的/邪惡的AI,取決於背後控制的人類的道德價值,因為你餵給AI甚麼訓練資料,就成為AI的價值觀。 2. AI是工具,能完全駕馭AI的操作員,必須是邏輯極強的工程師,一般人用AI也只能發揮AI約30
Thumbnail
一、從大數據孕育出人工智能 (AI)。 二、宏觀角度-人異化成為數據及演算法之奴。 歐尼爾的警告:最安静的恐怖主義。 哈拉瑞的警告:數據主義和神人統治論。 三、微觀角度-人異化成為自己的陌生人、真實世界的陌生客。 網路大數據與 AI 是新型的精神舞台與精神鴉片。 網民變得稚萌淺薄,語言表達能力退化。
Thumbnail
一、從大數據孕育出人工智能 (AI)。 二、宏觀角度-人異化成為數據及演算法之奴。 歐尼爾的警告:最安静的恐怖主義。 哈拉瑞的警告:數據主義和神人統治論。 三、微觀角度-人異化成為自己的陌生人、真實世界的陌生客。 網路大數據與 AI 是新型的精神舞台與精神鴉片。 網民變得稚萌淺薄,語言表達能力退化。
Thumbnail
賦予AI生命力;人類正在扮演虛偽上帝的角色? 「AI」人工智慧,機器就是機器,閔話 俗語說:「攏無感情ㄟ哦」! 社會中忽視「人倫道德」的根本?卻虛偽的想扮演上帝的角色「AI」?自古以來「堯舜禹」禪讓皇位,以德治國,其中所謂的「禪讓」,類似於現代「投票選舉」,受眾人敬重;有明顯的道德良知歷程;呼聲最高
Thumbnail
賦予AI生命力;人類正在扮演虛偽上帝的角色? 「AI」人工智慧,機器就是機器,閔話 俗語說:「攏無感情ㄟ哦」! 社會中忽視「人倫道德」的根本?卻虛偽的想扮演上帝的角色「AI」?自古以來「堯舜禹」禪讓皇位,以德治國,其中所謂的「禪讓」,類似於現代「投票選舉」,受眾人敬重;有明顯的道德良知歷程;呼聲最高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讓我們能夠更加快速、精準地解決各種問題,但是也帶來了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AI技術可能會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今天晚上在我腦中閃過一個念頭:如果AI因為硬體產生錯誤,而造成錯誤學習,演變成某種特定的偏差,是不是會類似生物腦的精神障礙?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讓我們能夠更加快速、精準地解決各種問題,但是也帶來了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AI技術可能會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今天晚上在我腦中閃過一個念頭:如果AI因為硬體產生錯誤,而造成錯誤學習,演變成某種特定的偏差,是不是會類似生物腦的精神障礙?
Thumbnail
畢竟最近 Ai 那麼夯,難免聊天還是會聊點相關的內容 不過畢竟都不是專家,以一個路人喊熱的腳色來談談 這幾年的數據分析領域,Ai 早就用的風聲水起的。 各大公司都有 資料科學團隊,而現在語言模型的爆紅,最大的差別就是產出的東西能直接被大眾理解,我們也能直接用語言與模型對話。 對話出來的內容雖然還是有
Thumbnail
畢竟最近 Ai 那麼夯,難免聊天還是會聊點相關的內容 不過畢竟都不是專家,以一個路人喊熱的腳色來談談 這幾年的數據分析領域,Ai 早就用的風聲水起的。 各大公司都有 資料科學團隊,而現在語言模型的爆紅,最大的差別就是產出的東西能直接被大眾理解,我們也能直接用語言與模型對話。 對話出來的內容雖然還是有
Thumbnail
ChatGPT與Midjourney出現,許多KOL及眾多文章均在探討或讚揚AI功能的強大,誇張一點的甚至表示人類可能毀滅。
Thumbnail
ChatGPT與Midjourney出現,許多KOL及眾多文章均在探討或讚揚AI功能的強大,誇張一點的甚至表示人類可能毀滅。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一段話:「那些感受到 AI 威脅的人,如何去接受 AI、向 AI 學習,摸索人類與 AI 的共存之道。從人類與 AI 的相處方式,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弱點及可能性。」細品後發現字裡行間充滿意涵。接下來會透過拆解此句來分享從中獲得的啟發。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一段話:「那些感受到 AI 威脅的人,如何去接受 AI、向 AI 學習,摸索人類與 AI 的共存之道。從人類與 AI 的相處方式,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弱點及可能性。」細品後發現字裡行間充滿意涵。接下來會透過拆解此句來分享從中獲得的啟發。
Thumbnail
我認為還有一個特質特別劃清了人類與機器的界線,這其中參雜了理性與感性,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上也經常發生 「明知結果會失敗仍願意放手一搏 拚了命去爭取不可能中的可能」
Thumbnail
我認為還有一個特質特別劃清了人類與機器的界線,這其中參雜了理性與感性,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上也經常發生 「明知結果會失敗仍願意放手一搏 拚了命去爭取不可能中的可能」
Thumbnail
「今天Dcard和PTT的熱門你看了嗎」「目的地好遠喔,我們叫個Uber過去吧」,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生活已經充斥了各種新的科技服務,在台灣這座科技島上的我們永遠都不會缺乏對新科技的新聞媒體報導,而近年又以「AI」作為關鍵字加強報導,但這其中又有多少是「真」AI,實際上又能做到多少事情呢?
Thumbnail
「今天Dcard和PTT的熱門你看了嗎」「目的地好遠喔,我們叫個Uber過去吧」,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生活已經充斥了各種新的科技服務,在台灣這座科技島上的我們永遠都不會缺乏對新科技的新聞媒體報導,而近年又以「AI」作為關鍵字加強報導,但這其中又有多少是「真」AI,實際上又能做到多少事情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