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步調彼此不同 不用互相比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小時候我媽就是個教育媽媽,希望我要學很多才藝。還記得媽媽一定要我去學跆拳道,我每次去上課都是哭著走進教室。那時才五歲,是班上最小的學生。


六歲開始學游泳,但是我到大學為止一直都不會游,因為我很怕水。


七歲開始學畫畫,被繪畫班老師說沒有看過那麼沒天份的學生。


同樣五歲開始學鋼琴,因為親戚家姊姊都在學,也是每天哭著練琴。


如果問現在的我學那些才藝有沒有用,我會回答絕對不是沒有用,只是學有興趣的會更好一些。不管做得好不好,後來我大學開始學琵琶也是靠著從小學鋼琴的底子很快上手,高中開始學防身術,是靠小時候學跆拳道練的反應。


其實是前陣子朋友職業倦怠很嚴重,問我說三十幾歲才開始完全不熟悉的領域想換別的職種、別的專長,是不是已經有點晚了。他覺得很不安,想找我聊一下。


我覺得為何不呢!其實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我反而覺得我一生都在找尋呢。


小學的時候,全班最喜歡讀書的同學跟我說他將來要當醫生,因為他爸爸就是醫生,他很憧憬。我就開始想,那我要做什麼呢?這問題自問自答到了高中畢業選填志願時還沒想好。


高中時後成績還不錯,雖然不到什麼志願都能隨便填的地步,但選擇也不算少。結果填了一個我自以為有興趣的科系,讀了三年才發現其實有點格格不入。


那時也有人跟我說都大三了才想換專業是不是有點太晚了。我那時勇敢地換了,現在回想起來,真的非常感謝20歲時候的自己。


碩士的時候,博士剛畢業的學姊跟我們說他花了十年時間發現他選錯行了,想要重新開始。當然會有人說“你都拿到博士了才要轉行嗎”


想到小的時候,常被說快點長大就可以自己做決定了。大學時候會說出社會就能往自己想發展的方向走了。出社會後就會常被關心何時結婚、


何時買房、存多少錢了、薪水如何。做了幾年之後會開始常常被關心升職了沒有,年薪是否到達一定水準了,結婚了也會被關心何時才要生小孩,生幾個孩子了。


人生,就是一直被推著走,就像在混亂的遊行中,只能一直不停跟著前面的人行走。不知道目的地是哪裡,也不知道這條路是否通往我想去的地方。


在日本看到一個公益廣告,內容是一個婆婆他想學會如何製作電腦遊戲。世界最高齡的遊戲製作者,因為想要學習怎麼開發app,開始從0開始學習,70歲的時候婆婆才開始學鋼琴。

有關於婆婆的報導有興趣可以參考


其實就是只要是有想成就的事情,何時開始都不嫌晚。就算退休的年紀65才開始學習的事物,現在人平均都能活到70歲後半,還有十幾年可以學呢!所謂的從小學到大,多半也就是十幾年呢。


常常聽到朋友說這現在開始學太晚了,自己已經接近中年了,或是“這不是應該從小開始學比較好嗎”。


或許小時候的學習力和專注力更好一些,但,只要你想,每一個當下都是可以開始的時機點。


未來五年後、十年後,回頭看一定會覺得“原來我已經學了十年了啊”。就像我很喜歡的一本書《原子習慣》裡面所提到的,“善用『複利』效應,讓小小的原子習慣利滾利,滾出生命的大不同!”


後來我學到了,人生嘛,只有一次,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節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自己的步調,只要是想要做的事情,雖然不知道未來會如何,就算嘗試過了發現不合適,或是跟自己的想法不一樣都沒關係,至少嘗試過了。


不管是開始一個新的事業,或是學習新的興趣,或是人生的規劃,朝著自己的步調前進吧。就像是理工生的Norika其實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寫文章,也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有一天突然想在網路上分享自己寫的一些生活碎片,也才開啟了方格子創作之旅。也是突然開始的一個契機,一個想法,當下就決定開始了,我也一直還在學習,演奏出自己的節奏。


歡迎來我的instagram逛逛 

avatar-img
87會員
151內容數
喜歡讀文字,活字中毒者,不過很少分享心得,只有偶爾不定時掉落的一些碎片 很喜歡研究美食,想推薦屬於自己的私房名單,不擅長批評所以只推薦自己喜歡的店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orik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真的讓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高敏感卻不受傷的人。之前偶然發現它,但一直躺在書櫃中未被閱讀。 前幾天睡前翻閱這本未讀過的書,當作睡前讀物。它的中文副標題是“強化心理韌性,做個對外圓融溫柔,內在強大堅定的人”。 而日文原標題則是“敏感すぎるあなたが7日間で自己肯定感をあげる方法”。
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的讀後感想 或許每個社區都該有一個休南洞書店 我終於看完了這本書,中間斷斷續續的,但看完後頭腦中湧現出無數想法,於是決定將這些思考寫成一篇文章。 這是一個溫暖的社區型書店故事,書中蘊含著許多感人的人生故事。 工作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 這是我閱讀後最深刻的感受。 書中
這本書真的讓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高敏感卻不受傷的人。之前偶然發現它,但一直躺在書櫃中未被閱讀。 前幾天睡前翻閱這本未讀過的書,當作睡前讀物。它的中文副標題是“強化心理韌性,做個對外圓融溫柔,內在強大堅定的人”。 而日文原標題則是“敏感すぎるあなたが7日間で自己肯定感をあげる方法”。
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的讀後感想 或許每個社區都該有一個休南洞書店 我終於看完了這本書,中間斷斷續續的,但看完後頭腦中湧現出無數想法,於是決定將這些思考寫成一篇文章。 這是一個溫暖的社區型書店故事,書中蘊含著許多感人的人生故事。 工作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 這是我閱讀後最深刻的感受。 書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有曾經拿過獎嗎?你說鋼琴嗎?對。沒有。嗯?好像拿過一次第三名,在公開賽。那也蠻強的啊。其實,我小時候也報名參加過水彩畫比賽,是老師推薦的,拿了銅牌。
Thumbnail
在我國中的時候,忘記為了什麼,突然跟我媽說想要學鋼琴,一開始到連鎖音樂教室上課,後來跟著老師輾轉換了幾個地方,直到畢業工作還是繼續,雖然我不是走科班,上千個小時的練習也稱不上專業,只是學個興趣,自娛還可以,如果要我跟國中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即使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學琴也沒關係,只要持續練習....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曾經有人告訴我,人生到了40歲左右就定型,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照著這個世界、國家運作之下的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一一打怪破關每個人都被教育成我要好好讀書才有好出路,但從沒有人教導我們可以有興趣或技能,並運用在未來的工作中。 美術、音樂、舞蹈、攝影被定義成無法湖口的未來,然後多少人眼裡有光的人
某一天,媽媽跑來問我說:「你上完幼兒園以後,還想繼續學小提琴嗎?」
Thumbnail
【媽啊!我就是不想學‼️小孩不想學的時候該放棄嗎⁉️】 這幾天看到「小姐不熙娣」的節目,這集是在討論沒有用的才藝,其中來了一位看起來就是擺明一點都不想要拉琴的小女孩,而且拉琴的表情整個就是厭世到不行,看著她拉得要死不活,我都想衝進銀幕幫她拉完了⋯⋯ 到底要怎麼學琴才是對的呢?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每個情緒的出現,都是我們理解與靠近自己的時候。藉由最近很紅的藝人讓孩子學才藝事件,來跟自己的情緒對話,透過理解而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大概是小學四年級開始吧,小學四年級我就開始上台幫別人伴奏,然後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也自然有許多人因為不同需求而找我伴奏,我所伴奏的項目非常廣,包含國樂、古典音樂、流行歌、改編的跨界音樂等等。但你絕對沒有想到我曾有一段時間很後悔自己選了鋼琴這個樂器。
▮先別澆熄她的熱情 小時候跟媽媽說想學才藝,媽媽就讓我去學書法,當時小學一年級,身邊有漂亮的女生學得是鋼琴,雖有些羨慕,但我還是挺乖的,每周都拎著一袋文房四寶,走路十五分鐘從家裡到書法教室,一次兩小時,一練就是八年,直到國二課業比較重的時候才停下。 雖然沒有成為想像中鋼琴氣質美少女,不過我很常寫
Thumbnail
我要學琴。」那年,英男7歲,他央求媽咪讓他學琴。 「你真的要學琴?為什麼想學?」媽媽好奇的問。 英男害羞地笑著,什麼都沒有說。隔天,媽媽問小學老師:「班上有同學學鋼琴或小提琴嗎?」「沒有,只有隔壁班的小二生Emily 每天練鋼琴。」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有曾經拿過獎嗎?你說鋼琴嗎?對。沒有。嗯?好像拿過一次第三名,在公開賽。那也蠻強的啊。其實,我小時候也報名參加過水彩畫比賽,是老師推薦的,拿了銅牌。
Thumbnail
在我國中的時候,忘記為了什麼,突然跟我媽說想要學鋼琴,一開始到連鎖音樂教室上課,後來跟著老師輾轉換了幾個地方,直到畢業工作還是繼續,雖然我不是走科班,上千個小時的練習也稱不上專業,只是學個興趣,自娛還可以,如果要我跟國中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即使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學琴也沒關係,只要持續練習....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曾經有人告訴我,人生到了40歲左右就定型,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照著這個世界、國家運作之下的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一一打怪破關每個人都被教育成我要好好讀書才有好出路,但從沒有人教導我們可以有興趣或技能,並運用在未來的工作中。 美術、音樂、舞蹈、攝影被定義成無法湖口的未來,然後多少人眼裡有光的人
某一天,媽媽跑來問我說:「你上完幼兒園以後,還想繼續學小提琴嗎?」
Thumbnail
【媽啊!我就是不想學‼️小孩不想學的時候該放棄嗎⁉️】 這幾天看到「小姐不熙娣」的節目,這集是在討論沒有用的才藝,其中來了一位看起來就是擺明一點都不想要拉琴的小女孩,而且拉琴的表情整個就是厭世到不行,看著她拉得要死不活,我都想衝進銀幕幫她拉完了⋯⋯ 到底要怎麼學琴才是對的呢?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每個情緒的出現,都是我們理解與靠近自己的時候。藉由最近很紅的藝人讓孩子學才藝事件,來跟自己的情緒對話,透過理解而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大概是小學四年級開始吧,小學四年級我就開始上台幫別人伴奏,然後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也自然有許多人因為不同需求而找我伴奏,我所伴奏的項目非常廣,包含國樂、古典音樂、流行歌、改編的跨界音樂等等。但你絕對沒有想到我曾有一段時間很後悔自己選了鋼琴這個樂器。
▮先別澆熄她的熱情 小時候跟媽媽說想學才藝,媽媽就讓我去學書法,當時小學一年級,身邊有漂亮的女生學得是鋼琴,雖有些羨慕,但我還是挺乖的,每周都拎著一袋文房四寶,走路十五分鐘從家裡到書法教室,一次兩小時,一練就是八年,直到國二課業比較重的時候才停下。 雖然沒有成為想像中鋼琴氣質美少女,不過我很常寫
Thumbnail
我要學琴。」那年,英男7歲,他央求媽咪讓他學琴。 「你真的要學琴?為什麼想學?」媽媽好奇的問。 英男害羞地笑著,什麼都沒有說。隔天,媽媽問小學老師:「班上有同學學鋼琴或小提琴嗎?」「沒有,只有隔壁班的小二生Emily 每天練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