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記》學習,是終身目標

更新於 2024/11/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學習,是我們的終生目標,但我們真的有把他作爲目標來努力嗎?
學習對於現在的我們,似乎比較像是為達到目標的過程:
學生時期,學習是爲了考試;
畢業後,學習是爲了求職;
就業後,學習是爲了升遷或加薪。
什麽時候,學習是爲了自己或爲了心底的那份喜歡而學習?
今天沒有很多大道理哈哈哈,但是想分享一個小故事。
我奶奶今年76嵗。從小,我總覺得她和別人的爺爺奶奶不一樣。她有消耗不完的精神,常會讓我忘記,她已經是個快邁入80嵗的老人家。
和別人不同的不在於她會7點起床,然後澆澆花,冥想,看報紙這種自律,而是她把學習當成終生目標的毅力
她非常喜歡國樂。五年前的她,對古箏一竅不通。
但秉持著這份喜歡,她可以自己開車到距離一小時外的地方上古箏課(偶爾塞車需要花費3小時的車程)。以前我總覺得開車是‘每個人都會’的事情,但長大後才知道,許多上了年紀的人更多的是需要家人載送的。
她一天至少會練習兩到三個小時;她可以自己徒手搬起她的古箏,然後載去店裏讓人維修。
今年,她參加了古箏等級考試,她是考場中最年邁的考生。
除了古箏之外,她還非常喜歡潮藝(化個大濃妝,然後演潮劇的那種),同樣也會到很遠的地方上潮藝課。一周會上2-3堂,其中包含化妝課、歌唱課、肢體課等等。偶爾會上到十一二點才回家,但隔天依舊能七點準時起床。參與至今,她已經參與了至少5常大型潮藝表演。
對於許多上了年紀的人來説,科技是讓他們最不適應的東西。許多老人甚至不太會使用智能手機。但對我的奶奶來説,使用FB和微信對是基本,她還會IG、Skype和網購,甚至是電子支付。
馬來西亞是普遍使用英文和馬來文的地方。不善這兩種語言的她,總可以用一些簡單的用詞,努力讓別人聽得懂她在説什麽。甚至,她可以隻身一人飛往美國,陪伴長居國外的姑姑。
保持童真的她,會去拍復古寫真集,記錄仍舊漂亮的自己。對於漂亮這件事,她下的功夫甚至比我還多。她會堅持護膚和敷面膜,也會去紋眉,還會自己買化妝品化妝。她有很多年輕的朋友,時不時會和她們一起聚餐,一起上瑜伽課,一起到處逛逛。
她爲了她喜歡的東西,甚至比我還忙。
她爲了她喜歡的東西,可以説是終身都在學習。
有人會覺得,因爲她不需要工作了呀,她的時間比我們多也比我們彈性,但真的是如此嗎?
我今年23嵗,她今年已經76嵗了,她的時間真的比我的多嗎?同樣的,她身體機能絕對不比我們來的好,但她能做到的事比我多太多了。
我認爲她在追求的,其實是她所認定的美。她到76嵗了,還在追求美。在追求的道路上,還在不斷學習。爲什麽我們卻認爲自己做不到,追求不到我們想要的。
所以,時間和年紀根本不是我們追求道路上的絆脚石,只不過我們沒有那麽想要的信念。終生學習,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達到目的的過程。
✨✨感謝你的耐心閲讀,喜歡的話歡迎拍拍下方 LikeButton 五下或是按個讚吧~追蹤我的方格子可以讓我在發佈新文章的時候通知你喲~同時也歡迎留下你的想法,我們一起成長!我是Violet,期待下一次與你的分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30內容數
批判性思維、橫縱向思維、灰色思維、黑白思維、逆向思維、系統思維等等等,思維的類型那麽多,他們是什麽?哪種思維方式比較合適?哪種思維方式讓我們成爲比較好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Violet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我們在看一本書的時候,作者在書中所寫的内容全都是他成功后的觀點。即使其中有失敗的經歷,但此時此刻,在寫這本書的當下,他已經成功。我遵循著他的方法、他的目標、他所付出的努力,但我不是他,我并不會因此而變成他,我也不會因此而成功。所以,我想成爲我,我想譜寫我的故事。
‘我想要’最終變成‘我想’。真的是‘想’而已。即使我制定計劃、設定目標、立即執行,但這些對這些習慣的熱忱總是撐不過三天。而這些年來,我堅持過最長時間的習慣大概就是每天睡前看蠟筆小新。這樣的惡性循環讓我持續的内耗,我總覺得我付出了很多努力,卻沒有我想要的結果,但我知道這些努力是無效的。
我們最常説不出口的話是什麽?是愛。在沒有愛的任何關係裏,我們都可以講道理。唯有愛,是基於信任、尊重、崇拜等無形的感覺堆叠出來的,同樣也是沒有道理可言的。’我是不是永遠不要回來最好?‘,是感情的抑制劑;’你可不可以再愛我一點?‘,是感情的催化劑。
不斷探索舒適圈外的區域已是職場中的一大優勢,差異在於你是要優雅的踏出去,還是被抛出去然後摔得鼻青臉腫。若無法接納在第二項工作中那個不自信且常出錯的我,我將永遠持著我的‘擅長’而成爲一個自大,認爲自己‘很懂’的人。唯有接納兩個我,才能達到平衡,在謙虛與不斷探索中,擴展舒適圈,成爲更好的我。
這不是一篇小孩子的抱怨文,相反,是無論家長或是身爲晚輩的我們應去正視的問題。而在處理家庭糾紛中,我們太常’放棄溝通‘,我們認爲這是跨緯度交流,甚至覺得對方不可理喻。但是,跳過溝通這個環節,實際上并不會緩和雙方的關係,反而只會帶來更多的紛爭及忍受。
溝通本是一門學問,職場溝通亦是如此。我們無法要求別人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但所有溝通都可被引導,以達到高效率低成本的溝通方式。所謂溝通不良,就是我覺得你知道我在想什麽,但實際上,若你沒有正確表達,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會知道你在想什麽。
當我們在看一本書的時候,作者在書中所寫的内容全都是他成功后的觀點。即使其中有失敗的經歷,但此時此刻,在寫這本書的當下,他已經成功。我遵循著他的方法、他的目標、他所付出的努力,但我不是他,我并不會因此而變成他,我也不會因此而成功。所以,我想成爲我,我想譜寫我的故事。
‘我想要’最終變成‘我想’。真的是‘想’而已。即使我制定計劃、設定目標、立即執行,但這些對這些習慣的熱忱總是撐不過三天。而這些年來,我堅持過最長時間的習慣大概就是每天睡前看蠟筆小新。這樣的惡性循環讓我持續的内耗,我總覺得我付出了很多努力,卻沒有我想要的結果,但我知道這些努力是無效的。
我們最常説不出口的話是什麽?是愛。在沒有愛的任何關係裏,我們都可以講道理。唯有愛,是基於信任、尊重、崇拜等無形的感覺堆叠出來的,同樣也是沒有道理可言的。’我是不是永遠不要回來最好?‘,是感情的抑制劑;’你可不可以再愛我一點?‘,是感情的催化劑。
不斷探索舒適圈外的區域已是職場中的一大優勢,差異在於你是要優雅的踏出去,還是被抛出去然後摔得鼻青臉腫。若無法接納在第二項工作中那個不自信且常出錯的我,我將永遠持著我的‘擅長’而成爲一個自大,認爲自己‘很懂’的人。唯有接納兩個我,才能達到平衡,在謙虛與不斷探索中,擴展舒適圈,成爲更好的我。
這不是一篇小孩子的抱怨文,相反,是無論家長或是身爲晚輩的我們應去正視的問題。而在處理家庭糾紛中,我們太常’放棄溝通‘,我們認爲這是跨緯度交流,甚至覺得對方不可理喻。但是,跳過溝通這個環節,實際上并不會緩和雙方的關係,反而只會帶來更多的紛爭及忍受。
溝通本是一門學問,職場溝通亦是如此。我們無法要求別人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但所有溝通都可被引導,以達到高效率低成本的溝通方式。所謂溝通不良,就是我覺得你知道我在想什麽,但實際上,若你沒有正確表達,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會知道你在想什麽。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認為,對孩子來說,理財教育,從小開始絕對是必要的,而且越早越好。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認為,對孩子來說,理財教育,從小開始絕對是必要的,而且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