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關鍵職場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照片來自於TEDxXinyi(信義)官網

照片來自於TEDxXinyi(信義)官網

在2023年後疫情時代,各國貿易與觀光陸續地開放交流,筆者從2023年1月參與TEDxXinyi(信義)大會,持牌策展人(Dawn Chang)提出了2023共譜計畫,跟著風起國際局勢,探討「獨特創新的Idea案例」以及「從社區COMMUNITY出發」的觀點,在2023年AI逐漸地成熟,策展人跟隨洪流趨勢,提出以人為本的「善見未來」概念,期待於2023年激發當代國民對於臺北市信義區有不同的思考維度,以社區、城市概念進行邀請百工百業的專家,預計於大會中探討當代社會議題,以社會影響力進行各行各業的知識分享以及獨特觀點討論,在「How to 人生學」的PODCAST中【AI不能取代的】系列,思考當代社會AI與未來發展的趨勢,實屬對社會現象的獨立思考加深社會貢獻的文獻探討。

在AI發展與折疊城市─培養發現問題

AI出現改變了當代社會的生活,以筆者觀察來說,在新聞中許多公司規劃大數據程式,探索當代社會國民所關注的議題,幫助了解大部分受眾習慣,設計屬於公司特色產品,抑或是研發公司透過AI設定量化程式,協助研究員減少繁瑣的行政內容,讓減少時間可投入更多技術研發,這些都是AI所帶來優勢,筆者認為在各行各業中利用AI通則性關鍵能力為「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當代國民需要關注社會趨勢流動,隨著台灣人口於2022年人口出現負成長,2027年預計會發生人口赤字,國家可能出現折疊城市空間轉變,各行各業因空間轉型以及自媒體興盛,產生實體空間與線上空間的行業轉型或是創造出新興產業,而在2023年TED X Xinyi(信義)大會,策展人論述折疊城市下當代社會議題-「人類光譜生命的世代傳承」,產生各行各業的觀點探討,發掘AI時代下的真實問題。

在群體概念與傳承軸線─搭建傳承橋梁

在這樣的城市發展下,人屬於群體的動物,在不同產業下都有著屬於其產業的獨特性,而TEDxXinyi大會期待透過不同人生光譜的專家,探討在AI世代下傳承議題與生活的可能性,筆者聆聽兩次主題Podcast,無論在花藝或是餐廳經營,AI可協助產業的行銷與視覺設計文宣,不過在於人與人群體的議題,如花藝創作者為何這樣設計,以及在面對購買者的提問與互動,世代對話或是產業討論,這是AI無法取代部分,筆者認為若將「群體」探討深入到「銀髮」與「年輕」世代議題,思考銀髮影響力如何與年輕世代的技術能力產生共善可能,或許是AI世代下全世界國民所需要碰觸問題,人會因為壽命而離開世間,但是文化的傳承,將於2023年TEDxXinyi 活動討論下,激發出不同行業在AI下其他的關鍵能力。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也歡迎加入留言區TEDxXinyi IG,以及瀏覽過去2021年的活動,於2023年大會中一同共同討論。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當責思考求職的挑戰 在離開博士後研究員,嘗試前往教職道路時,投稿了幾間學校,通常教職依照學校不同而有不同程序,通常先寄出履歷、備審資料、學術著作、博士論文以及投稿的相關期刊,進行初次的審查,通常許多學校不給予回覆,故筆者認為平常心很重要,因投稿者都有自己研究背景,而研究背景與投稿教
筆者選擇師範體系學校就讀,記得當時全臺51所學校提供「教育學程」,分成「幼教」、「小教」、「中教」、「特教」四種類別,從2017年透過大學社會責任實踐,教師利用跨領域合作,研發課程模組,並在體驗教學引導學生做中學,進而產生動機達到自主學習。這樣畫面筆者想到日本的動漫《黑子的籃球》,
       小時候父母親總是說要好好讀書,才能找到好的工作,當時筆者問父母親說:「賣蔬菜是不好的工作嗎?」 父親說:「賣蔬菜是我喜歡的工作,好好讀書可幫助你了解自己喜歡什麼工作?」 培養閱讀的動機        今年筆者參加了「書店老闆」第二季的讀書會,第一場讀書會為《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升學主義在華人生活的烙印   在華人生活中,不管在國小、國中、高中,父母親都希望自己小孩可以考上好的學校,未來生活不會那麼辛苦,這個思想部分並沒有錯,若能夠擠入在各行各業的頂端,確實是更有機會改變階級機會,不過在這背後同時也浮現另一個問題,小孩到底想要什麼?他們要怎麼判斷自己的興趣,如每天都在學
  記得剛出社會時,筆者將所有的時間放在工作上,一方面是對於行政不擅長外,再者不太清楚去拿捏工作份量,所以在工作前幾年總是九點上班十點下班,筆者把所有時間用上讓自己成長,對於當時的筆者來說,最快樂的事情或許是學會不會事情吧! 權謀霸術存在於職場    現在來看或許想得到上司認同,成長也可能是公司所期
困難:博士期間的精神時光屋   五年前走進入博班就讀,在四年間中分成「輸入」與「輸出」的訓練,博一、博二大量閱讀城市相關論述的期刊,以及嘗試投稿各式各樣的研討會,透過研討會把自己閱讀文獻轉成自己所發現的論點,在研討會中找尋自己沒有看到的視角,以現今自我來說就是「覆盤」,以博一時期來說,自己投了銘傳大
以當責思考求職的挑戰 在離開博士後研究員,嘗試前往教職道路時,投稿了幾間學校,通常教職依照學校不同而有不同程序,通常先寄出履歷、備審資料、學術著作、博士論文以及投稿的相關期刊,進行初次的審查,通常許多學校不給予回覆,故筆者認為平常心很重要,因投稿者都有自己研究背景,而研究背景與投稿教
筆者選擇師範體系學校就讀,記得當時全臺51所學校提供「教育學程」,分成「幼教」、「小教」、「中教」、「特教」四種類別,從2017年透過大學社會責任實踐,教師利用跨領域合作,研發課程模組,並在體驗教學引導學生做中學,進而產生動機達到自主學習。這樣畫面筆者想到日本的動漫《黑子的籃球》,
       小時候父母親總是說要好好讀書,才能找到好的工作,當時筆者問父母親說:「賣蔬菜是不好的工作嗎?」 父親說:「賣蔬菜是我喜歡的工作,好好讀書可幫助你了解自己喜歡什麼工作?」 培養閱讀的動機        今年筆者參加了「書店老闆」第二季的讀書會,第一場讀書會為《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升學主義在華人生活的烙印   在華人生活中,不管在國小、國中、高中,父母親都希望自己小孩可以考上好的學校,未來生活不會那麼辛苦,這個思想部分並沒有錯,若能夠擠入在各行各業的頂端,確實是更有機會改變階級機會,不過在這背後同時也浮現另一個問題,小孩到底想要什麼?他們要怎麼判斷自己的興趣,如每天都在學
  記得剛出社會時,筆者將所有的時間放在工作上,一方面是對於行政不擅長外,再者不太清楚去拿捏工作份量,所以在工作前幾年總是九點上班十點下班,筆者把所有時間用上讓自己成長,對於當時的筆者來說,最快樂的事情或許是學會不會事情吧! 權謀霸術存在於職場    現在來看或許想得到上司認同,成長也可能是公司所期
困難:博士期間的精神時光屋   五年前走進入博班就讀,在四年間中分成「輸入」與「輸出」的訓練,博一、博二大量閱讀城市相關論述的期刊,以及嘗試投稿各式各樣的研討會,透過研討會把自己閱讀文獻轉成自己所發現的論點,在研討會中找尋自己沒有看到的視角,以現今自我來說就是「覆盤」,以博一時期來說,自己投了銘傳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臺灣當代人物論壇,深入探討AI人工智慧、永續發展及性別平權等重要議題。論壇匯聚多位專家學者,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並分享AI在醫療和教育等領域的應用與未來展望。創辦人唐源駿提到,臺灣未來應更重視品牌價值而非製造導向,並鼓勵社會共同推動性別平權及地方創生,描繪出更具人文關懷的明天。
Thumbnail
以人為本,型塑未來!雖然COVID-19疫情終結,但俄烏等國戰爭未停、氣候變遷天災頻傳、全球化朝地緣翻轉,面對不斷變化的局勢動盪,該如何向前邁進?
Thumbnail
【2024未來媒體藝術節・奇異點】 隨著AI技術的進步,人與AI的關係也面臨轉變,未來的藝術創作會如何改變? 在科技的高速發展下帶動變革,而變革的背後,存在著科技理論:奇異點(Singularity)!
Thumbnail
或許在後疫情時代,沉浸式體驗無非是表達人類對於實際參與的強烈需求,而AI正意味著個體和群體的互動,經過疫情與疫情後的轉折,為市場帶來改變。當創新者為文化與科技提出解答時,接著要用實際行動,為嶄新的可能向你提案。
Thumbnail
智慧進化 ∞ AI×虛實科技交融新未來(下午場)  2024/10/09 digiBlock C數位創新基地 1F (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號C棟1樓) 關於活動 在全球科技迅速發展下,AI與虛實科技技術賦能各行各業已取得顯著的進展,於數位娛樂、智慧工業、教育應用、生活運用等多元領域
OPEN AI已經再更新了,但視頻中所提到的,但多年之後,當人們回顧這場大會,是就會發現它已經改變了世界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他已經不僅僅是一場科技性,而是一次人類集體進化的里程碑。 視頻中也提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和技術將不再有門檻,人類社會將迎來真正的大同。這部分我質疑,或者人類將有更多的廝殺。請你
Thumbnail
從今年OpenAI推出GPT-4o到COMPUTEX黃仁勳旋風,AI魔力已吹進台灣每一戶人家。2024年《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無法迴避此一趨勢,以「AI的應用」為主題,探討「AI到底可以為我們做什麼?」本屆報名人數盛況空前,無論動機是焦慮或興奮,讓我們聚在一起擁抱AI的10+2個方法。
Thumbnail
Hi 我是 VK~ 上週六,參加了《2024 Generative AI 年會》聽完九場演講,聽到蠻多深入的趨勢見解、組織導入 AI 的困難,實際達到的成效等。這也是這期的重點。 去年寫過兩篇 GAI 年會特輯(創作的偶然性與本質、科技的無限與有限),之中討論比較多生成式 AI 的嘗試與應用可能
Thumbnail
進入2024年,各個領域出現了一些令人興奮的趨勢和話題,從科技和科學到社交媒體和生活方式。以下是今年備受關注的一些主題,用更口語化的方式來聊聊這些趨勢。
Thumbnail
2024年是一個關鍵的年,不論對於企業還是個人。受到媒光燈關注的科技案例,包含高齡化、少子化、缺工、人工智慧、ESG、新科技、永續經營等,深深地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此外,針對僱主品牌,以及面試和入職過程中的體驗進行分享。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臺灣當代人物論壇,深入探討AI人工智慧、永續發展及性別平權等重要議題。論壇匯聚多位專家學者,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並分享AI在醫療和教育等領域的應用與未來展望。創辦人唐源駿提到,臺灣未來應更重視品牌價值而非製造導向,並鼓勵社會共同推動性別平權及地方創生,描繪出更具人文關懷的明天。
Thumbnail
以人為本,型塑未來!雖然COVID-19疫情終結,但俄烏等國戰爭未停、氣候變遷天災頻傳、全球化朝地緣翻轉,面對不斷變化的局勢動盪,該如何向前邁進?
Thumbnail
【2024未來媒體藝術節・奇異點】 隨著AI技術的進步,人與AI的關係也面臨轉變,未來的藝術創作會如何改變? 在科技的高速發展下帶動變革,而變革的背後,存在著科技理論:奇異點(Singularity)!
Thumbnail
或許在後疫情時代,沉浸式體驗無非是表達人類對於實際參與的強烈需求,而AI正意味著個體和群體的互動,經過疫情與疫情後的轉折,為市場帶來改變。當創新者為文化與科技提出解答時,接著要用實際行動,為嶄新的可能向你提案。
Thumbnail
智慧進化 ∞ AI×虛實科技交融新未來(下午場)  2024/10/09 digiBlock C數位創新基地 1F (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號C棟1樓) 關於活動 在全球科技迅速發展下,AI與虛實科技技術賦能各行各業已取得顯著的進展,於數位娛樂、智慧工業、教育應用、生活運用等多元領域
OPEN AI已經再更新了,但視頻中所提到的,但多年之後,當人們回顧這場大會,是就會發現它已經改變了世界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他已經不僅僅是一場科技性,而是一次人類集體進化的里程碑。 視頻中也提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和技術將不再有門檻,人類社會將迎來真正的大同。這部分我質疑,或者人類將有更多的廝殺。請你
Thumbnail
從今年OpenAI推出GPT-4o到COMPUTEX黃仁勳旋風,AI魔力已吹進台灣每一戶人家。2024年《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無法迴避此一趨勢,以「AI的應用」為主題,探討「AI到底可以為我們做什麼?」本屆報名人數盛況空前,無論動機是焦慮或興奮,讓我們聚在一起擁抱AI的10+2個方法。
Thumbnail
Hi 我是 VK~ 上週六,參加了《2024 Generative AI 年會》聽完九場演講,聽到蠻多深入的趨勢見解、組織導入 AI 的困難,實際達到的成效等。這也是這期的重點。 去年寫過兩篇 GAI 年會特輯(創作的偶然性與本質、科技的無限與有限),之中討論比較多生成式 AI 的嘗試與應用可能
Thumbnail
進入2024年,各個領域出現了一些令人興奮的趨勢和話題,從科技和科學到社交媒體和生活方式。以下是今年備受關注的一些主題,用更口語化的方式來聊聊這些趨勢。
Thumbnail
2024年是一個關鍵的年,不論對於企業還是個人。受到媒光燈關注的科技案例,包含高齡化、少子化、缺工、人工智慧、ESG、新科技、永續經營等,深深地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此外,針對僱主品牌,以及面試和入職過程中的體驗進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