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理想中的正義城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葛樂康在第二卷開頭,用三類定義區分東西。有些無害的娛樂,雖然事後並無餘用,當時卻能使我們快樂,是一種本身就是善的行為,屬於康德義務論的範疇,這是第一類。

而視力、知識跟健康,這些東西不僅可慾求,其結果也是可欲的。以倫理學來說,是一種行為是善,結果也是善的,屬於德性論,這是第二類。

體操、醫術和賺錢術等,葛樂康說這些對我們有好處的東西,我們卻視為可厭之事,再沒有人肯為其本身來選擇它們,卻是為了它們所產生的報酬或結果。可以解讀成行為本身非善,結果卻是善的,屬於效益主義的範疇,這是第三類。

葛樂康認為正義屬於第三類,強調正義的起源和本質,是沒有能力為惡的人,專嚐甜頭部吃苦的人,不要得不正義的好處,也不想受到不正義的傷害,因此立定契約,強調遵守法律就是正義。

這種契約論的說法,表示正義是一種人為法則(nomos),並不具備自然或神性的基礎。


柏拉圖則從一種自然發展論,來擺脫契約論背後的人為屬性,強調以自然為基礎,卻也擺脫了神話色彩,以神為立法基礎回到人本身。只是柏拉圖在討問城邦的正義時,引用的卻是神話的和諧觀點。

一個正義的城邦是一個以城邦整體利益為重的城邦,個人幸福是以整體城邦的幸福為前提。城邦處在不正義的狀態,那麼個人就絕不可能幸福。

對柏拉圖來說,城邦是一個大寫的個人,除了規模差異外,兩者適用於同一個法則,就是正義。柏拉圖在此將正義的基礎已經從古希臘傳統的神轉移到「人」身上。

正義就是對於城邦整體到達最高善這種狀態的規定,對其立定法律。沒有正義做為立法的法則,城邦會像一群動物一樣,只滿足生存需求,在這種自然傾向底下,需求的膨脹是其自然的結果,需求不斷擴張,最終導致城邦失去平衡,從一種好的滿足生存狀態腐敗成對奢華慾望不斷追求的健康狀況不良的城邦。

在城邦的構成上,柏拉圖基於一種「功能論」的立場,將城邦的公民分為統治階級、衛士階級和生產階級。作為城邦的一份子,每位公民都有適合其本性的工作。

蘇格拉底說到:「每個人在本性上並不是完全都一樣的,相反地這個本性將使得人們被區別開來,因而不同的人適合做不同的工作。」對城邦來說,最好的狀態就是每個人做適合他本性的工作,而當城邦中所有公民都可以在各自的歸屬階級的工作崗位上發揮最好時,也就是展現德性時,正是城邦處於最好、最高善的狀態。

對柏拉圖來說,正義在城邦這個大寫的個人身上表現的是,當城邦中這三個階層的人在城邦中各盡自己職責,展現自己德性時,城邦才會是正義的。因為只有這樣的城邦才是一個和諧一齊的整體,處在一種最高善的狀態。

《理想國》的主題是有關正義的討論,但書名Politeia的古希臘原文卻是政體的意思,原因在於政體的差異展現在城邦中這三種階級和統治城邦階級之間的關係。一個最好的政體,就是統治階級、衛士階級和生產階級的公民在各自的位置上,各安其位,各盡其德性的政治體制,這也就是柏拉圖理想中正義的城邦。


參考文本:柏拉圖,《理想國》,侯健譯。台北:聯經出版,2014

之前有留言好奇《理想國》中,一個理想國家的樣子是如何?並用禮運大同篇來舉例,而我想這篇應該已經解答該留言提出的問題。

《理想國》系列到此告一段落,感謝各位的觀看。之後還會寫一篇精華摘要跟補充,對整個系列做統整,不要錯過喔!

下一個系列會穿梭兩千年的時間,講述盧梭(Rousseau)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請大家多多支持。

有任何疑問或建議修正之處,歡迎留言。


avatar-img
11會員
13內容數
尼采《瞧!這個人》:「若有人自以為從我的著作中理解到了某些東西,事實上充其量只是根據其自身的想像,從中汲取了某些東西,而其所汲取的,往往卻是我的反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lassic 的其他內容
在結束與波勒麻查斯(Polemarchos)的討論時,傅拉西麻查斯(Thrasymachus)起身大吼,說蘇格拉底給只會駁倒對手,卻不說自己的答案。 隨後他給了自己對正義的定義—「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這其實反映著當時智者(辯士)學派的觀點。
這一篇會回到《理想國(Republic)》第一卷,來講述蘇格拉底和其他對話者,各自是如何認定「正義」。這些議論背後會牽涉到當時古希臘的神話及其他的哲學學派,篇幅具有一定的長度,因此將整篇文章分成上下兩篇來呈現。
上一篇提到,柏拉圖認為國王應該要由哲學家來當,哲人王必須是愛好真理,擁有知識而非意見的人。 這篇則要談哲人王該如何培養出來,這中間需要經歷什麼樣的過程。 教育乃國家百年大計,要培養一位領導者,固然也是從教育開始著手。 哲人王的教育,內容包括: 文藝跟體育 前者是道德教育,後者是基本生存教
柏拉圖(Plato)在《理想國(Republic)》第五卷中的三波大浪(Three Waves): 一、婦女應與男子受相同的教育 二、衛士取消家庭,妻子和女兒共有 三、讓哲學家當國王,或是讓國王和王子具有哲學的精神和力量
在結束與波勒麻查斯(Polemarchos)的討論時,傅拉西麻查斯(Thrasymachus)起身大吼,說蘇格拉底給只會駁倒對手,卻不說自己的答案。 隨後他給了自己對正義的定義—「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這其實反映著當時智者(辯士)學派的觀點。
這一篇會回到《理想國(Republic)》第一卷,來講述蘇格拉底和其他對話者,各自是如何認定「正義」。這些議論背後會牽涉到當時古希臘的神話及其他的哲學學派,篇幅具有一定的長度,因此將整篇文章分成上下兩篇來呈現。
上一篇提到,柏拉圖認為國王應該要由哲學家來當,哲人王必須是愛好真理,擁有知識而非意見的人。 這篇則要談哲人王該如何培養出來,這中間需要經歷什麼樣的過程。 教育乃國家百年大計,要培養一位領導者,固然也是從教育開始著手。 哲人王的教育,內容包括: 文藝跟體育 前者是道德教育,後者是基本生存教
柏拉圖(Plato)在《理想國(Republic)》第五卷中的三波大浪(Three Waves): 一、婦女應與男子受相同的教育 二、衛士取消家庭,妻子和女兒共有 三、讓哲學家當國王,或是讓國王和王子具有哲學的精神和力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至少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就已經能從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發現一種對政治的「超越性」想像,這種想像訴諸的不是現成的律法或習慣,而是去追問怎樣的政治才是真正好的政治,人類也因為這樣的追問從現實的動物演化成理想的動物。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Thumbnail
萬物無本質善惡。 但在人類世界裡,大多數人想共同活下去,因此制定出秩序。 世界裡的關係: 人與人、人與非人。在這裡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大致可分為兩類 1. 人與萬物的本質無優劣之別、「尊敬萬事萬物」、互為主體、同理心與共感。 2.人本質上有優劣之分:人類優於動物,白人優於黑人,男人優於女人,
  柏拉圖以航行中的船來譬喻政治體,他認為在一種人們不相信或不在乎政治專業的狀況中,船員們用武力或計策拉攏船長做出符合他們利益的決策,互相攻擊來謀取船上的最大利益。此時,真正具航海技術的人會被當作只會看星星和說空話的無用之人。而那些得到地位與決定權的,將會是那些善於選舉而沒有政治上的專業技能的人。
  對梭羅而言,公民不該把自己的良心全部託付給立法者,對梭羅而言,我們並不首先是一個被統治者,而是一個有良心與思辯的人。我們的良心能告訴我們有一些法律是不正義的,只培養對法律的尊敬,就像培養對權力與權力者的尊敬一樣有問題。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品格不是建立在如何對待擁有特權的有錢人身上,而是如何對待貧窮、受忽視的族群上的」律師布萊恩說。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是個理念、是個觸不可及的理想,在看完《不完美正義》後,這句話儼然成了笑話,因為只要種族正確了,你可以在薄弱到站不住腳的證據下被定罪。當我們的命運掌握在別人的偏見中,而非事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9 國家是否應該對公民實施道德教化?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Thumbnail
馬太福音 6:10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理想國》猶如《論語》,是一部不可不讀的經典,是柏拉圖的一篇重要對話錄,以蘇格拉底之口的對話方式設計了一個真、善、美相統一的政體,即可達到公正的理想國。建立以哲學家為國王的國家才是理想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存在於天上的模範國家。
廢死聯盟立意良善,那是一個美好的大同世界,所有犯錯的人都有贖罪反省、成長和被了解的機會。但是政府要進行這樣美好世界的推廣,但配套措施卻做得令人無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至少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就已經能從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發現一種對政治的「超越性」想像,這種想像訴諸的不是現成的律法或習慣,而是去追問怎樣的政治才是真正好的政治,人類也因為這樣的追問從現實的動物演化成理想的動物。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Thumbnail
萬物無本質善惡。 但在人類世界裡,大多數人想共同活下去,因此制定出秩序。 世界裡的關係: 人與人、人與非人。在這裡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大致可分為兩類 1. 人與萬物的本質無優劣之別、「尊敬萬事萬物」、互為主體、同理心與共感。 2.人本質上有優劣之分:人類優於動物,白人優於黑人,男人優於女人,
  柏拉圖以航行中的船來譬喻政治體,他認為在一種人們不相信或不在乎政治專業的狀況中,船員們用武力或計策拉攏船長做出符合他們利益的決策,互相攻擊來謀取船上的最大利益。此時,真正具航海技術的人會被當作只會看星星和說空話的無用之人。而那些得到地位與決定權的,將會是那些善於選舉而沒有政治上的專業技能的人。
  對梭羅而言,公民不該把自己的良心全部託付給立法者,對梭羅而言,我們並不首先是一個被統治者,而是一個有良心與思辯的人。我們的良心能告訴我們有一些法律是不正義的,只培養對法律的尊敬,就像培養對權力與權力者的尊敬一樣有問題。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品格不是建立在如何對待擁有特權的有錢人身上,而是如何對待貧窮、受忽視的族群上的」律師布萊恩說。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是個理念、是個觸不可及的理想,在看完《不完美正義》後,這句話儼然成了笑話,因為只要種族正確了,你可以在薄弱到站不住腳的證據下被定罪。當我們的命運掌握在別人的偏見中,而非事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9 國家是否應該對公民實施道德教化?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Thumbnail
馬太福音 6:10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理想國》猶如《論語》,是一部不可不讀的經典,是柏拉圖的一篇重要對話錄,以蘇格拉底之口的對話方式設計了一個真、善、美相統一的政體,即可達到公正的理想國。建立以哲學家為國王的國家才是理想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存在於天上的模範國家。
廢死聯盟立意良善,那是一個美好的大同世界,所有犯錯的人都有贖罪反省、成長和被了解的機會。但是政府要進行這樣美好世界的推廣,但配套措施卻做得令人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