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練習寫作Day22-八尺門的辯護人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幾年的台劇漸漸的有讓觀眾在觀後思考的功力,從「我們與惡的距離」、「人選之人:造浪者」、「做工的人」到「八尺門的辯護人」,所觸碰的社會議題一個比一個更直接,我很慶幸自己能夠生在這個能自由討論社會議題的國家,關於人權的議題在台灣的社會上總是被討論的多,但真的有做出改變的卻很少,不過這些戲劇還是有一點一滴的在改變台灣民眾對這些議題的看法,至少人們願意互相討論彼此的觀點,雖然會吵架,立場對立的很鮮明,但透過互相辯論的方式去刺激人們思考,也是推動議題往前更邁進一步的手段之一。

「八尺門的辯護人」這部片是改編自同名小說,是根據1986年真實發生在台灣的悲劇「湯英伸」事件為原型去改寫的故事,故事內容是在描述一個印尼籍的移工因為殺了雇主一家三口被判死刑,而他的公設辯護人和死者同樣出生於基隆漁港邊舊地名「八尺門」,這其中牽連了台灣的漁業在國際上引起的爭議(如捕撈禁捕的魚、走私和虐待漁工等等)、政治上的角力和新移民與原住民在社會上的處境等等議題,短短的八集處理了很多別的戲劇沒辦法處理、不敢處理以及處理不好的片段,我想這毫無疑問是2023年最強的影視作品,如此寫實的故事讓觀眾在看劇的過程將自己置身其中,甚至會忘了點開戲劇之前自己的政治立場和對於「死刑」的看法,最後會因為戲劇帶給我們的省思和自己原先立場的不同而感到痛苦,但又不得不去深入探討自己之所以會痛苦的原因,那就是「死刑」到底該不該被廢止,如果不該被廢止,那麼執行死刑的基準到底要怎麼去判斷,才不會在伸張正義的同時犧牲了部分人的權益呢?

在戲裡兩位男演員都說過一個「笑話」,大意就是台灣社會大多數人都對司法判決不太信任,也有過八成的人認為窮人比富人更不受司法保護,卻有超過八成五的民眾贊成執行死刑,也就是說,人們贊成一個連自己都不信任的司法體制對自己的國民判處極刑,這件事情雖然被主角們當作笑話說,但隨著劇情發展到後期,再次提到這段話後,我相信沒有一個觀影人會認為上述那段話是笑話,相反的會認為那是一個很嚴重的議題,而多數人至今都沒辦法好好的去對話和討論,因為廢死或贊成死刑這件事在台灣的風向一直都很明確,明確到讓很多人選擇了立場,但卻忘了去考慮這件事情背後的複雜性和嚴重性。

看完這部劇之後不禁讓我反思自己一直以來對死刑這個議題的立場是否太過過武斷而失去了生而為人應該有的獨立思考和柔軟,人們犯錯被處罰是理所當然,但對於法律給執法人員擁有判處極刑的權力但卻沒有給他們能完全釐清真相的能力及義務感到焦慮,在「八尺門的辯護人」的故事裡的這個案子或許真的還有討論和研究被告作案動機和背後原因的餘地,從故事裡給的線索也能推敲出被告不該被判死的蛛絲馬跡,到最後槍聲響起,我沒有抱持著最初那種認為「殺人就是要償命」的心態而感到痛快人心,反倒是對這個事件裡的每個關係人都感到同情,我想這就是敘事者想帶給我們的訊息,而我還需要更多時間去消化並且重新對於「死刑」這個議題有更深度的思考,才能去確定自己應該抱持著怎樣的態度去向人闡述自己的立場。

不過無論如何,我都非常推薦大家去看這部劇,Netflix上可以看到全集,希望大家看過之後可以留言跟我討論自己的看法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的日常隨筆
50會員
127內容數
我會在這裡放一些閱讀隨筆和日常散文~
金的日常隨筆的其他內容
2024/09/16
做完減重手術之後,我躺在病床上一邊忍著各種身體疼痛,一邊幻想著自己會像氣球消風那樣很快就會瘦到理想的體重,一開始也的確因為幾乎無法進食,體重掉的飛快,但直到滿兩週後我開始意識到,這不是我減重旅程的結束,而是開始。 到開始可以吃流質食物後,我替自己準備了米湯、蒸蛋、蛋白飲等等的餐點,但這
2024/09/16
做完減重手術之後,我躺在病床上一邊忍著各種身體疼痛,一邊幻想著自己會像氣球消風那樣很快就會瘦到理想的體重,一開始也的確因為幾乎無法進食,體重掉的飛快,但直到滿兩週後我開始意識到,這不是我減重旅程的結束,而是開始。 到開始可以吃流質食物後,我替自己準備了米湯、蒸蛋、蛋白飲等等的餐點,但這
2024/09/13
作為一個比起小說更愛讀散文的讀者,我評價散文的標準就是日不日常,對我來說比起文字拗口、矯情造作的主題式散文,我更喜歡讀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小事或是一些很細膩的情感,相信受過國高中國文教育的人都聽得懂我的意思,那些在課本裡無聊至極的散文根本打壞了「散文」的名聲,以至於有些學生一聽到散文兩個字就兩眼無
2024/09/13
作為一個比起小說更愛讀散文的讀者,我評價散文的標準就是日不日常,對我來說比起文字拗口、矯情造作的主題式散文,我更喜歡讀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小事或是一些很細膩的情感,相信受過國高中國文教育的人都聽得懂我的意思,那些在課本裡無聊至極的散文根本打壞了「散文」的名聲,以至於有些學生一聽到散文兩個字就兩眼無
2024/09/03
前一陣子聽Podcast時,偶然聽到主持人提到一種主義——斯多噶主義,起因是她正在分享自己得乳癌的整個就醫過程和心情,節目中的另一位主持人邊聽她的經歷忍不住問她為什麼明明得了癌症還可以那麼樂觀面對? (59:55開始提到斯多噶學派) 她解釋道因為她奉行斯多噶主義,認為已經發生的事情她控制不了
2024/09/03
前一陣子聽Podcast時,偶然聽到主持人提到一種主義——斯多噶主義,起因是她正在分享自己得乳癌的整個就醫過程和心情,節目中的另一位主持人邊聽她的經歷忍不住問她為什麼明明得了癌症還可以那麼樂觀面對? (59:55開始提到斯多噶學派) 她解釋道因為她奉行斯多噶主義,認為已經發生的事情她控制不了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剛追完八尺門的辯護人 隊友不太喜歡看台劇,我一直說想看 他都說:我覺得台劇的台詞都好尷尬 後來是他聽podcast聽到才願意看的 看的過程...有些台詞我也覺得很尷尬欸 可能太久沒看台劇了... 這部劇是由湯英伸事件改編的 就連我去YT搜尋這事件的影片下面 還是有一堆在爭議原住民福利的留
Thumbnail
最近剛追完八尺門的辯護人 隊友不太喜歡看台劇,我一直說想看 他都說:我覺得台劇的台詞都好尷尬 後來是他聽podcast聽到才願意看的 看的過程...有些台詞我也覺得很尷尬欸 可能太久沒看台劇了... 這部劇是由湯英伸事件改編的 就連我去YT搜尋這事件的影片下面 還是有一堆在爭議原住民福利的留
Thumbnail
《八尺門的辯護人》這部律政台劇劇情縝密,涉及許多法律專業,卻精采跌宕,絲毫不枯燥。 故事從案件審判的過程開展出多元的議題:死刑存廢、遠洋漁業、移工的勞動環境,以及法律與政治拉鋸的多角勢力。而原著小說描繪更多細節,對於議題也談得更加深入,這篇文我為大家整理了小說中多有著墨,劇集卻省略未談的6個遺珠。
Thumbnail
《八尺門的辯護人》這部律政台劇劇情縝密,涉及許多法律專業,卻精采跌宕,絲毫不枯燥。 故事從案件審判的過程開展出多元的議題:死刑存廢、遠洋漁業、移工的勞動環境,以及法律與政治拉鋸的多角勢力。而原著小說描繪更多細節,對於議題也談得更加深入,這篇文我為大家整理了小說中多有著墨,劇集卻省略未談的6個遺珠。
Thumbnail
<內文提及劇透,請考慮後閱讀> 追《八尺門的辨護人》的期間,是孩子的暑假。我趁著晚餐之後的空檔,看著手機。 孩子站在我旁邊問說「這在演什麼?」 向來有問必答的我,話到嘴邊,猶豫了。死刑、法庭、漁工、移工、律師、辨護,這些名詞對一個小四生來說,太難懂、也太遙遠了吧? 但又想想,難道離我就很近嗎?
Thumbnail
<內文提及劇透,請考慮後閱讀> 追《八尺門的辨護人》的期間,是孩子的暑假。我趁著晚餐之後的空檔,看著手機。 孩子站在我旁邊問說「這在演什麼?」 向來有問必答的我,話到嘴邊,猶豫了。死刑、法庭、漁工、移工、律師、辨護,這些名詞對一個小四生來說,太難懂、也太遙遠了吧? 但又想想,難道離我就很近嗎?
Thumbnail
一部好的劇需要多久的時間發酵呢?全劇僅有八集的《八尺門的辯護人》在播畢之後掀起了廣大的討論,其中不乏因為劇中討論的議題眾多,以「死刑」作為貫穿整部片的核心,討論了關於廢死、種族、移工等議題,並探討法律之於政治、權勢者以及人民而言是什麼樣的存在。
Thumbnail
一部好的劇需要多久的時間發酵呢?全劇僅有八集的《八尺門的辯護人》在播畢之後掀起了廣大的討論,其中不乏因為劇中討論的議題眾多,以「死刑」作為貫穿整部片的核心,討論了關於廢死、種族、移工等議題,並探討法律之於政治、權勢者以及人民而言是什麼樣的存在。
Thumbnail
我真的不認為殺人者無罪, 但是在這法庭上、在台灣的司法裡, 我們的死刑卻是運氣問題! -八尺門的辯護人/佟寶駒- 上週末一次追完改編自同名原著小說的「八尺門的辯護人」,真的很過癮! 但看著看著,也產生許多哽在喉頭、卡在腦中的心得,需要消化,也需要時間。 google了一下這部劇,共參考了三件真
Thumbnail
我真的不認為殺人者無罪, 但是在這法庭上、在台灣的司法裡, 我們的死刑卻是運氣問題! -八尺門的辯護人/佟寶駒- 上週末一次追完改編自同名原著小說的「八尺門的辯護人」,真的很過癮! 但看著看著,也產生許多哽在喉頭、卡在腦中的心得,需要消化,也需要時間。 google了一下這部劇,共參考了三件真
Thumbnail
等了一陣才把《八尺門的辯護人》看完。是部製作滿精緻的劇,但可惜就是旁枝太多了,讓整部劇的軸心一直東搖西晃的,不知道到底重點在哪!即使一眼就知道主軸在說什麼,但卻因為企圖太大想把所有「必須給觀眾看的事」都放進去,而使得它看起來有點鬆散且零碎了!
Thumbnail
等了一陣才把《八尺門的辯護人》看完。是部製作滿精緻的劇,但可惜就是旁枝太多了,讓整部劇的軸心一直東搖西晃的,不知道到底重點在哪!即使一眼就知道主軸在說什麼,但卻因為企圖太大想把所有「必須給觀眾看的事」都放進去,而使得它看起來有點鬆散且零碎了!
Thumbnail
Netflix新上架的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以一件外籍漁工的兇殺案以及辯護調查、審判過程的種種,帶出外籍移工環境、原住民就業、台灣漁業發展、死刑存廢等社會議題,以及不同社會階級各自的糾結與盤算,本劇編導唐福睿不僅是原小說作者,本人更是從律師執照轉戰電影藝術, 也難怪整齣劇在法律用語、法院及機關行政
Thumbnail
Netflix新上架的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以一件外籍漁工的兇殺案以及辯護調查、審判過程的種種,帶出外籍移工環境、原住民就業、台灣漁業發展、死刑存廢等社會議題,以及不同社會階級各自的糾結與盤算,本劇編導唐福睿不僅是原小說作者,本人更是從律師執照轉戰電影藝術, 也難怪整齣劇在法律用語、法院及機關行政
Thumbnail
真相隨著正義、又或著說隨著權勢的搖擺而不再真實,便有損了人具有「知」的權利。幾年前也有一部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也很推薦。
Thumbnail
真相隨著正義、又或著說隨著權勢的搖擺而不再真實,便有損了人具有「知」的權利。幾年前也有一部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也很推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