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計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的工事計畫是經過嚴核細縝的心思、深度思索而得來的

常常(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是他人無法複製、習得而來的

因為個人本身習慣性擬造綿密雜瑣的事項與狀態之計畫

臻至並非一人獨身就能完成的擘劃而必定是由團體的齊心共力才能達至

然我自己卻可以極獨立的自我管理、計畫、執行、驗收、稽核、查審、檢討

甚細至每分每秒的應對、態勢、心境狀態、外張模式、所說的話語、行為舉止

全都在我分明條理安排的計畫內

不只是若干時候該做的事項而已

但這樣看似萬無一失的掌控

縱使我知道也有風險

尤其當事情沒有常我預期想望的方向、方式走去時

當天忽降突發狀況時

當自我心力精神疲軟靡亂、身體羸弱乏累時

但是最令我不安畏懼、誠惶誠恐的

莫過於當安排的事項都處理結束後、無事可做而陷入荒蕪平淡的百無聊賴時

因此我為了不讓自己經過這時光

塞滿了近乎世界上所有能做的事

好以讓我保持忙碌(不一定是忙碌,而是「有事做」)

但這樣的生活方式

我活在其中真的快樂嗎?

房間1 - 文明思維: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房間2 - 命運說:自我對人生的體悟,隨筆記事、心情實錄。 房間3 - Kentzeur 文章選集 (2022/4/25~ ):集結Kenteur 2022/4/25至今的詩、評論、札記選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觀顧回溯過去的「事蹟」
我們傾向習慣於將人純粹粗庸的分成若干「種人」
人勢必是需要一點點護衛自我的權利的勇氣與臉皮的
生活中的每一工事、事務、辦理事項
I want to become the one who is around the line between black and white
當你把所有你以前曾經體驗過、享受過、經歷過的樂事
觀顧回溯過去的「事蹟」
我們傾向習慣於將人純粹粗庸的分成若干「種人」
人勢必是需要一點點護衛自我的權利的勇氣與臉皮的
生活中的每一工事、事務、辦理事項
I want to become the one who is around the line between black and white
當你把所有你以前曾經體驗過、享受過、經歷過的樂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常聽到「人生要有規劃」,或是「做事要有規劃」,然後再分短期、中期、長期等這些話。說真的,這些道理聽了都明白,但真的要開始執行時,還是挺困惑的,總覺得待辦的事情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規劃?
人不容易區分理想與現實,會高估自己一天的產能,會以為事情要成靠毅力就可以。但實際有操作過的話,都會發現你其實對自己的狀況掌握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而計畫是用來制約你一天的行動,我也很有共感。如果一天沒有計畫,很容易不知道要做什麼,時間就消失在滑社群貼文,隨意逛影片之中了。
Thumbnail
我心中默默數著這日子,還有大約2年左右,計劃才會開始,現階段我就只好告訴自己要悠著點,有了這樣的心境,在工作上,有一種但求無過不求故功的想法。 每過一些時日,我就在盤點及預計要交接的工作項目,我想就大致交接,細項理應由未來工作者自己去慢慢發現,而不是用著我的方式,畢竟人都是不一樣的。 現階段的我
Thumbnail
我是個很愛做計畫的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先上網查詢並作功課才會行動。但,最近聽Podcasts節目中有一集提到:「其實這也是我們這麼網路世代的方便下帶來的隱憂,因為很多人變得因此不敢冒險因為一定要掌握事情的全貌才敢行動,反而被科技控制。」這段話很有趣,也讓我這幾天我也反思了很多事情。確實我好像也有一
Thumbnail
事先擬定具備彈性的計畫,讓大腦得以釋出空間,跳脫預設模式,讓我們更專注有效的運用時間。
Thumbnail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
只有講究的人,才會懂得管理自己,去做時間管理。
Thumbnail
過年過後的開工,這三天時間變得好漫長,感覺所有事情都塞在一起所以變得特別的充實,突然之間感覺自己就像是個超人,超人是怎麼樣子可以一個人完成所有的事情?他們都不用休息嗎?他們都不會有情緒嗎?他們都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到最好好嗎?但我是平凡人啊,我應該是跟一般人一樣都會有困難都會有障礙都會有達不成的狀態跟目
Thumbnail
每天生活都快節奏,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成為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這篇文章教你如何計畫每一天,為代辦事項安排輕重緩急,以及拒絕瞎忙,每天完成最優先事項。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常聽到「人生要有規劃」,或是「做事要有規劃」,然後再分短期、中期、長期等這些話。說真的,這些道理聽了都明白,但真的要開始執行時,還是挺困惑的,總覺得待辦的事情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規劃?
人不容易區分理想與現實,會高估自己一天的產能,會以為事情要成靠毅力就可以。但實際有操作過的話,都會發現你其實對自己的狀況掌握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而計畫是用來制約你一天的行動,我也很有共感。如果一天沒有計畫,很容易不知道要做什麼,時間就消失在滑社群貼文,隨意逛影片之中了。
Thumbnail
我心中默默數著這日子,還有大約2年左右,計劃才會開始,現階段我就只好告訴自己要悠著點,有了這樣的心境,在工作上,有一種但求無過不求故功的想法。 每過一些時日,我就在盤點及預計要交接的工作項目,我想就大致交接,細項理應由未來工作者自己去慢慢發現,而不是用著我的方式,畢竟人都是不一樣的。 現階段的我
Thumbnail
我是個很愛做計畫的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先上網查詢並作功課才會行動。但,最近聽Podcasts節目中有一集提到:「其實這也是我們這麼網路世代的方便下帶來的隱憂,因為很多人變得因此不敢冒險因為一定要掌握事情的全貌才敢行動,反而被科技控制。」這段話很有趣,也讓我這幾天我也反思了很多事情。確實我好像也有一
Thumbnail
事先擬定具備彈性的計畫,讓大腦得以釋出空間,跳脫預設模式,讓我們更專注有效的運用時間。
Thumbnail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
只有講究的人,才會懂得管理自己,去做時間管理。
Thumbnail
過年過後的開工,這三天時間變得好漫長,感覺所有事情都塞在一起所以變得特別的充實,突然之間感覺自己就像是個超人,超人是怎麼樣子可以一個人完成所有的事情?他們都不用休息嗎?他們都不會有情緒嗎?他們都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到最好好嗎?但我是平凡人啊,我應該是跟一般人一樣都會有困難都會有障礙都會有達不成的狀態跟目
Thumbnail
每天生活都快節奏,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成為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這篇文章教你如何計畫每一天,為代辦事項安排輕重緩急,以及拒絕瞎忙,每天完成最優先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