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認為的人類不平等起源(二):自然狀態下的原始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以下簡稱《論人》)》開頭,盧梭便將不平等分成兩種:

「一種是我稱之為自然的或生理的不平等,因為它是自然所創建的,展現於年齡、健康、 身體體力、才智品質或精神的差別;另一種我們可以稱之為道德或政治的不平等。因為它是約定俗成的,經由人類同意下所建立的,或至少是授權的。後面這一種的不平等,導致不同的特權,某些人因而受惠,卻損及他人,例如受惠的人比較富有、比較尊貴、 比較有權力等,甚至使他人服從。」
「所有曾經檢視社會基礎的哲學家都覺得必須追溯到自然狀態,但是卻沒有哪一個人真正地成功做到這點。有些人毫不遲疑地認為,在自然狀態中的人擁有正義或不正義的觀念,卻沒有花心思說明為什麼他必須會擁有這種概念,更別說為什麼這概念對於他而言 是有用的。另外一些人,論及自然權利,說每個人都有權保存屬於他的東西,卻沒有解釋他所理解的『屬於』代表何意。還有一些人,他們先賦予比較強壯的人權威,用來統治比較弱勢的人,然後馬上就提出政府的概念,卻不曾考慮人們理解『權威』與『政府』 這些字詞意義之前的時期。總之,當不斷論及需求、貪婪、壓迫、慾望與傲慢的同時,他們已經把存在於社會中的概念轉移到自然狀態中,他們談論野蠻人,想的卻是文明人。 」

看到這段,筆者認為盧梭的《論人》和其另一部名著《社會契約論(Du contrat social ou Principes du droit politique)》可以進行比對。在《論人》裡,是多麼讚賞沒有國家和政府存在的自然狀態;可是在《社會契約論》中,盧梭明確指出,國家成立有其必要,是為了避免自然狀態中的生命財產的危險,並強調人民「普遍意志(General Will)」的重要。

接著盧梭談論他所認為自然狀態下的原始人(野蠻人):

「對他而言,這個世界上他僅知道的好處,就是食物、異性與休息;他害怕的 壞處,就是痛苦與飢餓。我所說的是痛苦而非死亡,因為動物從不曾知道死是 什麼,死亡的認知與伴隨它而至的恐懼,是人遠離動物狀態之後,最先所獲得 的內容。」

好奇心和慾望的貧乏

「原始人的想像力,從來就不曾勾畫出什麼圖像;他的心意,從來就不知道要 求什麼;他那微薄的需求,一直在他自己能力中獲得滿足;他因為沒有足夠知 識的緣故,所以無法啟動慾望,追求更多的知識,那些他既無能預見,也不會 發生好奇心的知識。」

原始人無法從長遠來看

同時他那受限對未來的規劃能力,範圍之狹窄就像他平日所能見識的,最長也只能延續只當天晚上而已。直到今日,這依然是加拉波伊地區的印地安人所作的預見程度:他早上會賣掉他的棉褥,然後晚上會哭著想把床買回來,他無法預見下個夜晚睡覺的時候,還需要這一張床。」

原始人的情感關係

「事實上,在自然狀態中的原始人,沒有房子,沒有茅屋,沒有任何財產,每 一個人都是隨意住在某地,而且往往只一夜之後就另覓居處,男女因相遇、機 緣、慾望而偶然結合,卻不必仰仗語言,表達他們所欲求的事物,在分手時, 還是以相同的心情輕鬆為之。

對盧梭而言,最初,原始人是各個彼此獨立的個體,沒有夫妻或家庭, 男女關係只是偶然隨意地結合,甚至親子關係都很短暫。因為人群居的時間有限,也 就還不需要語言。

盧梭花了不少篇幅探討這階段的語言發展,但他仍覺得要孤立的原始人在這時期 發展出語言是很困難的事,因為除了語言帶有約定俗成的特質不符其生活實況 外,其所涉及的抽象概念(如普遍性、分類的概念),尤其是原始人此時所難以發展起來的。


參考文本:《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讓–雅克·盧梭著,張露譯,台北:五南出版,2019年

苑舉正教授的譯本,聯經出版,2022年

筆者這幾天出國旅遊,因此消失一個多禮拜都沒有發布創作。下一篇會緊接著談論盧梭認為比他早些時代的政治哲學家霍布斯(Thomos Hobbes),其思想的錯誤之處。

如果有任何疑問或建議修改之處,歡迎留言。


avatar-img
11會員
13內容數
尼采《瞧!這個人》:「若有人自以為從我的著作中理解到了某些東西,事實上充其量只是根據其自身的想像,從中汲取了某些東西,而其所汲取的,往往卻是我的反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lassic 的其他內容
在開始這篇的重點之前,筆者想要先來談談盧梭(Rousseau)這個人本身。 盧梭雖然常被劃分為法國哲學家,但他是出生於日內瓦共和國。盧梭本身沒有受過正式的教育,十六歲時遠離故鄉,憑藉著自學和機遇,成功打入法國知識圈,當時和百科全書派(狄德羅、孔狄亞克等)有著良好的關係。
《理想國》的主題是有關正義的討論,但書名Politeia的古希臘原文卻是政體的意思,原因在於政體的差異展現在城邦中這三種階級和統治城邦階級之間的關係。一個最好的政體,就是統治階級、衛士階級和生產階級的公民在各自的位置上,各安其位,各盡其德性的政治體制,這也就是柏拉圖理想中正義的城邦。
在結束與波勒麻查斯(Polemarchos)的討論時,傅拉西麻查斯(Thrasymachus)起身大吼,說蘇格拉底給只會駁倒對手,卻不說自己的答案。 隨後他給了自己對正義的定義—「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這其實反映著當時智者(辯士)學派的觀點。
這一篇會回到《理想國(Republic)》第一卷,來講述蘇格拉底和其他對話者,各自是如何認定「正義」。這些議論背後會牽涉到當時古希臘的神話及其他的哲學學派,篇幅具有一定的長度,因此將整篇文章分成上下兩篇來呈現。
上一篇提到,柏拉圖認為國王應該要由哲學家來當,哲人王必須是愛好真理,擁有知識而非意見的人。 這篇則要談哲人王該如何培養出來,這中間需要經歷什麼樣的過程。 教育乃國家百年大計,要培養一位領導者,固然也是從教育開始著手。 哲人王的教育,內容包括: 文藝跟體育 前者是道德教育,後者是基本生存教
柏拉圖(Plato)在《理想國(Republic)》第五卷中的三波大浪(Three Waves): 一、婦女應與男子受相同的教育 二、衛士取消家庭,妻子和女兒共有 三、讓哲學家當國王,或是讓國王和王子具有哲學的精神和力量
在開始這篇的重點之前,筆者想要先來談談盧梭(Rousseau)這個人本身。 盧梭雖然常被劃分為法國哲學家,但他是出生於日內瓦共和國。盧梭本身沒有受過正式的教育,十六歲時遠離故鄉,憑藉著自學和機遇,成功打入法國知識圈,當時和百科全書派(狄德羅、孔狄亞克等)有著良好的關係。
《理想國》的主題是有關正義的討論,但書名Politeia的古希臘原文卻是政體的意思,原因在於政體的差異展現在城邦中這三種階級和統治城邦階級之間的關係。一個最好的政體,就是統治階級、衛士階級和生產階級的公民在各自的位置上,各安其位,各盡其德性的政治體制,這也就是柏拉圖理想中正義的城邦。
在結束與波勒麻查斯(Polemarchos)的討論時,傅拉西麻查斯(Thrasymachus)起身大吼,說蘇格拉底給只會駁倒對手,卻不說自己的答案。 隨後他給了自己對正義的定義—「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這其實反映著當時智者(辯士)學派的觀點。
這一篇會回到《理想國(Republic)》第一卷,來講述蘇格拉底和其他對話者,各自是如何認定「正義」。這些議論背後會牽涉到當時古希臘的神話及其他的哲學學派,篇幅具有一定的長度,因此將整篇文章分成上下兩篇來呈現。
上一篇提到,柏拉圖認為國王應該要由哲學家來當,哲人王必須是愛好真理,擁有知識而非意見的人。 這篇則要談哲人王該如何培養出來,這中間需要經歷什麼樣的過程。 教育乃國家百年大計,要培養一位領導者,固然也是從教育開始著手。 哲人王的教育,內容包括: 文藝跟體育 前者是道德教育,後者是基本生存教
柏拉圖(Plato)在《理想國(Republic)》第五卷中的三波大浪(Three Waves): 一、婦女應與男子受相同的教育 二、衛士取消家庭,妻子和女兒共有 三、讓哲學家當國王,或是讓國王和王子具有哲學的精神和力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現代的文明是真的文明嗎? 當我們俯瞰今天的世界,高樓林立、科技進步、社會組織複雜,人類似乎已經步入「文明的巔峰」。然而,當我們回顧國家尚未誕生之前的時代,那些狩獵採集、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日子,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原始部落的生活,是否也許更接近人類真正的本性?現代的文明,真的是我們想追求的終極目標嗎?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奧古斯丁對於人類思想與理性的論述,並闡述了人類如何達致讓思想控制自己的平和狀態,防止超越限度的索取成為蠢貨。
Thumbnail
  關於自然狀態與戰爭狀態,洛克給出了一套和霍布斯截然不同的說法。他認為自然狀態是一種每個人平等的狀態,也認為在這個狀態中沒有人享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權力。但有別於霍布斯認為這種狀態下人將無可比免地彼此戰爭,洛克強調了這種狀態裡,人的自由與理性能力。
Thumbnail
  同時,霍布斯也指出,他並非要控訴人性,也沒有誇大這種人與人的爭鬥與不信任。但即便在和平時期,他也希望讀者思考這些問題:為什麼一個人外出旅行時會帶上武器與旅伴、為什麼返回家中要栓上門閂、甚至在家中,也會將擺放貴重物品的箱子上鎖。明明已經知道存在有法律和公權力,他為什麼會做這些行為?
Thumbnail
今天向大家介紹,羅爾斯發明的思辨工具「無知之幕」,透過此思辨工具可以反思社會中的不公平現象。文章中討論了社會契約、機會平等、差異原則和原初地位等概念,使讀者對於社會公平與正義有更清晰的理解。 也帶著大家更進一步的思考看看,我們希望活在什麼樣的社會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亞里斯多德的觀察與分析向我們揭示了先蘇時期的古希臘哲學發展。最初,這些被認為擁有智慧的人,他們的「智慧」的對象是物質世界。他們是一些從事著理論性探究的「自然哲學家」。出於一種「對令人敬畏的自然之認知興趣」,這些探究者將人的思想從「製作具體工具」、「執行具體行動」這類工作中解放出來。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Thumbnail
本書收納了盧梭參加第戎學院論文獎獲獎的兩篇論文─〈論科學與藝術〉以及〈論人類不平等起源與基礎〉。第一篇論文中盧梭以「批判社會」的方式,提出科學與藝術等文明的發展,破壞了自然法,導致了人類的不平等。第二篇論文則以「歷史溯源」的方式,假設推理出歷史的「惡」建立在自然的「善」之上,提出對當時政治制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現代的文明是真的文明嗎? 當我們俯瞰今天的世界,高樓林立、科技進步、社會組織複雜,人類似乎已經步入「文明的巔峰」。然而,當我們回顧國家尚未誕生之前的時代,那些狩獵採集、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日子,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原始部落的生活,是否也許更接近人類真正的本性?現代的文明,真的是我們想追求的終極目標嗎?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奧古斯丁對於人類思想與理性的論述,並闡述了人類如何達致讓思想控制自己的平和狀態,防止超越限度的索取成為蠢貨。
Thumbnail
  關於自然狀態與戰爭狀態,洛克給出了一套和霍布斯截然不同的說法。他認為自然狀態是一種每個人平等的狀態,也認為在這個狀態中沒有人享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權力。但有別於霍布斯認為這種狀態下人將無可比免地彼此戰爭,洛克強調了這種狀態裡,人的自由與理性能力。
Thumbnail
  同時,霍布斯也指出,他並非要控訴人性,也沒有誇大這種人與人的爭鬥與不信任。但即便在和平時期,他也希望讀者思考這些問題:為什麼一個人外出旅行時會帶上武器與旅伴、為什麼返回家中要栓上門閂、甚至在家中,也會將擺放貴重物品的箱子上鎖。明明已經知道存在有法律和公權力,他為什麼會做這些行為?
Thumbnail
今天向大家介紹,羅爾斯發明的思辨工具「無知之幕」,透過此思辨工具可以反思社會中的不公平現象。文章中討論了社會契約、機會平等、差異原則和原初地位等概念,使讀者對於社會公平與正義有更清晰的理解。 也帶著大家更進一步的思考看看,我們希望活在什麼樣的社會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亞里斯多德的觀察與分析向我們揭示了先蘇時期的古希臘哲學發展。最初,這些被認為擁有智慧的人,他們的「智慧」的對象是物質世界。他們是一些從事著理論性探究的「自然哲學家」。出於一種「對令人敬畏的自然之認知興趣」,這些探究者將人的思想從「製作具體工具」、「執行具體行動」這類工作中解放出來。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Thumbnail
本書收納了盧梭參加第戎學院論文獎獲獎的兩篇論文─〈論科學與藝術〉以及〈論人類不平等起源與基礎〉。第一篇論文中盧梭以「批判社會」的方式,提出科學與藝術等文明的發展,破壞了自然法,導致了人類的不平等。第二篇論文則以「歷史溯源」的方式,假設推理出歷史的「惡」建立在自然的「善」之上,提出對當時政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