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永恆少年》正式出版:少年的序(上篇):這本書是如何產生的?

2023/08/1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過去為不同書商及作家,乃至電影作過推薦,寫過文章,今天,我來介紹我自己的作品:

《願你,永恆少年:深愛過,才懂得被世界遺落的孤獨》

在 2023.08.15 (二) 00:00 終於正式出版了!

無法想像,但的確發生了!為免興奮到模糊而語無倫次,下面我先呈現書中的作者序(會拆成兩篇,下篇明天貼上來),想要鄭重的給你們介紹我的首本書作,再借由重讀這些寫於兩年前的文字,來分享的今天的感受。

raw-image
親愛的大家,謝謝你們願意翻開我這本盛載諮商日常與精神分析思考的首部作品。

精神分析作為一門深度心理學或後設心理學,其學問實在不易吸收,吸收後仍有一大段路才叫理解,理解又不等同懂得應用,應用的經驗與挫折,卻回頭修正我們的吸收方式、理解層次、應用深廣……它的難,我知道,所以2016年的時候,我才要在臉書設立「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專頁,堅持每週產出一篇文章來自我磨練。回望當年那些生硬又艱澀的文字,到底是怎樣被翻譯或論述的?我亦不得而知了!在此,僅讓我感謝那些不嫌關注的讀者。

我常說自己做過最無悔的決定,便是到台灣升學,否則也不會遇上從一開始便有感於心的精神分析學,並從許多可敬的前輩們身上得到我有深入心理治療及精神分析潛力的窩心鼓舞。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接受實習與臨床訓練的三年間(2017-2020),我把從個案及督導身上學習的,融和至閱讀與思考裡,亦默默打開了投稿到「女人迷」的契機。而後,跟「方格子」和「媽咪拜」等平台合作,為不同出版社的作家或書籍作推薦與書評,以及與「時報文化」攜手,讓本書能夠出版。

佛洛伊德創立的精神分析,在心理學界無疑已退流行,且無論在國內、外的心理諮商與治療圈,由於其理論的複雜和訓練的艱難,乃至地方學會運作與學派間的差異,使其未來應用持續被唱淡。然而,我始終以至誠的體會及臨床經驗,肯定精神分析相對其他心理治療學派,是一道瞭解人類心靈最幽暗處的柔和星光。若有一天它成為被掩埋的寶藏,也願我是踏上路途去尋找,把它帶回來的那位流浪者。因此,這樣的一本非主流的心理學書居然能夠在時報出版,必要感謝找上我的王衣卉主編,她對我文字的信任與欣賞,在一杯咖啡的歡愉裡,我們便敲定書的主軸:少年、城市與孤獨。

當然,出版也帶來不少壓力,但有幾位敬佩且相熟的恩師(無比榮幸,當中的劉佳昌醫師,會為本書寫序)總是鼓勵我莫問年輕,而只管好好書寫!作為一位異鄉人,我還要感恩在台灣生活近十年來,一路上投契互助的良師益友,因著他們,我那心中永恆的異質、嘴邊的口音,才被這第二個家所涵容。感謝澳門的家人朋友,在這極度不容易、彼此都失去了太多太多的肺炎年間,仍有你們在遠方為我加油。最後,擁抱自己,這是我在 2020 年年底,27歲時(現在28了,不知道出版時又是幾歲了)大致完成的首部作品。儘管本書主要反映一名諮商心理師在他實習階段的一些想法,但願它仍會讓你對精神分析的思維與心理治療本身,產生「這麼清晰與有理」同時又「那麼深邃與浩瀚」的冬日和煦感受。

這裡有從2016年就開始關注哈理斯的讀者嗎!?(請舉手)如果你還記得是從哪一年、哪一次事件、哪一篇文章開始注意到哈理斯的,也請留言讓我知道!

許多時候,就算是上一週才滿意地發佈的文章,過了一週我就會有想收回重寫的念頭,心裡總會想:「這裡改掉會不會更好?」好像不滿意自己到有點苛刻,即使身為心理師常跟個案說:「你怎樣對自己這麼苛刻!」

如果時間能回轉到創立臉書之初,今天的我一定會阻止自己發那些高度理論的文章(不想嚇壞一些對心理學好奇的讀者),但那時候寫文章的心態,就完全沒有想過要得到什麼,純粹為了對人心的興趣和精神分析學的鍾愛而磨筆,或能感受到有同好的同路參與,就足夠了。

所以反問,如果沒有當年傻傻又蠢蠢的寫下去,會有今天的自己嗎?大概也不會有吧!為此,對近年來因為女人迷或方格子或其他途徑看見、今天才第一次認識、以及多年來不嫌關注我的各位讀者,我衷心的謝謝你們。

會用到「若有一天它成為被掩埋的寶藏,也願我是踏上路途去尋找,把它帶回來的那位流浪者」這麼煽情又充滿危機感的說辭,我想是出自當時2019 年底剛完成碩論(我研究的是精神分析理論的內部分裂,及該如何整合與學派間溝通)後對這學問未來的種種憂慮。

另一方面,由於讀過一些優秀的精神分析作家在不同國家是如何使用文字及個人風格,讓這門自詡了解人類心理夠深的學問(某程度就是象牙塔的語言)又能夠深入淺出地打動大眾及行內讀者,因此居然我要在時報出版作這樣的嘗試……問誠惶誠恐的謹慎,或是問少年的輕狂也好,我只能盡可能背得起作為一名精神分析主題作家或散文家(Psychoanalytic Essayist)的身份,把自己閱讀時得到過的觸動,帶回來給台灣本土,乃至中港澳的讀者。

在2020年5月某天跟時報編輯衣卉在臺師大星巴克聊著聊著就敲定的主軸「少年、城市與孤獨」,很開心今天我回望時,仍是感到滿意的。

滿意的點,是我純粹把實習與臨床訓練的三年間,在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內跟「少年們」諮商治療的經驗,作歸納與推論;換言之,我沒有試圖把精神分析說成佛洛伊德那套普世論(如所謂每個人都有戀母情結),而是沿著「那些在城市生活的少年」的脈絡中去書寫「孤獨」這種情感狀態於城市內外流轉的樣子。

無論如何,這本書之所以能夠出版,我得再次感謝許多人,如恩師們(劉佳昌醫師為本書寫的序,之後會再公開分享)的照顧,兩年來每次跟林家興教授吃飯時他都會問:「俊濠,書還未出版嗎?」,沒想到因為疫情的拖延──大家還記得封城時,各種人流聚集的活動都被延後、書展被取消的日子?──這本在2020年年底初稿完成、2021年7月大致定稿的書,要到2023年8月才出版。

看到那句「那心中永恆的異質、嘴邊的口音,才被這第二個家所涵容」,在正式成為心理師後跟個案的工作中,我確實感受到被他們所接納。

「俊濠,你有個案會因為你的粵語口音而說甚麼嗎?」診所院長前陣子這樣問我。我用心回顧,真的沒有耶!他們會跟我分享到過香港或澳門旅遊、曾跟港澳人認識、交往過等等,好像因為這些共同的經驗,我們能夠體會到相異的也能相識。

現在,是時候回答序的自問「(定稿時)現在28了,不知道出版時又是幾歲了?」2023年的今天,哈理斯已經是XX歲了(等看留言)!?

各通路購買連結,分享給你惦掛的那位「少年」吧──
博客來:https://ppt.cc/fye1wx
金石堂:https://ppt.cc/fiKSzx
誠品:https://ppt.cc/fUJDpx
MOMO:https://ppt.cc/fHEpLx

※本文同步轉貼至臉書「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若有心理諮商需求與相關疑問,可聯絡伯特利敦南身心診所,或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