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用IPA字母標示「ㄅㄆㄇㄈ」──發音位置

2023/08/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這章開始,要教大家如何分辨複雜的語音。

1. 語音的分別

在學習IPA符號之前,我們還要先瞭解語音的組成。語音分成「元音」和「輔音」兩個部分。所謂的「元音(vowel,母音)」指的是發音時沒有受到阻礙產生的聲音,例如華語的「ㄚ」、「ㄛ」、「ㄝ」等,發音時,可以明顯發現它音量較為響亮。

「輔音(consonant,子音)」則是在發音時,氣流受到口腔或其他器官的阻礙,因此產生各種不同的音色,音量也比元音小很多。以華語的「ㄅ」為例,你或許會覺得「ㄅ」念出來跟「ㄚ」一樣大聲,其實是因為「ㄅ」實際上的念法是「ㄅㄜ」,後面接著一個元音。輔音通常是不能獨立存在的,必須要與元音結合,才能成為完整的音節。


2. 輔音簡介

輔音相對於元音,因為發音器官產生各種阻礙,而形成各不相同的音色。首先,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張剖面圖:

圖一:人類的調音器官[註一]

圖一:人類的調音器官[註一]

圖一是人類的調音器官,氣流從肺出來後,藉由這些調音器官的運作,讓氣流在鼻腔或口腔受到阻礙,進而形成不同的聲音,這就是輔音。輔音相對元音,雖然聲音沒有那麼響亮,但卻有著更多樣的發音特色。


3. 發音位置

要如何形容輔音的發音特色呢?圖一告訴我們最直觀的分類方法是氣流遇到阻礙的位置。我們將前面提到IPA符號表裡的輔音截圖出來,如下所示:

圖二:IPA輔音表與發音位置[註二]

圖二:IPA輔音表與發音位置[註二]

圖二已經加上一些註解,讓我們可以更快瞭解發音的位置。首先,阻礙的形成一定有至少兩個地方,這樣才會形成阻擋氣流的障礙。通常這些阻礙又會依照位置高低分成上阻與下阻,形成不同的輔音。

我們以華語的注音符號「ㄅ」為例,「ㄅ」的IPA音標是[p],從圖二可以知道它是雙唇音,上阻是上唇、下阻是下唇。大家可以試著念一次「ㄅ」,可以發現氣流在雙唇接觸的地方爆裂而出。

我們再舉華語的注音符號「ㄉ」為例,「ㄉ」的IPA音標是[t],從圖二可以知道「ㄉ」是齒齦音,上阻是齒背、下阻是下唇。大家可以試著念「ㄉ」,可以發現舌尖抵在牙齒背面,而氣流從接觸的地方爆裂而出。

再舉一個例子,例如英語單詞「鞋子(shoe [ʃuː])」中,sh的發音[ʃ]的發音,從圖二可以看到[ʃ]是齒齦後音,上阻是硬顎前端、下阻是舌面前端。大家可以試著唸出來,可以發現舌頭的前端極度靠近硬顎前端,氣流產生摩擦發出了[ʃ]的音。


4. 小結

因為篇幅的關係,有關輔音發音方法的調節,我們留到下一章再講。這章我們講了輔音受到不同位置的阻礙,形成不同的音色,下次大家如果在練習不同的發音時,就可以用舌頭感受,或者對著鏡子,觀察自己的口腔運作,進一步來微調發音,讓自己可以說出更精確的語言喔!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還請繼續鎖定【用語言學學語言】這個專題,讓我們一起更有效率地學習語言。此外,如果你願意且可以負擔,也歡迎你小額贊助,讓作者有能力產出更多的內容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資料與註釋:

註一:本圖為相對簡化版本,更詳細的部位區分可以參考竺家寧,《語音學之旅》,(臺北:新學林圖書,2018),頁13。

註二:竺家寧,《語音學之旅》,(臺北:新學林圖書,2018),頁119-120。

26會員
50內容數
不定期努力更新,介紹語言學家對於不同語言的觀察與歸納結果,分享自己學習語言的方法心得,希望讓語言學習者對於語言發音、結構有了基本認知之後,可以更有效率地學習語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