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語言發音單位(一)──音節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英語的「McDonald's」音譯成華語只有「麥當勞」三個字,但是為什麼變成日語後,就有「マクドナルド」六個字呢?這個現象其實涉及到不同語言的使用者對於語音切分的問題。

語音的切分


raw-image

在聽覺上能夠自然感知、在口語上能夠自然說出的最小語音片段,語音學家稱為「音節(syllable)」。舉例來說,當華語使用者聽到「ㄒㄧˇ ㄏㄨㄢ [ɕi214 xuan55]」這個發音時,從國際音標來看,這段發音包含六個語音成分,看起來應該是像流水一樣說過去的語音,但華語母語者在感受上不會真的切成六段語音,說話時也能很自然地將其分成「ㄒㄧˇ[ɕi214]」與「ㄏㄨㄢ [xuan55]」兩個語音單位。這就是因為內建在母語者腦海中語音規則驅使我們將語音切分為不同的音節。

不過並不是每種語言的音節切分規則都一樣,以單字「Kurutungu」為例,說英語的人大概會直覺唸成「ku.ru.tung.u」吧![註1]不過這其實是一個魯凱語人名,根據魯凱語的音節區分方法,這個名字應該唸成「ku.ru.tu.ngu」。兩個語言的差異在於「ng[ŋ]」這個語音在魯凱語可以做為音節開頭,但在英語則不行。


音節的區分原則


那麼,究竟是什麼影響我們切割語音呢?語音學家並不滿足於用「母語者的語感」這個抽象概念作為音節區分標準,他們努力從各種語言的音節區分來歸納其中的規則。然而,有關於音節究竟該怎麼樣區分,學術界至今仍然沒有統一的表準。

目前主流有兩種區分音節的表準:從聽覺切割音節或從發音方法劃分語音。

如果從聽覺來區分音節,則和語音本身的響度息息相關。主張這種方法的語音學家認為一個音節有一個響度較大的中心,而音節和音節的分界線就是響度最小的地方。舉例來說,「清華大學[tɕhiŋ.xua.ta.ɕye][註2]」是一個四音節發音,響度曲線大抵如下圖所示:

raw-image

從上圖就可以發現語音的分界就是響度相對較小的地方。不過這種方法也會遇到挑戰,例如「巫阿姨」不考慮聲調的發音是「[u a i]」,這段發音的組成全部都是元音。其實元音的舌位高低(開口度)也會影響元音的響度,舌位越低、共鳴腔越大,元音的響度就越大。因此這個詞語實際上的元音起伏如下圖:

raw-image

雖然三個發音有不同響度,但並沒辦法用前述方法解釋為何分成三個音節。[註3]

因此,就有另外一派語音學家主張用發音時肌肉的緊張程度來區分音節,當肌肉收縮並舒張一次,就是音節的分界。例如華語「ㄒㄧㄡ[ɕiou]」這個語音,如果肌肉只收縮一次,聽起來會像「修[ɕiou]」的發音;但如果肌肉收縮兩次,聽起來則會像「西歐[ɕi.ou]」的發音。

不過,人在發音時,所有的發音器官是同時運作的,有些收縮、有些舒張,加上收縮程度是主觀的判斷、收縮的程度不盡相同等因素,都讓目前學者還無法梳理清楚音節與肌肉運作之間的關係。


音節結構(Syllable Structure)


雖然音節的區分仍有爭議,但音節內部的結構大抵還是能用「輔音(C)」、「元音(V)」來解構描述。舉例來說,華語的音節結構可以分為以下10類,所有華語語音都不會超過表格內的組合:[註4][註5]

註:「T」指聲調(Tone)。

註:「T」指聲調(Tone)。

從華語音節表,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發現音節依照結尾不同可以分為兩類:以元音結尾、以輔音結尾。以元音結尾的語音,因為元音沒什阻礙的特性,因此聲音結尾較為宏亮,稱為「開音節(Open Syllable)」;相對來說,以輔音結尾的語音,因為輔音受到阻礙,因此稱做「閉音節(Closed Syllable)」。

大部分語言都是同時具有開音節結構與閉音節結構的發音,例如華語10種音節結構中,又可以分為6類開音節結構與4類閉音節結構。其他如英語、南島語等語言也都同時具有開、閉音節的結構。

而有少數語言是不具有閉音節結構的,其中日語是較為典型的例子。日語除了鼻音、促音等少數的特殊發音之外,通常無法允許輔音出現在音節結尾。所以引言中的「McDonald's」發音是「[mək.ˈdɑ.nəldz]」,有三個音節,但是因為日語的語音特性,如果要保留原文發音特色,音節結尾的輔音[k]、[l]、[d]必須形成一個開音節,所以用「ク[ku]」、「ル[rɯ]」、「ド[do]」對應,形成三音節的英語翻譯成日語卻有六音節的特殊現象。



本章的內容就到這邊,藉由切割語音,再分解音節,我們可以更清楚瞭解每個語音是如發出、組合的,也因此我們才能夠發出更精確的語音,避免因為母語干擾而省略或發錯某些發音。知道如何分析音節結構之後,未來我們在談論語言連讀變音時,也能夠好瞭解究竟是哪些成分造成我們說話語音的改變。

如果你還想要進一步探索語音奧秘的話,還請持續鎖定【用語言學學語言】這個專題系列,藉由學習語言規則,更快速地學好一個語言。此外,如果你願意且可以負擔,也歡迎你小額贊助,讓作者有能力產出更多的內容喔!



註釋:

[註1]:有關音節區分,語音學家通常以下標的點「.」來表示不同音節分界。

[註2]:此處為避免干擾,暫且省略聲調。

[註3]:有一種說法是這三個元音之前還插入了一個喉塞音[ʔ],形成[ʔu ʔa ʔi]的發音。關於喉塞音[ʔ]的發音方法,可以點擊連結聆聽,簡單來說有點類似喉頭一緊的發音。關於這種語音分界的概念稱做「音聯(Juncture)」,除了插入喉塞音之外,還有發音延長、加插其它發音等不同的方法,讓音節區分更加明顯。詳細介紹可以參考「林燾、王理嘉《語音學教程》頁121-123」的介紹。

[註4]:此表格中的「T」是聲調(Tone)的意思,關於聲調重音,可參考先前介紹。這些發音特色雖然不屬於音節結構的任何一部分,但卻影響整個音節結構的發音特色,甚至產生不同的意義,音韻學家稱這種影響整個音節的要素為「超音段(Supersegmental)」。

[註5]:此表格中的「VVT」、「CVVT」又分成兩格,這實際上與漢語音韻學家對於音節區分的方法有關。各位讀者可以觀察一下這兩格究竟有什麼不同,詳細的介紹可以參考「【2-12】語言發音單位(二)」或「【2E-1】華語語音系統筆記(注音符號版)」的介紹。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建議:

[1]:林燾、王理嘉 著,《語音學教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19),〈第四章:音節和音節結構〉。

該文為本篇科普文的主要內容來源,講述語音的分節原則與內部的結構、聲學特色等。而後關於漢語及漢語方言的音節結構也有詳細介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研讀,或者可以期待接下來有關漢語音節的介紹文章。

[2]:黃宣範 主編,《語言學:結構、認知與文化的探索》,(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1),〈第六章:聲韻學〉。

在這本語言學科普性質的專書中,介紹了各個不同領域的基礎語言學知識。其中第六章主要介紹聲韻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其中就介紹了音節結構、音段與超音段的概念。內容詳細,而且是近年較新的研究成果,關於音節區分,此文也有更為深入的說法漢語言比較,有疑惑的讀者可以選擇研讀本文。

不定期努力更新,內容包含: 1️⃣自己學習語言的心得與訣竅 2️⃣中學學生國文文法相關問題 3️⃣歷史、語言、教育相關讀書心得與想法 4️⃣動漫與小說的心得與推薦 5️⃣日常生活觀察與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衫、短、褲、闊,人、矮、鼻、直」這八個字,用華語來唸的話,涵蓋四個不同的聲調(一、二、三、四聲);但如果用臺語唸的話,總共會有七個不同聲調。這顯示了漢語語族底下各個不同分支的聲調差異極大,那你知道有哪些分別嗎?
或許有些人會有疑問:輔音必須與元音結合才能夠說,例如華語「ㄅ」需要和「ㄚ」結合才會形成完整的音節「ㄅㄚ」。但是細心的讀者可能會問華語的「ㄓ」或「ㄗ」為什麼可以獨立存在呢?
輔音的響亮程度,決定他在口語中的獨立性。那麼,是什麼決定輔音的大小聲呢?哪些輔音比較大聲?哪些輔音比較小聲?輔音要怎麼獨立說出呢?
學習一個語言,通常會從語音入手,語言的聲音具有哪些特性?應該要怎麼描述呢?本章透過對於語音研究的概述,希望讓你對語音有基礎的瞭解。
這個系列的文章希望讓大家能夠學習一些語言學的概念,並且利用它們更有效率地學習各種語言。在語音篇的部分,想讓大家透過學習IPA字母,更好去掌握不同語言的發音訣竅。
這個系列的文章希望讓大家能夠學習一些語言學的概念,並且利用它們更有效率地學習各種語言。在語音篇的部分,想讓大家透過學習IPA字母,更好去掌握不同語言的發音訣竅。
「衫、短、褲、闊,人、矮、鼻、直」這八個字,用華語來唸的話,涵蓋四個不同的聲調(一、二、三、四聲);但如果用臺語唸的話,總共會有七個不同聲調。這顯示了漢語語族底下各個不同分支的聲調差異極大,那你知道有哪些分別嗎?
或許有些人會有疑問:輔音必須與元音結合才能夠說,例如華語「ㄅ」需要和「ㄚ」結合才會形成完整的音節「ㄅㄚ」。但是細心的讀者可能會問華語的「ㄓ」或「ㄗ」為什麼可以獨立存在呢?
輔音的響亮程度,決定他在口語中的獨立性。那麼,是什麼決定輔音的大小聲呢?哪些輔音比較大聲?哪些輔音比較小聲?輔音要怎麼獨立說出呢?
學習一個語言,通常會從語音入手,語言的聲音具有哪些特性?應該要怎麼描述呢?本章透過對於語音研究的概述,希望讓你對語音有基礎的瞭解。
這個系列的文章希望讓大家能夠學習一些語言學的概念,並且利用它們更有效率地學習各種語言。在語音篇的部分,想讓大家透過學習IPA字母,更好去掌握不同語言的發音訣竅。
這個系列的文章希望讓大家能夠學習一些語言學的概念,並且利用它們更有效率地學習各種語言。在語音篇的部分,想讓大家透過學習IPA字母,更好去掌握不同語言的發音訣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千層蛋塔全家平替版,立意良善但有待加強。肯德基蛋塔的含金量持續上升中。
Thumbnail
首次獨遊日本,發現了獨特的鬆餅堡早餐,成為遊日的必吃美食。一直只當作個人儀式感的comfort food,卻不知何故在香港引起了轟動,甚至推出了致敬版,後來吸引了正版…港版感覺始終差一點,隨之而來的社交媒體風向討論更令人感到被侵犯的感覺。儘管如此,這種鹹甜混合的早餐味道並非人人能夠接受。
Thumbnail
搖搖薯條這個經典產品回來了,我這次要來吃,大家對這個品感興趣嗎?
Thumbnail
經濟學人6月29日文,主標譯「麥當勞與漢堡王價格戰開打對美國通膨的影響」、副標譯「不只美國消費者可大快朵頤,聯準會的官員也磨拳霍霍的打算爽舔飽食一餐」筆者看法。 【方方評論】 1. 惡性價格戰,企業更富有,窮人更窮,貧富懸殊更甚、M型社會更嚴重 2. 聯準會的官員該出手拯救通膨 3. 選舉操作?
Thumbnail
大家最喜歡吃的麥當勞在2022年的時候推出過很讓大眾受歡迎的新漢堡口味 而關鍵字當中有三個字,叫做“微牽絲”~ 沒錯,當我收到消息說<微牽絲起司排雙牛堡>and<微牽絲起司排脆豬堡>要回歸的時候我滿震撼的! 因為我有吃過真的好吃😋😋 不過還有另外兩種是一樣回歸,但是我卻從來沒有吃
Thumbnail
你知道第一間美國境外的麥當勞在哪裡嗎? 登登登登~~點進去就知道了啦🤣
Thumbnail
日語的片假名有許多的外來語,都是直接音譯而來,多為西化之後的新事物,如「冰淇淋」(aisukuri-mu)、蛋糕(ke-ki)、咖啡(ko-hi-)、果汁(ju-su)、巧克力(chokore-to)、番茄(tomato)、麵包(pan)、檸檬(remon)、襯衫(shatsu)、手帕(hankac
Thumbnail
🌟你知道「ขนมจีน」和「ขนมจีบ」的區別嗎?🍜🥟 在泰語中,「ขนมจีน khà2 nǒm5 ji:n1」和「ขนมจีบ khà2 nǒm5 jì:b2」這兩個詞聽起來相似,但千萬別搞錯了,它們代表的美食天差地別!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千層蛋塔全家平替版,立意良善但有待加強。肯德基蛋塔的含金量持續上升中。
Thumbnail
首次獨遊日本,發現了獨特的鬆餅堡早餐,成為遊日的必吃美食。一直只當作個人儀式感的comfort food,卻不知何故在香港引起了轟動,甚至推出了致敬版,後來吸引了正版…港版感覺始終差一點,隨之而來的社交媒體風向討論更令人感到被侵犯的感覺。儘管如此,這種鹹甜混合的早餐味道並非人人能夠接受。
Thumbnail
搖搖薯條這個經典產品回來了,我這次要來吃,大家對這個品感興趣嗎?
Thumbnail
經濟學人6月29日文,主標譯「麥當勞與漢堡王價格戰開打對美國通膨的影響」、副標譯「不只美國消費者可大快朵頤,聯準會的官員也磨拳霍霍的打算爽舔飽食一餐」筆者看法。 【方方評論】 1. 惡性價格戰,企業更富有,窮人更窮,貧富懸殊更甚、M型社會更嚴重 2. 聯準會的官員該出手拯救通膨 3. 選舉操作?
Thumbnail
大家最喜歡吃的麥當勞在2022年的時候推出過很讓大眾受歡迎的新漢堡口味 而關鍵字當中有三個字,叫做“微牽絲”~ 沒錯,當我收到消息說<微牽絲起司排雙牛堡>and<微牽絲起司排脆豬堡>要回歸的時候我滿震撼的! 因為我有吃過真的好吃😋😋 不過還有另外兩種是一樣回歸,但是我卻從來沒有吃
Thumbnail
你知道第一間美國境外的麥當勞在哪裡嗎? 登登登登~~點進去就知道了啦🤣
Thumbnail
日語的片假名有許多的外來語,都是直接音譯而來,多為西化之後的新事物,如「冰淇淋」(aisukuri-mu)、蛋糕(ke-ki)、咖啡(ko-hi-)、果汁(ju-su)、巧克力(chokore-to)、番茄(tomato)、麵包(pan)、檸檬(remon)、襯衫(shatsu)、手帕(hankac
Thumbnail
🌟你知道「ขนมจีน」和「ขนมจีบ」的區別嗎?🍜🥟 在泰語中,「ขนมจีน khà2 nǒm5 ji:n1」和「ขนมจีบ khà2 nǒm5 jì:b2」這兩個詞聽起來相似,但千萬別搞錯了,它們代表的美食天差地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