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懸明鏡青天上》李白詩意與現代流動社會的對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李白詩中的月象徵永恆的故鄉

李白詩中的月是永恆的,不論是山月,長安一片月或是月出天山,始終夜懸青天,溫柔俯視風塵僕僕的李白。他,以及其他無法靠科舉進入仕途的讀書人,奔走於途,尋找匡世濟民的機會。旅途中,互相唱和抒情言志的詩,在碼頭和驛站流傳。

與私塾先生或是落魄文人相比,李白很幸運,他是西域商人的兒子,雖然社會地位不高,無法參加科舉,但他身懷鉅款行走江湖,用化名救濟貧士,偷偷在水井投藥解除疫情,三五好友痛飲美酒。

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業社會,李白宛如一匹脫韁野馬,自由自在。如果李白出生在現代,他只需要帶著智慧型手機就可以了。不論他是在金門喝高粱或是在托斯卡尼品酒,都可以線上直播「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與全球粉絲同步共享。

後工業液態社會人人是李白

不同點在哪?農業社會,很少人離鄉背井,李白是異數,後工業時代進入全球化消費社會,人人都是李白,

沒有田地自給自足,也沒有固定工作終老,穩定的社會結構解體,工業時代的機械化生產、勞動力和資本都變得輕盈流動。

波蘭社會學家齊格蒙.包曼(Zygmunt Bauman)提出「液態」(Liquid)狀態,形容現代社會的個人處境。他說:「在液態現代社會,不再有永恆的關係、紐帶,人際間互有牽連,但不再著重緊密扣緊,在於可以隨時鬆綁。」

現代人口流動頻繁,國家邊界模糊,社交媒體發達,人從社會規範中走出來,成為「失根」狀態,失去傳統的在地認同,集體焦慮,社群媒體的同溫層互相取暖,卻無法與不同意見的人對話,無從磨練社交技能。

raw-image

夜懸明鏡青天上誕生過程

身處隨時隨地充斥大量訊息的液態社會,每個人都在移動,當李白仰望夜空,他看見什麼?「畫家的畫室就是實驗室。」(劉國松語),選擇磁青紙嘗試,廣興紙寮的師傅經過十多道工序,手工漂染的深藍色厚棉紙,適合泥金或是泥銀在磁青紙上抄佛經或是白描佛像。然而,在深邃靛藍的磁青紙上,試著上色或是各種當代水墨技法,所有努力就像進入黑洞,消失無蹤。努力大半年,終於漂染出雲朵漸層,如同拉拉山滿月下,映照清暉的金黃雲海,當然,這是我的想像,把想像化成真實畫面,又花了好幾個月。

畫面主角──月亮,則是以水拓為底暈染,加上增厚劑,擬真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呈現人類探索宇宙的時代。圓形的月、不定形的雲,嘗試構圖的各種可能性,一發不可收拾,變成十二個月。十二個月,等於一年,現代人生活節奏快。

這件由十二個月組成的《夜懸明鏡青天上》,象徵現代人的一生,每個人在自己的舞台上,透過個性化消費,追求明星式生活,看似豐富,實則脆弱虛幻,人際關係隨時可以被取代,自己的面貌也隨時變化。

夜深人靜,天上的月,不再是詩人永恆的精神家園;太空人登陸過的月球,只是現代人求關注熱潮中,稍縱即逝的背景。

raw-image

李白的十二個月亮,生於磁青紙,成了水墨設色紙本,長於手伸向宇宙的觸角,一步一步探索,變為水墨裝置。手稿,書寫記憶。攝影,模擬記憶。錄像,數位記憶。

月亮的前世是詩人心頭的故鄉殘影,詩人編碼,文人解碼,今生的月亮不過是文青打卡的虛擬背景,誰能編碼,誰來解碼?

文學發想,藝術重塑月亮的記憶,沉入夢的底層,無意識之海,追溯記憶的可信和不可信,悲劇的創傷和昇華,作夢能力的無限和有限性,希望建構數位時代個人無意識的精神家園,創造一個靜心冥想和感悟的空間。

現代社會,人人都可以發聲,如何在眾聲喧嘩的液態流動中,與月對話,與自己對話,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夜懸明鏡青天上》水墨裝置的詩意提問。

歷經三年完成的《夜懸明鏡青天上》水墨裝置,將於 9/20~10/1於中正紀念堂三樓4展廳〈類山水——江心靜創作展〉盛大首展,歡迎蒞臨體驗李白的詩意小宇宙。

《夜懸明鏡青天上》水墨裝置:2016~2023。水墨設色紙本70 x 76 cm x 12 pieces,手稿,錄像,現成物。尺寸依場地而定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心靜 Hsinching 當代藝術沙龍
104會員
120內容數
叛逆少女,不良文青,無法無天的藝術家。 叛逆,騎單車跑了全世界。文青,出了17本書。藝術,辦了11次個展。 當代藝術沙龍的關鍵字 #旅行 #文學 #藝術 #讓天賦自由 #夢想
2024/03/31
心靜為尋找創作空間來到東勢,開啟了與山林的連結。四年間,在這片山水間漫步,與自然共舞,感受雲霧和生態的變化。把感受轉化為詩與畫,並在當地咖啡店展出,與鄉親共享這份山居之美。這是一段尋找創意與自我實現的旅程,也是一次心靈與自然對話的體驗。在這裡,每一個善念都可能引發無限的可能。
Thumbnail
2024/03/31
心靜為尋找創作空間來到東勢,開啟了與山林的連結。四年間,在這片山水間漫步,與自然共舞,感受雲霧和生態的變化。把感受轉化為詩與畫,並在當地咖啡店展出,與鄉親共享這份山居之美。這是一段尋找創意與自我實現的旅程,也是一次心靈與自然對話的體驗。在這裡,每一個善念都可能引發無限的可能。
Thumbnail
2023/11/15
這首詩以季節交替描繪了野溪景象,生動描述了春天情感濃厚的野溪和夏天自由奔放的瀑布。作者著重詩眼的生動表現,畫作與詩歌結合,呈現愛的驚喜和神秘感,宛如源源不絕的春天桃花一般。文章主張重新墜入愛河、重新體驗生活,認為智慧來自於愛的喜悅和對他者的渴望。呼籲放下一切,重新感受自然美好時光,愛情為美好的起點。
Thumbnail
2023/11/15
這首詩以季節交替描繪了野溪景象,生動描述了春天情感濃厚的野溪和夏天自由奔放的瀑布。作者著重詩眼的生動表現,畫作與詩歌結合,呈現愛的驚喜和神秘感,宛如源源不絕的春天桃花一般。文章主張重新墜入愛河、重新體驗生活,認為智慧來自於愛的喜悅和對他者的渴望。呼籲放下一切,重新感受自然美好時光,愛情為美好的起點。
Thumbnail
2023/11/09
《風中蘆葦》與《風吹芒花》,藝術家江心靜以詩意筆觸描繪自然與人性對話。風在蘆葦間舞蹈,永不停息如生命的躍動,蘆葦在風中屹立不搖,展現堅韌柔軟的精神。芒花則在風中展示出勇敢與溫暖,頂風前行。這兩幅作品凝聚台灣四百年的情感,歌詠生命韌性和勇氣,將自然力量和人性溫情融入畫布,表現希望和力量的世界。
Thumbnail
2023/11/09
《風中蘆葦》與《風吹芒花》,藝術家江心靜以詩意筆觸描繪自然與人性對話。風在蘆葦間舞蹈,永不停息如生命的躍動,蘆葦在風中屹立不搖,展現堅韌柔軟的精神。芒花則在風中展示出勇敢與溫暖,頂風前行。這兩幅作品凝聚台灣四百年的情感,歌詠生命韌性和勇氣,將自然力量和人性溫情融入畫布,表現希望和力量的世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文考察五四以來現代文學系統中的抒情散文,探詢它的主體預設、作為「抒情傳統」的現代子裔本身蘊含的倫理預設等等。
Thumbnail
本文考察五四以來現代文學系統中的抒情散文,探詢它的主體預設、作為「抒情傳統」的現代子裔本身蘊含的倫理預設等等。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唐朝李商隱和陳子昂的兩首詩,探討了兩種面對孤獨的態度。文章引起讀者反思,提出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唐朝李商隱和陳子昂的兩首詩,探討了兩種面對孤獨的態度。文章引起讀者反思,提出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首先,我想先探討一個問題,關於閱讀時的「讀懂」與「理解」。 即使在讀書時接觸了許多「作者已死」的理論,但我心中仍然有個對「讀懂作者與作品」的期望,覺得與作者產生共鳴是一件令人感動且興奮的事情。這或許也是內心的作家夢在作祟,認為與讀者契合的浪漫是一種直觀而純粹的情感。
Thumbnail
首先,我想先探討一個問題,關於閱讀時的「讀懂」與「理解」。 即使在讀書時接觸了許多「作者已死」的理論,但我心中仍然有個對「讀懂作者與作品」的期望,覺得與作者產生共鳴是一件令人感動且興奮的事情。這或許也是內心的作家夢在作祟,認為與讀者契合的浪漫是一種直觀而純粹的情感。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講述了,為什麼一件事情,會有兩種不同的看待方式,如海明威看見黃昏的太陽,會認為明天,太陽依舊升起,但是李商隱卻認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再舉例了吳軍老師經典故事,西瓜與芝麻,再告訴我們,思維差異造就巨大的行為不同!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講述了,為什麼一件事情,會有兩種不同的看待方式,如海明威看見黃昏的太陽,會認為明天,太陽依舊升起,但是李商隱卻認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再舉例了吳軍老師經典故事,西瓜與芝麻,再告訴我們,思維差異造就巨大的行為不同!
Thumbnail
萬無有靈,世間有愛,《寂靜的緯線》短短數行,便將天人合一拉升至另一個維度的層次,可惜現代人不再寫情書,否則首章節對普拉薩德這般痴男的描寫,堪稱是隱晦示愛的模範楷模。儘管史瓦盧普認為自己寫的是一個愛情故事,但我讀到的遠遠不止於此,於她筆下所鋪排開來的,其實是一個浩瀚的宇宙。
Thumbnail
萬無有靈,世間有愛,《寂靜的緯線》短短數行,便將天人合一拉升至另一個維度的層次,可惜現代人不再寫情書,否則首章節對普拉薩德這般痴男的描寫,堪稱是隱晦示愛的模範楷模。儘管史瓦盧普認為自己寫的是一個愛情故事,但我讀到的遠遠不止於此,於她筆下所鋪排開來的,其實是一個浩瀚的宇宙。
Thumbnail
#原著對於人生的質疑、自由之身心靈的追求,以及未來生活的憧憬,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於21世紀的今日,依然令苦心探尋人生意義的讀者有所啟發而讚嘆、省思不已。 (一)存在主義盛行的年代 20世紀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在無情摧殘破壞之下,傳統社會及價值為之解體,造成人際關係冷漠、疏離,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不斷
Thumbnail
#原著對於人生的質疑、自由之身心靈的追求,以及未來生活的憧憬,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於21世紀的今日,依然令苦心探尋人生意義的讀者有所啟發而讚嘆、省思不已。 (一)存在主義盛行的年代 20世紀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在無情摧殘破壞之下,傳統社會及價值為之解體,造成人際關係冷漠、疏離,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不斷
Thumbnail
夏丏尊、葉聖陶《文心》重點摘要
Thumbnail
夏丏尊、葉聖陶《文心》重點摘要
Thumbnail
《暗夜》是李昂的中篇小說,探討80年代臺灣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性、外遇、道德、兩性關係等議題。評論書中的女性形象、男性形象、性描寫、書末作者感言。
Thumbnail
《暗夜》是李昂的中篇小說,探討80年代臺灣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性、外遇、道德、兩性關係等議題。評論書中的女性形象、男性形象、性描寫、書末作者感言。
Thumbnail
透過近於「挖出黑歷史」的方式,全書簡要地帶領讀者認識這批「詩人群」,同時揭露了詩人在「紙本」之外的另一面。當中的議題有許多延伸討論的空間,比如楚影在臉書與文學論壇間「活動模式與效果」的差異、陳允元「被遺忘的孔雀獸」究竟是「被遺忘」還是集結時的「刻意捨去」等,這些現象在網路時代都值得進一步探尋。
Thumbnail
透過近於「挖出黑歷史」的方式,全書簡要地帶領讀者認識這批「詩人群」,同時揭露了詩人在「紙本」之外的另一面。當中的議題有許多延伸討論的空間,比如楚影在臉書與文學論壇間「活動模式與效果」的差異、陳允元「被遺忘的孔雀獸」究竟是「被遺忘」還是集結時的「刻意捨去」等,這些現象在網路時代都值得進一步探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