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年輕化: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感到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IG、抖音、小紅書、threads,各種短影音、短文、廢片、廢文逐漸興起,大量的資訊流通與增長不見得讓人感到更加滿足,反而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焦慮。

  我們正在面對一場又一場爭奪注意力的戰爭,資訊不斷地被切割與分散,真假訊息的交錯讓人需要付出更高的心力思考與判斷。戰爭勾起的是人們最原始本能的生存焦慮,購買粉絲與藍勾勾、創造流量密碼、衝高觸及率,人們忙著爭取被看見的機會,害怕不被看見、跟不上這個世界;影片太長就想調高兩倍速,覺得速度不夠用。我們似乎在速度的追求裡,逐漸對自己、對世界失去了耐心。為吃進更多東西,要吃得夠快,快到沒有感覺。因為「快速可以讓我們失去感覺」,而我們又不願讓自己真正麻木死去,於是那些能快速引發情緒的影音與文章,就這樣佔據了我們主要的注意力。

  在這樣高載的社會裡,生存本身就已經是好不容易的事情,遑論生活。躺平文化、靜默離職,再怎麼努力都衝不破資本社會建構的高牆,看不到未來的希望。靠爸靠母,阿姨我不想努力、Sugar daddy與baby的現象越來越稀鬆平常,因為人們必須要花費比以往更多的力氣努力,能得到的卻始終不成比例,連最基本的住家需求一棟房子都買不起。於是短影音與廢片就像是小確幸,彷彿裹著糖衣的毒藥,又像是安慰劑,安撫著日復一日逐漸快要被消耗殆盡而枯竭的心靈。

>> 網路讓我們看似更容易靠近,卻也更加地疏離。

  認識新的人很容易,但想要深度瞭解彼此,猶如表面的蜻蜓點水相比有品質的深度接觸,後者是現代人越來越渴望卻又奢侈的需要,感情總在分分合合又是尋尋覓覓。

  對應快要被社會變遷壓垮的壓力,成人本身的自我認同或許都不夠穩定,心智尚不夠成熟的青少年,在這個在最需要發展關於我是誰、我能成為什麼樣的人的認同,甚至還在學習與人發展親密關係最重要的階段裡,面對著社群媒體助長的自戀與自我膨脹,內心更容易感到不安與空虛。

  都市化的生活方式,加上資訊注意力的搶奪,迫使我們讓出了對自我的關注、甚至與他人真實來往的關注。我們漸漸失去許多的連結(connection),失去跟大自然的連結、失去跟自我內在的連結、失去與身體的連結。甚至失去與他人關係的連結。於是我們陷入了更多的焦慮、空虛與恐慌,這時候更多的短影音、短文章的進駐,很好地抓取人們的注意力,卻也讓我們陷入上癮的循環。

  上一回談到焦慮的內耗會帶來疲累的感覺,有網友提出很好的問題,的確再怎麼休息都覺得好累的感覺,那麼要如何讓自己不那麼疲累呢?

也許可以換個方式來說:

「如果我們知道焦慮正代表著一種不安穩的感受,那麼我們要如何找到內在的安穩呢?」

下一篇我們就會來談談:

失去連結讓我們焦慮,要如何找回不焦慮?


- - - - - -謐光。心理工作室- - - - - -

✦ ✦ 個別諮商、團體、工作坊合作,歡迎聯繫✦ ✦

➤ IG:light_psychworks
➤ 臉書:謐光。心理工作室
➤ 信箱聯繫:【yingrulove@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柯盈如諮商心理師─謐光心理工作室的沙龍
12會員
12內容數
2024/02/19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2024/02/19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2023/08/18
​前面我們談到失去與內在、外在的連結,是讓我們陷入焦慮的原因之一,而覺察總是改變的開始,「正視與承認」疲憊/焦慮的訊號,是很重要的第一步,這樣的承認,其實也是對自己需求重視的開始。 焦慮導致的疲憊感, 也正應對著擁有好品質的休息的需要, 然而並不是只有睡覺才能做到所謂的休息, 真正的休息是...
Thumbnail
2023/08/18
​前面我們談到失去與內在、外在的連結,是讓我們陷入焦慮的原因之一,而覺察總是改變的開始,「正視與承認」疲憊/焦慮的訊號,是很重要的第一步,這樣的承認,其實也是對自己需求重視的開始。 焦慮導致的疲憊感, 也正應對著擁有好品質的休息的需要, 然而並不是只有睡覺才能做到所謂的休息, 真正的休息是...
Thumbnail
2023/08/18
  不管你的童年有沒有擁有過芭比,一定都聽過芭比,芭比總是能激起人們各種的投射與情緒。而顯然芭比這部電影同樣地也為不同族群的人,激起了多樣又精彩的情感與反應。有的人歡笑喜悅又感動帶淚;有的人渾身不適,卻說不上來是為什麼;甚至有的人不屑一顧,或是憤而離場......
Thumbnail
2023/08/18
  不管你的童年有沒有擁有過芭比,一定都聽過芭比,芭比總是能激起人們各種的投射與情緒。而顯然芭比這部電影同樣地也為不同族群的人,激起了多樣又精彩的情感與反應。有的人歡笑喜悅又感動帶淚;有的人渾身不適,卻說不上來是為什麼;甚至有的人不屑一顧,或是憤而離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天下雜誌的編輯顧問黃哲斌這幾年在雜誌上的專欄,常常以觀察當下的媒體現況與分析將來的媒體趨勢為主題。 最近一篇寫到「網路社群與現實混成一團,讓人愈來愈厭倦,有少年約定聚會時放下手機,甚至改用不能上網的翻蓋式手機」他認為下一個如同臉書般的盛世恐怕很難再有。 社群媒體剛出現時,承諾一個「更開放、更連結
Thumbnail
天下雜誌的編輯顧問黃哲斌這幾年在雜誌上的專欄,常常以觀察當下的媒體現況與分析將來的媒體趨勢為主題。 最近一篇寫到「網路社群與現實混成一團,讓人愈來愈厭倦,有少年約定聚會時放下手機,甚至改用不能上網的翻蓋式手機」他認為下一個如同臉書般的盛世恐怕很難再有。 社群媒體剛出現時,承諾一個「更開放、更連結
Thumbnail
​前面我們談到失去與內在、外在的連結,是讓我們陷入焦慮的原因之一,而覺察總是改變的開始,「正視與承認」疲憊/焦慮的訊號,是很重要的第一步,這樣的承認,其實也是對自己需求重視的開始。 焦慮導致的疲憊感, 也正應對著擁有好品質的休息的需要, 然而並不是只有睡覺才能做到所謂的休息, 真正的休息是...
Thumbnail
​前面我們談到失去與內在、外在的連結,是讓我們陷入焦慮的原因之一,而覺察總是改變的開始,「正視與承認」疲憊/焦慮的訊號,是很重要的第一步,這樣的承認,其實也是對自己需求重視的開始。 焦慮導致的疲憊感, 也正應對著擁有好品質的休息的需要, 然而並不是只有睡覺才能做到所謂的休息, 真正的休息是...
Thumbnail
  IG、抖音、小紅書、threads,各種短影音、短文、廢片、廢文逐漸興起,大量的資訊流通與增長不見得讓人感到更加滿足,反而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焦慮。   我們正在面對一場又一場爭奪注意力的戰爭,資訊不斷地被切割與分散,真假訊息的交錯讓人需要付出更高的心力思考與判斷。戰爭勾起的是人們最原始本能...
Thumbnail
  IG、抖音、小紅書、threads,各種短影音、短文、廢片、廢文逐漸興起,大量的資訊流通與增長不見得讓人感到更加滿足,反而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焦慮。   我們正在面對一場又一場爭奪注意力的戰爭,資訊不斷地被切割與分散,真假訊息的交錯讓人需要付出更高的心力思考與判斷。戰爭勾起的是人們最原始本能...
Thumbnail
活在現代,似乎很難遠離焦慮。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4個人就有1人為情緒而苦。每6個人就有一位需要透過藥物助眠,活在快速、充滿競爭壓力,且必須要不斷因應變化的現代社會,各行各業,在不同的社會角落及社會位置的人,恐怕很少不焦慮的。焦慮的形成,就生理和心理及社會層面,還有生活型態方面...
Thumbnail
活在現代,似乎很難遠離焦慮。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4個人就有1人為情緒而苦。每6個人就有一位需要透過藥物助眠,活在快速、充滿競爭壓力,且必須要不斷因應變化的現代社會,各行各業,在不同的社會角落及社會位置的人,恐怕很少不焦慮的。焦慮的形成,就生理和心理及社會層面,還有生活型態方面...
Thumbnail
為什麼會焦慮呢?如何擺脫焦慮? 最近,盛行短影片傳播,大家很愛直播或是拍攝的主題:自律打卡、早上五點起床、打卡唸書、打卡健身..... 這一系列影片充滿我的社群軟體,看著看著我竟然開始厭惡自己,覺得自己都在原地踏步,大家都在前進,社群媒體表現出來的所有的人,總是很完美,日子過得很快樂、樂觀、積極向上
Thumbnail
為什麼會焦慮呢?如何擺脫焦慮? 最近,盛行短影片傳播,大家很愛直播或是拍攝的主題:自律打卡、早上五點起床、打卡唸書、打卡健身..... 這一系列影片充滿我的社群軟體,看著看著我竟然開始厭惡自己,覺得自己都在原地踏步,大家都在前進,社群媒體表現出來的所有的人,總是很完美,日子過得很快樂、樂觀、積極向上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生物,很多時候狀態是會傳染的,在這個時代很難有人是不焦慮的,內向的人焦慮多還是外向的人焦慮多?應該是差不多,只是產生焦慮的原因跟來源不一樣而已,而許多人在邁入家庭之後就自然而然焦慮了,有小孩之後也變的焦慮了;但沒有家庭的人還是會焦慮啊。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生物,很多時候狀態是會傳染的,在這個時代很難有人是不焦慮的,內向的人焦慮多還是外向的人焦慮多?應該是差不多,只是產生焦慮的原因跟來源不一樣而已,而許多人在邁入家庭之後就自然而然焦慮了,有小孩之後也變的焦慮了;但沒有家庭的人還是會焦慮啊。
Thumbnail
「焦慮」是人類常經歷到的情緒之一,尤其在當今變化快速、充滿未知的世代,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怎麼與焦慮共存吧❤️
Thumbnail
「焦慮」是人類常經歷到的情緒之一,尤其在當今變化快速、充滿未知的世代,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怎麼與焦慮共存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