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千古之謎

神秀大師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六祖慧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是《六祖壇經》中慧能與神秀的偈語,各有千秋,但五祖弘忍卻較欣賞慧能所作的偈語。但後來兩人成就卻無分軒輊,慧能繼承了五祖弘忍的衣缽,在南方傳禪法,史稱南宗。而神秀大師則被武則天召到京師,在北方傳禪法,史稱為北宗。南宗重頓悟,北宗重漸修,故有「南頓北漸」的說法。

歷史上對這兩首偈語的評論雖多,但都沒有較具說服力說法,能說明兩句偈語的境界及為何五祖較欣賞慧能的偈語。最近聆聽ㄧ位西方哲學的教授,對此的分析覺得很有道理,分享給大家。

這位教授認為神秀大師偈語的缺失,在於偈語中「心」與「煩惱」(塵埃)產生了二元對立,把修行看成是對煩惱的拒絕。重個人的行修卻將眾生的煩惱拒之門外。忘了煩惱即菩提,煩惱即智慧,因智慧與煩惱同源於ㄧ(心),且世上若本無煩惱要智慧有什麼用呢?

而將眾生的煩惱視為自己的煩惱時,大悲憫起,即生大智慧。故無悲憫即無智慧。智慧即悲憫。兩事同ㄧ。又因悲憫現心量體大,能將眾生的罪過也視為是自己罪過。故度眾生即是度自己。

所以慧能偈語破除了神秀偈語的二元對立。心與外部世界抹去,一切皆歸於(無)了。

但慧能大師偈語,五祖弘忍評仍未見本心,且為保護慧能用鞋底擦去,這個動作也富禪意,何以解呢?

首先慧能大師此偈語已表現了「應無所住」的意思。但他似乎把本來乾淨的心當回事就住在那裏了。那不就住了淨相。這亦是住相了。因而弘忍認為慧能當時仍未見性。

至於五祖弘忍鞋擦慧能的偈語有何禪意呢?

因慧能偈語中「本來無ㄧ物,何處惹塵埃」ㄧ句已再執於「空」相,如此又生煩惱。

弘忍鞋「擦」這個動作,又把此空相,再「空」掉,即空(空)。回到了人間,使慧能又再入世了。也就是慧能偈句表達是「無」的境界,但不能讓他停留在無裡面,擦去則(無)無,即(空)空了。出世修行莫忘入世關懷眾生,才是菩薩道啊!

經這番醍醐灌頂,對佛法的精妙有了更深ㄧ層的領悟,「對迷即是眾生,悟即是佛」的知見,頓時茅塞頓開,

真的人本心(佛性)若起即能成佛,「即心即佛」,真是所言不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浩秦的沙龍
5會員
180內容數
ㄧ層不變的生活,唯有佛禪可令生生機,這與信仰無關,佛禪療心境界領航,學佛多年以禪調作息,律規中細會生活點滴,文以記述禪趣,禪以慈悲為懷,分享文章理趣,願助有緣人禪入生活,長精神意志,向生氣勃發,存而日日向好,佛禪力不可思議,世道艱苦,唯禪心可離苦得樂。恭筆入禪,閱者同享。
浩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在公園的樹下靜坐著,一片落葉不經意的掉落在身上,當下的「不在意」,不起染愛,不執著。但我的愛戀是天生自然的,落葉含蘊的凄美,觸發了悽心的執著。 落葉本該是“漂落之物”,它的生、它的枯,都應是自自然然、不言不語。但四月的落葉,似乎有著對春天的不捨,猶帶綠意葉片有著對春天最後的巡禮。 「人與物」
2025/04/24
在公園的樹下靜坐著,一片落葉不經意的掉落在身上,當下的「不在意」,不起染愛,不執著。但我的愛戀是天生自然的,落葉含蘊的凄美,觸發了悽心的執著。 落葉本該是“漂落之物”,它的生、它的枯,都應是自自然然、不言不語。但四月的落葉,似乎有著對春天的不捨,猶帶綠意葉片有著對春天最後的巡禮。 「人與物」
2025/04/21
花間蝶 今早漫步於堤岸便道 ,於一處遍布白色小野花的草坪,吸引了我的目光,駐足觀看白色粉蝶,繞著小花快樂的飛舞,三三兩兩的翔飛,此時如莊子觀游魚之樂。我想它們應是「快樂」的吧! 這係由用心觀察,花間蝶悠然的舞姿,才可曰:「蝶飛之態從容,是蝶之樂也」,若有人如擬惠子般語莊子,云:「子非蝶,
2025/04/21
花間蝶 今早漫步於堤岸便道 ,於一處遍布白色小野花的草坪,吸引了我的目光,駐足觀看白色粉蝶,繞著小花快樂的飛舞,三三兩兩的翔飛,此時如莊子觀游魚之樂。我想它們應是「快樂」的吧! 這係由用心觀察,花間蝶悠然的舞姿,才可曰:「蝶飛之態從容,是蝶之樂也」,若有人如擬惠子般語莊子,云:「子非蝶,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七佛通誡偈〉云: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七佛通誡偈〉總括了一切佛教大小乘的教法。惠能大師的師兄,神秀大師,將這首偈語應用在戒、定、慧三無漏學,教示學人:   「諸惡莫作名為戒,    諸善奉行名為慧,    自淨其意名為定。」   諸惡莫作是佛法的根本
Thumbnail
〈七佛通誡偈〉云: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七佛通誡偈〉總括了一切佛教大小乘的教法。惠能大師的師兄,神秀大師,將這首偈語應用在戒、定、慧三無漏學,教示學人:   「諸惡莫作名為戒,    諸善奉行名為慧,    自淨其意名為定。」   諸惡莫作是佛法的根本
Thumbnail
作者李明書老師,查閱了許多版本的六祖壇經及學術著作,將六祖惠能大師的生平及個人的禪法思想,用現代白話的方式描寫出來。
Thumbnail
作者李明書老師,查閱了許多版本的六祖壇經及學術著作,將六祖惠能大師的生平及個人的禪法思想,用現代白話的方式描寫出來。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