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空與無的辯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佛說「空」,道云「無」,「空」與「無」千年來,始終難為世人所辨明,佛法剛引入中土,為使佛法利於傳播,常以道家的義理來釋譯佛法,稱為「格義佛教」,時間在漢末魏晉之時,當時即是以道家「無」來說明佛法的「空」,然而這完全是錯誤的釋義。那「空」與「無」要怎樣來理解才能正確的了義呢?

首先我們來析解佛法的「空」。金戒子本質是金子是吧!而金子這個具空性的本體(金子是生滅變化之物),金子以戒子`項鍊等形式來呈現在世上,即是「空即是色」。戒子只是金子的ㄧ種形式,本質是「空」,即是「色即是空」故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即色,色即空。

所以佛法的「空」與「色」各為因果,當金子製成金戒子,果成因滅,當金戒子鎔成金子,果滅因成,因果循環,生生滅滅,即是生滅法。因而佛教講「世間萬法,生滅無常」。

接著談「無」,而道家的「無」在《道德經》十一章「三十輻共ㄧ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植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户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即是說車輪中的多條輻指向轂,轂是空的。這稱為“無”,故以“無”為利為用,泥做的陶器中空為無,這即陶器之所用,用之所在。造房室有牆`天花板`地板,是“有”,只為成就“無”(即窗戶),因而道家的“有”與“無”是有無相待`互為條件。故老子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故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道家主張「無為」反對人為(合為偽),哲學的重點在「天」,即認為人類的幸福來自於天。所以要去除「偽」,存「真」。以「有」顯「無」,達到去「有」存「無」,以「無」為「有」,論證過程是「有而不有即無」「無而不無即有」。

「有而不有即無」這就是說不執著於「有」時為「不有」,「不有」即為「有」的超越是「無」。

「無而不無即有」是說,當「無」是「有」的超越,即不再是形式的「無」,即「不無」,而「不無」的效用則產生「有」。如此進入ㄧ種「無」「有」的循環。即是生生法。故道家主張「有無相生」。

所以佛法呈現的是一個「以空為體」的宇宙人生觀。而道家呈顯的是一個「以天為玄」的宇宙人生觀。佛家「以空為體」是要人依空安住,從而證入「真空妙有」的境界。

而道家則「以天為玄」,在老子第六章「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玄牝」代表陰陽。天地亦是陰陽,故謂若陰陽調合則世上萬物則生生不息。所以道家的人生境界是「理法自然而生生不息」。

佛教的「空」即示「空性」,「空性」即「佛性」。證入「空性」即得「解脫」。道教的「無」是「生命力」,法自然而順天理。了悟「無」即是「真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浩秦的沙龍
5會員
143內容數
ㄧ層不變的生活,唯有佛禪可令生生機,這與信仰無關,佛禪療心境界領航,學佛多年以禪調作息,律規中細會生活點滴,文以記述禪趣,禪以慈悲為懷,分享文章理趣,願助有緣人禪入生活,長精神意志,向生氣勃發,存而日日向好,佛禪力不可思議,世道艱苦,唯禪心可離苦得樂。恭筆入禪,閱者同享。
浩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在公園的樹下靜坐著,一片落葉不經意的掉落在身上,當下的「不在意」,不起染愛,不執著。但我的愛戀是天生自然的,落葉含蘊的凄美,觸發了悽心的執著。 落葉本該是“漂落之物”,它的生、它的枯,都應是自自然然、不言不語。但四月的落葉,似乎有著對春天的不捨,猶帶綠意葉片有著對春天最後的巡禮。 「人與物」
2025/04/24
在公園的樹下靜坐著,一片落葉不經意的掉落在身上,當下的「不在意」,不起染愛,不執著。但我的愛戀是天生自然的,落葉含蘊的凄美,觸發了悽心的執著。 落葉本該是“漂落之物”,它的生、它的枯,都應是自自然然、不言不語。但四月的落葉,似乎有著對春天的不捨,猶帶綠意葉片有著對春天最後的巡禮。 「人與物」
2025/04/21
花間蝶 今早漫步於堤岸便道 ,於一處遍布白色小野花的草坪,吸引了我的目光,駐足觀看白色粉蝶,繞著小花快樂的飛舞,三三兩兩的翔飛,此時如莊子觀游魚之樂。我想它們應是「快樂」的吧! 這係由用心觀察,花間蝶悠然的舞姿,才可曰:「蝶飛之態從容,是蝶之樂也」,若有人如擬惠子般語莊子,云:「子非蝶,
2025/04/21
花間蝶 今早漫步於堤岸便道 ,於一處遍布白色小野花的草坪,吸引了我的目光,駐足觀看白色粉蝶,繞著小花快樂的飛舞,三三兩兩的翔飛,此時如莊子觀游魚之樂。我想它們應是「快樂」的吧! 這係由用心觀察,花間蝶悠然的舞姿,才可曰:「蝶飛之態從容,是蝶之樂也」,若有人如擬惠子般語莊子,云:「子非蝶,
2025/04/16
共在 不確定感籠罩了每個人,以出口為導向的小島,利潤的多少決定在買方的態度,長期以來習以為常的順差貿易,讓中小企業得以生存,創造了許多的就業機會,穩定了這個社會。這次的關稅事件讓許多人如大夢初醒,原來我們的命運是在他人的手上,這個世界付錢的才是老大。可預見的未來外貿只會越來越難做,關稅勢必增加下,
2025/04/16
共在 不確定感籠罩了每個人,以出口為導向的小島,利潤的多少決定在買方的態度,長期以來習以為常的順差貿易,讓中小企業得以生存,創造了許多的就業機會,穩定了這個社會。這次的關稅事件讓許多人如大夢初醒,原來我們的命運是在他人的手上,這個世界付錢的才是老大。可預見的未來外貿只會越來越難做,關稅勢必增加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裡,介紹了佛家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今天則是介紹道家的「三界內外,唯道獨尊。」筆者引述《玄玄上人大道真經》的經文作以下解析。   道教〈金光神咒〉道:「天地玄宗,萬炁本根, 廣修萬劫,證吾神通。 三界內外,唯道獨尊。 體有金光,覆映吾身。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包羅天地,義育群生。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裡,介紹了佛家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今天則是介紹道家的「三界內外,唯道獨尊。」筆者引述《玄玄上人大道真經》的經文作以下解析。   道教〈金光神咒〉道:「天地玄宗,萬炁本根, 廣修萬劫,證吾神通。 三界內外,唯道獨尊。 體有金光,覆映吾身。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包羅天地,義育群生。 
Thumbnail
這個世界,也是由我們因緣塵合的身體,體內組織器官的物理化學反應,去感知認識的,一切唯識所造。
Thumbnail
這個世界,也是由我們因緣塵合的身體,體內組織器官的物理化學反應,去感知認識的,一切唯識所造。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將不定時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將不定時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
Thumbnail
許多優美又深具智慧的禪語從唐朝開始就大量融入我們的文化,至宋朝甚至影響了無數大儒者形成理學。能讓漢唐宋朝許多聰慧絕頂的學者讚嘆研究,讓唐玄奘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穿越荒漠峻嶺三千多公里到天竺留學,十六年後帶回來的,到底是甚麼樣的智慧經典呢?
Thumbnail
許多優美又深具智慧的禪語從唐朝開始就大量融入我們的文化,至宋朝甚至影響了無數大儒者形成理學。能讓漢唐宋朝許多聰慧絕頂的學者讚嘆研究,讓唐玄奘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穿越荒漠峻嶺三千多公里到天竺留學,十六年後帶回來的,到底是甚麼樣的智慧經典呢?
Thumbnail
今天由我來講道,那麼道是什麼呢?「道」這一個字,是表示宇宙萬物尚未形成之前的真理,也表示虛空之間,一切有形世界與無形世界的能源。
Thumbnail
今天由我來講道,那麼道是什麼呢?「道」這一個字,是表示宇宙萬物尚未形成之前的真理,也表示虛空之間,一切有形世界與無形世界的能源。
Thumbnail
一花一草、一事一物, 整個宇宙萬法,都在因緣裡面。 花沒有開,是什麼?「色即是空」; 花開了,又是什麼?「空即是色」。
Thumbnail
一花一草、一事一物, 整個宇宙萬法,都在因緣裡面。 花沒有開,是什麼?「色即是空」; 花開了,又是什麼?「空即是色」。
Thumbnail
時間是什麼?空間是什麼?我們認識宇宙的維度是不是也可能存在著極大的侷限呢?……誰說,我們就非得要一直玩這種遊戲呢?
Thumbnail
時間是什麼?空間是什麼?我們認識宇宙的維度是不是也可能存在著極大的侷限呢?……誰說,我們就非得要一直玩這種遊戲呢?
Thumbnail
道者,〇也。 此道,徧滿虗空、充塞宇宙、通貫三世、非去來今、有知有覺、靈明瑩徹、不墮空亡、不拘惑識,乃超越、絕對之知見。
Thumbnail
道者,〇也。 此道,徧滿虗空、充塞宇宙、通貫三世、非去來今、有知有覺、靈明瑩徹、不墮空亡、不拘惑識,乃超越、絕對之知見。
Thumbnail
必須打破「住」,才能建立「如來知見」,這在神會稱為「無住立知」。 好比有人要爬上十層樓的塔台,當還在樓層中拾級而上的階段,所看到的都是幽暗的塔中景象,直到登上塔頂,突然豁然開朗,普觀一切,四面八方的美景一覽而無遺。
Thumbnail
必須打破「住」,才能建立「如來知見」,這在神會稱為「無住立知」。 好比有人要爬上十層樓的塔台,當還在樓層中拾級而上的階段,所看到的都是幽暗的塔中景象,直到登上塔頂,突然豁然開朗,普觀一切,四面八方的美景一覽而無遺。
Thumbnail
以佛教的觀點,這個所謂的「我」以至世間的一切歸根究柢都是「因緣所生」,這表示個人對意義和自我實現的追求,是無法離開全人類、社會和自然的改善而獲得的。這就是「人間」的人本主義,也是體認「淨土就在人間」的一種表述。
Thumbnail
以佛教的觀點,這個所謂的「我」以至世間的一切歸根究柢都是「因緣所生」,這表示個人對意義和自我實現的追求,是無法離開全人類、社會和自然的改善而獲得的。這就是「人間」的人本主義,也是體認「淨土就在人間」的一種表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