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的連繫,ㄧ直是明顯,但卻無可清楚的證明,如每個人本具的習氣,此生中似曾相識的人,依稀彷彿來過的地方等。在經文中佛陀的前世是善慧童子,在《瑞應經》曰:「燃燈佛時,釋迦菩薩名儒童,見王家女曰瞿夷者,持七枝青蓮華,以五百金錢買五莖蓮,合彼女所寄託二枝爲七莖蓮奉佛。又見地泥濘,解皮衣覆地,不足,乃解髮布地,使佛蹈之,佛因授記曰:是後九十一佛的劫名賢劫,汝當作佛,號釋迦文如來。」
佛陀曾於前世發願度化眾生並受燃燈佛的授記,據此因果成就了佛陀傳布佛法的願望,佛法的時間性的宏觀,讓人世間的是非善惡,不用寄託在上帝最後的審判,而因相信善惡終得報,使人行善避惡形成了善的循環。
但佛陀說法度化眾生,是要人見到自性即菩提,使自無始以來湛然若無,佛性本具的眾生,能離輪迴生滅之苦,也就是佛要泯除時間性,使眾生能入當體即空`萬劫如一的殊勝境界,皈於空寂,不來亦不去。
只是凡夫有生則有滅,滅者不能不生。是故凡夫生滅如身中影,出入相隨,無有盡時。故生滅成了眾生的煩惱大患。生滅觀造成了凡夫未能理解佛法乃無生法的本質,在《大方廣如來祕密藏經》中ㄧ段經文
「迦葉!云何為解知從因緣所生煩惱?解知是無自性起法,是無生法,如是解知,名得菩提。」即可證得。
凡夫因無明起十二因緣煩惱不斷,造諸業苦。是故欲除業苦`斷煩惱,須先除卻無明,而無明之人,妄念為真,人我為主 ,真性隱蔽,真識客從,墮入諸趣雜多,念念相生,不知所從。故得修心性,使心念應機而生,欲生則生,不從他生,這樣心念生起,寂然之性,依舊湛然,相無罣礙。即心念已可自發自止,不為物遷而心念不止,如此生滅相繼,轉為滅入真空,佛性顯矣!
這即是由「生滅法」轉入「無生法」,使眾生得以離相見性,以自己的心性慧智,照破無明,這就是《金剛經》所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無所住而生其心」。由修世俗諦入勝義諦。時間泯滅了。前世與今生皆歸於真空妙有,迷錯顛倒,流浪生死可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