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老師忙線中】你想要小孩成為什麼樣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學之後,生活中開始出現各種大小的考試,這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套自己思考過的教養「信念」,真的會被每天細碎的行程壓垮,到最後,搞得大家很緊張,當然也會順帶忘了,身為父母的我們,真正需要幫助小孩,該是什麼?

那,我們到底想要小孩成為怎麼樣的人?大家都說以終為始,但是到底要怎麼樣的「終」呢?

我在〈為什麼我們這樣想,那樣做〉這本書中看到了,「快樂」是有方向可以執行的。我們的終極目標,不就是希望他成為一位快樂的大人?而所謂的快樂,不是每日無所事事、想吃什麼就吃,玩什麼就去,這些只會更空虛。

我從這些可以執行的任務,陪著家長轉換成養育小孩的方向,不過與其說是養育小孩,還不如說是在穩定家長,看清小孩可以成長的方向。在生活中,不要輕易因為學校的狀況,搞得大家身心俱疲。

那我們到底可以陪著小孩執行哪些面向呢?

一、接觸大自然:

與其在家寫評量,我們應該要多帶小孩出門,讓小孩知道,外面有更多有趣的事情,不只是去湯姆熊、逛百貨公司及遊樂園,而是常接觸大自然,大自然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可以幫自己成功地轉換心情

二、成為一個有目標感的人:

身為學生,目標還不多嗎?作業要寫完、考試要考好、老師的話要聽、爸媽的話要做等等。但是這些目標都是眼前的目標,我們要讓小孩眼光放遠,為了未來而做事情,例如:將來想當工程師,現在就應該為了各種基礎能力的養成而付出努力;將來想要當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就該花時間多培養軟實力。

三、有能力解讀事件的人:

事情發生就發生了,當然,可以快速接受並且轉換心情,也是個超能力。但是,我更希望小孩在學生時期發生狀況了,他們能夠有能力去解讀事件看懂事情的脈絡,可以幫助未來的他去發現原因,找到解決方法,而不是只會坐在原地,事情發生,只剩「抱怨」這條路可以走。

四、樂於學習:

我們當然希望小孩是個可以順利解決問題而不是坐以待斃的人,我會覺得關鍵原因在於:持續學習。這裡的學習,並非只有閱讀這條路,但是閱讀會是我想要幫孩子培養的重點學習管道,閱讀真的太重要,不僅是解決問題,也是穩定自己的大好方法。
在生活中,陪著小孩一起發現,其實跟其他人聊天,可以學到想法;觀察別人做事,可以學到技法;多多創造經驗,更可以讓自己親身體驗許多道理。

當小孩樂於學習,樂於發現學習的樂趣,自然就會減少抑鬱的狀況。

五、優質人際關係:

小孩在校如有自然發展出來的交友圈,我們可以帶著小孩多去看朋友展現出來的特質,多去思考朋友行為的原因。如果小孩在校無法順利的維持交友關係,身為家長的我們,也可以扮演主動的角色,主動相約家庭出遊,透過一次次的出遊,看懂小孩人際互動的模式,進而協助如何維持關係

想要與他人好好、長久的經營友誼,到底該怎麼做?有遇到就聯繫,沒有就算了?有事情要別人幫忙再去找他們?「主動」的關心、如何聊天不冒犯他人等等,還有很多比功課還要重要的事情。

raw-image

後記

當我們放眼未來,將小孩未來的樣子清晰化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功課以及考試,都可以成為我們教小孩的「工具」,我們該在意的不是這些工具表現得如何,而是透過工具,教會他們更重要的事情。

例如:小孩被老師反應,成績嚴重落後,程度不如班上同學,我們不應該整天緊張著期末考要考幾分才OK,而是要一起全面分析、尋找如何學習的方法,因為學習的方法在未來,相當重要。又或者,小孩在學校被反應畏縮、會說謊,我們該擔心的是小孩解讀事情的角度,自己為什麼會有這些行為表現以及可以使用方法解決這些問題?

這些目標都是需要長時間才有辦法執行的,只有長期陪在小孩身邊的父母,才有辦法執行這些長期任務。學校的大小事情也很重要,因為這些任務都可以幫助我們看清,還有哪些面向可以持續努力。

我們希望自己,或者是我們的小孩,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惠涵
51會員
72內容數
愛閱讀的特教老師-提醒自己,對生活要更有感。
張惠涵的其他內容
2024/03/11
過動小孩經常出現不專注的經典表現,或因不集中的注意力而引起笑料。這篇文章描述了老師與學生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展現了過動小孩的特點。
2024/03/11
過動小孩經常出現不專注的經典表現,或因不集中的注意力而引起笑料。這篇文章描述了老師與學生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展現了過動小孩的特點。
2024/03/01
談論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時,需要注意家長的感受,並且提出解決方法。溝通是複雜的,開會目標要清楚,並且以友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2024/03/01
談論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時,需要注意家長的感受,並且提出解決方法。溝通是複雜的,開會目標要清楚,並且以友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2024/02/15
禮拜一早自修的課,我們都會一起討論週末做了些什麼事情?有沒有出遊?有沒有出去外面吃飯?這位小孩很特別,他說他會用google搜尋,然後只去評價高的景點。
Thumbnail
2024/02/15
禮拜一早自修的課,我們都會一起討論週末做了些什麼事情?有沒有出遊?有沒有出去外面吃飯?這位小孩很特別,他說他會用google搜尋,然後只去評價高的景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學者經常強調戶外活動對他們的重要性。這不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當我們帶著孩子到戶外玩耍時,他們不僅能夠享受自然的美景和新奇的環境,還能夠培養觀察力、想像力和應對不同情境的能力。同時,這也是建立他們的人格發展的重要途徑,讓他們學會尊重和珍惜自然,培養責任感和價值觀。
Thumbnail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學者經常強調戶外活動對他們的重要性。這不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當我們帶著孩子到戶外玩耍時,他們不僅能夠享受自然的美景和新奇的環境,還能夠培養觀察力、想像力和應對不同情境的能力。同時,這也是建立他們的人格發展的重要途徑,讓他們學會尊重和珍惜自然,培養責任感和價值觀。
Thumbnail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甚鉅。這篇文章指出,父母可以透過培養孩子的恆毅力,幫助孩子設定目標,幫孩子選擇好同儕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成功,
Thumbnail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甚鉅。這篇文章指出,父母可以透過培養孩子的恆毅力,幫助孩子設定目標,幫孩子選擇好同儕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成功,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Thumbnail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Thumbnail
父母總是期待孩子擁有幸福的未來,卻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有多麼需要自己做決定,應該協助他們經歷完整人生。讓孩子自己摸索、跌倒、爬起,體驗酸甜苦辣,最終他們仍可尋得適合自己的路。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Thumbnail
父母總是期待孩子擁有幸福的未來,卻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有多麼需要自己做決定,應該協助他們經歷完整人生。讓孩子自己摸索、跌倒、爬起,體驗酸甜苦辣,最終他們仍可尋得適合自己的路。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