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內觀到底在做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DAY1
就是去一個內觀中心,待在那裡10天,每天靜坐10小時。

要說是去那兒過個10天的「出家」日子,應當也不會有人反對。

只是不需要剃度、不需唸經、供花、拜佛,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專心修行。

而我這次去的場地,是位於高雄市阿蓮區的一座寺廟---觀因寺。

不論你習慣用語是:靜坐、打坐、襌定、靜心、坐襌、冥想,總之在那裡,統一叫做「內觀」,當你在內觀時,就是在「修習」。

接下來的文章,我就統一以「內觀」一詞,來代替靜坐、靜心、打坐…等用詞。

提前一天報到時,也需要上繳手機;所有3C及通訊設備也都不能使用。

此外,也不能夠帶書籍、筆、筆記本…等。

畢竟在凡塵俗世中,我們有許多生活事宜、和例行工作任務要處理,家庭和人際關係中也多多少少有些煩惱、和我們自己的各種慾望。

我想這些規矩的用意,正是要幫助你盡量不被煩務打擾、也盡可能不去使用你的「心智」。

這10日按照內觀中心的行為規範來食衣住行,可以幫助我們的「心」變得比較清淨,如此,在內觀時也比較能夠進入狀況。

其它詳細的守五戒、衣食作息規定、在官網都有清楚詳細的說明,我就不再多贅敘,有興趣的朋友,我把網址放在留言處。

不動腦、不使用腦袋,那那10日要幹嘛呢?

答案就是:內觀。

回到自身:觀察呼吸、觀察感受。

而這個內觀的方法,其實就是2500年前,釋迦摩尼佛的成佛之道。

內觀中心的老師是傳法者,所以稱「法師」;在內觀中心服務的志工們,稱「法工」。

帶領的老師則會在這10日中,以播放葛卬卡老師錄音帶的方式,教導大家釋迦摩尼佛當初修行的方法,稱「法門」;

而參加十日內觀者的學員---我們,要做的事,就是依照老師的教導,修習「內觀」。

作息:早上4點起床,晚上9:30熄燈。

4:30~6:30修習時間

6:30~8:00早餐和休息

8:00~11:00修習時間

11:00~13:00午餐加休息

13:00~17:00修習時間

17:00~18:00點心/休息時間

點心時間只有新生可以用餐點,舊生一天只能吃兩餐,舊生如果會餓,點心時間可以喝檸檬水。因為我是新生,所以點心時間…我就沒在客氣的xd,就是吃就對了。點心時間提供的食物通常是水果和芝麻糊(或麵茶)。以我每天都大方吃點心的經驗來說,真的不用怕去內觀會餓到。

18:00~19:00修習時間

19:00~21:00開示 (其間還有30分鐘在修習)

21:00~21:30休息或是 留在襌堂QA

21:30熄燈睡覺

你有發現用餐時間有1.5-2小時長嗎?

因為飯後多餘的時間,是給你:洗衣、洗澡、散步、休息、小憩用的。

噢還有,在裡面要「禁語」,就是…不說話,目光也盡可能不與其他學員接觸。

-

在剛開始不熟悉作息的情況下,第一天基本上我就是懵懵懂懂的跟著大家移動。

在每次的鐘聲響後,我就跟著眾人的腳步走。大家往襌堂去,我就跟著去修習;大家往餐廳去,我就跟著去用餐。

.

#第一天早上修習時間睡覺被提醒

第一天用完早餐後,多餘的時間,我就悠悠哉哉洗衣服,正念洗衣感受著.

8:00~9:00是共修時間。第一日共修時間結束9:00時,老師請舊生留在禪堂,新生回房修習。

回房後我內觀不到10分鐘,瞌睡蟲就來敲門。

雖然才第一天,但是包括前一晚的修習,此刻身體已坐了3~4個鐘頭有,我已經開始覺得腰酸了…

於是我心想…我躺一下就會起來的…一下下而已……。

然後當然,我就睡著了。

大概睡了10分鐘左右吧,感覺到有人輕拍我的肩。

眼睛睜開,是法工。

她看著我,右手指一指她左手拿著的牌子,上面寫著「修習時間請認真修習」。

是「修習」,不是「休息」。

噢,天啊!我感到非常不好意思的趕緊起身。

法工很和藹,用極輕的聲音微笑著對我說:

「加油…第一天本來就很昏沉…。加油!」

很想睡、卻又只能坐著修習內觀,真是不容易啊。

熬到11:00午餐時,我怕自己餓到,於是裝超大碗的飯菜,把自己吃得很飽。

結果下午內觀的時候,身體一直覺得很不適、很難喬到一個“感覺可以”的坐姿。

總之,第一天,我就在偷睡覺被叫醒、全身感到腰酸背痛、還有吃太飽很不舒服的狀態下…載浮載沉地度過了。

當然,之後我就不再於早上洗衣服了!

在身體還沒適應4:00起床的作息時,我通常會於早餐後,回房補眠。

第二日起,我也開始重新信任自己的食量,只添剛剛好的份量。

再後來,我更試著進一步感覺身體:覺得餓就吃多一些、覺得不餓就吃少一點,放掉我認知中自己「應該要吃」的量。

這種…不被別人添的大碗公所影響,就只是跟自己的身體培養默契,允許身體說話、並傾聽自己身體聲音的感覺…很棒。

未完待續

#十日內觀Vipassana #DAY 1 #介紹篇

#內觀作息

照片為第十日拿到手機後拍下的我的午餐

#高小露高佳均

avatar-img
39會員
25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比較常讓人感到不快樂,但「比較」卻是一個很常見的心理習慣。明明知道「比較」對自己無益,卻又做不到不比較,是許多人的困境。   如果你也同意人類無法離群所居這一概念,那麼在這樣的設定之下,「比較」就不見得只有劣勢,因為要知道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就得透過比較。 然而,當「比較」沒有高、低、
#十日內觀Vipassana #感悟篇 #別再為過去的衣服受罪 除了上次聊到的 #因果法則,在內觀的十天中,對於在「身體」的層面上運作的「法」,我也有一些感悟。   每個人都在出生後開始不停地長大,成熟了之後,就開始走下坡,也就是「老」。   佛家說,「生老病死」是四苦。死是苦,生也是苦
取包裹時還疑惑著…我最近沒有買東西啊? 一拆開...蹬!蹬!蹬!!蹬!!! 原來是我掛名推薦的書藉: 《薩提爾改善家人關係的溝通模式》 (第一次看到自己名字在書的封面上感覺很特別~)   這是一本記錄和分析薩提爾女士工作竅門的書。   在大約70年以前,那是一個諮商不被允許接觸個案家
在FB『高小露學堂』分享與孩子們的互動及成長,從開設粉專的2019/07至今也有超過4年的時間了。 一路以來從被按讚很開心、被退讚會很失望 到後來慢慢地越來越能接納這種狀況。 隨著每一次被退讚會感到低落的冰山釐清 我也更清楚自己為何要寫、為何而分享。 初衷,就是希望把我原本無論如何就會記錄
「寵愛不應理解為過多的愛和過多的安慰而應理解為防礙孩子獨立,阻礙他與他人建立關係的能力。」──摘自 亨利 T 史丹《古典阿德勒深層心理治療》 . 我非常喜歡書上這句對「寵愛」的定義。 孩子通常有許多的「想要」,而當孩子的「想要s」踩到界線,而又提醒無效、或是以起歡的方式表達他的想要,大人通
#十日內觀Vipassana #感悟篇 常聽到要「順流」,意指順著宇宙法則生活,生活就比較不會顛簸與感到痛苦。   在接觸靈性書藉、量子力學、甚至人類圖相關領域時,都曾碰到過「宇宙法則」與「流」的概念。無奈我一直都沒有很明白,這個「宇宙之流」究竟是什麼?直到上個月我去了 #十日內觀,感覺自己似
雖然比較常讓人感到不快樂,但「比較」卻是一個很常見的心理習慣。明明知道「比較」對自己無益,卻又做不到不比較,是許多人的困境。   如果你也同意人類無法離群所居這一概念,那麼在這樣的設定之下,「比較」就不見得只有劣勢,因為要知道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就得透過比較。 然而,當「比較」沒有高、低、
#十日內觀Vipassana #感悟篇 #別再為過去的衣服受罪 除了上次聊到的 #因果法則,在內觀的十天中,對於在「身體」的層面上運作的「法」,我也有一些感悟。   每個人都在出生後開始不停地長大,成熟了之後,就開始走下坡,也就是「老」。   佛家說,「生老病死」是四苦。死是苦,生也是苦
取包裹時還疑惑著…我最近沒有買東西啊? 一拆開...蹬!蹬!蹬!!蹬!!! 原來是我掛名推薦的書藉: 《薩提爾改善家人關係的溝通模式》 (第一次看到自己名字在書的封面上感覺很特別~)   這是一本記錄和分析薩提爾女士工作竅門的書。   在大約70年以前,那是一個諮商不被允許接觸個案家
在FB『高小露學堂』分享與孩子們的互動及成長,從開設粉專的2019/07至今也有超過4年的時間了。 一路以來從被按讚很開心、被退讚會很失望 到後來慢慢地越來越能接納這種狀況。 隨著每一次被退讚會感到低落的冰山釐清 我也更清楚自己為何要寫、為何而分享。 初衷,就是希望把我原本無論如何就會記錄
「寵愛不應理解為過多的愛和過多的安慰而應理解為防礙孩子獨立,阻礙他與他人建立關係的能力。」──摘自 亨利 T 史丹《古典阿德勒深層心理治療》 . 我非常喜歡書上這句對「寵愛」的定義。 孩子通常有許多的「想要」,而當孩子的「想要s」踩到界線,而又提醒無效、或是以起歡的方式表達他的想要,大人通
#十日內觀Vipassana #感悟篇 常聽到要「順流」,意指順著宇宙法則生活,生活就比較不會顛簸與感到痛苦。   在接觸靈性書藉、量子力學、甚至人類圖相關領域時,都曾碰到過「宇宙法則」與「流」的概念。無奈我一直都沒有很明白,這個「宇宙之流」究竟是什麼?直到上個月我去了 #十日內觀,感覺自己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都說「心靜自然涼」,想要「涼爽」那就去可以「靜心」的佛館走一走吧!
從長遠來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應當儘量來保持這種專注而放鬆的心態。因為你坐禪時候的身心狀態,一定是你平常狀態的一個延續。 專注就是說練習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安住在當下。先確認現在所緣境是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在聽課,或者在廚房煮飯,或者在拜佛,在早晚課,你眼前在做什麼,就守住所緣境這一件事情。
所以這平常就要訓練。訓練不只是說我平常行門用功而已,或者是說我靜坐用功而已,而是說你要掌握這種止觀的方法,把它用在一切動一切靜的狀態當中,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正念正知。
Thumbnail
這些年每次動念想報名內觀,很快就會打消念頭,畢竟要閉關10天,每天打坐10小時,還要吃素(我豆類過敏),還沒內觀頓悟,光想像就感到痛苦。 越到中年,越想要更深入了解自己,鬆開生命,2024年終於鼓起勇氣報名。帶著對人生待決定事項及對自身的疑惑,企圖透過10天的修練來突破。
Thumbnail
觀音山 2024年6月30日《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當日同時恭請慈悲 龍德上師傳戒,歡迎十方善信法友把握殊勝難得的因緣,早上8:00一同線上參與受持一日夜八關齋戒。祈福除障祿位、超薦蓮位恭誦《妙法蓮華經》,登記祈福除障祿位、超薦蓮位
Thumbnail
對於初學者來說,打坐可以從五分鐘、十分鐘開始,先養成習慣。在打坐之前要處理好雜事,放下雜念。文章先介紹打坐的一些基本方法,然後演繹了一個10分鐘的放鬆禪體驗。最後,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了簡單總結,並預告了下一次課的內容。
    這是我去參加十日內觀禪修的感受分享。     內觀第一天我懷疑,這樣做真的可以解脫煩惱嗎?真的可以不再受苦了嗎?沒想到第十天,真的讓我看到深藏在心裡的傷,我一直掉眼淚,雖然不知道到底在傷心什麼‧‧‧。     參加內觀的十天之內,不能使用手機、文字,不能說話、不能有眼神與肢體接觸。每
內觀在教什麼呢? 戒定慧。五戒、正定與智慧。 讓人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培養專注感知自己的感受(情緒或感受)的能力,並以自身感受到的實相(真實感受到的情緒或感受),來練習平等心(好的感受不貪求希望能夠延續、不好的感受不期望他能夠趕快結束)以獲得智慧。 十天(加上前後共12天)的課程在做什麼?
Thumbnail
此處的「齋」並非吃素,而是指反省自身、節制貪慾,進求更高層次的生活。 齋戒的種類 1.祭祀前的齋戒:祭典前三日停止食用葷食(亦不食蔥韮薤蒜等辛菜),停止飲酒,停止房事,不飲酒,不茹葷,不問疾,不弔喪,不聽音樂。 2.還願的齋戒:許願應驗後的回饋行為。 3.戒律的齋戒:例如.佛教徒所持的長期守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都說「心靜自然涼」,想要「涼爽」那就去可以「靜心」的佛館走一走吧!
從長遠來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應當儘量來保持這種專注而放鬆的心態。因為你坐禪時候的身心狀態,一定是你平常狀態的一個延續。 專注就是說練習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安住在當下。先確認現在所緣境是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在聽課,或者在廚房煮飯,或者在拜佛,在早晚課,你眼前在做什麼,就守住所緣境這一件事情。
所以這平常就要訓練。訓練不只是說我平常行門用功而已,或者是說我靜坐用功而已,而是說你要掌握這種止觀的方法,把它用在一切動一切靜的狀態當中,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正念正知。
Thumbnail
這些年每次動念想報名內觀,很快就會打消念頭,畢竟要閉關10天,每天打坐10小時,還要吃素(我豆類過敏),還沒內觀頓悟,光想像就感到痛苦。 越到中年,越想要更深入了解自己,鬆開生命,2024年終於鼓起勇氣報名。帶著對人生待決定事項及對自身的疑惑,企圖透過10天的修練來突破。
Thumbnail
觀音山 2024年6月30日《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當日同時恭請慈悲 龍德上師傳戒,歡迎十方善信法友把握殊勝難得的因緣,早上8:00一同線上參與受持一日夜八關齋戒。祈福除障祿位、超薦蓮位恭誦《妙法蓮華經》,登記祈福除障祿位、超薦蓮位
Thumbnail
對於初學者來說,打坐可以從五分鐘、十分鐘開始,先養成習慣。在打坐之前要處理好雜事,放下雜念。文章先介紹打坐的一些基本方法,然後演繹了一個10分鐘的放鬆禪體驗。最後,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了簡單總結,並預告了下一次課的內容。
    這是我去參加十日內觀禪修的感受分享。     內觀第一天我懷疑,這樣做真的可以解脫煩惱嗎?真的可以不再受苦了嗎?沒想到第十天,真的讓我看到深藏在心裡的傷,我一直掉眼淚,雖然不知道到底在傷心什麼‧‧‧。     參加內觀的十天之內,不能使用手機、文字,不能說話、不能有眼神與肢體接觸。每
內觀在教什麼呢? 戒定慧。五戒、正定與智慧。 讓人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培養專注感知自己的感受(情緒或感受)的能力,並以自身感受到的實相(真實感受到的情緒或感受),來練習平等心(好的感受不貪求希望能夠延續、不好的感受不期望他能夠趕快結束)以獲得智慧。 十天(加上前後共12天)的課程在做什麼?
Thumbnail
此處的「齋」並非吃素,而是指反省自身、節制貪慾,進求更高層次的生活。 齋戒的種類 1.祭祀前的齋戒:祭典前三日停止食用葷食(亦不食蔥韮薤蒜等辛菜),停止飲酒,停止房事,不飲酒,不茹葷,不問疾,不弔喪,不聽音樂。 2.還願的齋戒:許願應驗後的回饋行為。 3.戒律的齋戒:例如.佛教徒所持的長期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