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怎麼對待你,都因為你說的話 】心得 - 分享超實用的3個親子溝通方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我找不到這塊積木,我不行拼了,太難!啊~~~~(尖叫聲)」

當孩子在拼樂高時,對你這樣說的時候,此時身為父母的你,會怎麼樣回答他?

「找不到一塊積木就想放棄,那你就不要拼了!」

「來,沒關係,我們一起找」

「蛤?積木又再跟你玩躲摸摸,我們來比賽看誰最先找到它!」

當你選擇講出第一句以後,孩子會怎麼對你?

「哼!daddy 不乖!我不喜歡 daddy 了!」然後孩子就氣噗噗走去看電視了。

但當你選擇講出第二句,甚至是第三句呢?結局就會不一樣,不是嗎?

你看,你說的話,會影響別人怎麼對待你。

這次歐陽立中老師在 Talk 書秀中談到了這本書《別人怎麼對待你,都因為你說的話 》我因為跟另外一場直播衝突到,只能看回放,結果看回放的時候發現留言超熱絡的,不只學到了怎麼好好說話,更能夠在各種留言的幹話中快樂學習,

這場讀書會太值得一看再看了,我分享3個可以幫助我在育兒時好好說話的重點。

1) 限制性語言框架

當歐陽老師談到三種限制性語言,也就是無助、無望、無價值時,對於「無助」的部分,我真的很有感!因為我幾乎每一天都會從孩子的口中聽到這句話。

在拼樂高時……他會說:「daddy 我找不到這個積木,我不行拼了,太難!」

在寫數學作業時…..一旦算錯,他就會說:「我不會了!」

在彈鋼琴的時候….一旦他因為彈的速度跟力度不和諧被糾正時,他就會哭著說:「我不行!我不能彈!」

這個時候,除了父母與孩子一起陪伴孩子面對困難之外,還可以這麼說

「你可以的,再試試看,多練習幾次。」或者變一下魔術,將文字「重新定義」,把「問題」這個字重新定義,變成很像在玩遊戲的「挑戰」,讓孩子很像是在打遊戲的關卡一樣。

又或者做孩子說:「你不是不行,你只是還沒找到方法而已,來,我們一起找。」

透過你的話語,點點滴滴改變孩子的無助感,慢慢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2) 選擇性違反限制 (擬人法、擬物法)

談到選擇性違反限制時,也就是將動物或沒生命的物品賦予生命的感受。

這就讓我想到之前孩子曾經對我說過,他的 brain 會對他講話,告訴他樂高太難拼,就不要拼了。

當時我並沒有使出敲光頭王的力氣去敲他的腦袋,而是輕輕的用雙手把孩子的頭抱著,並將我的耳朵靠向他的頭,很像我把他的 brain 當作一個人一樣講話,跟他的 brain 說don’t give up ,最後孩子也笑了,覺得很好玩!

這招真的可以在與孩子的互動中多用。

另外如果孩子喜歡丟玩具時,就可以趁機把玩具撿起來,跟孩子說

「哎唷,玩具說它痛痛!被你丟了以後它跌倒了,痛痛!」

「玩具好可憐喔,它哭哭了,可以過來安慰它一下嗎?」

利用這個機會讓孩子產生同情心,把玩具也是當成一個有感情的人,才會比較愛惜。不然他早就把爸媽丟來丟去了,不是嗎?哈哈


3) 附加問句

這重點是在陳述句或祈使句的句尾,用以徵求對方同意的加一個簡短問句。神奇的是,加入問句以後,就會讓句子稍微軟一點,讓對方以為自己有選擇權的

這個附加問句會是我在接下來育兒時嘗試加入的,與其權威性的下指令

「你今天要把作業寫完」

我會試著改成這麼說:「你可以按時完成作業,不是嗎?」

在讀書會時,光是我自己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從直覺上的反抗,變成稍微停頓想一下,評估是否自己可以完成作業。「彷彿」自己是有選擇權的。覺得很神奇!

所以我會嘗試在之後育兒時這些句子看看,之後再跟你分享效果如何。

「你可以按時完成作業,不是嗎?」

「你可以把玩具收拾好,不是嗎?」

「你可以讓自己冷靜下來的,不是嗎?

這本書我只是從育兒的角度切入來分享心得。

你知道嗎?

其實不論是生活上或是職場上,這本書都相當實用喔!像是你在講述一件事時,可以使用位置感知法,透過多個角色角度來看事情,或是時間線法,從過去、現在、未來的角度來分析,書中還有更多更多精彩的分享

如果貼文一開始說的,光從孩子玩樂高這件小事,你就能夠透過一句話來左右孩子接下來的結局,如果你每一天都從一個小地方換個方式好好說話的話,我相信你能夠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讓你與身邊最親密的夥伴更好的溝通,關係變得更好。

推薦你看這本書囉!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9716?sloc=main

⭐延伸閱讀


▋安心退休的十大行動指南

如果你是投資理財的小白,總是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這本書將會提供給你 10 個行動計畫,幫助你在理財的道路上勇敢踏出第一步!

索取電子書【投資理財小白也能安心退休的十大行動指南 】bit.ly/3ONyA0n

▋免費預約1對1規劃諮詢

工作太忙沒有時間投資,也不知從何開始理財,對股市漲跌總感到擔心害怕。我想告訴你 ,你的心聲被聽到了!國內有一家叫安睿宏觀理財規劃的公司,專門提供完整的財務規劃服務,陪你畫出人生藏寶圖,讓你可以過上沒有恐懼,只有安心的致富人生。現在就預約諮詢,將會立刻安排合適的顧問與您聯繫。

免費預約1對1規劃諮詢:https://azsinopro.pse.is/4phull

追蹤Mr. S 👉《 電子報PortalyFacebook方格子Podcast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r.S 的沙龍
42.9K會員
356內容數
您好, 我是Mr. S, 你的財務自由規劃師。這個沙龍著重在分享4個主題:美股月報、從0到1財務自由通行證、94愛成長及94愛閱讀。適合不知道該怎麼投資、存不下錢、擔心退休金不夠用…等6種人。相信藉由我的文字可以改善您的財務生活, 從此享受沒有恐懼, 只有安心的財富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分享【別人怎麼對待你,都因為你說的話 】心得,並從親子溝通方式的角度分享3個育兒小技巧
Thumbnail
分享【別人怎麼對待你,都因為你說的話 】心得,並從親子溝通方式的角度分享3個育兒小技巧
Thumbnail
當你想提出一個期待對方答應的需求時,你有過這些設想和鋪陳嗎?思考一下對方最在意的可能是什麼?想到要用怎樣的方式去說才能引起對方不得不答應的共鳴?如果能抓到這些關鍵思考或語言策略,那讓對方答應自己就變得容易許多。
Thumbnail
當你想提出一個期待對方答應的需求時,你有過這些設想和鋪陳嗎?思考一下對方最在意的可能是什麼?想到要用怎樣的方式去說才能引起對方不得不答應的共鳴?如果能抓到這些關鍵思考或語言策略,那讓對方答應自己就變得容易許多。
Thumbnail
「親子溝通課題」真的只能用在親子嗎?  在主管或老闆們「學習管理和提升公司向心力」是不是有所關聯呢? 成為大人(成年人)後是否忘了小時候的情誼,缺乏團結,忘了互相照顧,還是遇事害怕得推卸責任,只剩彼此競爭利益關係的陌生人呢?
Thumbnail
「親子溝通課題」真的只能用在親子嗎?  在主管或老闆們「學習管理和提升公司向心力」是不是有所關聯呢? 成為大人(成年人)後是否忘了小時候的情誼,缺乏團結,忘了互相照顧,還是遇事害怕得推卸責任,只剩彼此競爭利益關係的陌生人呢?
Thumbnail
我正努力著要把小積木拆開 燁直接從我手上拿走:「我來!我會!我幫妳!」 好,實際上,我有被「搶走」的感覺 覺察到心中有不快的感受 和對燁的行為有抗拒 我放下這股抗拒 原本想對燁說的 ”你應該先問我,再拿過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接納的感受 接納孩子心急 也看見心急的背後是孩子想幫忙的心意。 我從「恐
Thumbnail
我正努力著要把小積木拆開 燁直接從我手上拿走:「我來!我會!我幫妳!」 好,實際上,我有被「搶走」的感覺 覺察到心中有不快的感受 和對燁的行為有抗拒 我放下這股抗拒 原本想對燁說的 ”你應該先問我,再拿過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接納的感受 接納孩子心急 也看見心急的背後是孩子想幫忙的心意。 我從「恐
Thumbnail
六種「自找麻煩」的親子互動地雷,看看你們家中了幾個?
Thumbnail
六種「自找麻煩」的親子互動地雷,看看你們家中了幾個?
Thumbnail
溝通的技巧,從我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Thumbnail
溝通的技巧,從我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Thumbnail
溝通,想要有效,一般都會強調同理、傾聽,主要就在設法掌握對方的意圖,聽懂對方字裡行間所透露的弦外之音,但即使我們積極聆聽了,對方的意圖是否如我們所了解那樣,則還需驗證,還需透過我們的回饋來加以驗證,一般來說,如果正確了解、確實掌握對方意圖的話,對方將會有如釋重負,心滿意足,或者心願得償的感受
Thumbnail
溝通,想要有效,一般都會強調同理、傾聽,主要就在設法掌握對方的意圖,聽懂對方字裡行間所透露的弦外之音,但即使我們積極聆聽了,對方的意圖是否如我們所了解那樣,則還需驗證,還需透過我們的回饋來加以驗證,一般來說,如果正確了解、確實掌握對方意圖的話,對方將會有如釋重負,心滿意足,或者心願得償的感受
Thumbnail
在諮商室裡,我遇到很多害怕失敗的孩子。 他們都會說,如果有任何失敗的機會或風險,我就不願意去做,萬一失敗怎麼辦?為什麼我要承擔這些呢!多丟臉,也浪費時間!倒不如,什麼都不要做。 他們不敢嘗試任何挑戰,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們不會輕易出手,然而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行動方法。他們只要有一點點的不確定
Thumbnail
在諮商室裡,我遇到很多害怕失敗的孩子。 他們都會說,如果有任何失敗的機會或風險,我就不願意去做,萬一失敗怎麼辦?為什麼我要承擔這些呢!多丟臉,也浪費時間!倒不如,什麼都不要做。 他們不敢嘗試任何挑戰,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們不會輕易出手,然而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行動方法。他們只要有一點點的不確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