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路上|六種「自找麻煩」的互動地雷

更新於 2024/12/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在育兒的路上有過類似的經驗嗎?
1. 承諾孩子要做某件事,譬如說去露營、去動物園等...但最後因為突發狀況,可能是天氣不允許、可能是家人突然身體出現狀況、或家中突如其來的急事,而無法履行。
當你要忙著應對突發狀況的應變時,孩子在一旁,除了失望外,也透露不諒解的情緒。
像是:「你已經答應過我了!為什麼不能去!?」、「你們都說話不算話!」等類似的想法。
讓一邊處理事情,一邊又承接著孩子失望的你,聽到心中五味雜陳。又心疼孩子,又心疼自己。有點委屈、一點生氣、甚至還有點無力…
2. 希望孩子能夠有某項好的行為,譬如說是負責家中的某項家事、練習晚上不包尿布睡覺等等...於是你祭出了某種獎勵,像是:「如果你每天都有自己把帶去學校的餐碗拿出來洗乾淨,我就給你10塊錢。」孩子聽了露出欣喜的表情。
於是親子之間就有了這項協定。也似乎運作得很不錯,孩子回到家都有主動的將碗拿出來清洗。
有一天你不經意地順口請孩子幫忙:「寶貝你可以幫媽媽把家裡的地吸一吸嗎?」結果孩子聽到後,下一秒就問你「那我這樣可以賺多少錢?」
3. 與親友聚會時,孩子每次都要三催四請,他才會跟一起出遊的叔叔阿姨們打招呼。說都說不聽,每次打招呼都很被動,讓你不知如何是好…
當上述的情況發生時,父母的心中經常五味雜陳。有擔心、有生氣、有焦慮,但更多的時候,是擁有了這些複雜的內在情緒,卻依然不知道如何是好,迷惘該怎麼接住孩子成長過程中丟出來的一招又一招?
作者Haim Ginott在《父母怎樣跟孩子說話》這一本書中,列舉出了上述幾種常見,但常會給父母帶來麻煩的互動模式。這些狀況,若稍加留意與轉化,可以透過刻意的覺察與改變互動言語,避開會帶來不滿及挫折的「互動地雷」。

我們可以怎麼替代與轉化這些互動地雷呢?分別是:
以肯定給出指示,並且搭配自然後果的方式,取代威脅的語言。
以不預期、但是帶著肯定、看見與欣賞的小驚喜小禮物,替代賄賂。
以合理的期待,和持續的陪伴與引導,取代親子之間的承諾。
覺察與杜絕會傷及孩子自尊心的嘲諷類的話語。
以平常心和平穩的直述句,面對孩子的謊言。避免明知故問的質問。
用示範與合乎社交禮節的方式,搭配成人的身教,引導孩子發展出禮貌。

若您想聽更細節的舉例與說明,歡迎點選下面連結,收聽podcast了解~

-
EP6 《父母怎樣跟孩子說話 part3》避開「自找麻煩」的互動地雷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GXn4Gy
Spotify: https://reurl.cc/LXa4nL
Google: https://reurl.cc/qZY0nE
Mixer Box: https://reurl.cc/x136K1
KKbox: https://reurl.cc/zrqlQ6









avatar-img
13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bby Li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問答集: 1. 怎麼面對學習後對孩子的愧疚感? 2. 不想表達自己的脆弱怎麼辦? 3. 被外在世界衝擊,打回原形怎麼辦? 4. 運用想像力,成為自己的魔法師
天安老師進階工作坊第一天的三大收穫: 1. 以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探究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2. 從期待進入渴望。運用想像力,深刻體驗渴望 3. 鬆開現實對生命能量的綑綁
1. 助人者,要先體會到對自己的療癒。對於療癒的過程有體驗,接著再求助人。簡單來說,就是「助人者,必先自助」。 2. 學了這些功夫,對於看待自己成為助人者,也不要著急。若是急著想療癒別人,那麼很容易變成「拯救者」,如此,也偏離了薩提爾的精神。
上了天安老師的工作坊,收穫最大的就是學會和小時候的自己對話的技巧。 在進行時,最重要的是要分清楚「妳」(小時候的自己)和「我」(成年人的自己)並且注意成年人的自己是穩定的存在,去傾聽陪伴小時候的自己,為她整理過去的回憶或對於事件的解讀,在她心裡與身體裡留存的記憶、能量或信念。
學校放假了。 今天本來要跟家人一起出遊,但覺察這陣子因為忙碌,身心處在極為疲憊與敏感的狀態,就決定自己不去了。在家裡練習安安靜靜地,把自己當成寶貝一般的照顧陪伴。
在一陣高張力的互動後,我與Tom在我們的房間,提姆在他的房間。從聲音判斷起來,他應該是很靠近他的房門,嘴中說著「這個家沒什麼好的,這個家不好,我要離開這個家。都沒一件好的...」重複好多遍。 這股衝撞的力量與靈活,若是在有規範、有界限的情況下發展,未來會帶給他的生命很多開展的能量。 他點點頭。 -
問答集: 1. 怎麼面對學習後對孩子的愧疚感? 2. 不想表達自己的脆弱怎麼辦? 3. 被外在世界衝擊,打回原形怎麼辦? 4. 運用想像力,成為自己的魔法師
天安老師進階工作坊第一天的三大收穫: 1. 以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探究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2. 從期待進入渴望。運用想像力,深刻體驗渴望 3. 鬆開現實對生命能量的綑綁
1. 助人者,要先體會到對自己的療癒。對於療癒的過程有體驗,接著再求助人。簡單來說,就是「助人者,必先自助」。 2. 學了這些功夫,對於看待自己成為助人者,也不要著急。若是急著想療癒別人,那麼很容易變成「拯救者」,如此,也偏離了薩提爾的精神。
上了天安老師的工作坊,收穫最大的就是學會和小時候的自己對話的技巧。 在進行時,最重要的是要分清楚「妳」(小時候的自己)和「我」(成年人的自己)並且注意成年人的自己是穩定的存在,去傾聽陪伴小時候的自己,為她整理過去的回憶或對於事件的解讀,在她心裡與身體裡留存的記憶、能量或信念。
學校放假了。 今天本來要跟家人一起出遊,但覺察這陣子因為忙碌,身心處在極為疲憊與敏感的狀態,就決定自己不去了。在家裡練習安安靜靜地,把自己當成寶貝一般的照顧陪伴。
在一陣高張力的互動後,我與Tom在我們的房間,提姆在他的房間。從聲音判斷起來,他應該是很靠近他的房門,嘴中說著「這個家沒什麼好的,這個家不好,我要離開這個家。都沒一件好的...」重複好多遍。 這股衝撞的力量與靈活,若是在有規範、有界限的情況下發展,未來會帶給他的生命很多開展的能量。 他點點頭。 -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透過孩子小學時期的生活趣事,探討如何教導孩子珍惜時間和承擔責任。
Thumbnail
Lesson 1:特殊兒的每一點微小進步,都值得歡呼 特殊兒無法像一般小孩一樣,順理成章地就達到里程碑,所謂「七坐、八爬、一歲站」對他們而言難如登天,像我的孩子一歲多了,仍在努力練習翻身中。 因為特殊兒的進步太過微小,沒有用放大鏡觀察實在很難察覺,所以特殊兒很難得到一般人的讚美。身為父母,
Thumbnail
做媽媽的你是否有同感:明明嘴上總是嘮叨孩子的東西太多,需要整理斷捨離,但其實自己才是那個「無法說再見」的人。 看著孩子已穿小的衣服、讀過的繪本、不再玩的玩具,感嘆著時光飛逝,一瞬間就長大了。然後開始想:這些物品都是花了不少錢買的,丟掉實在可惜。乾脆先收起來,以後可以給(可能的)弟弟妹妹,或親朋好友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當親子雙方內在的空間都變得很小很小, 還有這樣一件需要用力的任務擺在眼前。 該怎麼辦呢? 我想到了敘事治療裡, 提到的「改寫」概念。 看起來像是問題的事件, 當我們跳脫了慣性,拿回了主權, 可以用什麼方法, 跟這個事件, 建立另一個我與孩子會比較喜歡的關係呢?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我叫柳靖,是國考驛站Podcast執行製作兼主持人,同時也是個74年次的新北市地方媽媽。 地方媽媽對於教改的憤怒與無奈 「教改」從我國中那個年代就開始有了,我不想去探究教改的歷史緣由為何,究竟是誰發起的?因為這無法從源頭解決如灰犀牛般的教改問題。 我想問,教改之後,臺灣的經濟GDP有大
Thumbnail
出院到入住月子中心時間上空了兩天,當然就在自己家和二子纏鬥,某一晚,先生陪著跳跳糖去睡覺了,我收拾著從醫院帶回家的物件歸位、準備起一鍋滾水消毒奶瓶,本來睡在嬰兒床裡的QQ糖哭了起來,我正要從廚房走過去房間看看QQ,就看到先生睡眼惺忪地從跳跳糖的房間走出來往QQ的嬰兒床走去。 我問他:「你怎麼醒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透過孩子小學時期的生活趣事,探討如何教導孩子珍惜時間和承擔責任。
Thumbnail
Lesson 1:特殊兒的每一點微小進步,都值得歡呼 特殊兒無法像一般小孩一樣,順理成章地就達到里程碑,所謂「七坐、八爬、一歲站」對他們而言難如登天,像我的孩子一歲多了,仍在努力練習翻身中。 因為特殊兒的進步太過微小,沒有用放大鏡觀察實在很難察覺,所以特殊兒很難得到一般人的讚美。身為父母,
Thumbnail
做媽媽的你是否有同感:明明嘴上總是嘮叨孩子的東西太多,需要整理斷捨離,但其實自己才是那個「無法說再見」的人。 看著孩子已穿小的衣服、讀過的繪本、不再玩的玩具,感嘆著時光飛逝,一瞬間就長大了。然後開始想:這些物品都是花了不少錢買的,丟掉實在可惜。乾脆先收起來,以後可以給(可能的)弟弟妹妹,或親朋好友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當親子雙方內在的空間都變得很小很小, 還有這樣一件需要用力的任務擺在眼前。 該怎麼辦呢? 我想到了敘事治療裡, 提到的「改寫」概念。 看起來像是問題的事件, 當我們跳脫了慣性,拿回了主權, 可以用什麼方法, 跟這個事件, 建立另一個我與孩子會比較喜歡的關係呢?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我叫柳靖,是國考驛站Podcast執行製作兼主持人,同時也是個74年次的新北市地方媽媽。 地方媽媽對於教改的憤怒與無奈 「教改」從我國中那個年代就開始有了,我不想去探究教改的歷史緣由為何,究竟是誰發起的?因為這無法從源頭解決如灰犀牛般的教改問題。 我想問,教改之後,臺灣的經濟GDP有大
Thumbnail
出院到入住月子中心時間上空了兩天,當然就在自己家和二子纏鬥,某一晚,先生陪著跳跳糖去睡覺了,我收拾著從醫院帶回家的物件歸位、準備起一鍋滾水消毒奶瓶,本來睡在嬰兒床裡的QQ糖哭了起來,我正要從廚房走過去房間看看QQ,就看到先生睡眼惺忪地從跳跳糖的房間走出來往QQ的嬰兒床走去。 我問他:「你怎麼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