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貼近對方的有效溝通,先同理再說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溝通的技巧,從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貼近對方的有效溝通,先同理再說理
比如失戀(事件)了,覺得傷心難過(情緒),然後就覺得自己很軟弱無助(解讀有情緒的自己)。
孩子不寫功課(事件),媽媽生氣責備(情緒),之後又覺得自己不該這麼生氣而自責(解讀有情緒的自己)。
這時候如果可以幫助當事人「重新框架」,讓他看見自己背後的動機,「原來是擔心孩子不寫功課被老師責備會心疼。」看見那個深愛孩子的自己,就可以降低自責的情緒。
幸福三元素 ─ 歸屬感、價值感、希望感
歸屬感,一個人跟別人的正向連結
*覺得被關心理解
*擁有可以信任的對象
*策略一:專注的傾聽
*策略二:同理的回應
不管是在公司的上班族,或是在學校的孩子,在家的全職媽媽。在群體裡、同儕、親友中,有沒有人可以傾聽、回應你的需求?讓你覺得被關心理解?面對困難時會想到他,在他面前,你可以放鬆真誠地分享生活,不用擔心被評價。想一下,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可以讓你找到歸屬感。而我們當父母的有提供給孩子這樣的歸屬感嗎?
價值感,一個人跟自己的關係
*喜歡自己,覺得自己是有用的
*獲得具體的鼓勵
*覺得自己是被信任的
*知道自己會做哪些事情
在生活中,可以怎麼樣幫助他人有價值感?讓對方看見自己是有努力的、有價值的。有時候直接給對方建議跟方法,會讓對方感覺自己做不好、沒用。尤其父母一直幫孩子做事,會剝奪他的價值感。能不能讓孩子跟我們互動後,更喜歡自己,覺得自己是有用的呢?
這部分可以用正向聚焦,讓對方看見自己擁有的優點。
希望感,一個人與未來的關係
*對未來抱持正向的期待
*逐漸被現實感所取代
*「無所謂」通常意味著長期的挫折
當孩子常說:「無所謂。」表示已經放棄,不想努力。這時候就要好,奇他發生了甚麼事,從甚麼時候開始他有這樣的感覺。
要如何提供希望感?彼此在互動後,可以讓對方有行動的勇氣嗎?他知道如何行動嗎?
長耳兔心靈維度《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讀書會,共五堂課,由作者本人胡展誥心理師導讀。課堂中,他會舉實際例子,體驗操作,有許多互動的過程,是文字無法表達與闡述的。
這是第四堂課的課堂筆記,擷取重點,保留老師的分享與互動過程,讓大家有機會可以去親自體驗課程。
真心推薦胡展誥心理師的演講與讀書會。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家的兒子現在正在叛逆期,講話都很衝耶!快被他氣死了!」 「姊姊像吃炸藥一樣,動不動就生氣,也不知道在生氣什麼!」 中秋幾個家庭相聚烤肉,媽媽們天南地北聊著,不約而同提起青春期孩子的狀況。 我懂,我明白。因為我家那兩隻前陣子也是這樣。 小五的女兒,張牙舞爪的像隻保衛地盤的老虎,稍不如她的意,就憤怒
最近在上長耳兔心靈維度的《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讀書會,由作者本人胡展誥心理師導讀。 真心覺得,看書真的就是眼睛看過而已,把書闔上之後,看了什麼都忘光光了。 還是要透過讀書會,分享討論,才會印象深刻,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我們習慣從他人眼中認識自己,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被貼了那些標籤呢?你要不要認同這些標籤呢? 如果有機會重新形容ˋ自己,什麼樣才是你喜歡的呢? 這些標籤,來自我們的觀點,形成個人的自我認同,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動向,通常帶著評價。
當長輩說:「你的孩子看到人都不會叫(打招呼),這樣沒禮貌!」「天氣這麼冷,他穿短褲出門,感冒了怎麼辦?」這些話聽到當媽媽的心裡,就會變成「我沒教好孩子!」「我是個不夠好的媽媽!」
「每次跟你講不要躺在地上都不聽,地上很髒有灰塵,你眼睛過敏會癢又一直揉!」 我一邊拿著車鑰匙,準備帶女兒走出門去看眼科,一邊又忍不住罵她。 「每次眼睛腫,就要來眼科排隊看醫,麻煩又耗時……都是累到我…..」
跟朋友聊天,問她周末忙什麼。她無奈地回應我:「忙著煮飯、洗碗、拖地、做家事…累死了。邊做邊罵人,老公還說不想做就不要做。我不做誰做啊?等下婆婆又會念…」 我可以體會朋友的辛勞,不只是身體累,還有心累。
「我家的兒子現在正在叛逆期,講話都很衝耶!快被他氣死了!」 「姊姊像吃炸藥一樣,動不動就生氣,也不知道在生氣什麼!」 中秋幾個家庭相聚烤肉,媽媽們天南地北聊著,不約而同提起青春期孩子的狀況。 我懂,我明白。因為我家那兩隻前陣子也是這樣。 小五的女兒,張牙舞爪的像隻保衛地盤的老虎,稍不如她的意,就憤怒
最近在上長耳兔心靈維度的《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讀書會,由作者本人胡展誥心理師導讀。 真心覺得,看書真的就是眼睛看過而已,把書闔上之後,看了什麼都忘光光了。 還是要透過讀書會,分享討論,才會印象深刻,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我們習慣從他人眼中認識自己,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被貼了那些標籤呢?你要不要認同這些標籤呢? 如果有機會重新形容ˋ自己,什麼樣才是你喜歡的呢? 這些標籤,來自我們的觀點,形成個人的自我認同,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動向,通常帶著評價。
當長輩說:「你的孩子看到人都不會叫(打招呼),這樣沒禮貌!」「天氣這麼冷,他穿短褲出門,感冒了怎麼辦?」這些話聽到當媽媽的心裡,就會變成「我沒教好孩子!」「我是個不夠好的媽媽!」
「每次跟你講不要躺在地上都不聽,地上很髒有灰塵,你眼睛過敏會癢又一直揉!」 我一邊拿著車鑰匙,準備帶女兒走出門去看眼科,一邊又忍不住罵她。 「每次眼睛腫,就要來眼科排隊看醫,麻煩又耗時……都是累到我…..」
跟朋友聊天,問她周末忙什麼。她無奈地回應我:「忙著煮飯、洗碗、拖地、做家事…累死了。邊做邊罵人,老公還說不想做就不要做。我不做誰做啊?等下婆婆又會念…」 我可以體會朋友的辛勞,不只是身體累,還有心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孩子和老師之間出現對立情況時,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和處理。文章提出將情緒和事實分開來處理,並且強調了對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媽媽們應該從中立、實事求是的立場去引導和教導孩子,讓他們學會理性思考和溝通。這將有助於減少矛盾和培養孩子的情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透過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可以幫助孩子辨識情緒,化解心中糾結,降低惡性循環。本文分享了三種幫助自己理解與辨識出情緒的方法:找人訴說、閱讀、聽心理相關的podcast或直播。欲深入瞭解與成長,可考慮參加《幸福魔法團體》的共學行列。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家庭聚會中兩種不同的人-專門找怒點的人和專門找笑點的人。作者分享了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如何自我肯定與放鬆。文章中提供了韓國精神科醫生金旼慶的建議。通過實踐建議中的心法,我們可以在人際關係中更好地肯定自己,放下討好他人的壓力。
Thumbnail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情緒與事實的糾纏,父母如何成為他們情感與現實間的明燈? 從認識情緒到表達事實,探索如何透過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清楚分辨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事實的不同,培養出他們的情緒智力。 閱讀全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清晰表達:情感與事實的分離 在父母眼中,孩子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孩子和老師之間出現對立情況時,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和處理。文章提出將情緒和事實分開來處理,並且強調了對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媽媽們應該從中立、實事求是的立場去引導和教導孩子,讓他們學會理性思考和溝通。這將有助於減少矛盾和培養孩子的情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透過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可以幫助孩子辨識情緒,化解心中糾結,降低惡性循環。本文分享了三種幫助自己理解與辨識出情緒的方法:找人訴說、閱讀、聽心理相關的podcast或直播。欲深入瞭解與成長,可考慮參加《幸福魔法團體》的共學行列。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家庭聚會中兩種不同的人-專門找怒點的人和專門找笑點的人。作者分享了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如何自我肯定與放鬆。文章中提供了韓國精神科醫生金旼慶的建議。通過實踐建議中的心法,我們可以在人際關係中更好地肯定自己,放下討好他人的壓力。
Thumbnail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情緒與事實的糾纏,父母如何成為他們情感與現實間的明燈? 從認識情緒到表達事實,探索如何透過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清楚分辨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事實的不同,培養出他們的情緒智力。 閱讀全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清晰表達:情感與事實的分離 在父母眼中,孩子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