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道-01 【我們活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我們活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這是一個長久以來我在思考的問題,我總在想著為什麼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普遍迷惘?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彼此的差異性那麼大?價值觀很不一樣?為什麼當前政府需要普遍化的教育?(在古時候從沒有像現在教育如此普及)

因此這些問題在呂世浩老師的書中,找到了我認可的答案。原來一切的歸結點在於:我們處在另一個歷史劇變中轉折點的時代!

我們現今處在中國歷史上第三次巨變的時代中。第一次的巨變是由部落社會轉為宗族血親的統治,第二次是由宗族血親轉為帝王統一的時期,而第三次則是西方的價值觀、政治制度、高科技徹底東輸中國的「開始」。

因為「公司」這個制度的開始,社會需要填補大量的人力空缺,因此我們華人要進行義務教育,補足這個時代的所需知識(而考試、填鴨教育又是當時最有效的方法),知識獲取的方式由私塾轉由上大學,或是等等方式,我們開始要與商業為伍、上班,家庭模式由大家庭轉為小家庭。一切的一切都要翻倒重來,包括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大巨變的特點,不是建築物等等的改變,反而是出現在生活中價值觀和制度悄然生息的改變。

因此,在大巨變的轉折點中,普遍的現象就是這個時代的人通常迷惘、沒有較為統一性的價值觀、各人的差異性很大。因為我們正在經歷一個從未感知過的世界,沒有人告訴我們怎麼接續做,以及在未來如何走出屬於我們自己的路。

因而,既然我們處在這個歷史轉折點中,我很想探討前人是怎麼開發出新時代的路?他們是怎麼克服迷惘,一步步的向目標前進?

這是一個大哉問,我想找出屬於我自己的答案。因此,我決定從前人的歷史中找答案,便開始讀了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到漢朝的歷史 (因為這是第二次巨變中的社會狀況),以及西方工業革命後的社會改變。

在暑假這段時間潛心思考後,發現最關鍵的要素在於「人才」。我們遇到巨變和迷惘沒關係,但我們需要好的人才獻出後續方略,也就是所謂的「奇策」。

不管是中國的秦、漢王朝的建立,或是西方工業革命、大學制度的建立,都是透過彼此討論產生想法的碰撞,在不斷執行與修正之下產出更好的答案。好的人才,會帶領你將思維提到更高維度解決未知問題。

因此在新時代的轉折處,持續的「學習」和「改善」是讓我們成為人才的關鍵之處,在新時代漸漸走出我們的路。

avatar-img
18會員
45內容數
【生之道】一個傳遞中華文化的中介者,提供中華傳統文化智慧之思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之道 ShengZhiDao 的其他內容
緣起 / 前言 我是一位大學生,也是大人學Podcast的忠實聽眾。在Podcast中關於自我人生安排的那一集中有聽到Joe談及這堂課的資訊,並且很推薦年輕人來聽這堂課。因此,在暑假正值有時間餘裕下,就報名了這堂課。雖然一開始看到課程費用有點手軟,然而內容確實是優質、有助於終身。
養士之風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的。在周王朝每況愈下中,諸侯國也漸漸自立為國。而這些諸侯國的王,不像帝國的國王,比較像我們今天美國矽谷的公司的老闆,這些老闆因為各國競爭當中,無不想吞併對方與自衛,急需人才(士人),因此這些就來自於平民階層中的各個有才幹的人才,毛遂自薦到這些國家投靠、服務老闆,這些老闆..
近來雖然依舊繁忙,但還是只要每天有空出時間就找書來看看,近來在矽谷來信中恰好讀到吳軍老師談到富蘭克林,看完吳軍老師的文章內容後深感啟發,於是就到圖書館借了本富蘭克林自傳來看看。 此書,堪稱必讀經典也不為過!!
數位時代的雙面刃 在這個相較以往的數位時代,資訊流通成為一種快速並且無所障礙的現況。在以往的時代裡,很難想像在家就可以聽台大教授講課、在線上跟不同國的人一起交流,也很難想像一則新聞可以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就讓全台灣或是全世界的人知曉。以上,很多的例子都可以說明數位時代的創舉。
大學,可以是一個學術殿堂、打造夢想的地方。但我們都知道大學的花費並不斐,對於經濟狀況較差的學生而言,經濟壓力必然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然而反過來看,既然大學的花費不斐,那該如何讀出回本甚至千萬價值呢?自身除了畢業後領一個畢業學位之外,我還有哪些與別人不同? 而以上這些都是當時自己大學開學時問自己的問題
當今社會,人們面臨著大量的信息和娛樂選擇,使得專注力成為一種罕見的資源,進而讓自身的專注力因此而下滑。 然而,專注力對於成功和效率至關重要,降低了專注力,會讓效率和工作品質下降。因此,不如在日常中訓練專注力,讓訓練專注力成為一種習慣,進而產生附加價值! 本文介紹了一些可以在日常中訓練專注力的方法:
緣起 / 前言 我是一位大學生,也是大人學Podcast的忠實聽眾。在Podcast中關於自我人生安排的那一集中有聽到Joe談及這堂課的資訊,並且很推薦年輕人來聽這堂課。因此,在暑假正值有時間餘裕下,就報名了這堂課。雖然一開始看到課程費用有點手軟,然而內容確實是優質、有助於終身。
養士之風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的。在周王朝每況愈下中,諸侯國也漸漸自立為國。而這些諸侯國的王,不像帝國的國王,比較像我們今天美國矽谷的公司的老闆,這些老闆因為各國競爭當中,無不想吞併對方與自衛,急需人才(士人),因此這些就來自於平民階層中的各個有才幹的人才,毛遂自薦到這些國家投靠、服務老闆,這些老闆..
近來雖然依舊繁忙,但還是只要每天有空出時間就找書來看看,近來在矽谷來信中恰好讀到吳軍老師談到富蘭克林,看完吳軍老師的文章內容後深感啟發,於是就到圖書館借了本富蘭克林自傳來看看。 此書,堪稱必讀經典也不為過!!
數位時代的雙面刃 在這個相較以往的數位時代,資訊流通成為一種快速並且無所障礙的現況。在以往的時代裡,很難想像在家就可以聽台大教授講課、在線上跟不同國的人一起交流,也很難想像一則新聞可以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就讓全台灣或是全世界的人知曉。以上,很多的例子都可以說明數位時代的創舉。
大學,可以是一個學術殿堂、打造夢想的地方。但我們都知道大學的花費並不斐,對於經濟狀況較差的學生而言,經濟壓力必然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然而反過來看,既然大學的花費不斐,那該如何讀出回本甚至千萬價值呢?自身除了畢業後領一個畢業學位之外,我還有哪些與別人不同? 而以上這些都是當時自己大學開學時問自己的問題
當今社會,人們面臨著大量的信息和娛樂選擇,使得專注力成為一種罕見的資源,進而讓自身的專注力因此而下滑。 然而,專注力對於成功和效率至關重要,降低了專注力,會讓效率和工作品質下降。因此,不如在日常中訓練專注力,讓訓練專注力成為一種習慣,進而產生附加價值! 本文介紹了一些可以在日常中訓練專注力的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文化大革命時期,批孔挖墳,顛倒黑白;與此同時,中華民國在臺灣推動復興中華文化運動,哪個時期,成就了不少文化學者,也使得海外華人歸心於復興中華文化的中華民國。 當代哲學大師牟宗三先生,在課堂上曾講過:我們的中國,是持續中華文化的中國。 另一位哲學大師唐君毅先生說:我們這些讀書人,雖然飄零散落在海外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這本《博學者與他們的時代》是我近來讀到最精鍊的、目標明確、廣泛的蒐集並列舉具代表性的資料的研究著作之一。本書開頭就說得很清晰:作者柏克的目標不是要蒐集盡歷史上每一個或大多數的「博學者」的故事;而是要把目光聚焦在「時代」:什麼樣的時代氛圍,什麼樣的環境,有利於孕育出「博學者」的存在?
Thumbnail
傳統教育體系過於強調分數和學歷,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使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 想跳脫迷惘,應尊重生命軌跡差異,培養多元學習習慣,才能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找到定位。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Thumbnail
有一年大年初一,朋友們依慣例在我家聚會聊天,期間,有經營企業的朋友感慨現今像草莓般的年輕人,耐壓性太差,過於自我卻又沒有企圖心等等,在引起不少附和之餘,其實也有不同的反省之聲。 我們會不會得了便宜又賣乖?畢竟我們成長的年代與現今的年輕人面對的時代大不相同。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本書內容是在說智人在許多人種當中如何脫穎而出,也說到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以及想像力讓人類生活方式大幅改變,而且妙的是就算我們的生活水準已經與以前大不相同了,但本能上我們跟七萬年前的智人其實差不了多少,在基因上可以說是毫無變化,但人類還是創造了許多新事物讓生活與以前大不相同。
很多人面對時代潮流,經歷了 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追不上四個階段   人類歷史上很多重大的創造和發現, 看似是在know how上突破, 實則是在know what 或者know why上突破, 也就是在見識上的突破。   這個現象還在繼續上演,不同的是, 我們都不會看不起ES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文化大革命時期,批孔挖墳,顛倒黑白;與此同時,中華民國在臺灣推動復興中華文化運動,哪個時期,成就了不少文化學者,也使得海外華人歸心於復興中華文化的中華民國。 當代哲學大師牟宗三先生,在課堂上曾講過:我們的中國,是持續中華文化的中國。 另一位哲學大師唐君毅先生說:我們這些讀書人,雖然飄零散落在海外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這本《博學者與他們的時代》是我近來讀到最精鍊的、目標明確、廣泛的蒐集並列舉具代表性的資料的研究著作之一。本書開頭就說得很清晰:作者柏克的目標不是要蒐集盡歷史上每一個或大多數的「博學者」的故事;而是要把目光聚焦在「時代」:什麼樣的時代氛圍,什麼樣的環境,有利於孕育出「博學者」的存在?
Thumbnail
傳統教育體系過於強調分數和學歷,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使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 想跳脫迷惘,應尊重生命軌跡差異,培養多元學習習慣,才能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找到定位。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Thumbnail
有一年大年初一,朋友們依慣例在我家聚會聊天,期間,有經營企業的朋友感慨現今像草莓般的年輕人,耐壓性太差,過於自我卻又沒有企圖心等等,在引起不少附和之餘,其實也有不同的反省之聲。 我們會不會得了便宜又賣乖?畢竟我們成長的年代與現今的年輕人面對的時代大不相同。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本書內容是在說智人在許多人種當中如何脫穎而出,也說到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以及想像力讓人類生活方式大幅改變,而且妙的是就算我們的生活水準已經與以前大不相同了,但本能上我們跟七萬年前的智人其實差不了多少,在基因上可以說是毫無變化,但人類還是創造了許多新事物讓生活與以前大不相同。
很多人面對時代潮流,經歷了 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追不上四個階段   人類歷史上很多重大的創造和發現, 看似是在know how上突破, 實則是在know what 或者know why上突破, 也就是在見識上的突破。   這個現象還在繼續上演,不同的是, 我們都不會看不起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