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生脫死唯念佛(象山慶’23.8.26)
「念佛」就是為了往生,此外的其他(善業) 「諸行」,或為了現世利益,或為了未來功德(世.戒.行三福),雖亦可迴向求生極樂,但總是迂迴了。
另有某些非關善惡與修證(無記) 的行為,如為了健康而「打坐」,或許是長久以來的習慣,這與「念佛」是兩件事,一真一俗,不相妨礙;就如念佛與吃飯,目標不同,功用各異,不可混淆或互相妨礙。例如,打坐若為了調身調息,則舒適/順暢即可,不須苦行求深入,而耗費太多時間心力,耽誤了念佛定課。或貪濁(定靜)其中的境界與滋味,而廢棄了念佛正行。其實,「念佛」成習,沉穩而入心,或許有類似調息/調心的效果,且無「打坐」另行(多一件事)及出錯的顧慮。
對於他人(親眷,朋友,世人)的行為與果報,善者隨喜、惡者哀矜,可給予某程度的溫暖與協助,但須是「量力而為」,不可「力盡強為」,以免於愛之而反害之,又傷了自己的善心、誤了念佛的本行。須知,<達摩二入四行觀>云:「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在我身上最好如此,在他身上也只能如此,將心比心,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甘之如飴),或可免於百般的思量、計較,舊業未了、又造新殃,以盲引盲,相牽相纏。現見於此世間,有些人有力而無知,有些人雖知而無力,我們就是無知又無力,所以,面對他人的頑強與苦難,多半是無能為力、困惑不堪,只能「念佛」回向給他,將他托付阿彌陀佛去調熟、救度,這或許是最老實,也最踏實的辦法。很多情況,我們就是錯在自以為有能力改變別人的心性與命運,而強力介入,乃至干預因果,這是很無知又危險的衝動啊!
或許在老實安分的「念佛」中,將握緊的「拳頭」放開成「手掌」,接納眼前的一切善惡/苦樂,也接受佛的大悲與大力。
「念佛」之餘,想做甚麼來「提升」生活品質,「改善」人際關係,都隨緣、都無妨;唯一不可或忘及替代的是:生死大事唯「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之餘,想做甚麼來「提升」生活品質,「改善」人際關係,都隨緣、都無妨;唯一不可或忘及替代的是:「世間大事唯生死,不念彌陀更念誰」。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