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之福? 淨土之樂 !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世間之福? 淨土之樂 ! (象山慶’23.6.18)

俗云:「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有人說:「疾病是吃來的!」確實,是貪吃,爽了口舌,害了血管。反過來說:「健康也是吃來的!」沒錯,該調理,節制口慾,縮減腰圍。同一張嘴,卻有不同的吃相與後果:是非兩舌,是「閒話」搬弄的;現當二益,是「念佛」加持的。

有人說:「人類的幸福,包含了你我他」,人人都幸福了,我也能幸福。「唯我獨幸」的情況是不存在的。有時,犧牲某部分的「自我」,反而領受了迴轉的幸福,聽說,這是「眼窩前額葉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在放電。

感官性的快樂(食、色之類),多半是近乎本能的「想要」;而得到了,即時滿足之後,就有一段時間不想要,甚至感到厭倦。若能進展到由衷(內心)的「喜歡」,這種快樂也包含了人際的「社交」,因為互動而增強、持久。

《法句經》巴利文/雙品:「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若以清淨意,或語或行業,是則樂隨彼,如影不離行。」漢譯/雙要品:「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樂自追,如影隨形。」以「善意」主導「身、語」的行為,所回報的「喜樂」也如影隨形。世上一切事相(境界),是經由我們的領受、想像、判斷與詮釋,才影響我們的心情與行動,王陽明《傳習錄》:「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也就是說:幸福來自你如何「看待」世界。每個人擁有「身、語」行為的一切因緣,關鍵在於於意 (心)的抉擇與改變。不須盲從的追尋,也不必冤枉的花錢,所有快樂的資源,已內建在我們心中,若懂得如何「挖ㄚ挖ㄚ挖」,就越挖越多,享用不竭。這可說是淺層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雖然如此,每個人受其宿業、煩惱所縛,真能開發的「善、淨」因(心行)果(業報)也有限,乃至於受種種邪見、外境的汙染而變質,其快樂(幸福)仍是有漏而殘缺的,這是「娑婆」人生的本質(有求皆苦、苦中作樂)。若知《安樂集》的「寄花五淨,風日不萎;附水靈河,世旱不竭。」就直下捨棄個人的努力,將全部身心/性命轉託於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每天每刻,隨時隨處,想到就念「南無阿彌陀佛」,藉由一心稱名,與佛感應,就能平等獲得阿彌陀佛及諸佛菩薩的護念、加持,不僅可以淨化一切邪念,免除一切魔事,生前平安喜樂,命終往生極樂,從始至終,從今身到成佛,都與佛同在、同行,這才是最殊勝、最保證、最圓滿、最恆久的福樂,因為,阿彌陀佛的功德與極樂世界的莊嚴,乃是不可思議的「無量壽、無盡藏」,可供十方三世一切念佛眾生,無條件取用而無量無盡。套用1970 年代的廣告歌:

到處都看(聽)得到,雖然是個小東西(佛號),使您得心應手(身心平安、往生極樂),美滿的生活少不了它(無條件的賜予),YKK(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3會員
334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物質文明帶給人類許多欲求的滿足和方便,但卻使精神層面匱乏不堪,迫切需要可以喚起自性,本具清淨光明的良藥──佛法。敬邀全球法友在此殊勝的佛陀初轉法輪日,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迴向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物質文明帶給人類許多欲求的滿足和方便,但卻使精神層面匱乏不堪,迫切需要可以喚起自性,本具清淨光明的良藥──佛法。敬邀全球法友在此殊勝的佛陀初轉法輪日,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迴向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今天我們學佛,除了淨宗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一生中是沒法超越六道輪迴;無論修得再好,來生不過得人天善果,沒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虛作住持。唯獨淨宗法門是不虛作,讓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圓滿成就。念佛人,心是阿彌陀佛的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一切皆成佛,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
Thumbnail
今天我們學佛,除了淨宗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一生中是沒法超越六道輪迴;無論修得再好,來生不過得人天善果,沒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虛作住持。唯獨淨宗法門是不虛作,讓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圓滿成就。念佛人,心是阿彌陀佛的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一切皆成佛,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
Thumbnail
因為有阿彌陀佛的願力、福德力作增上緣,我們生到極樂世界就一切都如意自在了。壽命達到無量壽,隨自己的心願,願意在淨土住多久就住多久。捨淨土的壽命生到十方世界度眾生,也是想住世多長,都隨心所欲。而且在淨土想受用什麼,隨心裡所想,就自然現前。
Thumbnail
因為有阿彌陀佛的願力、福德力作增上緣,我們生到極樂世界就一切都如意自在了。壽命達到無量壽,隨自己的心願,願意在淨土住多久就住多久。捨淨土的壽命生到十方世界度眾生,也是想住世多長,都隨心所欲。而且在淨土想受用什麼,隨心裡所想,就自然現前。
Thumbnail
我們無始劫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業有淨有染,染業有善有惡。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是福是罪報,不離六道輪迴,自作自受。佛教人了解明白因果報應後,就不敢再造惡業;不但不敢,警覺性高的連惡的念頭都不敢想。所以第一等大善大智慧,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Thumbnail
我們無始劫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業有淨有染,染業有善有惡。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是福是罪報,不離六道輪迴,自作自受。佛教人了解明白因果報應後,就不敢再造惡業;不但不敢,警覺性高的連惡的念頭都不敢想。所以第一等大善大智慧,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Thumbnail
說回福氣這件事。若要為福氣排名,在我心中能夠勝過自在吃喝的福氣,非「身體健康」莫屬。可是這件事同樣也是 「簡單到讓人極度容易忘記它的存在」。人生很難嗎?人生的難,難的是擺著簡單明確的道理不看,卻一昧追求非要榨乾自己才叫沒有遺憾的人生。如果你有吃有喝身體健康,你就是非常有福氣的人了。
Thumbnail
說回福氣這件事。若要為福氣排名,在我心中能夠勝過自在吃喝的福氣,非「身體健康」莫屬。可是這件事同樣也是 「簡單到讓人極度容易忘記它的存在」。人生很難嗎?人生的難,難的是擺著簡單明確的道理不看,卻一昧追求非要榨乾自己才叫沒有遺憾的人生。如果你有吃有喝身體健康,你就是非常有福氣的人了。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