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承經內意。長侍永清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0

「願承經內意,長侍永清涼」──如果我們願意衷心奉行經教,而且不改初衷,持之以恆,必然證得清涼之境。

真的嗎?

或者,我們換個含蓄一點的問法,天道真能彌合人間現實與天道理論之間巨大的罅隙嗎

司馬遷在《史記.伯夷列傳》行將作結之際,寫了一篇感慨萬千的贊語。他在列舉了不少與理論背反的例證之後,先引《道德經》的名言「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緊接其後的,便是一個擲地有聲的巨大問號:「是邪非邪?」

大白話是:古有明訓,天道必然護佑善人──真的假的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理論或說理想。明擺在眼前的現實卻是善有惡報,惡有善報,因果報應全然顛倒。其中犖犖大者更是明白載記在史冊,為大眾所周知。設若果報恆常錯亂,那我們還要堅持做好人嗎?

「善惡到頭終有報」。凡俗的肉眼通常望不到盡頭,果報顛倒的結論因此不難得出。轉換成宗教的解讀,如果能以「壘望絕觀」的超然之眼看待此生,當然可以從無限生命的超越視野得出迥異於俗世報應的理解。但跳脫無形生命前後相續的宗教視野,仍然可以有足以安身立命的現世解讀

raw-image


佛陀駐世時,曾主動提問心有大惑的弟子:學佛會讓我們免除災厄嗎

弟子面面相覷,一時不知如何作答。

佛陀主動給出了答案:不會。

如果學佛不能讓我們無災無難,免於災厄的侵擾,那我們還學佛做什麼?

佛陀道是:行走人間世,遭遇困頓有如中箭。不曾學佛,或者學得不夠通透,很容易一箭倒地。等到好不容易站起身後,踉踉蹌蹌的步子在在擺明內傷已深。前一箭的傷痛未完,後一箭又倏忽而至,解決不了的傷痛遂留下瘡瘢無數。一般凡夫,可能從此倒臥在地,再也無力起身前行。

學佛的意義是什麼?

佛陀說:學佛只是讓我們得以在一箭射來的時候,平心靜氣地接受中箭的事實,而後忍痛拔除,讓時間逐漸療癒傷口。一箭過後,洞明後續必然還有許多其他不知何時到來的箭,可無礙於繼續前進的腳步。

學佛不學佛,學道不學道,最後的分野在能否煉得清淨心,面對任何處遇而仍然不改其志;絕不是妄想化困境作清靜,無災復無難。

同屬天帝教基本經典的《奮鬥真經》有一句足以唱和的經文:「鉞除棘厄十方步」。悟透經教,不在長保平安,而是逐漸鍛鍊,因此愈加有力,得以掄起更大的斧鉞,斬斷叢生的荊棘。

raw-image


宗主歸天之後,坐鎮無形運化。老前輩超幽渡冥的願力不變,廿字的法力也的確不可思議,但終有其邊際。《天德行品》曾經收錄宗主的一段聖訓:

查得中韓來此無依陰魂一百七十二萬六千三百四十三名,首肢不全,已將蓮花醫補痊癒,現齊列天德之門,准送往蓮花世界,再行修養。但因彼等欠德,雖無形特恩化渡,尚難超拔。(卷三,彌羅法會)

借助仙佛的大慈悲願雖有拔渡的可能,只是仙佛願力再大,終不能漠視天道的限制。德行嚴重不足,超拔的槓桿再大,也難起作用。公元二○○○年,時任天帝教第二任首席使者的維生先生,也曾上表奏請上帝廣開地獄之門,願心誠然可感,但太虛子老前輩很快下達指示:

當茲天滿、地滿、人滿之時,本地球爰有三期浩劫之臨,維生首席使者悲願宏深,踵繼一炁宗主之德,力而效行。維生首席使者出自肺腑之言,天人動容,五教聖人以還,人間有此願力者,多矣!而真能具足條件付諸行動者,鮮矣!乃因立此大願之人需有靈肉布施,不惜靈肉俱毀之決心,更需有天命之交付,否則貿然而作,妄開地獄之門,諸獄無以真正得渡,則獲罪於天。

太虛子老前輩的指教不難理解:徒有一念之仁不足以濟世,遑論拔渡地獄眾生。

一旦對宇宙運行的定理有通透的理解,便知天帝教教義何以一再強調:意圖自在往來三界十方,憑藉的不是人間有形的資糧,而是無形界的功德與正氣。性靈的功德愈高,正氣愈強,轉換成的能量愈高,愈有能力在高次元、高能量的天界生存。在香煙裊裊中喃喃祝禱,一心企盼仙佛應許一己的諸多願望,那是尋常信眾對無形一廂情願的想像,既不符合宇宙運行的真相,也不合乎仙佛的期望。

仙佛期於人間信眾者,向來是如實依理,在天地間成為表裡如一的善士。擺脫肉身之後,方有資格在靈界自在生存。王志謹在《盤山語錄》中就收錄玄真教高人馬鈺的一段教示:「修行人若玄關不通,當以有為處用力立功立德,久久緣熟,自有透處,勝如兩頭空擔,不能無為,不能有為,因循度日。

認清此一大義,回頭審視〈天德讚〉,便不難理解,理應歌功頌德的讚文,只是輕描淡寫帶過;讚文以「願承經內意,長侍永清涼」作結,殷殷期許誦經者深體經典教化,修潔己身以深入清涼之境

禮敬仙佛的重點,從來不在行禮如儀,而是信願行的如實踐履,正如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教誨:「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空口唱誦,經文宛如風過水無痕,經威只是憑空想像的虛文。

意圖轉動經威,口誦之外,還得切實力行。

#天帝教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 #黃敏警 #超渡

avatar-img
35會員
169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田心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9 仙佛的大慈大悲,儘管可以因應不同氣質反映為不同面向,大抵不出兩個大方向。 一是用情至深,所以地藏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廿字真經》則以「雲海多深恩」概括。二是渡化甚廣,無分高下賢愚,因此下一節的〈天德教主誥命〉會出現「無域無畛,無乾無坤」,而〈天德讚〉則以「法雨普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8 天帝教道場在午課或晚課的祈禱前,司儀慣常會有一小段提醒:一是請同奮念念專注,念念集中,袪除雜念──用的是減法。二是口誦心惟之際,貫念首任首席使者,從而上通天心,下貫人心──用的是加法。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6 《廿字真經》絕非渡鬼專用,與經題「普濟渡人」等義的「十方三界咸聞聲」即證據之一。「十方三界」遍指大宇宙,與傳統「天、地、人」三才的概念相當。經文一旦啟誦,不僅地曹眾生受益,天、人兩曹俱能與聞,只是在三曹的作用未必相同而已。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7 「朗開經文,普化群倫」,法雨遍灑十方三界。如此美好的設想,能不能如願,除了「冥心一誠禮真經」的至誠,還在「無量誓願深」的菩提心。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5 心誠則靈。意圖心誠,還得平日痛下苦工,絕不是誦經的當下一念生起,隨即心誠。一如打坐,誰不巴望兩腿一盤,立時入定呢?可真懂得門道的修行者心知肚明:要想「坐出性中天」,還得「打掃心上地」。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誦經。意圖「十方三界咸聞聲」,還得「冥心一誠禮真經」。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4 富那奇用以祈請佛陀的,品質奇佳的燃香只是心香的表徵。牽引馨香飄越迢遙的空間,而且瞬間到達佛陀頭頂的,絕不是燃香的物質屬性,而是附麗其上的至誠。是一股虔誠仰望天界,悲憫眾生沈淪的至誠,感得十方三界仙佛的回應。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9 仙佛的大慈大悲,儘管可以因應不同氣質反映為不同面向,大抵不出兩個大方向。 一是用情至深,所以地藏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廿字真經》則以「雲海多深恩」概括。二是渡化甚廣,無分高下賢愚,因此下一節的〈天德教主誥命〉會出現「無域無畛,無乾無坤」,而〈天德讚〉則以「法雨普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8 天帝教道場在午課或晚課的祈禱前,司儀慣常會有一小段提醒:一是請同奮念念專注,念念集中,袪除雜念──用的是減法。二是口誦心惟之際,貫念首任首席使者,從而上通天心,下貫人心──用的是加法。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6 《廿字真經》絕非渡鬼專用,與經題「普濟渡人」等義的「十方三界咸聞聲」即證據之一。「十方三界」遍指大宇宙,與傳統「天、地、人」三才的概念相當。經文一旦啟誦,不僅地曹眾生受益,天、人兩曹俱能與聞,只是在三曹的作用未必相同而已。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7 「朗開經文,普化群倫」,法雨遍灑十方三界。如此美好的設想,能不能如願,除了「冥心一誠禮真經」的至誠,還在「無量誓願深」的菩提心。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5 心誠則靈。意圖心誠,還得平日痛下苦工,絕不是誦經的當下一念生起,隨即心誠。一如打坐,誰不巴望兩腿一盤,立時入定呢?可真懂得門道的修行者心知肚明:要想「坐出性中天」,還得「打掃心上地」。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誦經。意圖「十方三界咸聞聲」,還得「冥心一誠禮真經」。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4 富那奇用以祈請佛陀的,品質奇佳的燃香只是心香的表徵。牽引馨香飄越迢遙的空間,而且瞬間到達佛陀頭頂的,絕不是燃香的物質屬性,而是附麗其上的至誠。是一股虔誠仰望天界,悲憫眾生沈淪的至誠,感得十方三界仙佛的回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多生累劫的因因果果,在世間法很多的學問、學說沒有交代甚至沒有去觸及,如何去解決?人的心性要保護它的純潔,只要是正確良善的宗教,很多跟佛法相應之處,但是最究竟的問題是在佛法中得到答案。什麼答案?生生死死,不斷地六道輪迴,不斷投生到很多的境界,比如投到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境界
Thumbnail
能夠受持習誦、常常念三千佛號的人,「是人則必歷值千佛」你就會值遇千佛,還不是值遇一尊佛。這人有多大的福慧,還可以「滅除無量阿僧祇劫的生死重罪」。有的人觀察宿世因果,過去有殺人。你說:「觀察因果不正確,過去殺人現在怎麼又投胎做人?可以當公務人員,還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多生累劫的因因果果,在世間法很多的學問、學說沒有交代甚至沒有去觸及,如何去解決?人的心性要保護它的純潔,只要是正確良善的宗教,很多跟佛法相應之處,但是最究竟的問題是在佛法中得到答案。什麼答案?生生死死,不斷地六道輪迴,不斷投生到很多的境界,比如投到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境界
Thumbnail
能夠受持習誦、常常念三千佛號的人,「是人則必歷值千佛」你就會值遇千佛,還不是值遇一尊佛。這人有多大的福慧,還可以「滅除無量阿僧祇劫的生死重罪」。有的人觀察宿世因果,過去有殺人。你說:「觀察因果不正確,過去殺人現在怎麼又投胎做人?可以當公務人員,還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