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何選擇待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一個沒有時間的待業計畫,也是個人的成長計畫,這次決定把這次轉職同步做個紀錄,一是能檢視自己這段時間的成果,二是能看到自己的進步,是以往沒做過的嘗試。

一、為何選擇待業?

探索職涯轉向的動機與目標

本身從剛踏入設計業的平面設計,後續轉網頁設計師後,近兩年才開始更專注於UIUX介面設計研究領域。這段經歷也讓我意識到,我希望在職涯中找到更適合且能累積相關技能與經驗的工作機會。

找到突破口

不僅有了成長與學習的機會,也透過查詢資料Linkedin得到了不少想法啟發,同時深刻體認到,雖然已在UI領域有所專長,但在應聘UI/UX全職位時,自己的能力尚有不足,所以除了補足這方面能力經驗之外,個人對於程式技能抱有濃厚興趣,且這正是現階段能夠積極發展的方向。

考量以上種種因素,決定契合自己目標,並參考我曾看過的一個職位名稱,將自己的目標設定在成為一名「UI/UX程式設計師」。希望能夠熟練運用HTML、CSS、JavaScript以及jQuery等程式語言,能更好的設計適用於成品的產出與團隊的溝通,同時能夠使用Figma等工具進行介面設計及規劃,並在未來更進一步深入研究UX領域。

裸辭待業後的自由度

決定要裸辭再找工作,也是因為自己已嘗試過在職找,但發現這樣很容易無法專心準備面試之外,工作上也較無法專心,所以後來才決定裸辭。

再加上自由度比較高,也才有時間更新文章給各位,以及練習我想學習的技能及知識,還有參加活動等等。要不要裸辭找取決於個人,只要是自己的決定,去做就對了,然後繼續往前。

重點是要堅持!不管是更新文章還是學習!

二、預計項目

  1. 整理並更新作品集 ✔
  2. 拍攝形象照 ✔
  3. 整理出可下載的 A4 CV ✔
  4. 維持身心舒適 ✔
  5. 閱讀書籍 ✔
  6. 瀏覽職缺 ✔

1. 整理並更新作品集

定期更新近期成果到作品集裡

2.拍攝形象照

這項目取決於個人,比較主觀。我自己也是思考了很久才決定去拍攝這組照片。

建立近六個月專業、好看的形象除了有助於曝光,也能展現出近期樣貌落差不會過大。這次拍攝除了本身專業修後的成品之外,自己也另外加購喜歡的照片供替換使用。

3. 整理出可下載的 A4 CV

在滑Linkedin時發現很多設計師連結都會放上一個一張A4 的CV供下載,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形式,所以決定來更新一下。

4. 維持身心舒適

才剛開始,不管投遞的職位有無回應,最重要還是自己需要能維持好的狀態和心態,空閒時我會選擇以下事情:

  • 暫時看一下書或影集(上週看了一部電影)
  • 外出採買食材中午煮自己想要的午飯吃
  • 偶爾和朋友聚餐吃飯

5. 閱讀書籍

這週把前段時間買的「不焦慮的心理課」這本書看完了,心得之後再分享給大家,很喜歡裡面有一篇再談關於怎麼接納現在的自己以及做決定的思考方式

6. 瀏覽職缺

同時間定期瀏覽或儲存想要的職缺是必要的。

總結|心得

本週剛開始還處在休息以及規劃未來這段時間的目標之中,在這段時間體認到自己的不足,因此不免的會將原因全歸咎於自己,或是去惋惜過去沒好好努力,但後來我在圖書館看到一本書,他跟我們說

懊悔無濟於事,若是把精神都花在懊悔過去所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把焦點放在眼前可以把握的機會,這是很令人惋惜的。

所以,不要懊悔過去,且試著放過自己,從「我為什沒好好努力」轉換成「現在開始就好了」。

我也和各位一樣心情起伏是難免的,但怎麼去進行想法轉變,調適心情我認為是很重要的,希望大家都能有跌倒再起來的能力,一起加油。

「不害怕失去才能真的擁有。」這句話送給各位,那麼下週再見。

https://www.behance.net/AngelWang-UI-Design

https://www.behance.net/AngelWang-UI-Design

avatar-img
3會員
7內容數
這是一個沒有時間的待業計畫,也是個人的成長計畫,這次決定把這次轉職同步做個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如何選擇是否離職?這篇文章分享我個人職場遭遇與困惑,在初入職場、面臨工作困難與壓力、離職後的焦慮等階段的心情與體悟,也提供建議讓猶豫的人有一些方向。
Thumbnail
決定轉職前,我猶豫了很長一段時間。 那時的我如同被兩端拉扯著:我到底要堅持做這5年來的工作,還是,向未知的方向邁出去,你懂我的意思吧?但後來的我,做了這樣的一件事⋯⋯ - 最近在instagram發了離職相關貼文後,不少讀者後來跟我聊到他們的職涯問題,「有離職的想法,但沒有方向。」
Thumbnail
 這是我出社會工作後的第二份工作。某次檢視工作內容及未來規劃,發現自己在原地踏步。是時候挑戰自己了吧!
Thumbnail
三個多月前,我辭職了。離開讓人感到內耗的地方,我充滿對未來的期待。然而此刻我發現,離開只是解決一部分的問題,而新的挑戰和困難也隨之而來。我的計劃執行狀況乏善可陳,需重新審視並持續執行。
Thumbnail
從資策會結訓後至今快4年的時間了,可以來初步談談轉職的這段心路歷程了 其實在學習的時候都不是最艱苦的,最艱苦的是該怎麼用短短的履歷以及作品即告訴人家你很行,然後你得到這份工作後,你該怎麼樣去做其實不符合你能力的工作 很多時候我們都只能做中學,在資策會學的東西非常粗淺,就算你得到這份工作了,離你被
Thumbnail
轉職只是為轉而轉?如何找到方向?除了轉職有無其他可行的方案?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從自我盤點到探索機會,開啟職業發展新視野。
Thumbnail
離開公職、自由工作兩年,最近準備重回職場的我,如何整理、摘錄及定義這段自由時光,我又是為何離開自由工作身分呢?
Thumbnail
每次的面試準備就是過去工作和公司的回顧與整理。 做了什麼、完成過什麼專案、為什麼加入,又為何離開,挑戰與成就感 等等,這些都是很基本必備問題。所以我的 craft裡開闢了一本筆記本,裏頭有針對以上問題的回應內容。想來也挺有趣,每份工作的離職原因在經過多年後回顧,都會有些許差異。 具體一點說是:當
Thumbnail
這些認定答案已在某處等我的想法,來自人們從小到大常被問或聽過的話,像是發揮自己的天賦、找到靈魂伴侶等,但這種要早早確立自我、實現目標的思維,也常引發人們反向焦慮,增添不必要也可能純屬先入為主的幻想追尋之路……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如何選擇是否離職?這篇文章分享我個人職場遭遇與困惑,在初入職場、面臨工作困難與壓力、離職後的焦慮等階段的心情與體悟,也提供建議讓猶豫的人有一些方向。
Thumbnail
決定轉職前,我猶豫了很長一段時間。 那時的我如同被兩端拉扯著:我到底要堅持做這5年來的工作,還是,向未知的方向邁出去,你懂我的意思吧?但後來的我,做了這樣的一件事⋯⋯ - 最近在instagram發了離職相關貼文後,不少讀者後來跟我聊到他們的職涯問題,「有離職的想法,但沒有方向。」
Thumbnail
 這是我出社會工作後的第二份工作。某次檢視工作內容及未來規劃,發現自己在原地踏步。是時候挑戰自己了吧!
Thumbnail
三個多月前,我辭職了。離開讓人感到內耗的地方,我充滿對未來的期待。然而此刻我發現,離開只是解決一部分的問題,而新的挑戰和困難也隨之而來。我的計劃執行狀況乏善可陳,需重新審視並持續執行。
Thumbnail
從資策會結訓後至今快4年的時間了,可以來初步談談轉職的這段心路歷程了 其實在學習的時候都不是最艱苦的,最艱苦的是該怎麼用短短的履歷以及作品即告訴人家你很行,然後你得到這份工作後,你該怎麼樣去做其實不符合你能力的工作 很多時候我們都只能做中學,在資策會學的東西非常粗淺,就算你得到這份工作了,離你被
Thumbnail
轉職只是為轉而轉?如何找到方向?除了轉職有無其他可行的方案?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從自我盤點到探索機會,開啟職業發展新視野。
Thumbnail
離開公職、自由工作兩年,最近準備重回職場的我,如何整理、摘錄及定義這段自由時光,我又是為何離開自由工作身分呢?
Thumbnail
每次的面試準備就是過去工作和公司的回顧與整理。 做了什麼、完成過什麼專案、為什麼加入,又為何離開,挑戰與成就感 等等,這些都是很基本必備問題。所以我的 craft裡開闢了一本筆記本,裏頭有針對以上問題的回應內容。想來也挺有趣,每份工作的離職原因在經過多年後回顧,都會有些許差異。 具體一點說是:當
Thumbnail
這些認定答案已在某處等我的想法,來自人們從小到大常被問或聽過的話,像是發揮自己的天賦、找到靈魂伴侶等,但這種要早早確立自我、實現目標的思維,也常引發人們反向焦慮,增添不必要也可能純屬先入為主的幻想追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