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計畫執行狀況不如預期?可能暗藏什麼問題、可以如何改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三個多月前,我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辭職。離開讓人感到內耗的地方,我充滿對未來的期待。

然而此刻我發現,離開只是解決一部分的問題,而新的挑戰和困難也隨之而來。

先前,我曾分享近期的心情:在辭職後第三個月,我漸漸失去對自己生活的掌控,陷入了一種很乏力的狀態(可以參考:離職三個月後,我失落了...,文中有比較深入描述那時發生什麼事、我找出的原因以及諮商師的建議)。

這也意味著,我原本設定的各項成長計畫,陷入停滯。

其實,我無時無刻,不想著應該要好好反思,找出問題原因、對症下藥,把自己從渾渾噩噩的狀態拖出來。

但是那時的我,不論是微恙的身體或剛受挫的心靈,都沒有足夠的能量來成為自己的浮木,只能先試圖做到「好好休養」,暫時不去批判自己。


而現在,又走過了一個月,我儲備好能量,可以來用力一點、認真一點地覆盤了!

(以下將針對「為什麼why?」和「如何做好how?」兩個問題來分析,至於實際的「計畫內容what?」,考慮到篇幅就另文分享囉。)


第一個問題:為何我的計畫執行狀況乏善可陳?

在離職前我已有寫下「如果離職之後我想做什麼」,並依著這些內容在離職後展開數項計畫, 期待自己即使沒有工作,每天也持續有事做、有在進步。但參看各個專案的進度追蹤表,卻顯然進展不如預期唉,歸咎原因我找到以下四項。

1.情緒不穩定

情緒的波瀾會很直接地影響行動力與專注度。而我的情緒變化,一部分出自具體事件,另一部分卻是沒來由的。

最大的波動是來自我在這段期間嘗試投了兩家履歷,都是碰巧地,發現喜歡的組織在徵才。本來以為可以抱持「就試試看啊,隨緣啦,沒上不會怎樣」的心態,事實則是:只要曾掏出真心與人相交,卻獲得否定的答案,還是在無從得知「為什麼我們不適合」的情況下,真的就很難、很難不往心裡去。

此外,在家人出門上班留下只剩自己一人的房子時、在下樓拿外送餐點被隨口問到「怎麼這個時間在家」的時候、在想訂飲料卻發現沒有人可以揪團湊咖的moment...還有更多,上廁所、發呆、午覺睡醒、不小心踢到桌腳的時候...都有可能,被一些負面的念頭爆擊。

要保持樂觀其實滿費力的。有時候是別人、也很多時候是自己,會提出聽起來好有道理的悲觀論述。偏偏,離職重新出發的時時刻刻,都很需要樂觀,如果不相信自己未來會比此刻更好,就不可能走下去了。

這段時間,倒是練習出比以前更強的「主動調頻」能力,關掉那些聽了也無益的念頭。

2.缺乏適時的回饋與檢核

這段計畫執行過程是孤獨的,「為自己努力」意味著只有自己參與其中、只有自己在乎,與其他人無關。

我所定下的成長計畫中,大部分跟自學新能力相關,而這個學習過程與過往的學校學習經驗很不相同,沒有段考名次表定時出現,可以顯而易見地與他人比較;只有,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起來好了一點...可是,又好得不太明顯。

原來,沒有deadline、不用交成果報告的計畫,執行起來滿可怕的。就像在一望無際的公海航行,你知道自己要朝向哪去、也聽到引擎持續作動,但是看不出此刻與剛剛有何不同。

3.不會失敗的目標

現在檢討起來才發現,我所訂的目標都是「不會失敗的目標」。

什麼樣的目標不會失敗呢?

例如:「學習日文」、「職涯探索」...,只要我有打開日文書的第一頁、只要我有看看104人力銀行網站,在這些目標項目上,我好像就不算沒達到吧。

當初會這樣寫,應該是過度放大了「探索」的意義,對事情都抱持「開放態度」,歡迎開放式的結局。

也因為對於所規劃的學習領域不夠認識,又沒有時程表規定「在什麼時間之前要達到怎樣」,就讓人會很欣然地接受不明確的目標設定。

「不會失敗」這件事乍看很美好啊,給人很多自由,沒有什麼心理壓力。

但這也讓我在「三分鐘熱度」過了之後,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拚命一點、多投入一點。對一件事情掌握幾分之後,新奇感會自然消退許多,而任務的困難度當然與日俱增,這時候,只憑著「這件事好像有點有趣」不足以支撐人繼續做下去。

4.沒有建立有助學習的規律日常

其實在閱讀《什麼時候是好時候》這本書之後,有大概一個月吧,我的生活真是規律得可怕啊!當時我把一天的時間用最順著自己生理時鐘的方式來安排,每天都能高效率地做事、高效率地休息。(參考之前的分享:《什麼時候是好時候》-讓生理時鐘成為你高效率的助力|讀書筆記

但是,後來受前面提到的兩段求職徵選過程影響,因為它們不時會突然丟出限時完成的任務,再加上我報名了幾堂平日的增能課程,完全打亂我原本規劃好的日常節奏。

被這一亂,又有情緒低潮地催化,就越發懶散了。



第二個問題:我的下一步如何改變?

我決定重新審視我的計畫,採取更加可行作法,以下是我接下來要把握的行動準則。

1.找出高效工作的生活模式並持續執行

因為《什麼時候是好時候》這本書的啟發,加上實踐時曾得到不錯的成效,我還是滿相信,若能順著自己生理時鐘來安排作息,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打算先用兩週時間觀察自己的精神、專注度、情緒等各方面狀況,找出適當的節奏,調配工作與休息的時間,作為我每日固定的課表。

而特別要注意的是「持續執行」這件事,除了考驗自律能力,我想也代表在決定參與活動、課程、或投履歷時,都要更加謹慎地選擇,因為每一個投入都有可能對日常造成衝擊。

2.定出需要努力不然會失敗的具體目標

無法把目標定得具體有兩個原因:第一,功課做得不夠,對該領域認識不足;第二,決心不夠,捨不得定下行動期限或有難度的指標。

我決定接下來都以「一個月」為期限,針對各個大目標定出在這個月要達到的行動成果KPI。內容設定上,需要有點挑戰性,不能是那種隨便一個路人來、隨便花個三十分鐘就能輕鬆達成的事情。

3.誠實檢核-積極行動、積極失敗

就像改考卷時,改別人的考卷一定比改自己的更省心、簡單,要做目標檢核也是如此。這應該算人之常情吧,當對象是自己,如果是被扣分、失敗了,我就會肉痛啊!

為了突破這樣的慣性,我要特別提醒自己,當初選擇離職的初衷,是想離開一個安逸的環境,訓練自己有面對失敗、從中爬起的韌性,甚至是能長出「反脆弱」的能力。

因此,這段時間我所需要的,正是積極付出行動、積極承擔失敗,每一次大大小小的失敗經驗,就是讓人學習如何放下低迷情緒、如何找到站起、站得更穩的機會。

4.建立互相扶持與督促的社群

我還在上份工作的時候以為,自己是一個喜歡獨立工作、獨處、與世界離得遠遠的人(當時去了冰島,孤身坐在被大山環繞的草地上放空,三十分鐘過去仍四下無人,覺得「這太美好了,我可以在這裡坐一輩子啊」);但是離職後,真的一個人待著,才發現,我滿需要與人連結互動的。

更進一步來說,我需要的不是「鬧哄哄」的社交場合,而是能從深度的互動中收到回饋,從回饋中看到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價值。

同時,我想這也對情緒低潮的療癒很有幫助。

所以,我就主動聯繫了也處在離職探索階段的朋友,共組社群。透過每個月定期相聚,互相分享這個月的成長與困頓,既可作為檢核機制的一環,也從中得到心靈的支持。


你也有過這樣的低潮期嗎?

是什麼原因造成你的狀況?你有什麼好策略來幫助自己走出來?

歡迎留言與我分享你的經驗,讓我和其他讀者能獲得更豐富的方法與思考!

avatar-img
55會員
69內容數
想記錄:替平凡劃上「逗點」,追尋心之所嚮;為繁忙打個「逗點」,上路去旅行。 我發現文字的力量驚人,文字可以敦促人思考、文字可以觸發新的想法、文字可以引導思考的深度,更迷人的是,還可以擴展思考的影響力--這是我開始寫、持續寫的原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逗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提離職後的第一個月,心靈的放鬆與對未來的焦慮參半;第二個月,充滿期待、每天都多采多姿地持續往前;第三個月,我卻陷入了一種「散散的」失落狀態。 其實有點掙扎要不要分享這樣的不適狀態?會不會讓讀者更恐懼辭職? 而且,我目前還在嘗試,沒有完全走出這樣的心靈低潮。 但又想想,我確實很厭倦社
如果,你正因為找不到人生志業而焦急不安,那你或許能從這篇文章獲得一點撫慰; 如果,你正在找尋方向的途中,看到幾個「好像不錯啦」的選項,又有點遲疑,那你更該看看這篇文章再想想。
《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是一本深入探討時間和生活的書籍,作者提出了人們心理狀態與行為最適合進行的「好時候」與「好方法」。除了對特殊時間點的探討外,書中還提到了腦力使用時機的規劃。作者提供了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找出屬於自己的時間週期,並分享了讓人受益良多的想法和時間駭客指南。
這是一篇關於辭職的個人經驗分享,作者認為辭職不一定要等到在一個地方圓滿了才選擇離開,只要能從過程的磨難中幫助自己認知到待解課題是什麼,就已是個收穫。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辭職後的生活經驗,提出三點內容:人生所需不多、空出時間是必要、安心待業的五個方法。文章主要介紹了這些內容,並提及作者個人經驗和看法。
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我不想活得正確,只想活得像自己》這書名取得真好。 打中一種客群—乖乖順應某種正確而活許久,但內心又對現狀有諸多懷疑,正在想像、或嘗試、或已邁開行動勇敢順著自己的心意而過。體感覺得,符合這本書受眾的女性應該滿多的(還剛好就是會想透過閱讀書籍這個管道來增進自我的一群人)。
提離職後的第一個月,心靈的放鬆與對未來的焦慮參半;第二個月,充滿期待、每天都多采多姿地持續往前;第三個月,我卻陷入了一種「散散的」失落狀態。 其實有點掙扎要不要分享這樣的不適狀態?會不會讓讀者更恐懼辭職? 而且,我目前還在嘗試,沒有完全走出這樣的心靈低潮。 但又想想,我確實很厭倦社
如果,你正因為找不到人生志業而焦急不安,那你或許能從這篇文章獲得一點撫慰; 如果,你正在找尋方向的途中,看到幾個「好像不錯啦」的選項,又有點遲疑,那你更該看看這篇文章再想想。
《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是一本深入探討時間和生活的書籍,作者提出了人們心理狀態與行為最適合進行的「好時候」與「好方法」。除了對特殊時間點的探討外,書中還提到了腦力使用時機的規劃。作者提供了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找出屬於自己的時間週期,並分享了讓人受益良多的想法和時間駭客指南。
這是一篇關於辭職的個人經驗分享,作者認為辭職不一定要等到在一個地方圓滿了才選擇離開,只要能從過程的磨難中幫助自己認知到待解課題是什麼,就已是個收穫。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辭職後的生活經驗,提出三點內容:人生所需不多、空出時間是必要、安心待業的五個方法。文章主要介紹了這些內容,並提及作者個人經驗和看法。
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我不想活得正確,只想活得像自己》這書名取得真好。 打中一種客群—乖乖順應某種正確而活許久,但內心又對現狀有諸多懷疑,正在想像、或嘗試、或已邁開行動勇敢順著自己的心意而過。體感覺得,符合這本書受眾的女性應該滿多的(還剛好就是會想透過閱讀書籍這個管道來增進自我的一群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因為一個重要的人生目標、工作上的業務轉換及我的副業定位等等原因,讓我不得不在生活上的一些日程做出取捨和調整,所以前陣子無預警停更了好一會。之後希望能提供讀者不一樣的價值內容。也很感謝大的支持。
如何選擇是否離職?這篇文章分享我個人職場遭遇與困惑,在初入職場、面臨工作困難與壓力、離職後的焦慮等階段的心情與體悟,也提供建議讓猶豫的人有一些方向。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近期被解僱的經歷以及對自己的反省,同時設定了2024年下半年的目標,包括自我成長、尋找新工作、改善溝通表達技巧等。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聊到若已經有新工作,來思考提離職的決定;但有時也有那種先結束原工作,先休息一段時間停下腳步,再找新工作的「裸辭」情形,我們也聊聊這種情況下的思考點。
Thumbnail
上個禮拜五正式離職了。 這幾天沈澱整理之後,發現我那時候意識到這份工作不適合而開始有離職的念頭的時候,卻選擇一直忍下去有很大的原因是我很害怕自己做錯決定、很害怕是不是有什麼我應該要面對但如果太快離職我會不會就逃走了?
Thumbnail
如同標題所示,今天是我離職的前三天。 心境上有些微妙,於是決定寫下來此時此刻的想法。
Thumbnail
目標回到職場,具體開始行動的這段時間,我經歷了內心懷疑焦慮和不自信,終於確定了方向。
Thumbnail
2024/2/29-告別了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
Thumbnail
這些認定答案已在某處等我的想法,來自人們從小到大常被問或聽過的話,像是發揮自己的天賦、找到靈魂伴侶等,但這種要早早確立自我、實現目標的思維,也常引發人們反向焦慮,增添不必要也可能純屬先入為主的幻想追尋之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因為一個重要的人生目標、工作上的業務轉換及我的副業定位等等原因,讓我不得不在生活上的一些日程做出取捨和調整,所以前陣子無預警停更了好一會。之後希望能提供讀者不一樣的價值內容。也很感謝大的支持。
如何選擇是否離職?這篇文章分享我個人職場遭遇與困惑,在初入職場、面臨工作困難與壓力、離職後的焦慮等階段的心情與體悟,也提供建議讓猶豫的人有一些方向。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近期被解僱的經歷以及對自己的反省,同時設定了2024年下半年的目標,包括自我成長、尋找新工作、改善溝通表達技巧等。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聊到若已經有新工作,來思考提離職的決定;但有時也有那種先結束原工作,先休息一段時間停下腳步,再找新工作的「裸辭」情形,我們也聊聊這種情況下的思考點。
Thumbnail
上個禮拜五正式離職了。 這幾天沈澱整理之後,發現我那時候意識到這份工作不適合而開始有離職的念頭的時候,卻選擇一直忍下去有很大的原因是我很害怕自己做錯決定、很害怕是不是有什麼我應該要面對但如果太快離職我會不會就逃走了?
Thumbnail
如同標題所示,今天是我離職的前三天。 心境上有些微妙,於是決定寫下來此時此刻的想法。
Thumbnail
目標回到職場,具體開始行動的這段時間,我經歷了內心懷疑焦慮和不自信,終於確定了方向。
Thumbnail
2024/2/29-告別了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
Thumbnail
這些認定答案已在某處等我的想法,來自人們從小到大常被問或聽過的話,像是發揮自己的天賦、找到靈魂伴侶等,但這種要早早確立自我、實現目標的思維,也常引發人們反向焦慮,增添不必要也可能純屬先入為主的幻想追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