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朋友K,因所處的產業屬於特定醫療領域,有較高的專業門檻。換句話說,因為圈子相對封閉的緣故,不同於我可以在不同公司或產業之間轉職,她除了只能在自己的產業內移動之外,在同業中的轉換空間也相對小。
期許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擺脫受雇者的身份,她一直都在努力地為自立門戶做準備。努力了很多年,埋著頭一步一步前進,起初設定的目標終於要實現了。
說是忍辱負重一點也不誇張。
前幾天,和她聊到關於自立門戶出來「創業」這件事,我突然就在想,這麼多年以來,在一個不健康的環境中奮鬥,究竟是什麼感覺呢?
那種感覺,我可能沒有辦法完全體會。
這不只是因為我的轉換空間相對大,也是因為,再早些年前,我沒有辦法非常篤定究竟自己的努力所求為何。所以,當時的我總是可以很輕易地說明「我不喜歡什麼」,卻不見得能夠說清楚「我想要做什麼」或者「我命定該做什麼」。
究竟K在過去的那些年,都經歷些什麼,這裡就不多說了。但我一直很佩服她的耐力與心智成熟度。一個人的心智能力,在遇事時真的特別重要。
或許,正是因為她的目標清楚,所以不管遇到什麼狗屁倒灶的狀況或難以理解的處境,都能夠不入眼、不上心,可以放的就放掉吧。
有不能放的嗎?沒有。她告訴我:
只要別關注自己的情緒,沒有什麼事情過不去吧。
說得容易,但她卻做到了——因為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知道每個當下的辛苦與忍讓是為了什麼。
做了三步,只能說一步
她說:「雖然我清楚知道目標在哪裡,但我不知道一路上會有什麼,也不知道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實現它,而且『夢想』會在過程中不斷調整、修正。」
我想,她說的「夢想」其實就是願景,在實踐的路途上,總是會經過不斷優化與迭代的願景。
想起上個月中,我在一個教練的工作坊中還在探討願景、信念與行動。沒想到,就在我自己或身邊許多人尚且未能清楚說明「願景」為何之時,她的願景居然始終如此清晰。
「就默默地做了,早在好多年前我就在進行了,沒有所謂特別『說與不說』,就是去做,」她解釋,「設下防護線,至少兩道,讓家人知道我有退路。」
「我後來才注意到,我真的完全獨立承擔著失敗的風險。因為我為自己完全負責,」她強調:
我當自己夢想的手腳,而不是賣夢的人。
「為自己負責」聽起來或許簡單,但是,也是這一兩年我才察覺到,我們時常會把自己的期待加諸在別人的身上,連帶地把風險與成本都轉嫁出去——這就是賣夢的人,期待有人可以來實現自己的願望、承擔自己該負的責任。
是啊,若是走過、路過,但不想錯過,那麼唯有自己真正地走進去,把你的精神、時間與血汗與都交出來,全心全意地投入在其中。
更重要的是,不輕易承諾、不隨意表態,亦不大肆宣揚,只為自己完全負責,同時也為失敗負責,為自己的人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