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發問:「筆者你好,首先先感謝你們為了大眾的自我提升出來創業,以此感化許多人們,藍丸當道,需要解藥,能夠透過你們的文章使我受惠,我感到很感激也很開心。 想請問不管是在職場上或情場亦或是社會上,如果我們肯付出努力執行某件事,那一定可以得到相對回報(如健身、學GAME、經營事業);但如果要成為圈子內的頂點,實力最頂尖的那位,除了基本修行要做之外,還需要做到什麼,如何去修煉,才可成為龍中之龍?」
如果你龍中之龍的意思,是像馬斯克、賈伯斯、祖克柏那類世界知名的人物,恐怕要讓你失望了,這類頂級人物一部份是不確定性,一部份是出生時就有足夠的資源。
不確定性意思是就算十個菁英來創業,或許十位都可以好好成功經營起來,但不會十位都能成為世界知名的等級,仍然有變數。
而出生時就有足夠資源很好理解,世界等級的人物原本家中就有比你認知上的有錢人還更有錢,比你認為的有人脈還更有人脈。
另外一種沒說的,就是黑暗手法,在國家開發時期就先吃掉國家大部分資源,比如林木與砂石,換到一大筆錢開創企業並壟斷市場,許多大企業早期就是這樣子過來,只是他們自傳都寫得挺漂亮,小時候做打工仔,之後靠努力存錢獲取第一桶金,但沒講的背後故事就是掠奪土地資源壟斷市場,美國如此,台灣如此。
所以要成為金字塔上的 1%,我認為可以把目標設定在這裡,但我們必須了解這件事情可遇不可求,專注於我們的過程,也就是釐清我們跟目標中間需要哪些能力與手段來達到,並專注執行即可。
於是,我們首要任務就是設定目標。
如果是競技項目,目標很明確就是要第一名,不論是國家第一或是世界第一都行,假設是健身三項第一名,那麼就要設定三項的重量各為幾公斤,以此為目標去做訓練菜單,加以練習。
若是業務性質工作,你也可以設立業績數字,去看現在第一名的業績是多少,以此為目標去增進自己的能力,比如去哪裡找客戶源、提高成交率的方法、維繫客人下一次續購的技巧等等。
要是你的圈子不確定性較高,或是行業沒有明確名次排行怎麼辦?
用創業舉例,我們很難講出創業第一名厲害的人,但是我們會舉出知名的人物,他們都很厲害,卻沒有人可以是第一名,頂多用現在所擁有的財富來做比較。
那麼這時候該怎麼辦? 就得要問你自己要的是什麼。
「你要成為人中之龍,是因為…?」
其實不斷詢問後,一開始答案是為了幫助別人、有榮譽感等等,但是往往最後仍然會卡著。
再最後繼續追問下去,答案多數是「金錢」、「女人」。
不過要多少錢,多少女人,就需要你自己去定義,建議從金錢開始設定會比較簡單易懂,算一下你想過的生活需要多少金錢,先以此為目標。
比如你設定後是月薪 10 萬元,那麼你要想有哪些行業可以賺取 10 萬元的月薪,像我自己在台中做行銷,後來才知道這行在台中很難賺到這價錢,所以就看比較開,拿著這些能力看能不能轉行到其他有錢的地方。
若你本來圈子是科技業,這行業到 10 萬元可能要主管級,又或者需要厲害的編碼能力,先把需要的能力列出來,一個個去練習,這過程其實很繁雜,需要你花時間釐清與修正。
一步步交付你所安排的行程,這部份很多人會卡著,給你的建議是當作建立習慣的方式慢慢做,做不好也不用責備自己,越心急越做不了事情,這是我個人經驗分享。
這一步很多人會忽略,多數都是目標設定,開始實作,接著就一直實作沒去回顧自己做了什麼,反而變成白費努力。
比方說你原本設定在科技業上當上主管月入 10 萬,但透過 5 年終於當上主管後才發現怎麼自己的時間更少,而且更少機會碰到自己專業的部分,工作時間更多都放在人力安排、資源調動上,要是你原本比較喜歡做編碼的工作怎麼辦?
其實這 5 年的過程中你是有機會發現做主管後的生活不是自己要的,你可以跟主管聊聊,或是觀察主管平時都從事那些工作,只不過你只專注於努力實作直到達成目標為止,反而忽略觀察的階段。
另一方面,有的人努力 5 年能力仍然普普,也是因為沒有做反饋,只是每天重複自己已經擅長的事情。
想要讓能力提高,你就必須做平時少做的項目,並且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此書裡面有舉例,執業多年的老醫生,看 X 光片的能力都不及一位剛畢業的醫科生,因為老醫生平時看的案件都是經常發生的,所以那些較冷門的 X 光片已經很久沒練習,導致看 X 光片的能力下降。
後來醫生為了不讓自己能力下降,會利用下班時間自主練習看 X 光片。
多數的行為模式都是根據回饋而來的。
你自己生病去看醫生,第一家醫院說要開刀,你可不能太快接受病開刀,你反而要去多家醫院檢查一次,或許會有不用開刀的方式,又或者跑出不同的診斷結果。
有些餐廳會有奇怪的規定,比如特地貼公告告知不要為了免費麵包而吵架,就代表這公告背後有一則暖心的故事,要是沒這故事做回饋,其實老闆也沒想到會需要這份公告。
像是我自己這幾個月寫文章下來,才發現自己沒辦法讓自己的知識系統化,所以近期有在學習新的領域去補足。
有許多人一開始會為了錢,一直去接勞力工作換錢,下班後接打工與外送,但發現持續做幾年後人生還是一樣的忙碌,甚至越忙越累,也沒時間做策略與觀察回饋,導致一做下去就是五年十年,發現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現金流都卡著,無法脫身而出。
比如沒思考過就無套,不小心生小孩就只好養了,反倒讓自己成為了生財工具,一日復一日的轉,沒時間精進自己的腦袋,只能做勞力活,幸運點能做到退休,不幸運的就是工作越換越糟,最後申請補助或是吃沒營養的食物,更窮。
如果你的圈子沒辦法去定義第一名,那也沒關係。
因為在完美的道路上沒有盡頭,你所選擇的就是活到老學到老,你首先該策略的,是明白自己要過哪種生活,自己的價值觀排行,接著透過安排與實作,去體驗這過程再做修正。
目標都是可以討論的,目標是會一直變動的,不是你設定了就要死命咬著不放,而是根據你實作過後的體驗,去調整目標。
像我大學時就決定要做台中最知名的業務,結果現在根本不是業務的工作,但至少我喊過也做過,才會明白自己的渺小。
實戰越多,越懂得的自己所身位置在何處,往後目標設定會更精準。
很多處男一開始說要千人斬,結果咧~ 交到第一位女友後就不想了,人的想法都是根據行為來改變,也沒什麼對跟錯,而是要為自己做的決定自己負責。
一位平民要成為龍中之龍是有可能的,而且還真是簡單,那就是「強烈信念」。
陳樹菊女士的目標就是幫助窮人,以賣菜的方式來兌現自己的信念,持續超過 30 年,捐獻超過 1000 萬。
對於企業家角度來看,賣菜存錢到 1000 萬是一件沒效率的事情,但這位女士秉持信念用她自己能力所及的方法來捐贈 1000 萬,對她個人而言如果能夠得到滿足感,這反而是一件好事情。
你有什麼信念? 你有什麼樣的價值觀?
這必須藉由上述的目標設定、執行、回饋、重新設立目標,這樣的迴圈來不斷內觀自己,這非但不是心靈,還很科學。
興趣不是想出來,而是做出來,信念也是,當你經歷其中,有了情緒,有了行為,有了價值觀,有了反饋,你的信念才會從此克誕生。
有許多絕症後來得出治療方法,都是過去有人得到後開始去研究,追求治療方法成為了一生的信念,過去的糖尿病也被認為無法治療,但也在這幾十年間獲得解答。
如同上文提到,每個離譜的公告背後都有一段暖心的故事。
每個堅定的信念,背後都是有故事在支撐的,這些故事發生後,再由後續的行為與情緒逐漸堆疊出來,形成強烈的信念。
成為世界頂尖或許很難,但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那會是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