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人生 Billy Elliot》電影 ─ 心理解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故事背景是1984-1985年英國礦工大罷工,故事的主角Billy與喪偶的父親、哥哥及患有失智症的奶奶同住。父親一直希望Billy學習拳擊,但因為罷工關係,芭雷舞課跟拳擊課用同一個場地,Billy發現自己對芭蕾舞的熱情,而開啟一場有如罷工對抗體制的過程。

舞動人生 Billy Elliot from wikipedia

舞動人生 Billy Elliot from wikipedia


屋外與屋內的聲音

筆者發現,每當Billy從外面回到家時,背景音樂總是停止,只剩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聲音,這些對話大多是父親或哥哥較強勢的單向溝通,Billy總是欲言又止或很難表達出真實的想法,他透過彈奏已逝媽媽留下的鋼琴,來表達自己這家庭裡的處境。
背景音樂的停止,就像家停滯在世代傳承的意識、習性中,我們承接並認同該意識,但我們也需要獨立於意識,才可能過著與原生家庭不同的命運。我們就擺盪於原生家庭的窠臼意識的認同與獨立間成長。
Billy用身體舞動說服父親,沒有語言,只有在體育館裡的踏步聲,宣示他是可以獨立於父親甚至家庭,但他也需要父親的認同。此刻父親不像過去大聲怒吼,而是靜靜地看,最後不語的轉身離開,這是父親的接納與認同,之後也看到父親開始詢問Mrs. Wilkinson老師,要如何送Billy去芭雷舞學院。

世代的苦,是我們蛻變的基礎。

這場全國罷工失敗,對比Billy的夢想追求,筆者看到即使我們在整個大社會裡顯得沉重無力,但在家庭裡,我們顛覆了在當時刻板印象的年代,男性等於陽剛,女生等於陰柔,因此拳擊是男性運動,芭雷舞是女性運動。
而父親與哥哥為了Billy不再罷工,也許是時代所逼,但我看見的是,他們寧願在時代或這社會階級的苦裡,為的是讓Billy可以追求夢想或說這是一場改變家族的生命之流的努力,其中一部分是因父親、哥哥播種著時代、家庭的苦甜。
我們何嘗不是如此,也許我們總會說我絕對不要像父母,但最終我們仍會像他們,而這個「像」,如同經年累月的礦石,是一個曾經受傷,為了生存的古老智慧象徵,存放於我們的夢裡。「像」的積累,直到某一天決定釋放,會讓我們得以轉變人生,釋放代表我們開始願意且接納痛、苦,而能理解生命。
為了完成Billy的夢想,父親典當與母親之間的手飾,這也象徵了家族的蛻變,有時需要捨棄認為重要且過去緊抓不放的意識、感受與行為。

男版天鵝湖的示現

最後的男版天鵝湖真的很帥,男性芭蕾舞者依然有著強壯的身體,而不是像劇中一開始出現的對話,芭蕾舞是娘娘腔。
某天教Billy芭雷舞的Mrs. Wilkinson老師,開車載著Billy到港口,說起天鵝湖的故事時,也許就在預言未來天鵝湖的這一幕。當時Billy不滿、困惑故事的內容,最後,他用他獨有男性方式詮釋天鵝湖。我覺得這是劇中最後,用更有力量的方式述說,改變來自於己。

備註:男版天鵝湖出自導演看了Matthew Bourne版的天鵝湖的靈感。

avatar-img
1.2K會員
166內容數
《聽聽心理說的話 PSYCHOLOGY LISTENING》 「人生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而是等著被經驗的現實。」 心理非心裡,卻也說進您的心裡。這裡有一篇篇的生命經驗、心理治療的看見與心理學知識,轉換為療癒性的文字。當您看了,希望能讓您安住當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聽心理沙龍 的其他內容
傷,在咖啡冷掉之前。 愛,亦在咖啡冷掉之前。 在城市的一個角落,有一間咖啡店「纜車之行」。 這是一間能回到過去的咖啡店,如同店名,纜車,載往我們到某一處。因為地形、距離的困難,有了纜車幫助我們前往。 坐在這家咖啡店的某個位子上,就能回到過去。只是想回到過去,有一些規則,若未遵守,就會永遠停留在那個
我們對情緒的涵納,是轉化為愛與慈悲的根基。因此,焦慮的背後可能帶著更大的喜悅。 焦慮的本質是什麼?
不舒服來自哪裡? 又是如何不舒服? 為什麼只有對自己孩子是這樣? 有時候,身為父母的我們,難以言喻,也搞不清楚自己怎麼了,但就是有很多情緒。當孩子無法馬上停止行為或情緒,我們只希望一切都能靜止下來時,只好讓孩子陷在聽不見其他聲音的轟隆轟隆聲裡,陷在看不見周遭環境的強烈揮動的手,就像自己...
直到現在,我還不屬於任何地方,但我漸漸能看見生活的影子。 回想那幾年的生活,又或是從躲在門後的那個小男孩開始,我就不屬於任何地方、任何人了,我只是把那些放在我身上,好似我們同在,好似我不孤單,好似......我屬於這裡。 人們劃著假想線的土地,從小在名為家的土地上打滾...
我們可以透過以下三步驟幫助我們探索與覺察: 狀態:追蹤身心狀態。關注此刻情緒與身體感覺..... 看見:看見感受(覺)。看見情緒感受與身體感覺,並表達出來,再回頭看看感覺。 改變:情緒或身體感覺出現變化。變化的發生是自由釋放,能被自己允許的過程。給予自己多一點耐心與等待,觀察身體或情緒的變化。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CPTSD) 可能來自於以下經驗: 1. 童年時與家長或照顧者的關係中,充滿畏懼與不確定性,甚至可能令人崩潰。 2. 曾持續或一再感覺自己被忽視或曾遭受生理、言語、性方面的虐待。成長過程曾處於家庭暴力中。 3. 由處於成癮狀態或有心理疾病但未受治療的照顧者帶大。 4....
傷,在咖啡冷掉之前。 愛,亦在咖啡冷掉之前。 在城市的一個角落,有一間咖啡店「纜車之行」。 這是一間能回到過去的咖啡店,如同店名,纜車,載往我們到某一處。因為地形、距離的困難,有了纜車幫助我們前往。 坐在這家咖啡店的某個位子上,就能回到過去。只是想回到過去,有一些規則,若未遵守,就會永遠停留在那個
我們對情緒的涵納,是轉化為愛與慈悲的根基。因此,焦慮的背後可能帶著更大的喜悅。 焦慮的本質是什麼?
不舒服來自哪裡? 又是如何不舒服? 為什麼只有對自己孩子是這樣? 有時候,身為父母的我們,難以言喻,也搞不清楚自己怎麼了,但就是有很多情緒。當孩子無法馬上停止行為或情緒,我們只希望一切都能靜止下來時,只好讓孩子陷在聽不見其他聲音的轟隆轟隆聲裡,陷在看不見周遭環境的強烈揮動的手,就像自己...
直到現在,我還不屬於任何地方,但我漸漸能看見生活的影子。 回想那幾年的生活,又或是從躲在門後的那個小男孩開始,我就不屬於任何地方、任何人了,我只是把那些放在我身上,好似我們同在,好似我不孤單,好似......我屬於這裡。 人們劃著假想線的土地,從小在名為家的土地上打滾...
我們可以透過以下三步驟幫助我們探索與覺察: 狀態:追蹤身心狀態。關注此刻情緒與身體感覺..... 看見:看見感受(覺)。看見情緒感受與身體感覺,並表達出來,再回頭看看感覺。 改變:情緒或身體感覺出現變化。變化的發生是自由釋放,能被自己允許的過程。給予自己多一點耐心與等待,觀察身體或情緒的變化。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CPTSD) 可能來自於以下經驗: 1. 童年時與家長或照顧者的關係中,充滿畏懼與不確定性,甚至可能令人崩潰。 2. 曾持續或一再感覺自己被忽視或曾遭受生理、言語、性方面的虐待。成長過程曾處於家庭暴力中。 3. 由處於成癮狀態或有心理疾病但未受治療的照顧者帶大。 4....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好幾年前有一部熱門電影《黑天鵝》 《BlackSwan》 在講述一位滿懷夢想的芭蕾舞伶患有精神分裂症,為了實現夢想及她母親的極度控制壓迫下一步一步的精神崩潰進而引發她的黑暗面而失去控制。 因為電影裹有好多勾心鬥角和爾虞我詐的情節,當時很多朋友問我說我們舞蹈界是不是真的像電影演的那樣? 我
Thumbnail
《作家不跳舞:等待貝克特》(Dance First)是2023年的一部傳記電影,是由《愛的萬物論》導演James Marsh執導,講述20世紀著名劇作家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生平故事。
Thumbnail
傳記電影《作家不跳舞: 等待貝克特》是以愛爾蘭、法國諾貝爾文學獎者-山繆貝克特的一生為主。在獲獎當夜,劇作家貝克特試圖逃離原本典禮現場,與另一個自己對話,他們從過去談論到現在,兒時的母親、跳舞的女子、二戰的摯友、伴隨一生的妻子等。貝克特試圖找尋人生的汙點、戲謔與荒誕,跳上舞台韃靼的脫離現實主義。
Thumbnail
手忙腳亂的我始終沒有跟上老師所播放的旋律,挫折屢生,最後沒有在和同學們繼續報下一期。然而在那段日子裡,這個外在的節奏還是在我的身體裡留下些經驗與印記。這段經驗也讓我在看到臉書跳出的影片時,幾乎是沒有考慮太多就下單即將在9月公演的芭蕾舞。
我出生在牛島家,我有一個龍鳳胎的哥哥 爸爸媽媽在我們小時候離婚了,在那之前 爸爸都會教我和哥哥打排球,也會跟我們講他以前打排球的事,大概是那個時候 哥哥就決定要打排球了。在長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芭蕾伸展課前,宜慧和我早早來到教室。閒聊中她分享一段特別的回憶:「幼時我學習芭蕾舞。父親常對我說:『沒有遠慮必有近憂』,鼓勵我追求卓越。初時,我對芭蕾充滿愛慕,但當未能成為爸爸心中『最耀眼小公主』,芭蕾成為我壓力與痛苦來源。於是我選擇放棄舞蹈,專心學業,以達父母的期望。」
Thumbnail
我知道生命是一場舞台,我沒辦法選擇我要的人生戲碼。 父親跟母親離婚,捨棄我們三個孩子,我對人生的想法起伏很大,偶然看到童年的照片,我突然想到自己的父親的點滴,父親在我心中已經缺席很久,但是小時候過年回爺爺奶奶家拿紅包的記憶如浪潮湧現,浮現在自己心頭。 我的爺爺是嚴
Thumbnail
在《芭比》熱潮稍微退卻之際,這部電影仍值得深度探討。雖然外界對其女性主義的標籤可能使部分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刻反思,使人們能共享共鳴。不僅強調女性的力量,還透過肯尼角色展現了男性在當代社會中的掙扎。電影最終以現實世界的回歸收束,真正反映出平權的複雜性與努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好幾年前有一部熱門電影《黑天鵝》 《BlackSwan》 在講述一位滿懷夢想的芭蕾舞伶患有精神分裂症,為了實現夢想及她母親的極度控制壓迫下一步一步的精神崩潰進而引發她的黑暗面而失去控制。 因為電影裹有好多勾心鬥角和爾虞我詐的情節,當時很多朋友問我說我們舞蹈界是不是真的像電影演的那樣? 我
Thumbnail
《作家不跳舞:等待貝克特》(Dance First)是2023年的一部傳記電影,是由《愛的萬物論》導演James Marsh執導,講述20世紀著名劇作家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生平故事。
Thumbnail
傳記電影《作家不跳舞: 等待貝克特》是以愛爾蘭、法國諾貝爾文學獎者-山繆貝克特的一生為主。在獲獎當夜,劇作家貝克特試圖逃離原本典禮現場,與另一個自己對話,他們從過去談論到現在,兒時的母親、跳舞的女子、二戰的摯友、伴隨一生的妻子等。貝克特試圖找尋人生的汙點、戲謔與荒誕,跳上舞台韃靼的脫離現實主義。
Thumbnail
手忙腳亂的我始終沒有跟上老師所播放的旋律,挫折屢生,最後沒有在和同學們繼續報下一期。然而在那段日子裡,這個外在的節奏還是在我的身體裡留下些經驗與印記。這段經驗也讓我在看到臉書跳出的影片時,幾乎是沒有考慮太多就下單即將在9月公演的芭蕾舞。
我出生在牛島家,我有一個龍鳳胎的哥哥 爸爸媽媽在我們小時候離婚了,在那之前 爸爸都會教我和哥哥打排球,也會跟我們講他以前打排球的事,大概是那個時候 哥哥就決定要打排球了。在長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芭蕾伸展課前,宜慧和我早早來到教室。閒聊中她分享一段特別的回憶:「幼時我學習芭蕾舞。父親常對我說:『沒有遠慮必有近憂』,鼓勵我追求卓越。初時,我對芭蕾充滿愛慕,但當未能成為爸爸心中『最耀眼小公主』,芭蕾成為我壓力與痛苦來源。於是我選擇放棄舞蹈,專心學業,以達父母的期望。」
Thumbnail
我知道生命是一場舞台,我沒辦法選擇我要的人生戲碼。 父親跟母親離婚,捨棄我們三個孩子,我對人生的想法起伏很大,偶然看到童年的照片,我突然想到自己的父親的點滴,父親在我心中已經缺席很久,但是小時候過年回爺爺奶奶家拿紅包的記憶如浪潮湧現,浮現在自己心頭。 我的爺爺是嚴
Thumbnail
在《芭比》熱潮稍微退卻之際,這部電影仍值得深度探討。雖然外界對其女性主義的標籤可能使部分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刻反思,使人們能共享共鳴。不僅強調女性的力量,還透過肯尼角色展現了男性在當代社會中的掙扎。電影最終以現實世界的回歸收束,真正反映出平權的複雜性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