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來對錯 I 日常雜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沒什麼由頭,想來琢磨「對錯」的概念。

經常能在各種評論中看見「某某事沒有對錯」,像是種口癖的存在,然後今天不知怎麼地想到,很多拿來使用的狀況根本就是「對錯」問題,但通常也沒人會在乎自己的措辭使用,反而用成了模糊問題的攪拌棍。

這有重要嗎?一點也不,但我有興趣,那這就開始吧。

對:会意字,一只手拿着点燃的蜡烛,下面有烛座,表示“向着”的意思。
常見釋義:應答、朝向、適合、正確、平分。
錯:金表意,表示用金属等镶嵌,措省声,措有施行义,表示施行镶嵌。
常見釋義:不正確、與實際不符、交叉、摩擦、雜亂。

一般拿來作價值判斷時,直接以「正確/不正確」解,這確實是這樣用的,但細究字源,我是覺得有那麼點不精確。

從前面的考古,對跟錯都是一種關係概念的延伸使用,「」是兩者接續;「」是兩者交互,具象的舉例就是usb的方向,接的起來是搞「對」關係,否則就是搞「錯」方向了。

其他的釋意或多或少都是這種概念的延伸,像是量詞的對,要有兩邊才能成立的狀態;或是錯作摩擦時,兩者互逆擠壓之狀。

回到「正確/不正確」,也就預設了要有作為標準的目標物,對照下來才有了對錯之分,這與正「確」代表的堅定穩固就有落差了。

沒有對錯」,重新來解讀也就是「抽離脈絡」,不予任何標準對照也就沒有對錯可言了,或者也能說是雖然當前的標準是錯的,但是換個標準或許行得通呦。

我會說這只有在人身上才行得通,但事情一定得放在某個脈絡下才能成立,差別是在不同詮釋下,對錯成了主觀價值的選擇,是選擇與哪一個標準對接,要嘛插進去有中,要不沒中,而不是都不選當個絕緣體天下無敵。

-

前面是我個人,對於觀念上美好的想像。

落實在現實中,或許有各種花式打臉沒想到,至少這邊嘗試思考一下例外吧。

譬如說是在某個領域作出了新創舉,像是近日對於柏德之門3的好評,業界湧現一股排斥聲浪,雖然說沒法批評這樣的超規格作品是錯的,但業界明顯表明這樣做法的不對。

當一件事已經有了對錯的標準,再想嘗試任何新東西就成了「錯誤」,偏偏在這個時代已經沒有原創,什麼事都有了前人經驗。

這邊別人的評價是相對於既有的標準,但既然是創新,再找到對的方向前,自然都是刻意錯誤。

重新定義對錯的觀念,認真覺得這是很具象的形容,中跟不中而已,實在不需要自己加油添醋過度理解。

-

或許是最近的工作一直被打槍,我是繪圖員,每天工作都是一直在畫圖,這種有一定創作成分的工作是沒有明確的標準的,沒有「對」那就是錯了,但因為百試不中,就更希望有個確定的標準、有個可抓住的路徑、有個能夠照抄的解答。

沒有的,要是希望有個「絕對」,那確實不存在在現實社會,但因為在錯誤的茫茫大海裡找不到「對」向,就此放棄,我還不到時候。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37會員
103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來自那個光 的其他內容
前篇還有一個想寫的點,但是與整個主題毫無關聯,就拉出來另外寫一篇,真的是要簡單處裡了。
大人學的節目算是我固定會聽的podcast,最近一期的大人學討論到「目標與代價」,聽了以後有些想深入的部分,簡單整理一篇。
邏輯清晰、表達完整這些原則,對於日常的溝通是重要的嗎? 我想,會出現這種討論的狀況,幾乎不會有否定的結論,但弔詭的是「有用」的事物,通常也無須被人強調。 這些只是出自個人經驗上的混為一談,本篇會分三段,討論部分狀況下看上去糟糕,卻依然管用的溝通方式。
這一篇是記錄我近日參加南投毓繡美術館的活動,內容是podcaster尼爾、我非與毓繡美術館的合作,包含兩檔展覽、尼爾的live podcast以及美術館本身,在這邊做個人的回饋與想法反芻。
「事情沒有絕對的對錯」、「XX沒有好壞之分」 類似這樣的句子,有時會看到別人回應時加上這樣一句,通常這種時候我也只會表示「是的」、「沒錯」、「我同意」,只是有需要提出來強調這點嗎?
我在職涯上,經歷過被人帶、帶過人、到如今再次受命於人,在這中間主管與下屬總是會有一條分界,認為對方沒有用心或是不懂帶人,對不上彼此頻率,因而痛苦不堪。 即使雙方都想把工作做好,都還是會遇上像是「不懂要問阿」、「我以為這樣可以」這種溝通問題。 這篇會以下屬的觀點,來看如何處理工作上的細節。
前篇還有一個想寫的點,但是與整個主題毫無關聯,就拉出來另外寫一篇,真的是要簡單處裡了。
大人學的節目算是我固定會聽的podcast,最近一期的大人學討論到「目標與代價」,聽了以後有些想深入的部分,簡單整理一篇。
邏輯清晰、表達完整這些原則,對於日常的溝通是重要的嗎? 我想,會出現這種討論的狀況,幾乎不會有否定的結論,但弔詭的是「有用」的事物,通常也無須被人強調。 這些只是出自個人經驗上的混為一談,本篇會分三段,討論部分狀況下看上去糟糕,卻依然管用的溝通方式。
這一篇是記錄我近日參加南投毓繡美術館的活動,內容是podcaster尼爾、我非與毓繡美術館的合作,包含兩檔展覽、尼爾的live podcast以及美術館本身,在這邊做個人的回饋與想法反芻。
「事情沒有絕對的對錯」、「XX沒有好壞之分」 類似這樣的句子,有時會看到別人回應時加上這樣一句,通常這種時候我也只會表示「是的」、「沒錯」、「我同意」,只是有需要提出來強調這點嗎?
我在職涯上,經歷過被人帶、帶過人、到如今再次受命於人,在這中間主管與下屬總是會有一條分界,認為對方沒有用心或是不懂帶人,對不上彼此頻率,因而痛苦不堪。 即使雙方都想把工作做好,都還是會遇上像是「不懂要問阿」、「我以為這樣可以」這種溝通問題。 這篇會以下屬的觀點,來看如何處理工作上的細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我才是對的,為什麼這麼顯而易見的道理你們都不懂?」——你曾經這麼想過嗎?   若要回顧我過去近三十年來的歲月裡學到最重要的經驗是什麼,那絕對是從去思考對錯這件事情裡得到的經驗。   過去的我曾經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存在著能符合、解釋所有現象的共同真理,所以當我更年輕時,看著網路上報章雜誌或是討論
Thumbnail
輕鬆的二分法能簡化許多複雜的東西,光與暗、是與否、對與錯、白與黑、左與右,簡單明瞭的標籤不只可以加速處理事情的速度,也能擺脫中間地帶,達到不在意甚至無視範圍最大的模糊空間的功能。
Thumbnail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前幾天教小朋友功課,看到了幾個錯字,唸了幾句後順便叫他訂正。回頭想想,為什麼我們會說「錯」字呢?錯有不對的意思嗎? 於是立刻和小朋友一起想「錯」的造詞,有錯誤、錯失、過錯、認錯等等,上述都有不正確的意思。但我又想到交錯、錯身而過、錯落有致,甚至連「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都想出來了,可是這
Thumbnail
執著是非對錯,並不能為你帶來內在的和平, 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觀點, 既然是觀點,就是主觀的, 爭論是非,執著對錯,會讓你失焦,專注在問題與結果,而導致內在的失衡與衝突。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重點摘要: 課題分離要解決人際的煩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 對錯觀-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法學家的對錯觀-依據證據進行判斷經濟學家的對錯觀-看誰付出的成本高商人的對錯觀-個人利益最大化
Thumbnail
我們都堅持自己是對的,他人是錯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我才是對的,為什麼這麼顯而易見的道理你們都不懂?」——你曾經這麼想過嗎?   若要回顧我過去近三十年來的歲月裡學到最重要的經驗是什麼,那絕對是從去思考對錯這件事情裡得到的經驗。   過去的我曾經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存在著能符合、解釋所有現象的共同真理,所以當我更年輕時,看著網路上報章雜誌或是討論
Thumbnail
輕鬆的二分法能簡化許多複雜的東西,光與暗、是與否、對與錯、白與黑、左與右,簡單明瞭的標籤不只可以加速處理事情的速度,也能擺脫中間地帶,達到不在意甚至無視範圍最大的模糊空間的功能。
Thumbnail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前幾天教小朋友功課,看到了幾個錯字,唸了幾句後順便叫他訂正。回頭想想,為什麼我們會說「錯」字呢?錯有不對的意思嗎? 於是立刻和小朋友一起想「錯」的造詞,有錯誤、錯失、過錯、認錯等等,上述都有不正確的意思。但我又想到交錯、錯身而過、錯落有致,甚至連「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都想出來了,可是這
Thumbnail
執著是非對錯,並不能為你帶來內在的和平, 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觀點, 既然是觀點,就是主觀的, 爭論是非,執著對錯,會讓你失焦,專注在問題與結果,而導致內在的失衡與衝突。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重點摘要: 課題分離要解決人際的煩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 對錯觀-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法學家的對錯觀-依據證據進行判斷經濟學家的對錯觀-看誰付出的成本高商人的對錯觀-個人利益最大化
Thumbnail
我們都堅持自己是對的,他人是錯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