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這個幹嘛?」|日常雜訊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今天聽的一集節目有感,「馬力歐陪你喝一杯」EP71,內容是訪問一位高中國文老師作家。

中間提到一個問題是「學這個幹嘛?」這麼個經典哉問。

不同科目都有類似的爭議,就是學了又用不到,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在這上面?

隨著邊聽節目,我卻升起了一些「或許學這些其實有用?」的想法。

/

節目中間有一段提及,現在學生都不再接觸一些像是金庸、倪匡之類的小說,不是說一定要讀,而是雖然可能聽過,但也僅只是聽過。

提及小說,我就想起高中時也曾經讀過各種有的沒的。

金庸、古龍之類一定有的,倪匡倒是沒碰過,其他像是精靈寶鑽、冰與火之歌這些,反正圖書館有的幾乎都借過。

然後想想,很多我其實沒讀懂,寶鑽、冰火這些直接看不完,滿多古龍的其實看歸看,也沒看懂那個感覺。

然後看了這麼些課外書有什麼收穫嗎?

沒有,最多是愛咬文嚼字,中文好了點吧。

/

要說具體學這些有用沒用,我倒覺得先不看內容本身。

而是試著看懂一個不容易看懂的內容,這過程本身就是有意義的,這邊大概分兩點輸出。

一是不帶目的的認識事物。

現在新東西出來得太快了,雖然說資訊取得方便,很容易就能搞懂一件事,但更多的是還太新,得從一堆沒有整理過的雜訊中認識新事物。

而學習沒用的東西是這樣,應該說在學生時期,要學習的當下所有的東西幾乎都是沒用的,是學了、認識過了以後才有用處存在。

當學習過後,有了知識的框架,見識到問題才能定位需求,知道需要補足哪邊缺少的。

而要是沒有框架,看到問題會只有「完全陌生」的問題,連怎麼解題都做不到。

抱著太過功利具體的目的,或許就不那麼能完整認識。

二是學習不具效益的事物

這邊就回到前面看小說的感想。

讀故事是沒用的,所有讀故事能得到的效益都不是直接的影響,會讀故事多半是喜歡故事本身的樂趣。

而延伸一的論點,要是學習一件事是帶有目的性的,那很明確的要是與目的無關的就可以直接忽略不看。

但要學習一個沒有直接效益的事物,就不會有那些抄捷徑的做法。

而學習是這樣的,只有累積到一定程度,你才會忽然發覺所有之前認為沒有用處的東西說的是什麼。

在還沒經歷足夠的累積之前,或許也可以用解釋,但或許需要很多很多很多的解釋才說的清其中一二。

比起課本知識,故事小說無疑是有趣太多了,但也不見得所有過程都是同樣有趣。

像是動畫的三集定律,故事需要累積篇幅才會產生出趣味,重點是在登頂曲線之前,讀者不太能知道要忍耐多久,除非自己跳進度看進展。

學習不具意義的事物,比起最終能獲得的成果,經歷並能齁住毫無收穫的過程,我是覺得總是要自己試過一遍。

/

還是說一下。

當然在制式教育要考慮的面向更多,而且比起無法驗證的心性,先把基本的文字運用能力搞定,又或其他科目的基礎能力會更為必要。

但在學校之外,學習只是個人的的功課。


S8EP71 高中教師|厭世國文老師


36會員
97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來自那個光 的其他內容
很久沒有好好寫點東西了。 幽默這個題目起碼從去年就開始累積想法,中間經過很多次風口事件,到現在其實我也忘記最初想寫的點了,就單純寫現在想寫的內容吧。
現在很容易看到的各種價值觀爭議,舉凡世代衝突、性別議題、勞資糾紛這些阿,新的、「進步」的觀念往往受到很多打壓跟阻礙。 今天在想阿,這不就是在高位震盪?
關於不用逗點用空格,前不久才寫過一篇。
「請問被子彈打到比較痛?還是分手比較痛?」 下午看到這串問題勾起我的興趣,當然我沒分手過、沒中槍過、更沒做過什麼痛覺研究,單存個人觀點。
最近在脆上,偶而看到的在問XX是什麼意思? 很多不知道從哪冒出的流行語,像是觸、氛圍感,或前面用的脆? 之前在別串聊到這塊,開始好奇有的流行語可以廣為流傳,幾乎所有人都有認識,但更多的似乎停留在某個圈圈裡,一段時間後就被人遺忘。 總之簡單整理一下想法。
很久沒有好好寫點東西了。 幽默這個題目起碼從去年就開始累積想法,中間經過很多次風口事件,到現在其實我也忘記最初想寫的點了,就單純寫現在想寫的內容吧。
現在很容易看到的各種價值觀爭議,舉凡世代衝突、性別議題、勞資糾紛這些阿,新的、「進步」的觀念往往受到很多打壓跟阻礙。 今天在想阿,這不就是在高位震盪?
關於不用逗點用空格,前不久才寫過一篇。
「請問被子彈打到比較痛?還是分手比較痛?」 下午看到這串問題勾起我的興趣,當然我沒分手過、沒中槍過、更沒做過什麼痛覺研究,單存個人觀點。
最近在脆上,偶而看到的在問XX是什麼意思? 很多不知道從哪冒出的流行語,像是觸、氛圍感,或前面用的脆? 之前在別串聊到這塊,開始好奇有的流行語可以廣為流傳,幾乎所有人都有認識,但更多的似乎停留在某個圈圈裡,一段時間後就被人遺忘。 總之簡單整理一下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做中學學中做,這句話屬實不假,我沒有很聰明但也不笨,就是理解力弱了些,不過這些並不妨礙我學習,雖然我鑽牛角尖,但也並非壞事,至少我會找到所有我能找的方法去解決我眼前的問題。 我從來沒有正規的學習過電腦的任何東西,什麼excel、word、autocad...,但就是做中學,不知不覺也都會操作使
前言 論語你也許不會背,但最少聽過也會背第一句吧?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即使不會背,也耳熟能詳吧?但,今天的重點就只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幾個字。 不是按時複習就很快樂 我原本以為「學而時習之」簡單又清楚,講的就是「學習過
Thumbnail
在開始學習計畫前的三個問題 為什麼學? 該學什麼? 如何去學? 為什麼學的主要歸類 本質性的學習 為了學習而去學習 不確定將來如何使用 功能性的學習 學習這個技能或主題可以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該學什麼? 概念 若某些事物需要被理解而非只是記憶,就屬於概念 ex: 學習人工智能
Thumbnail
了解這麼多純粹問題,那我們回過頭來談,當你的閱讀量已經數十或破百,而且是讀書不是看書,有相當的累積,開始出現通透感,下一步呢?
Thumbnail
本書主要討論“學習”這個主題,介紹了學習者如何做好學習的全生命週期管理,讀完這本書,我想特別討論的有三點: 1. 學習有方法,但行動起來最重要 2. 不怕麻煩,弄清楚基本概念 3. 學以致用,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生活中的資訊充盈,獲得並背誦知識並不合哩,將自身經驗進行反思後運用才是有效用的方法。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做中學學中做,這句話屬實不假,我沒有很聰明但也不笨,就是理解力弱了些,不過這些並不妨礙我學習,雖然我鑽牛角尖,但也並非壞事,至少我會找到所有我能找的方法去解決我眼前的問題。 我從來沒有正規的學習過電腦的任何東西,什麼excel、word、autocad...,但就是做中學,不知不覺也都會操作使
前言 論語你也許不會背,但最少聽過也會背第一句吧?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即使不會背,也耳熟能詳吧?但,今天的重點就只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幾個字。 不是按時複習就很快樂 我原本以為「學而時習之」簡單又清楚,講的就是「學習過
Thumbnail
在開始學習計畫前的三個問題 為什麼學? 該學什麼? 如何去學? 為什麼學的主要歸類 本質性的學習 為了學習而去學習 不確定將來如何使用 功能性的學習 學習這個技能或主題可以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該學什麼? 概念 若某些事物需要被理解而非只是記憶,就屬於概念 ex: 學習人工智能
Thumbnail
了解這麼多純粹問題,那我們回過頭來談,當你的閱讀量已經數十或破百,而且是讀書不是看書,有相當的累積,開始出現通透感,下一步呢?
Thumbnail
本書主要討論“學習”這個主題,介紹了學習者如何做好學習的全生命週期管理,讀完這本書,我想特別討論的有三點: 1. 學習有方法,但行動起來最重要 2. 不怕麻煩,弄清楚基本概念 3. 學以致用,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生活中的資訊充盈,獲得並背誦知識並不合哩,將自身經驗進行反思後運用才是有效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