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路公關談內鬥與入侵差異(13)

從網路公關談內鬥與入侵差異(1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無知來自資訊落差,當你不知道,就會不相信,寧可不相信自己支持的政客,是站在中國那邊,也要相信你討厭的政客其實也站在中國那邊。這就是滲透者在做的,也鼓勵台灣人變成自發協力者的樣貌。共匪資訊戰入侵的階段,早就過了登陸作戰,已經進入鼓勵叛軍與國軍交戰了,結果還一群人指著海邊,說:沒看到共匪的登陸艇啊,你在說謊,認知作戰是假的。

你以為結束了?結束才是開始??

為何滲透這麼容易,美國身為資訊自由大國,還會那麼容易被俄國滲透喔。

這不是因為太自由才會被滲透的陳腔濫調,同樣的招數在以色列就行不通,現在的烏克蘭也不成,中國的對台資訊戰有效,大致建立在語言相通,其他國家的效果極爛,投入資源與換算的支持度不成比例。

認知戰能使敵方極化分裂,灑文宣只是其一

不過,資訊戰要有效,並不是砸多少錢就可以,而是要走到讓敵人「內戰」的程度,到了滲透對象會自發性的內鬥,內部團體彼此仇恨,寧可找外敵來亡國,也不願意相互合作對抗侵略,就成功了。

  • 編:數位中介法、外國代理人法都在社會莫衷一是的討論中不敢通過,最大得利者是誰?

美國的案例是,極左跟極右團體,已經走到寧可國家分裂崩潰,也要推動理想到底。極左不用說,要求各種進步,認為美國才是最大敵人,極右比較少,內容偏向回到極端的民族路線,積極切斷對外聯繫。這兩者都在弱化美國的根基,削弱美國的國力,從這點去看,就不難看出俄國與中國到底在想什麼。

資訊戰的滲透,從來就不是鼓吹政變投降,而是讓敵人內部動盪,彼此爭鬥不堪,讓我方可以獲利。重點是讓敵人動盪內鬥,以及讓我方獲取利益,許多人以為資訊戰就是丟假訊息,認知作戰就是文宣,大錯特錯到極點。

基本上,你認為資訊戰就是傳統的心戰升級,可以說對了一半,但將認知作戰解讀為政戰手法變種,或是新型態的政治攻擊,就是錯的開始。認知作戰的本質,是「改變你的認知」,不是希望你去認知什麼。所謂的改變認知,第一步就是「讓你以為認知作戰都是國內敵手的政治文宣」。

中國認知作戰怎麼打?以92共識為例

台灣有多少人相信,認知戰就是這樣?別以為這台灣特有,美國早就遇過,當你指責某個極左團體可能收中國錢作宣傳,你會立刻被扣一個認知作戰,來自共和黨的帽子。反過來說,你指稱一個極右組織收俄國錢作宣傳,也會被扣上一個來自民主黨的認知作戰帽子。

人家沒有認知作戰這四個字,不是因為沒這回事,而是美國對於外國勢力的滲透,不稱為認知作戰,偏向以外國政治力影響解釋。認知戰這三個字在台灣能完全成立,是中國就在作改變認知的事情。

  • 編:從親中假新聞開始,到外交官自殺,以至於整個社會的混亂動盪

何謂改變認知?最為人熟知的戰法,讓你認為「92共識就是兩岸各自認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這不是國民黨的宣傳,宣揚最力的是台商系統。國台辦為何希望台商,以及受到台商贊助的系統,儘量宣揚「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因為國台辦本就是以攏絡、懷柔為主,只要台商願意接受92共識,內容就先隨便你講。

反正定義92共識的是最高當局,國台辦私下跟台商、國民黨員聊天內容,算不上官方紀錄。對台商而言,他們習慣把共黨官僚說的話當成正式看法,反倒會覺得,官方態度強硬只是作作樣子,實際上很有彈性。

也就是,連官方跟私人說法差異,都可以重組你的認知。

認知戰目的就是造成混亂,跟中國認真你就輸了

若是統戰部,那狀況大多相反,先要求你官方認同一個中國,私下才打哈哈說這是任務,賺錢最重要。在此是讓你認知,官方態度是做樣子,和氣生財才是硬道理,最後你就會以為,其實政治表態都是假的。

若你把統戰部跟國台辦的說法兜起來,會得到官方的「92共識就是一個中國,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你卻會以為這不過是官方樣板,實際上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啦,賺錢比較重要,政治隨便說說」。

改變認知,是非常細膩的操作,在個人層面就是單純的修改名詞定義,在組織上面則是抓大放小,讓你以為大原則有了,細節隨便談。但在當中每一步,皆會搭配其他層面的認知戰,將你對中國的認知全面修改。

也就是,政治層面可以先讓你打哈哈過去,但要求經濟面、文化面,你得要配合,通常你會想,這意思就是實質內容第一,政治面的虛功不重要。但另一個活動就相反,讓你認為人家死要面子,也要放棄實質面的東西。

你看不懂?對,這就是認知戰的基本,打一開始就沒有要你看懂,當中沒有邏輯,越想用邏輯去看穿越不穿。

不需要替中國找理由,堅定防中對抗認知戰

認知戰的最終目的是改變認知,所以正常人會以為,洗腦、宣傳都是基本手段。

錯,混淆、混亂、混沌,讓你找不到邏輯,看不出順序,這才是手法。

你越亂,就越想理出頭緒,越想要找到頭緒,越快掉到陷阱。

什麼陷阱?有沒發現,中國對台的每一套說法,每一個組織邏輯都能自成一格,像是「賺錢比較重要」、「遵守政治大原則其他都好談」。正常人會想找到最優先的說法,判斷哪一套才是真心話,卻沒想過共產黨沒有一套是真話。

每一套說詞都對中國有利,承認哪個根本沒差。

當你認為「哎呀我找到了」的時候,認知就可以開始改變了,上述每一套邏輯,後面都能接一大串,反正你已經混亂了。

不要混亂,就是打一開始就不接受,也不順著中國說法,而這樣做,人家就扣你不理性帽子。

這就是認知戰的基本,逼迫你走到混亂的路線,讓你把精力花在找出符合邏輯的道路上。

讓你以為,初步邏輯通了,後面一通百通,才是真正目的。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29.9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破解是非題,列選項變成選擇就好。破解單選題,改成複選即可。破解固定題型,進行申論即可。增加選民知識,強化討論深度,與政治宗教化,選教主是對立的。小黨不能這樣做,不然宗教化失敗,整個黨會被端走。
筆者以前開玩笑說過,你看那幾個天天罵台灣的YT頻道,內容一半是搞笑輕鬆,但其他的政治內容都極盡嘲諷,已經不是斷章取義,而是刻意嘲笑,激化對立。做YT很簡單?別鬧了啦,你可以從流量那些反推有沒有經濟支持,千萬流量才能撐起廣告收益,那政治影片都沒幾十萬,是要怎麼活?
黃白怎麼不挖國民黨?嗯,因為挖完了。國民黨自己玩死自己,透過跟中國在議題上的合作去打民進黨,結果配合到打國安議題,打到自己鐵板支持者,至少百萬票棄投。然後過時的中國經濟觀點,加上韓流滲透的後遺症,整個黨等於都沒有經濟政策,把所謂的淺藍票都踢出去。
中國滲透台灣的網路運作不是新聞,前面提那麼多的KOL分類,政治幕僚的群組操作,再到小黨怎樣透過群組固粉洗腦,似乎都沒提到中國太多,這是為什麼? 因為,中國在2020後改變作法,他們發現原有的方式行不通,必須更間接一點,最好是讓台灣人自己去鬥。 
真正的解決之道,不是幹掉D,而是停止這套藉由犧牲歧視鍊,製造高速流量的模式,我們可以簡稱為,吃慢一點、消化久一點、運動多一點,這樣才能長肌肉,讓整個國家未來更有力量去面對競爭。
極化聽來很恐怖,實際上也是,但為何沒有變成一個普遍現象? 呃,你聽過直銷做到全台灣都是成員嗎?龐式騙局有極限的,政治老鼠會也是。這種群組擴張太多,知道內幕的人過多,很快就會被戳破,所以要繼續擴散下去,需要其他工具。
破解是非題,列選項變成選擇就好。破解單選題,改成複選即可。破解固定題型,進行申論即可。增加選民知識,強化討論深度,與政治宗教化,選教主是對立的。小黨不能這樣做,不然宗教化失敗,整個黨會被端走。
筆者以前開玩笑說過,你看那幾個天天罵台灣的YT頻道,內容一半是搞笑輕鬆,但其他的政治內容都極盡嘲諷,已經不是斷章取義,而是刻意嘲笑,激化對立。做YT很簡單?別鬧了啦,你可以從流量那些反推有沒有經濟支持,千萬流量才能撐起廣告收益,那政治影片都沒幾十萬,是要怎麼活?
黃白怎麼不挖國民黨?嗯,因為挖完了。國民黨自己玩死自己,透過跟中國在議題上的合作去打民進黨,結果配合到打國安議題,打到自己鐵板支持者,至少百萬票棄投。然後過時的中國經濟觀點,加上韓流滲透的後遺症,整個黨等於都沒有經濟政策,把所謂的淺藍票都踢出去。
中國滲透台灣的網路運作不是新聞,前面提那麼多的KOL分類,政治幕僚的群組操作,再到小黨怎樣透過群組固粉洗腦,似乎都沒提到中國太多,這是為什麼? 因為,中國在2020後改變作法,他們發現原有的方式行不通,必須更間接一點,最好是讓台灣人自己去鬥。 
真正的解決之道,不是幹掉D,而是停止這套藉由犧牲歧視鍊,製造高速流量的模式,我們可以簡稱為,吃慢一點、消化久一點、運動多一點,這樣才能長肌肉,讓整個國家未來更有力量去面對競爭。
極化聽來很恐怖,實際上也是,但為何沒有變成一個普遍現象? 呃,你聽過直銷做到全台灣都是成員嗎?龐式騙局有極限的,政治老鼠會也是。這種群組擴張太多,知道內幕的人過多,很快就會被戳破,所以要繼續擴散下去,需要其他工具。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