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階級:二十一世紀階級論》閱讀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作者:艾瑞克‧萊特
閱讀評分: 3 / 5


💡前言

  階級是個日常問題,也是社會中歷久不衰的議題。但它究竟意味著什麼?究竟該如何理解與界定?

  本書試圖在馬克思主義的框架中,整合各家社會學的階級分析,討論這些論點的邏輯、優點與侷限。作者萊特說明,階級的構成要素可分為:個體行動者的社會屬性、社會位置、剝削與支配的階級關係等面向。而在不同階級的內部,亦包括不同層級的區位,形成不同的群體屬性樣貌,這也使得同一階級內部經常產生不同的派系。

  今天許多人在談論階級時,大多只注意到誰擁有多少財富或資源,或只以高低位階來做簡單區分。但作者提醒我們,剝削與支配才是階級關係的核心,因為在這之中蘊含著一種權力關係。這種權力關係在日常工作場域中掌控著勞工大眾的生產與分配,進而也影響勞工大眾可獲得的財富與資源。

raw-image

📌階級與階層

  階級問題在我們社會中已有許多討論。然而,當我們在日常談論它時,經常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我們往往只是直覺地、不加思索地使用它,而沒有考慮並釐清這個名詞背後的基本定義,因此也容易造成討論與理解上的混亂。例如:在馬克思的界定中,小資產階級實際上是指小企業主、小資本家。但許多人在使用這詞時,卻會以為是所謂的「小資上班族」、「小資女」,或用來指稱那些擁有小額財富或文化知識的群體。事實上,這種理解和使用方式,其實是較偏向韋伯式的社會階層概念,即依據財富資源與社會地位的等級劃分——而比較不是馬克思的階級定義。

  在馬克思的階級分析中,包括幾項基準:其一,它討論的是階級之間的權力關係,而非只是社會層級。其二,它特別強調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例如:資產階級指的是資本家階級,他們掌有公司、企業等生產資料(所以又稱有產階級),雇用勞工來從事生產,並具有對勞工的控制權與支配權。無產階級則指的是勞工階級,他們不掌有生產資料(所以才稱無產階級),而是向資本出賣自身勞動力來換取工薪。至於小資產階級,則是如前所述,指的是小企業主、小資本家。

  「產」字在這裡指的其實即是公司、企業等生產資料,而不是民眾的個人財富或資源。因此,共產主義的基本綱領,指的是企業產業共有化、公共化,由勞工大眾與社會共同監督管理的意思。

  至於個人財富或資源則是韋伯的分析側重的概念。韋伯主要關注的是財富或資源如何形塑生命機會,並影響行動者的利益及其可能與限制。馬克思當然也不會反對上述概念,但他更關注的是生產資料所有制與階級之間的權力關係,如何導致勞工被資本家支配與剝削。因此,馬克思也才特別強調,必須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才可推翻資本主義、破除資本家的剝削與階級壓迫,而這就必須由勞工階級組織聯合起來集體行動,才有可能達成這項任務。

 

📌分配與支配

  不過馬克思的分析與主張,在今日依然不是主流。儘管今日也有不少反資本主義的論述和觀點,但它們最後往往沒有切中資本主義的核心弊病,而是只停留在所謂的分配問題。皮凱提《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就是其中一個案例。本書作者亦對其論述提出了一些見解。

  皮凱提的主要論點,簡單來說,大致仍是側重於財富與所得分配的不平等,例如:高階經理人(包括CEO)與基層員工之間的分配不平等。據此,皮凱提也進而指出不同社會階層的資源差距,並提出改革賦稅制度等主張。

  但這其實是老問題了,儘管有其一定的重要性,但皮凱提的討論卻不夠深入。在本書作者看來,皮凱提的著作即是一種「談不清楚的階級關係」,因為他完全忽略資本主義中的階級權力關係如何導致那些他所提出的不平等,即由哪個階級掌握權力,並主導生產規劃與利潤分配的問題。

  本書作者因此也提醒,在討論階級關係時,資本家對勞工的支配關係尤為重要,因為它直接主導著資源問題。這種支配包括以下幾個特點:其一,資本家能夠控制勞工的生產活動,並將其勞動成果取走占為己有。其二,生產資料的私有化亦建立排除機制,即限制工人參與企業,以使資本家自身獨佔權力。其三,資本家的支配統治將直接影響勞工的生產與分配。因此,如果只將重心放在分配問題上,很可能會落入捨本逐末的危險。

  事實上,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早已提醒我們,分配的改善與階級關係的變革有密切相關:

消費資料的任何一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而生產條件的分配,則表現生產方式本身的性質。例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就在於:物質的生產條件以資本和地產的形式掌握在非勞動者的手中,而人民大眾則只有人身的生產條件,即勞動力。既然生產的要素是這樣分配的,那末自然而然地就要產生消費資料的現在這樣的分配。如果物質的生產條件是勞動者自己的集體財產,那末同樣要產生一種和現在不同的消費資料的分配。庸俗的社會主義仿效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會主義)把分配看成並解釋成一種不依賴於生產方式的東西,從而把社會主義描寫為主要是在分配問題上兜圈子。既然真實的關係早已弄清楚了,為什麼又要開倒車呢?

 

📌勞工與資本家的階級關係

  至於本書作者對階級關係的看法,則偏屬社會民主主義路線,大致分為以下三個方向:其一,經濟承平時期,勞工對老闆可暫且採取「階級合作」的策略,一方面在各個工作場域從事生產,同時也掌握技術與專業能力。其二,勞工通過在工作場域行使團結權與爭議權,如集體協議工資、協議市場勞動力工資等事項,亦有利於發展勞工自身實力。最後,當工人階級的權力高度發展,將可能邁向工人集體控制資本配置,例如接管工廠、公司自主經營,或以合作社的方式運作。

  不過,本書對實際案例的討論似乎較為缺乏,例如勞工組織的運作、勞工對資本家的反抗、勞工與政黨之間的關係,還有同一階級內部不同層級區位群體之間的關係,這些區位和關係又如何影響勞工對資本家的反抗等問題。

  理論方面可再延伸討論的是:資本主義週期危機問題與勞工階級權力的關係。事實上,這也是資本主義週而復始的核心問題。因為每當資本主義利潤率下滑,發生週期危機,資本家便有充足的藉口,以「財務危機」為由,大肆壓縮勞工的權益與權力。

  但本書對於這個核心問題似乎較少探究。因此,對於「工人階級權力的高度發展」的概念,看起來就不免有點抽象,甚至就連作者也承認,資本家為維繫其壟斷權力,往往限制工人階級權力再提升。即使這種權力的提升還遠不是推翻資本主義,還只是屬於一種「階級合作」的範疇,但許多資本家依然會提出反對。例如作者也談到,勞方具有許多第一線的實際經驗,因此企業將勞方納入決策過程,事實上可促進生產、資訊流通、科技與技能發展等各方面的成效。但資方往往認為這將使自身的統治權力受到危及,因此這類制度經常遭到資方的反制。

 

⚡小結

  本書旨在試圖整合各方的階級理論,並將它們納入馬克思主義的架構,以充實階級分析的不同面向。我們長年受限於反共情緒,關於階級觀點的接收和理解,很大程度上並非來自馬克思的階級論,而是韋伯式的社會階層論。這使得有些觀點對於「階級」依然只以財富、社會地位為簡單區分,但卻沒有抓到階級問題的關鍵。

  本書則再次提醒我們,階級問題應該聚焦於支配與剝削等權力關係。因為資本主義的制度,即是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壟斷權力,並對廣大勞工群眾進行支配,控制後者生產勞動,並利用權力剝奪其勞動成果,以致在根本上早已形成各種不平等。

  不過本書還是比較偏向理論的探討,較缺乏對實際運作的分析。例如,我們在書中也看不太到勞工團結與資本家鬥爭,包括勞工的組織聯繫、怠工、罷工等案例。儘管如此,本書關於馬克思、韋伯的理論,階級與階層、分配與支配、勞工與資本家的關係等問題,仍提出了一些扎實的討論。書中的部分章節,對於想釐清階級概念的讀者,亦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卡西是一名青年,來到宜蘭經營瓦斯行。故事在他與瓦斯業同行、客戶及其家人的互動中展開,以不同人物的生命經歷為基底,各自向外輻射,在關係裡形成多重交集。書中描述瓦斯工人的勞動、職業傷害、瓦斯工人對職業與人生的想法、社會對瓦斯工人的觀感等問題,讓我們對瓦斯行業有重新的認識。   
  本書首先簡單回顧法國歷史,並將甜點視為上層社會與國家的文化戰略,進而考察甜點對於不同階級群體的意義,以及歷史與社會變遷與法國甜點之間的關係。
  一個名為蓋茲比的青年,底層出身,白手起家發跡致富,試圖再次追尋昔日戀人。但對方早已嫁人,嫁給和她同樣是上流社會的男子。儘管她也承認過去與蓋茲比的戀情,但卻不想拋棄現在的婚姻。於是,劇情在階級隔閡、衝突和意外中扣合起來,並由此透過人物關係與象徵手法帶出主題:關於夢想的追尋及其幻象的破滅。
  糖在今日已是許多人的生活必需品。但在四、五個世紀以前卻不是如此。當時,糖還只是稀缺品或上層社會的奢侈品。後來才逐漸流入一般民眾家用。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本書討論的正是這個過程,內容圍繞糖與生產、消費、階級和權力等面向展開探索。
  卡西是一名青年,來到宜蘭經營瓦斯行。故事在他與瓦斯業同行、客戶及其家人的互動中展開,以不同人物的生命經歷為基底,各自向外輻射,在關係裡形成多重交集。書中描述瓦斯工人的勞動、職業傷害、瓦斯工人對職業與人生的想法、社會對瓦斯工人的觀感等問題,讓我們對瓦斯行業有重新的認識。   
  本書首先簡單回顧法國歷史,並將甜點視為上層社會與國家的文化戰略,進而考察甜點對於不同階級群體的意義,以及歷史與社會變遷與法國甜點之間的關係。
  一個名為蓋茲比的青年,底層出身,白手起家發跡致富,試圖再次追尋昔日戀人。但對方早已嫁人,嫁給和她同樣是上流社會的男子。儘管她也承認過去與蓋茲比的戀情,但卻不想拋棄現在的婚姻。於是,劇情在階級隔閡、衝突和意外中扣合起來,並由此透過人物關係與象徵手法帶出主題:關於夢想的追尋及其幻象的破滅。
  糖在今日已是許多人的生活必需品。但在四、五個世紀以前卻不是如此。當時,糖還只是稀缺品或上層社會的奢侈品。後來才逐漸流入一般民眾家用。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本書討論的正是這個過程,內容圍繞糖與生產、消費、階級和權力等面向展開探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馬克思把勞動者創造的、被資本家剝削的利潤稱為「剩餘價值」。根據馬克思的理論,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量決定,但實際上工資只占其中一部分,除去工資後便是由資本家所獲得的剩餘價值。 循此,剩餘價值是生產概念,它是由勞動者創造出來的可換算為金錢的利潤。消遣也有剩餘價值,但消遣的剩餘價值是消費概念,它是由消遣者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異化理論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分析。在當今快速變遷的工作環境下,許多員工感受到與工作之間的疏離感和無力感,引起了異化現象。本文從性討論了馬克思異化理論,以及提出了從異化理論到現代工作的啟示,旨在改善工作環境和提升員工的滿足感。
Thumbnail
我們口口聲聲說資本主義好,但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在資本主義之下,真正的最大受益者是誰?或者是說,任人要如何做才能占資本主義的便宜?這一點應該不會在學校教育的課程規劃內。
Thumbnail
資本主意主導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它促使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人民擁有自己的財富,可以透過工作來獲取相對應的報酬,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了貧富差距,在資本主意的運作下逐漸拉大了差距。 如今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0%人擁有其他80%人的資源,80%人由於資源匱乏,即使透過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生活,心中累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感覺被困在自己的階級中,無法突破勞動者的身份。這種感覺常常來自於經濟壓力和社會結構的限制。有人提出,透過投資和財務槓桿,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提升財務狀況。本文將探討這一概念,並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 階級流動的現實 傳統觀點認為,社會階級是世襲的,階級流動性較低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21世紀資本論」作者主張是課徵富人稅,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避免類似法國大革命以及二戰希特勒的崛起(他認為這些革命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經濟貧困造成)。我的思考是,如果最富有的那一群人,擁有了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及機器戰警等等力量,不再害怕基層民眾革命的時候,那麼這位法國學者的主張,對那些有錢人就一點說服力
……(如果)積累財富是出於生活上或物質享受上的需要,那麼不難想像,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社會的總經濟需求總可以在提高到某一點時得到得到充分的滿足。但是,由於財富的爭奪實際上是以歧視對比為基礎的謀求聲譽的競賽,因此有一個確定的目標並接近它是不可能的。
階級(Class) 英國根深蒂固的階級制度影響了一個人接觸超自然現象的方式和原因。階級不是簡單的「貧富」問題;一個人的家庭和社交圈與金錢一樣是一組重要的階級標誌。儘管存在階級差異,但大多數英國人都開始相信起超自然現象,並通過書籍、報紙和八卦了解他們體驗之外的世界。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馬克思把勞動者創造的、被資本家剝削的利潤稱為「剩餘價值」。根據馬克思的理論,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量決定,但實際上工資只占其中一部分,除去工資後便是由資本家所獲得的剩餘價值。 循此,剩餘價值是生產概念,它是由勞動者創造出來的可換算為金錢的利潤。消遣也有剩餘價值,但消遣的剩餘價值是消費概念,它是由消遣者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異化理論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分析。在當今快速變遷的工作環境下,許多員工感受到與工作之間的疏離感和無力感,引起了異化現象。本文從性討論了馬克思異化理論,以及提出了從異化理論到現代工作的啟示,旨在改善工作環境和提升員工的滿足感。
Thumbnail
我們口口聲聲說資本主義好,但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在資本主義之下,真正的最大受益者是誰?或者是說,任人要如何做才能占資本主義的便宜?這一點應該不會在學校教育的課程規劃內。
Thumbnail
資本主意主導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它促使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人民擁有自己的財富,可以透過工作來獲取相對應的報酬,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了貧富差距,在資本主意的運作下逐漸拉大了差距。 如今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0%人擁有其他80%人的資源,80%人由於資源匱乏,即使透過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生活,心中累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感覺被困在自己的階級中,無法突破勞動者的身份。這種感覺常常來自於經濟壓力和社會結構的限制。有人提出,透過投資和財務槓桿,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提升財務狀況。本文將探討這一概念,並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 階級流動的現實 傳統觀點認為,社會階級是世襲的,階級流動性較低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21世紀資本論」作者主張是課徵富人稅,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避免類似法國大革命以及二戰希特勒的崛起(他認為這些革命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經濟貧困造成)。我的思考是,如果最富有的那一群人,擁有了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及機器戰警等等力量,不再害怕基層民眾革命的時候,那麼這位法國學者的主張,對那些有錢人就一點說服力
……(如果)積累財富是出於生活上或物質享受上的需要,那麼不難想像,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社會的總經濟需求總可以在提高到某一點時得到得到充分的滿足。但是,由於財富的爭奪實際上是以歧視對比為基礎的謀求聲譽的競賽,因此有一個確定的目標並接近它是不可能的。
階級(Class) 英國根深蒂固的階級制度影響了一個人接觸超自然現象的方式和原因。階級不是簡單的「貧富」問題;一個人的家庭和社交圈與金錢一樣是一組重要的階級標誌。儘管存在階級差異,但大多數英國人都開始相信起超自然現象,並通過書籍、報紙和八卦了解他們體驗之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