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害怕走出舒適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你長時間待在一個熟悉的地方或狀況中,可能會開始變得有點懶惰,害怕嘗試新事物。這是一個很常見的情況,我們通常稱之為「舒適圈」。在這個圈子裡,你熟悉一切,你感到自己非常厲害,不怕什麼挑戰,因為你已經經歷了很多,有很多經驗。

在內心老化的過程中,我們會覺得自己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得心應手,無所畏懼,我們就會按著之前做的最好的狀態下去處理後面的問題和狀況,接著新一代的人進入我們的身邊,他們年輕有活力有創造力,就如同當初的我們一樣,他們面對各種新的問題會想出各種的作法,願意去做各種嘗試,接受各種挑戰,每一代的新人都是如此,每一代的舊人也是如此。

因為一個環境待久了,會變油條,炸只會愈炸愈乾,然後被遺棄。
創作,翅膀花

創作,翅膀花

為什麼害怕走出舒適圈?

為什麼害怕走出舒適圈,就是害怕當新人了。

因為曾經走過一條讓內心老化的過程,內心無法像新的心一樣擁有願意接受挑戰。害怕自己像新人一樣的笨拙學習,那會讓自己很沒面子,也不相信自己能夠學會,不敢轉換跑道重新開始。

曾經的自己是那麼厲害,怎麼可以重新開始,像新人一樣笨拙,要是做錯了,那就更丟臉了。是不是?

所以,只要留在原來的跑道,不管如何都不能離開,那樣就不會像新人一樣「丟臉了」。

可是,如果留在原地會發生什麼事情?

留在原地的話,我們就錯過成長的機會,不追求新知識和技能,我們就會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失去競爭力,會阻礙我們發現自己的真正潛力,會讓我們錯過許多有趣的機會,留下遺憾。

更重要的是,長期留在舒適圈會導致生活乏味,增加壓力和不滿感,除了跟不上時代的腳步,更會讓人沉浸在過往的輝煌裡不可自拔。

在漫長的生命中充滿各種機會與挑戰,我們不需要害怕走出舒適圈。只有在改變中,我們才能真正成長,發現生命的精彩。

當你找到屬於自己生命中那一頁,你會發現原來自己在某個領域那麼厲害。


avatar-img
39會員
432內容數
真實世界比想像的世界更難以想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世界觀,微觀或宏觀?將一切串聯起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月菲的沙發 的其他內容
物質需要發展到了某一個階段,人們在追求物質的痛苦中,轉向思考精神層面的問題。現在越來越多人在思考人生的意義,人為什麼要活著,為什麼需要活著,生命為什麼需要延續,意義到底在那裡? 人生有意義嗎? 從很久以前,我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幾十年過去了,依舊沒有答案,但是在當時,我給自己一個答案,「也許人生的
當我們遇到難以跨越的難題,一再努力卻總是無法克服生活中的困難,生活給你我的困境是如此煎熬,是不是會想要逃避, 最後想要結束自己,一了百了呢? 以為這樣就能解決問題?反正再也不需要面對問題了,是不是在那一刻都會這樣想? 有沒有人在最後一刻想的是,我還想活下去? 自殺的人,在最後生命流盡的時候,想
誰說修煉就一定要有長時間的靜坐? 就算你每天忙於工作、學業、家庭,也有許多機會可以修心養性。 在忙碌中保持內心的寧靜,保持對自己和他人的善意,這本身就是一種修煉。 無論是工作中的一點放慢,還是休息時的深呼吸,都能讓你更加平靜、充滿能量地面對生活。 修煉到底是什麼? 以最基礎的來說,是呼吸,
當我們面臨生離死別的時刻 我們會沉浸在悲傷裡多久?這個問題似乎是人生離別中最艱難的一部分。我們是否可以量化悲傷,以日子計算?然而,時間似乎不能簡單解答這個問題。悲傷並不會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就自動結束,它是一種情感的循環,而我們需要的是給予自己足夠的時間去感受,去處理。 然後我們又會問自己,如果悲
生命是什麼?死亡是什麼? 一個生命的開始,就是一個念頭的出現,一開始這個念頭很脆弱,很容易消失不見,經過反覆的思考,筆記,延伸思考,一個念頭可以變成一篇文章,一部小說,就是一部電影,或者是在剛剛冒出頭來的時候就消失了。 而生命就是這一場神秘的旅程,從一個微弱的念頭開始,穿越著無盡的可能性和經歷,
我們需要警醒,意識到生命本身就是一場修煉。 每一個場景、每一個情感,都是我們成長的機會。 生命,那是一場奇幻的修煉之旅,就像一本充滿挑戰與奇遇的書,每一頁都描繪著我們成長的軌跡。無需遠足山川,無需橫渡大海,只需細細品味我們所處的每一個場景,感受每一份情感,就能品味生命的滋味,找到內心的平靜。
物質需要發展到了某一個階段,人們在追求物質的痛苦中,轉向思考精神層面的問題。現在越來越多人在思考人生的意義,人為什麼要活著,為什麼需要活著,生命為什麼需要延續,意義到底在那裡? 人生有意義嗎? 從很久以前,我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幾十年過去了,依舊沒有答案,但是在當時,我給自己一個答案,「也許人生的
當我們遇到難以跨越的難題,一再努力卻總是無法克服生活中的困難,生活給你我的困境是如此煎熬,是不是會想要逃避, 最後想要結束自己,一了百了呢? 以為這樣就能解決問題?反正再也不需要面對問題了,是不是在那一刻都會這樣想? 有沒有人在最後一刻想的是,我還想活下去? 自殺的人,在最後生命流盡的時候,想
誰說修煉就一定要有長時間的靜坐? 就算你每天忙於工作、學業、家庭,也有許多機會可以修心養性。 在忙碌中保持內心的寧靜,保持對自己和他人的善意,這本身就是一種修煉。 無論是工作中的一點放慢,還是休息時的深呼吸,都能讓你更加平靜、充滿能量地面對生活。 修煉到底是什麼? 以最基礎的來說,是呼吸,
當我們面臨生離死別的時刻 我們會沉浸在悲傷裡多久?這個問題似乎是人生離別中最艱難的一部分。我們是否可以量化悲傷,以日子計算?然而,時間似乎不能簡單解答這個問題。悲傷並不會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就自動結束,它是一種情感的循環,而我們需要的是給予自己足夠的時間去感受,去處理。 然後我們又會問自己,如果悲
生命是什麼?死亡是什麼? 一個生命的開始,就是一個念頭的出現,一開始這個念頭很脆弱,很容易消失不見,經過反覆的思考,筆記,延伸思考,一個念頭可以變成一篇文章,一部小說,就是一部電影,或者是在剛剛冒出頭來的時候就消失了。 而生命就是這一場神秘的旅程,從一個微弱的念頭開始,穿越著無盡的可能性和經歷,
我們需要警醒,意識到生命本身就是一場修煉。 每一個場景、每一個情感,都是我們成長的機會。 生命,那是一場奇幻的修煉之旅,就像一本充滿挑戰與奇遇的書,每一頁都描繪著我們成長的軌跡。無需遠足山川,無需橫渡大海,只需細細品味我們所處的每一個場景,感受每一份情感,就能品味生命的滋味,找到內心的平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是不是常聽到這句話:「想成長,就得跳出舒適圈!」說得好像一腳踏出去,就能瞬間變成超級成功人士似的。但,真的如此嗎?先別急著往外衝,讓我們用逆向思維來看看,或許成長不一定非得逼自己冒險,在安全感中實現蛻變,或許才是更可持續的方式。
許多人被鼓勵「跳出舒適圈」以實現自我成長,但專家指出,擴展舒適圈是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成長策略。舒適圈是指熟悉且安全的環境,長期停留其中可能限制成長。透過逐步擴展舒適圈,如設定小目標、接受不完美、進行微小改變及尋求支持系統,可以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穩定提升自我能力,並克服對改變的恐懼,實現更平衡的成長。
在我們的職場生活中,常常聽到「跳脫舒適圈」的呼聲。這種呼籲似乎是讓我們不斷嘗試新的事物,勇敢追求新的挑戰,並認為不斷變換角色和挑戰困難才是成長的象徵。然而,這樣的觀念真的是每個人都應該遵循的嗎? 最近,我參加了一場台南市國中小填報業務的研習活動,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舒適圈」的意義。當天的與會者幾乎都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對於現在的工作隱隱感到不滿,或是為現在的工作狀態焦慮? 這其實是你內心深處,對處在舒適圈的不安感所發出的信號。 是甚麼讓你躊躇不前?是目前的環境太好而猶豫?還是對未知感到迷茫? 許多人說「跳脫舒適圈」是自我突破的必經之路,但在行動之前,也許我們應該先停下腳步,做一些更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不舒服的舒適圈中,因為怕改變而忍耐。文章探討了舒適圈的概念,並提供了幾種擴大舒適圈的方式,如學習新技能、提升自信以及勇敢面對他人的看法。改變並不容易,但若能增加選擇性和抗壓性,將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自由。本文旨在鼓勵讀者認識到改變的重要性,並勇於追求自己的內心渴望。
Thumbnail
舒適圈(Comfort zone), 它是指心理狀態, 一個人對外在環境有控制感, 內在心理不焦慮、不內耗, 可以穩定實現工作和生活目標。 離開或者跳脫舒適圈, 是不甘受限於現狀,為的是成長, 為了追求更高、更遠的工作 或是生活目標, 往理想的人生目標前進。 與 成長型思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生活在舒適圈中讓我們感到安全,但真正的成長卻在於勇敢跨出這個圈子。這篇文章鼓勵讀者挑戰自我,探索未知,從中發現潛力和人生的樂趣。每一次挑戰都是自我成長的機會,透過面對困難,我們能吸取寶貴的經驗,逐步拓展視野,讓生活更加精彩。
Thumbnail
生活上很多時候感到停滯不前,我們會萌生出是否該「跳脫舒適圈」的急迫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走了一條跟同儕不一樣的路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與眾不同。有時候以為進去一個很艱困的環境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該怎麼評估新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還是只是為跳而跳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是不是常聽到這句話:「想成長,就得跳出舒適圈!」說得好像一腳踏出去,就能瞬間變成超級成功人士似的。但,真的如此嗎?先別急著往外衝,讓我們用逆向思維來看看,或許成長不一定非得逼自己冒險,在安全感中實現蛻變,或許才是更可持續的方式。
許多人被鼓勵「跳出舒適圈」以實現自我成長,但專家指出,擴展舒適圈是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成長策略。舒適圈是指熟悉且安全的環境,長期停留其中可能限制成長。透過逐步擴展舒適圈,如設定小目標、接受不完美、進行微小改變及尋求支持系統,可以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穩定提升自我能力,並克服對改變的恐懼,實現更平衡的成長。
在我們的職場生活中,常常聽到「跳脫舒適圈」的呼聲。這種呼籲似乎是讓我們不斷嘗試新的事物,勇敢追求新的挑戰,並認為不斷變換角色和挑戰困難才是成長的象徵。然而,這樣的觀念真的是每個人都應該遵循的嗎? 最近,我參加了一場台南市國中小填報業務的研習活動,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舒適圈」的意義。當天的與會者幾乎都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對於現在的工作隱隱感到不滿,或是為現在的工作狀態焦慮? 這其實是你內心深處,對處在舒適圈的不安感所發出的信號。 是甚麼讓你躊躇不前?是目前的環境太好而猶豫?還是對未知感到迷茫? 許多人說「跳脫舒適圈」是自我突破的必經之路,但在行動之前,也許我們應該先停下腳步,做一些更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不舒服的舒適圈中,因為怕改變而忍耐。文章探討了舒適圈的概念,並提供了幾種擴大舒適圈的方式,如學習新技能、提升自信以及勇敢面對他人的看法。改變並不容易,但若能增加選擇性和抗壓性,將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自由。本文旨在鼓勵讀者認識到改變的重要性,並勇於追求自己的內心渴望。
Thumbnail
舒適圈(Comfort zone), 它是指心理狀態, 一個人對外在環境有控制感, 內在心理不焦慮、不內耗, 可以穩定實現工作和生活目標。 離開或者跳脫舒適圈, 是不甘受限於現狀,為的是成長, 為了追求更高、更遠的工作 或是生活目標, 往理想的人生目標前進。 與 成長型思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生活在舒適圈中讓我們感到安全,但真正的成長卻在於勇敢跨出這個圈子。這篇文章鼓勵讀者挑戰自我,探索未知,從中發現潛力和人生的樂趣。每一次挑戰都是自我成長的機會,透過面對困難,我們能吸取寶貴的經驗,逐步拓展視野,讓生活更加精彩。
Thumbnail
生活上很多時候感到停滯不前,我們會萌生出是否該「跳脫舒適圈」的急迫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走了一條跟同儕不一樣的路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與眾不同。有時候以為進去一個很艱困的環境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該怎麼評估新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還是只是為跳而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