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會客室|別盲目跨出舒適圈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職涯規劃系列- 你開始行動了嗎?


最近在整理職涯諮詢的案例,發現「諮詢時激動,諮詢後感動,然後就不動」

十個來訪者裡面大概有一個在諮詢後,真正有做行動計劃去執行,大部份的人還留在原地打轉遲遲不肯行動。大家願意花錢花時間用各種方式去找出問題,而知道問題所在後,就可以去改變困境。

但事實不然,我發現問題原因之一是:跨不出舒適圈

心理學家把人在應對情況下的心理狀態分為三區:舒適區,成長區,恐懼區。

  • 舒適區:一個人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行為模式,一般人會在這種狀態下感到舒適。很多人一旦離開這區,就會感到不安。
  • 成長區:指很少或未曾涉足的領域,可以鍛鍊自己和自我挑戰。這一區是剛跨出舒適區,可以通過學習來適應的區域。如果學習太過用力,則很容易進入恐懼區。
  • 恐懼區:人會感到憂慮恐懼,把所有的精力用在應對自身的焦慮和恐懼,所以沒有力氣去學習,而會出現「越學習越焦慮,越焦慮越恐慌」。
事實上,很多人的焦慮不安,不肯行動改變,是因為直接跳過了成長區,把自己直接推進了恐懼區。所以建議不要盲目的跨出舒適圈。

那要怎麼做呢?以我個人寫文章為例,我知道自己需要跨出舒適圈開始將想闡述的理念以文章形式分享給大眾,但我很害怕自己寫不好,幾經掙扎我找到了以下的方式幫助自己一步一步往目標前進。

  • 了解自己的舒適圈外需要克服的地方:

「害怕恐懼」寫文章,因為怕被人笑。從小作文寫不好,有被老師責罵的陰影。

  • 刻意練習很重要:

設立「小目標」:一周一篇小短文;怎麼做?研究其它部落客的文章內容;去上寫文章技能的課程,學會如何寫文章。慢慢有手感後再增加到一周兩篇。

  •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一步步的積累:

要擴展舒適圈,就要去面對自己不夠好的那一面。因為有「偶包」,總是對自己的文章沒有自信,害怕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最大的恐懼來自於未知,透過學習不斷的成長,就能克服它。

所以,要用策略和方法去跨出你的舒適圈。Again,Just Do It. Never Too Late.

Photo Credit:STOP THINKING! JUST "DO" | BENEDICT CUMBERBATCH BEST SPEECHES - YouTub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1.7K會員
550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04/30
當你總是壓抑情緒、拚命扮演「好人」,其實可能只是害怕變成那個曾讓你受傷的人。情緒不是敵人,它是提醒你該設下界線、保護自己的訊號。學會覺察、轉譯、表達情緒,不只讓你活得更輕鬆,也能讓職場關係更健康。你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用壓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Thumbnail
2025/04/30
當你總是壓抑情緒、拚命扮演「好人」,其實可能只是害怕變成那個曾讓你受傷的人。情緒不是敵人,它是提醒你該設下界線、保護自己的訊號。學會覺察、轉譯、表達情緒,不只讓你活得更輕鬆,也能讓職場關係更健康。你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用壓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Thumbnail
2025/04/29
即使再努力,我們也常忘了問自己一句:「我,好不好?」在職場上,許多人總把自我價值綁在表現上,卻忽略了溫柔對待自己的重要。其實,真正的成熟,不是永無止境地追求更好,而是願意在每個努力之後,對自己說:「其實這樣,已經夠好了。」
Thumbnail
2025/04/29
即使再努力,我們也常忘了問自己一句:「我,好不好?」在職場上,許多人總把自我價值綁在表現上,卻忽略了溫柔對待自己的重要。其實,真正的成熟,不是永無止境地追求更好,而是願意在每個努力之後,對自己說:「其實這樣,已經夠好了。」
Thumbnail
2025/04/28
在人生與職場中,我們常以為自己「沒有選擇」,卻忽略了——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選擇仍然存在。承認自己的選擇,並不是責怪自己,而是重新取回對生命的主導權。停止自我批評,理解每一個選擇背後的勇氣與努力,才能真正擁抱自己,走向更自由、有力量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28
在人生與職場中,我們常以為自己「沒有選擇」,卻忽略了——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選擇仍然存在。承認自己的選擇,並不是責怪自己,而是重新取回對生命的主導權。停止自我批評,理解每一個選擇背後的勇氣與努力,才能真正擁抱自己,走向更自由、有力量的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舒適圈是指人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常常採取的舒適、安逸和熟悉的環境和方式。在這個舒適圈裡,人們習慣於重複和保持現狀,很少去嘗試新的挑戰和冒險。然而,如果我們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就很難發現自己的潛力和可能性。只有跨出舒適圈,才能探索更廣闊的天地,讓自己成長和進步。 跨出舒適圈的重要性 首先,跨出舒
Thumbnail
舒適圈是指人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常常採取的舒適、安逸和熟悉的環境和方式。在這個舒適圈裡,人們習慣於重複和保持現狀,很少去嘗試新的挑戰和冒險。然而,如果我們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就很難發現自己的潛力和可能性。只有跨出舒適圈,才能探索更廣闊的天地,讓自己成長和進步。 跨出舒適圈的重要性 首先,跨出舒
Thumbnail
鼓勵人們勇敢跨出舒適圈,應該是現在很常碰到的課題,但是到底怎樣才算是跨出舒適圈,恐怕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樣。很多人會安於現狀不願意改變,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沒有勇氣,畢竟要跨出原本的舒服圈子,到一個不太舒服的環境,總是會有一點壓力要承擔。
Thumbnail
鼓勵人們勇敢跨出舒適圈,應該是現在很常碰到的課題,但是到底怎樣才算是跨出舒適圈,恐怕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樣。很多人會安於現狀不願意改變,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沒有勇氣,畢竟要跨出原本的舒服圈子,到一個不太舒服的環境,總是會有一點壓力要承擔。
Thumbnail
我們總說要脫離舒適圈,但得出的通常都是「出國看看」、「把英文學好」這類狹隘的結論。
Thumbnail
我們總說要脫離舒適圈,但得出的通常都是「出國看看」、「把英文學好」這類狹隘的結論。
Thumbnail
那一天,剛好看到一則推文,標示出來了舒適圈跟潛力區的概念,讓我回想到關於舒適圈,過去我花了蠻長一段時間去理解這個議題。然後我才發現,其實跳脫舒適圈並不適用大多數的人。
Thumbnail
那一天,剛好看到一則推文,標示出來了舒適圈跟潛力區的概念,讓我回想到關於舒適圈,過去我花了蠻長一段時間去理解這個議題。然後我才發現,其實跳脫舒適圈並不適用大多數的人。
Thumbnail
當我們走出舒適圈,面對不熟悉的環境與挑戰,會感受不舒服,本能地想要退回去。而成長最大的障礙,就是被舒適圈綁住了,在舒適圈可以避開挫折與挑戰,但是也會錯過讓自己成長的機會。 如果想要破解這種不安的感覺,可以參考以下的方法
Thumbnail
當我們走出舒適圈,面對不熟悉的環境與挑戰,會感受不舒服,本能地想要退回去。而成長最大的障礙,就是被舒適圈綁住了,在舒適圈可以避開挫折與挑戰,但是也會錯過讓自己成長的機會。 如果想要破解這種不安的感覺,可以參考以下的方法
Thumbnail
YC前陣子讀了一篇文章,內容中鼓勵大家要勇於跳脫舒適圈,才能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多火花。讀完後,我完全不反對這位作者的觀點,確實離開熟悉的環境,有機會帶來生活上甚至是心靈上的成長,但此時我的腦海中卻浮現一些疑問: 「跳脫舒適圈真的能夠提升自我嗎?」 「有機會成長,卻不是一定?」 謝謝!
Thumbnail
YC前陣子讀了一篇文章,內容中鼓勵大家要勇於跳脫舒適圈,才能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多火花。讀完後,我完全不反對這位作者的觀點,確實離開熟悉的環境,有機會帶來生活上甚至是心靈上的成長,但此時我的腦海中卻浮現一些疑問: 「跳脫舒適圈真的能夠提升自我嗎?」 「有機會成長,卻不是一定?」 謝謝!
Thumbnail
成功,不只建立在你有多麼勤奮努力,更多的是你如何與害怕、恐懼的情緒共處。 這其實是個可以刻意練習、培養的技能,而不只是人格特質。沒人教你該如何學習消化它,學校教授也只告訴你,你還不夠努力、你還不夠用功,再努力一點、再用功一些。
Thumbnail
成功,不只建立在你有多麼勤奮努力,更多的是你如何與害怕、恐懼的情緒共處。 這其實是個可以刻意練習、培養的技能,而不只是人格特質。沒人教你該如何學習消化它,學校教授也只告訴你,你還不夠努力、你還不夠用功,再努力一點、再用功一些。
Thumbnail
最近在整理職涯諮詢的案例,發現「諮詢時激動,諮詢後感動,然後就不動」。問題原因之一是:跨不出舒適圈
Thumbnail
最近在整理職涯諮詢的案例,發現「諮詢時激動,諮詢後感動,然後就不動」。問題原因之一是:跨不出舒適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