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生活紀錄:勇敢跨出舒適圈,讓自己的成長更加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的粉絲專頁https://reurl.cc/kqgLdb 歡迎按讚加入追蹤
鼓勵人們勇敢跨出舒適圈,應該是現在很常碰到的課題,但是到底怎樣才算是跨出舒適圈,恐怕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樣。很多人會安於現狀不願意改變,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沒有勇氣,畢竟要跨出原本的舒服圈子,到一個不太舒服的環境,總是會有一點壓力要承擔。
但是不可否認,到一個不太舒服的圈子,必須要重新適應、學習、融入,不僅要花費時間體力,還要面臨到能否成功適應的問題。先不管能否成功,我覺得至少有試過,就會有所得到。
今天聽于為暢老師的Podcast「暢學宇宙」第119集:「如何跨出舒適圈?」,老師融合自己的例子,歸納出五點,並且根據這五點,提出一些可行的具體方案。因為我自己對這樣的主題也是概念模糊,因此于為暢老師的這集內容,給了一些可以參考的方向。大家也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到!

(1)搬到一個新的城市或新的國家

這是比較激進一點的做法,老師在13歲出國當了留學生,雖然對他衝擊滿大,但是也是成長最多的。首先就是學會了英文,有了外語能力加持,變得比較有自信,也比較敢於接受不一樣的事情。因此老師很鼓勵大家可以出國留學,或是旅居一陣子,因為到了陌生環境,就必須強迫自己去適應,無論是語言、思想或是文化,也才會加速自己的成長。

(2)換一份工作或是創業

除非是被老闆炒魷魚的,否則老師並不會認為年輕人換工作頻繁是壞事,因為常換工作,有時候是代表有努力找尋心之所向,有幫助更認識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且也可以學習新的產業能力或知識,甚至有幫助未來自行創業。由上班跨足創業,才是離開舒適圈,因為一切從零開始,為自己的夢想奮鬥,生活肯定比上班還要精彩。

(3)去面對人群,上台演講!

人和人的互動,是人類生存的意義,也是我們任何情緒的來源。所以很多人害怕被批評,因此選擇窩在個人舒適空間,形式也比較保守。但在這個網路世代,老師還是鼓勵大家,要跨出舒適圈的方法之一,就是強迫自己走出來,向人群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

(4)去主動認識有趣的人

這個部分,老師一直強調「主動」,要去認識別人,自己要先付出,像是看墮對方的書籍、上過課程,或是聽過演講等等,要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誠意,用自己相同經歷去和對方產生連結,這樣理念類似,才會產生共鳴。在這裡老師特別講到一個重點,那就是,人只會跟自己差不多級別的人談得來,如果對方是級別比較高的,那自己就要先升級!雖然有點現實,但也滿實際的!

(5)放下舊有思想

有時候外在的世界在更新,但是內在的思想卻跟不上,因為有時候要放下自己的舊思想,就等同於承認過去的自己是錯誤的,很多人不願意。但是如果無法更新思想,那也會造成行為跟不上,也不是件好事。因此,請努力說服自己,讓大腦持續保持在最新版本,與世界同步!
最後,于為暢老師根據上述5點,提供給大家一些可行的方案,分別如下:
(1)多旅行,特別是沒去的景點、城市、國家。
(2)多參加社交活動、上台演講說話,用podcast、youtube也可以。
(3)多去嘗試新的工作、新的職責、新的領域、新的產業。
(4)多嘗試創業,失敗再找機會再試一次。
(5)多去創作,把想法傳遞出去。
(6)多公開分享生活和理念,吸引有共鳴的人。
(7)多主動認識你感興趣的人,但不要高攀而是同級交流。
(8)多學習不同技能,組合成自己的最新招式。
(9)多吸收最新資訊,嘗試理解流行和趨勢。
(10)多挑戰自己的既有觀念,更新自己的思維邏輯。
關於老師提出的那5點,最讓我有感的,就是第1點。我想起我千里迢迢到台北念大學,那4年的衝擊,真的是影響我很多,從剛開始的不適應,覺得周圍同學都比自己厲害,但是轉個念,用開放的心去嘗試每一件事情,也成長了很多。因此,很多學生在填選大學的時候,如果可以,我都滿鼓勵可以到台北看一看,去感受一下衝擊,那將會成為自已成長的養分。
你也是個想要嘗試跨出舒適圈,但是又找不到方法的人嗎?不如就參考于為暢老師提供的那10項具體可行的方法,讓我們一起加油,勇敢跨出去,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會員
293內容數
寫作是需要長時間訓練,希望用這個方式,建立每天良好的寫作習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徐曉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想要來分享Dr. Selena楊倩琳老師的Podcast,這一集是2022/07/29的節目:「小資必學:時間管理黃金7秘訣!」。在這集中她特別強調,無論職場或人生,時間都是最珍貴的資產,我們要把時間當作是身上最寶貴的財富,浪費時間,就是浪費自己的財富!
既然ChatGPT可以代替創作者去搜集知識點,那我們身為創作者,就必須為自己的生命創造更多的故事,去體驗世界上的事情,這樣我們才有更多靈感來源。知識無限,生命有限,因此把握有限生命,去體驗世界,創造更多與人的互動,讓生命故事更多彩,而不是只追求知識累積。
回到閱讀這件事情上,我也必須要重新去看待「書籍」這項物品。因為出了社會之後,閱讀這件事不是為了要應付考試,也沒有比賽,而是應該要解決生活中的事情,所以書籍應該是「為我所用」,因此寫重點、貼標籤在書上,其實就是建立「自己的資料庫」,以方便隨時可以提取使用。
當初在設定這個目標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很困難,因為我看到很多人也是每天寫文章。但是實際上在執行的時候,還真的會遇到寫不出來的情形。於是參考了歐陽老師的方法,大致把文章分為三種,分別是工作專業教學文章、日常分享文章,以及閱讀心得文章。想要日更文章,也可以參考這三個方向,每天應該都會有題材可以書寫。
因為在大量日常練習的過程,我們會去修正,我們文章會隨著時間,影響力會逐漸發酵,會變得更有價值。就像那些金牌的奧運選手,絕對不是一夕成名,他們背後絕對付出好幾年的辛苦練習。所以,如果我們要成為金牌的寫作者,也應該如此,維持每天一定程度的練習,持續一段長久的時間。
自從出社會上班後,其實生活圈就可能會限縮。除此之外,周圍相處的人都是同樣職業,彼此話題一樣,就很難激盪出很棒的創意點子。所以,跟不同的領域互相學習,是激發創意的好辦法!這世界可以學習的事情太多了,多方去涉獵,有助於開拓自己的眼界,激發不同的思維。
今天想要來分享Dr. Selena楊倩琳老師的Podcast,這一集是2022/07/29的節目:「小資必學:時間管理黃金7秘訣!」。在這集中她特別強調,無論職場或人生,時間都是最珍貴的資產,我們要把時間當作是身上最寶貴的財富,浪費時間,就是浪費自己的財富!
既然ChatGPT可以代替創作者去搜集知識點,那我們身為創作者,就必須為自己的生命創造更多的故事,去體驗世界上的事情,這樣我們才有更多靈感來源。知識無限,生命有限,因此把握有限生命,去體驗世界,創造更多與人的互動,讓生命故事更多彩,而不是只追求知識累積。
回到閱讀這件事情上,我也必須要重新去看待「書籍」這項物品。因為出了社會之後,閱讀這件事不是為了要應付考試,也沒有比賽,而是應該要解決生活中的事情,所以書籍應該是「為我所用」,因此寫重點、貼標籤在書上,其實就是建立「自己的資料庫」,以方便隨時可以提取使用。
當初在設定這個目標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很困難,因為我看到很多人也是每天寫文章。但是實際上在執行的時候,還真的會遇到寫不出來的情形。於是參考了歐陽老師的方法,大致把文章分為三種,分別是工作專業教學文章、日常分享文章,以及閱讀心得文章。想要日更文章,也可以參考這三個方向,每天應該都會有題材可以書寫。
因為在大量日常練習的過程,我們會去修正,我們文章會隨著時間,影響力會逐漸發酵,會變得更有價值。就像那些金牌的奧運選手,絕對不是一夕成名,他們背後絕對付出好幾年的辛苦練習。所以,如果我們要成為金牌的寫作者,也應該如此,維持每天一定程度的練習,持續一段長久的時間。
自從出社會上班後,其實生活圈就可能會限縮。除此之外,周圍相處的人都是同樣職業,彼此話題一樣,就很難激盪出很棒的創意點子。所以,跟不同的領域互相學習,是激發創意的好辦法!這世界可以學習的事情太多了,多方去涉獵,有助於開拓自己的眼界,激發不同的思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是不是常聽到這句話:「想成長,就得跳出舒適圈!」說得好像一腳踏出去,就能瞬間變成超級成功人士似的。但,真的如此嗎?先別急著往外衝,讓我們用逆向思維來看看,或許成長不一定非得逼自己冒險,在安全感中實現蛻變,或許才是更可持續的方式。
Thumbnail
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不舒服的舒適圈中,因為怕改變而忍耐。文章探討了舒適圈的概念,並提供了幾種擴大舒適圈的方式,如學習新技能、提升自信以及勇敢面對他人的看法。改變並不容易,但若能增加選擇性和抗壓性,將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自由。本文旨在鼓勵讀者認識到改變的重要性,並勇於追求自己的內心渴望。
Thumbnail
擴大舒適圈是指挑戰和超越自己熟悉和舒適的範圍,去嘗試新的事物、學習新技能、迎接新的挑戰。這種行為可以促進個人成長,增強自信,提升適應能力。為了擴大自己的舒適圈,可以設定目標、逐步進行、接受失敗、尋求支持,並保持開放心態。這將有助於個人和職業發展,帶來豐富的回報和無限的可能性。
Thumbnail
生活在舒適圈中讓我們感到安全,但真正的成長卻在於勇敢跨出這個圈子。這篇文章鼓勵讀者挑戰自我,探索未知,從中發現潛力和人生的樂趣。每一次挑戰都是自我成長的機會,透過面對困難,我們能吸取寶貴的經驗,逐步拓展視野,讓生活更加精彩。
Thumbnail
不是離開舒適圈,而是擴大舒適圈 很多自我成長的課程,都要要你離開舒適圈。 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這篇文章整理了一些思維上的轉換方式。幫助你能更加相信你所接收的資訊喔。
Thumbnail
生活上很多時候感到停滯不前,我們會萌生出是否該「跳脫舒適圈」的急迫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走了一條跟同儕不一樣的路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與眾不同。有時候以為進去一個很艱困的環境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該怎麼評估新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還是只是為跳而跳呢?
跳脫舒適圈會經歷三件事:測試自己的性格、跨越恐懼、從眾人的檢視中培養出超然的態度。 踏出這一步,才可能取得晉級
Thumbnail
你是不是常聽到這句話:「想成長,就得跳出舒適圈!」說得好像一腳踏出去,就能瞬間變成超級成功人士似的。但,真的如此嗎?先別急著往外衝,讓我們用逆向思維來看看,或許成長不一定非得逼自己冒險,在安全感中實現蛻變,或許才是更可持續的方式。
Thumbnail
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不舒服的舒適圈中,因為怕改變而忍耐。文章探討了舒適圈的概念,並提供了幾種擴大舒適圈的方式,如學習新技能、提升自信以及勇敢面對他人的看法。改變並不容易,但若能增加選擇性和抗壓性,將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自由。本文旨在鼓勵讀者認識到改變的重要性,並勇於追求自己的內心渴望。
Thumbnail
擴大舒適圈是指挑戰和超越自己熟悉和舒適的範圍,去嘗試新的事物、學習新技能、迎接新的挑戰。這種行為可以促進個人成長,增強自信,提升適應能力。為了擴大自己的舒適圈,可以設定目標、逐步進行、接受失敗、尋求支持,並保持開放心態。這將有助於個人和職業發展,帶來豐富的回報和無限的可能性。
Thumbnail
生活在舒適圈中讓我們感到安全,但真正的成長卻在於勇敢跨出這個圈子。這篇文章鼓勵讀者挑戰自我,探索未知,從中發現潛力和人生的樂趣。每一次挑戰都是自我成長的機會,透過面對困難,我們能吸取寶貴的經驗,逐步拓展視野,讓生活更加精彩。
Thumbnail
不是離開舒適圈,而是擴大舒適圈 很多自我成長的課程,都要要你離開舒適圈。 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這篇文章整理了一些思維上的轉換方式。幫助你能更加相信你所接收的資訊喔。
Thumbnail
生活上很多時候感到停滯不前,我們會萌生出是否該「跳脫舒適圈」的急迫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走了一條跟同儕不一樣的路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與眾不同。有時候以為進去一個很艱困的環境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該怎麼評估新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還是只是為跳而跳呢?
跳脫舒適圈會經歷三件事:測試自己的性格、跨越恐懼、從眾人的檢視中培養出超然的態度。 踏出這一步,才可能取得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