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范琪斐在報導邪教視頻的最後提到:人為什麼會加入邪教?她的說詞是因為「寂寞」。我一下子想起了年青時曾經讀過的一位旅美作家寫的關於"寂寞"的文章,印象極為深刻,但已忘了叫做什麼名字,只知道作者寫了好幾本旅外感觸的書籍,當時極受歡迎,文章的名稱好像是叫"寂寞……”

用”寂寞”來查找網路,結果出來的是田馥甄的[寂寞寂寞就好 Leave Me Alone],聽聽看吧。


尋找從前印象

是「寂寞的長廊」嗎?結果出來的是可以購買的照片,以及博客來網站上,節錄自廖玉蕙所著<長廊的腳步聲>的章節,

接住受苦的靈魂:親愛的,我知道你的痛!>點進去一看,內容是:廖玉蕙的學生寫信給她,說自己想嘗試著寫作來打發時間,請教老師是否可行,並希望老師給予指導。信中也提到他住的地方「…很寬闊,走廊很長很黑,像走不完的路」…後來才知該生的信是從精神病院中寄出的。想到這名受精神官能失常的學生,「在走不完闃黑長廊的憂思中,向我伸出求援的雙手,做為老師的我,可以用怎樣的方式來對待他呢?」(之後是作者憶起教過的幾名精神官能有障礙的學生,她與他們的短暫互動,以及她的感觸和傷感。她遙想著曾有過師生情緣的學生,孤獨的走在漫長又寂寞的長廊上……)

是劉大杰?

是否姓劉?打上"劉"字後"劉大杰"的名字突然出現腦中,可惜不是,原來他是《中國文學發展史》的作者,當年從該書中初步了解中國文學從古至今的發展狀況,書中選取的詩人和詩詞,當年曾用心背過一些……

對了,是陳之藩!

算了,暫時放下,或許…突然想到了是陳之藩,一查,果然。網路上可以查到他寫的文章,我印象深刻的那篇名章叫《寂寞的畫廊》,一個離鄉背井的中國高才生獨自去美國留學,學成後自個兒留在美國任教。工作之餘,這個寂寞的人,用寂寞的筆,寫著描述寂寞的文章,該文之所以令人印象深,乃因他提到他住在一棟有六、七個房間,其裝修和設備均可窺見往日富裕、高貴和美滿生活的—目前只剩老太太居住的—房子裡,老太太的子女都有不錯的成就,但鮮少看到他們的踪影,老太太每天唸叼一遍他們的成就,也間接的唸叼著她的寂寞……。當年覺得老太太好幸福也好可憐,然而未曾想到數十年後的台灣社會也會變成跟她一樣,一大堆的老先生或老太太—一個人或兩個人—孤獨的住在兒女離去後的,看來寬大的屋子,裡面擺滿了昔日的回憶,然後出外炫耀著兒女的成就,入內則只能舔舐著自己的寂寞……

 寂寞是入邪教之因,但......

范琪斐的視頻中認為"寂寞"是正常人會誤入邪教的主因,並認為如能加強批判性思維能力,就可減少或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個人則認為前者屬情感層面,與後者的認知層面,二者根本風馬牛不相及。只要人們覺得寂寞—沒人在意,沒人理會—那麼就算你有強而有力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還是有進入邪教的可能。(因為你會希望有人在意,有人理會,不是嗎?而所謂的邪教就是有可能讓你感覺到你被認同,你被關懷,從而讓你心甘情願的接受擺佈。)

問題是:現今這個變化快,壓力大,情感虛的世上,還有不覺得寂寞的人嗎?

寂寞的畫廊:https://www.cksh.tp.edu.tw/wp-content/uploads/doc/cg255/%E9%99%B3%E4%B9%8B%E8%97%A9-%E5%AF%82%E5%AF%9E%E7%9A%84%E7%95%AB%E5%BB%8A.pdf

廖玉蕙https://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879876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QAnon 【TODAY 看世界】8月22日上傳的視頻,題目是:《美國政治邪教JFK-QAnon新教主只有13歲! 宣布「吸收更多小孩」成為教徒 QAnon到底在信奉什麼?》。觀看者已達近15萬人次。QAnon是美國極右翼的陰謀論團體,該團體的支持者,信奉教主Michael Protzman的說詞
把普通的工作做到極緻 前言  201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在頒發<專業精神獎>時,出現成立三十六年以來最離奇轟動的一幕,《她一出場,香港影壇全體起立!劉德華為她月臺,成龍彎腰為她頒獎,掌聲雷動整整3分鐘!》(這是該視頻的名稱,對照現場,也是真實的寫照。)而且,如果細看視頻,可以發現幾乎每
轉個角度,換個說法,就是海闊天空 前言 友人來訪,提及兩件令他耿耿於懷,且憤憤不平的事端。其一是妻兒枉顧他的需求,執意購買他認為浪費且不需的鞋。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妻兒看他鞋子老舊,而且經常走路,所以想幫他買雙較好的鞋子,可是他認為只是走個路,平常的氣墊鞋就很好了。可是妻兒竟然枉顧他的需求,執意幫
你會對過往的不幸憤憤不平,而且念念不忘嗎? 說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故事 有個清晨,我騎上腳踏車出去繞繞,沒騎多久,竟碰上一隻惡犬,不知何故,一直在車旁狂吠做出欲攻撃貌,怎麼揮,怎麼趕,怎麼叫都沒用。停下腳踏車,準備找個工具,牠突然往前咬了一口,被踢之後,才悻悻然離去。我一時愣住了,不知怎麼辦
成為自己的主人 前言 山道猴子為了尋求他人(含女友和同儕)和群體(含社交媒體和車圈)的認同,啥都不顧了。借貸去買車,騎車,修車,改車…擺闊,吹噓,耍帥…,最後在跑山尬車時不幸身亡。 尋求認同重要嗎? 尋求認同有這麼重要嗎?想起了《終於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那本書。是的,必得經歷過一段希望能
前文提及「山道猴子的一生」這個上下兩集的短視頻,竟然在短短一個月之內獲得超過1200萬的點閱率。故事其實很簡單,一個在超商工作的年輕人,為了得到認同,超額借貸,購買重機並花巨資改裝,在女友前裝闊,對同儕吹噓,極端在意社交媒體上的點”讚"數。最後女友移情別戀,友情決裂,債務無力償還,於一次跑山尬車時撞
QAnon 【TODAY 看世界】8月22日上傳的視頻,題目是:《美國政治邪教JFK-QAnon新教主只有13歲! 宣布「吸收更多小孩」成為教徒 QAnon到底在信奉什麼?》。觀看者已達近15萬人次。QAnon是美國極右翼的陰謀論團體,該團體的支持者,信奉教主Michael Protzman的說詞
把普通的工作做到極緻 前言  201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在頒發<專業精神獎>時,出現成立三十六年以來最離奇轟動的一幕,《她一出場,香港影壇全體起立!劉德華為她月臺,成龍彎腰為她頒獎,掌聲雷動整整3分鐘!》(這是該視頻的名稱,對照現場,也是真實的寫照。)而且,如果細看視頻,可以發現幾乎每
轉個角度,換個說法,就是海闊天空 前言 友人來訪,提及兩件令他耿耿於懷,且憤憤不平的事端。其一是妻兒枉顧他的需求,執意購買他認為浪費且不需的鞋。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妻兒看他鞋子老舊,而且經常走路,所以想幫他買雙較好的鞋子,可是他認為只是走個路,平常的氣墊鞋就很好了。可是妻兒竟然枉顧他的需求,執意幫
你會對過往的不幸憤憤不平,而且念念不忘嗎? 說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故事 有個清晨,我騎上腳踏車出去繞繞,沒騎多久,竟碰上一隻惡犬,不知何故,一直在車旁狂吠做出欲攻撃貌,怎麼揮,怎麼趕,怎麼叫都沒用。停下腳踏車,準備找個工具,牠突然往前咬了一口,被踢之後,才悻悻然離去。我一時愣住了,不知怎麼辦
成為自己的主人 前言 山道猴子為了尋求他人(含女友和同儕)和群體(含社交媒體和車圈)的認同,啥都不顧了。借貸去買車,騎車,修車,改車…擺闊,吹噓,耍帥…,最後在跑山尬車時不幸身亡。 尋求認同重要嗎? 尋求認同有這麼重要嗎?想起了《終於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那本書。是的,必得經歷過一段希望能
前文提及「山道猴子的一生」這個上下兩集的短視頻,竟然在短短一個月之內獲得超過1200萬的點閱率。故事其實很簡單,一個在超商工作的年輕人,為了得到認同,超額借貸,購買重機並花巨資改裝,在女友前裝闊,對同儕吹噓,極端在意社交媒體上的點”讚"數。最後女友移情別戀,友情決裂,債務無力償還,於一次跑山尬車時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上回說到,元生看著聖手與藥彌陀離去,便與無芳回到房內,看著空蕩蕩的通鋪上,只睡著蓮末子,元生不由自主地說到:「也許寂寞就是這種感覺吧?想來蓮末子才小小年紀,就不知經歷了多少次,真是讓人心疼。」無芳回到:「過去的都讓他過去吧,至少她現在遇上了你,遇上了我們呀!要是她以後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愛人了,會寂寞
Thumbnail
你曾經聽過 「解離」狀態嗎? 解離是人在壓力過大時,出於對自我的保護,會感覺到靈魂脫離了身軀,自己彷彿不是身處在這個世界,用第三者的角度來旁觀自己的一種狀態。上次接觸過這種主題的閱讀,是在林奕含所著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故事中的女主也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以一句「溫良恭儉讓」主導全書節奏,如同
Thumbnail
▓這篇一開始講到佛教、宗教,我忍不住要先講一下   我看到的宗教寫的、說的好像是在貶抑愛情、情慾,告訴人們那些不重要,要轉而向比較高級的、高階的、有意義的,屬於靈性或靈魂的追求。   如果失戀人碰到她可以接受的師父,或精神上的帶領人的話,就在他的帶領下,不再追求愛情,轉而做別的修鍊了。這我非
這是一篇關於尋找醫治孤寂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孤寂中的感受和尋找解脫的心路歷程。他提到孤寂對心靈帶來的影響,並且希望透過宗教的力量找到醫治。
Thumbnail
「逍遙園」一名有著兩種說法,一為出自釋迦牟尼的偈語:「被無明汙染的人是愚人,斷除煩惱的人是智者;有我、法二執者沉溺在生死海,證緣起性空者解脫在逍遙園。」指的是「解脫」之意,二則為反映出大谷光瑞渴望自由奔放的生活,過著絕對自由、不被世俗事物束縛,所以稱為逍遙園。
Thumbnail
贈內人 唐代張祜 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鷺窠。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張祜的《贈內人》,描寫了一位宮女在宮中寂寞孤獨的生活。禁門,皇宮的門禁森嚴;宮樹,宮中的樹木;月痕,月光照在樹上的影子。這兩句寫出宮女在宮中幽閉的生活,她只能在夜晚偷偷地透過禁門,看著月光在
除了宗憲,我也有傳到其他的靈女。 沙希是我第一位傳到的靈女,她是我在汀洲街金石堂門口傳到的靈女。那時為了要衝目標,我來到台大跟一些姐妹們一起傳教;我們都會找一些有人會停留的地方做問卷,然然後跟填寫問卷的人聊一下天,並且邀請他們來我們教育中心看影片或是參加一些教會的團康活動。 現在看來好像是蠻無聊
Thumbnail
就像是一封獻給徬徨之人的溫柔情書,若玗在這首遲了將近十年的曲子中,向我們袒露了她的軟肋。若玗說,身為這個世代的鋼琴家,不論是來自外界的聲音要自己和主流靠攏、或是要在社群媒體獲得流量,這些都讓人身心俱疲。
Thumbnail
老法師說,天堂很寬敞,因為人少,走來走去都碰不到,相對的,地獄場場爆滿,像人間的夜市,黑壓壓一片。老法師說,因為造善業的人少,造惡業的人多,造善業要有慈悲心,要能捨,現代人捨不出去,只想從別人那邊得,得不到就起邪念,偷搶拐騙,造成受害人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那個果報《地藏經》寫得非常清楚。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上回說到,元生看著聖手與藥彌陀離去,便與無芳回到房內,看著空蕩蕩的通鋪上,只睡著蓮末子,元生不由自主地說到:「也許寂寞就是這種感覺吧?想來蓮末子才小小年紀,就不知經歷了多少次,真是讓人心疼。」無芳回到:「過去的都讓他過去吧,至少她現在遇上了你,遇上了我們呀!要是她以後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愛人了,會寂寞
Thumbnail
你曾經聽過 「解離」狀態嗎? 解離是人在壓力過大時,出於對自我的保護,會感覺到靈魂脫離了身軀,自己彷彿不是身處在這個世界,用第三者的角度來旁觀自己的一種狀態。上次接觸過這種主題的閱讀,是在林奕含所著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故事中的女主也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以一句「溫良恭儉讓」主導全書節奏,如同
Thumbnail
▓這篇一開始講到佛教、宗教,我忍不住要先講一下   我看到的宗教寫的、說的好像是在貶抑愛情、情慾,告訴人們那些不重要,要轉而向比較高級的、高階的、有意義的,屬於靈性或靈魂的追求。   如果失戀人碰到她可以接受的師父,或精神上的帶領人的話,就在他的帶領下,不再追求愛情,轉而做別的修鍊了。這我非
這是一篇關於尋找醫治孤寂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孤寂中的感受和尋找解脫的心路歷程。他提到孤寂對心靈帶來的影響,並且希望透過宗教的力量找到醫治。
Thumbnail
「逍遙園」一名有著兩種說法,一為出自釋迦牟尼的偈語:「被無明汙染的人是愚人,斷除煩惱的人是智者;有我、法二執者沉溺在生死海,證緣起性空者解脫在逍遙園。」指的是「解脫」之意,二則為反映出大谷光瑞渴望自由奔放的生活,過著絕對自由、不被世俗事物束縛,所以稱為逍遙園。
Thumbnail
贈內人 唐代張祜 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鷺窠。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張祜的《贈內人》,描寫了一位宮女在宮中寂寞孤獨的生活。禁門,皇宮的門禁森嚴;宮樹,宮中的樹木;月痕,月光照在樹上的影子。這兩句寫出宮女在宮中幽閉的生活,她只能在夜晚偷偷地透過禁門,看著月光在
除了宗憲,我也有傳到其他的靈女。 沙希是我第一位傳到的靈女,她是我在汀洲街金石堂門口傳到的靈女。那時為了要衝目標,我來到台大跟一些姐妹們一起傳教;我們都會找一些有人會停留的地方做問卷,然然後跟填寫問卷的人聊一下天,並且邀請他們來我們教育中心看影片或是參加一些教會的團康活動。 現在看來好像是蠻無聊
Thumbnail
就像是一封獻給徬徨之人的溫柔情書,若玗在這首遲了將近十年的曲子中,向我們袒露了她的軟肋。若玗說,身為這個世代的鋼琴家,不論是來自外界的聲音要自己和主流靠攏、或是要在社群媒體獲得流量,這些都讓人身心俱疲。
Thumbnail
老法師說,天堂很寬敞,因為人少,走來走去都碰不到,相對的,地獄場場爆滿,像人間的夜市,黑壓壓一片。老法師說,因為造善業的人少,造惡業的人多,造善業要有慈悲心,要能捨,現代人捨不出去,只想從別人那邊得,得不到就起邪念,偷搶拐騙,造成受害人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那個果報《地藏經》寫得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