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琪斐在報導邪教視頻的最後提到:人為什麼會加入邪教?她的說詞是因為「寂寞」。我一下子想起了年青時曾經讀過的一位旅美作家寫的關於"寂寞"的文章,印象極為深刻,但已忘了叫做什麼名字,只知道作者寫了好幾本旅外感觸的書籍,當時極受歡迎,文章的名稱好像是叫"寂寞……”
用”寂寞”來查找網路,結果出來的是田馥甄的[寂寞寂寞就好 Leave Me Alone],聽聽看吧。
尋找從前印象
是「寂寞的長廊」嗎?結果出來的是可以購買的照片,以及博客來網站上,節錄自廖玉蕙所著<長廊的腳步聲>的章節,
<接住受苦的靈魂:親愛的,我知道你的痛!>點進去一看,內容是:廖玉蕙的學生寫信給她,說自己想嘗試著寫作來打發時間,請教老師是否可行,並希望老師給予指導。信中也提到他住的地方「…很寬闊,走廊很長很黑,像走不完的路」…後來才知該生的信是從精神病院中寄出的。想到這名受精神官能失常的學生,「在走不完闃黑長廊的憂思中,向我伸出求援的雙手,做為老師的我,可以用怎樣的方式來對待他呢?」(之後是作者憶起教過的幾名精神官能有障礙的學生,她與他們的短暫互動,以及她的感觸和傷感。她遙想著曾有過師生情緣的學生,孤獨的走在漫長又寂寞的長廊上……)
是否姓劉?打上"劉"字後"劉大杰"的名字突然出現腦中,可惜不是,原來他是《中國文學發展史》的作者,當年從該書中初步了解中國文學從古至今的發展狀況,書中選取的詩人和詩詞,當年曾用心背過一些……
算了,暫時放下,或許…突然想到了是陳之藩,一查,果然。網路上可以查到他寫的文章,我印象深刻的那篇名章叫《寂寞的畫廊》,一個離鄉背井的中國高才生獨自去美國留學,學成後自個兒留在美國任教。工作之餘,這個寂寞的人,用寂寞的筆,寫著描述寂寞的文章,該文之所以令人印象深,乃因他提到他住在一棟有六、七個房間,其裝修和設備均可窺見往日富裕、高貴和美滿生活的—目前只剩老太太居住的—房子裡,老太太的子女都有不錯的成就,但鮮少看到他們的踪影,老太太每天唸叼一遍他們的成就,也間接的唸叼著她的寂寞……。當年覺得老太太好幸福也好可憐,然而未曾想到數十年後的台灣社會也會變成跟她一樣,一大堆的老先生或老太太—一個人或兩個人—孤獨的住在兒女離去後的,看來寬大的屋子,裡面擺滿了昔日的回憶,然後出外炫耀著兒女的成就,入內則只能舔舐著自己的寂寞……
范琪斐的視頻中認為"寂寞"是正常人會誤入邪教的主因,並認為如能加強批判性思維能力,就可減少或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個人則認為前者屬情感層面,與後者的認知層面,二者根本風馬牛不相及。只要人們覺得寂寞—沒人在意,沒人理會—那麼就算你有強而有力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還是有進入邪教的可能。(因為你會希望有人在意,有人理會,不是嗎?而所謂的邪教就是有可能讓你感覺到你被認同,你被關懷,從而讓你心甘情願的接受擺佈。)
問題是:現今這個變化快,壓力大,情感虛的世上,還有不覺得寂寞的人嗎?
廖玉蕙https://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879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