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將面臨低碳燃料的短缺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根據DNV的新《2050年海運預測》,未來航運業可能會面臨難以獲得足夠的碳中和燃料供應的挑戰。

國際海事組織(IMO)於今年7月設定更嚴格的減碳目標,增加了法規壓力,包括更嚴格的減碳目標,這意味著航運業現在需要在2030年實現20%的排放減少,並在2050年前後實現淨零排放。

為了滿足預期的2030年每年1700萬噸石油需求量,海運業需要獲得預測的全球碳中和燃料供應的驚人30-40%。 DNV表示,船東必須專注於燃料之外,關注如何實現能源效率和減少碳排放。

"2020年代標誌著航運的關鍵十年。確保更環保的燃料供應至關重要。然而,僅專注於燃料可能會使我們分散注意力,無法在十年內產生影響,而雄心勃勃的未來宣言並不足夠。我們需要的是能夠減少排放的切實行動。能源效率措施可以實現減碳效果,從現在開始一直到2030年," DNV Maritime的首席執行官Knut Ørbeck-Nilssen表示。

raw-image

這份預測報告提供了一個關於航運減碳的一系列法規和驅動因素的最新概況,其中最重要的是新的IMO法規、將航運納入歐洲聯盟(EU)排放交易計劃以及即將來臨的全生命周期要求。這些法規將增加使用碳燃料的操作成本,鼓勵船東今天制定減少碳排放的計劃。

根據DNV的說法,該行業可以採用操作性的能源效率措施來克服減碳挑戰,例如空氣潤滑系統和風力輔助推進。後者已經安裝在28艘大型船舶上,迄今實現的燃料節省在5-9%之間。在現有船舶上進行後期改裝時,潛在的節省達到25%。空氣潤滑系統已經安裝或已訂購超過250艘船舶。

像船上碳捕獲和儲存以及核動力這樣的技術也可以應對可持續生物質和可再生電力的競爭。DNV的一項研究顯示,對於使用4000立方米二氧化碳儲存裝置的大型貨櫃船,船上碳捕獲在操作上是可行的,每次從亞洲到歐洲的航程中卸載二氧化碳兩次,每年捕獲70%的二氧化碳。至於核動力船舶,目前有160艘,主要用於海軍。

其他發現包括燃料技術轉型已經開始,一半訂購的噸位能夠使用LNG、LPG或甲醇的雙燃料引擎,而去年訂購的噸位中只有三分之一能夠使用。對於正在運營的船舶,現在有6.5%的噸位可以使用替代燃料,而去年只有5.5%。甲醇和LPG的使用也開始在統計數據中顯示,以及第一批使用氫燃料的新建造船舶。

此外,為了實現航運業的減碳,需要大量的碳中和燃料,而這些燃料的生產將是一個關鍵挑戰。目前,商船使用的燃料中,只有0.1%是生物燃料,而99.9%是化石燃料。

目前有幾個正在進行的氨燃料船示範項目,並且即將有一批氨燃料新訂單。


avatar-img
15會員
8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倍鋭領域 的其他內容
在替代燃料引擎市場的市佔率競爭日益激烈之際,WinGD新任CEO多米尼克·施奈特相信公司的研究投資將帶來決定性的影響。
過去幾個月,我們看到了無數有關野火和對陸地極端高溫的擔憂的標題。獲得較少曝光,但潛在影響同樣嚴重的是今年創下紀錄的海洋溫度上升。世界各地的海洋幾乎每週都在打破表面溫度紀錄。這種極高的溫度可能給航運路線和港口帶來極端天氣,並將使這一行業損失數十億美元。
中國完成了其首艘700TEU純電動貨櫃船的下水儀式。這艘船是為中遠重工所建造,目標是在整個長江地區使用電動船隻。這是計劃中建造的兩艘長江貨櫃船的第一艘。
巴拉德動力系統公司(Ballard Power Systems)已收到加拿大太平洋堪薩斯市(CPKC)的一筆訂單,為了擴大鐵路公司的氫動力鐵路機車計劃提供3.6兆瓦(MW)的燃料電池。
在商業船舶上使用核動力聽起來像是科幻情節,但這正是美國船級社(ABS)和Herbert Engineering(HEC)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的主題。
日本成立零排放船舶充電器推廣委員會,以促進標準化岸上供電站的廣泛使用。
在替代燃料引擎市場的市佔率競爭日益激烈之際,WinGD新任CEO多米尼克·施奈特相信公司的研究投資將帶來決定性的影響。
過去幾個月,我們看到了無數有關野火和對陸地極端高溫的擔憂的標題。獲得較少曝光,但潛在影響同樣嚴重的是今年創下紀錄的海洋溫度上升。世界各地的海洋幾乎每週都在打破表面溫度紀錄。這種極高的溫度可能給航運路線和港口帶來極端天氣,並將使這一行業損失數十億美元。
中國完成了其首艘700TEU純電動貨櫃船的下水儀式。這艘船是為中遠重工所建造,目標是在整個長江地區使用電動船隻。這是計劃中建造的兩艘長江貨櫃船的第一艘。
巴拉德動力系統公司(Ballard Power Systems)已收到加拿大太平洋堪薩斯市(CPKC)的一筆訂單,為了擴大鐵路公司的氫動力鐵路機車計劃提供3.6兆瓦(MW)的燃料電池。
在商業船舶上使用核動力聽起來像是科幻情節,但這正是美國船級社(ABS)和Herbert Engineering(HEC)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的主題。
日本成立零排放船舶充電器推廣委員會,以促進標準化岸上供電站的廣泛使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4 年是碳移除產業的重要一年,展現了技術進步、政策支持與投資熱潮。直接空氣捕捉設施持續擴展,多家新創共同推動行業規模突破百萬噸級別。政府加強資金與政策支持,企業則透過長期採購協議承諾碳移除目標。儘管全球已售出 1,200 萬噸碳移除憑證,但僅 4% 實際交付,凸顯交付與擴展挑戰。
Thumbnail
前言 全球正加速邁向低碳經濟,特別是歐盟在推動「歐洲綠色新政」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方面走在前列,要求進口至歐盟的產品在製造過程中降低碳排放。這些政策不僅影響了全球貿易,更讓低碳策略成為所有企業的當務之急。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報告,全球工業排放量佔碳排放的近三成,這其中以製造業為主
Thumbnail
臺灣因應全球碳減排的趨勢,已制定2050淨零碳排政策目標,並制定相關行動計劃,促進各行業的減碳努力。在能源轉型方面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例如太陽能和風能,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目標是到2025年,非核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比例達到20%,碳定價機制方面,實施碳稅或碳交易系統,以促
Thumbnail
臺灣因應全球碳減排的趨勢,已制定2050淨零碳排政策目標,並制定相關行動計劃,促進各行業的減碳努力。在能源轉型方面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例如太陽能和風能,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目標是到2025年,非核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比例達到20%,碳定價機制方面,實施碳稅或碳交易系統,以促進企
Thumbnail
衛報的最新報導指出,超過六十位專家聲明成效不彰的碳抵換影響真正淨零目標,必須更認真推動廢除化石燃料,達到完全零排放。其聲明主要論點認為若要有 50% 的機會將全球升溫控制在 1.5°C 內,必須在 2030 年前全面停用化石燃料;若希望 50% 的機會控制在 2°C 以下,需在 2040 年前達成。
Thumbnail
很多公司都被客戶問到:「一、兩年後,你的碳足跡會減少嗎?」ESG的浪潮已經從客戶端湧來,來自下游供應鏈龐大的壓力,讓企業不得不趕緊採取行動。 「我們現在會遇到減碳問題,但如果解決了,我們也會是未來的解方!」 當產業若要轉型,整個產業鏈都要動起來,畢竟碳足跡是整個產業鏈一起看,當下游客戶已經要
Thumbnail
扣掉核融合,即便今年已經聽到輸出大於輸入的好消息,走到商轉、普及,進而開始改變世界,筆者大概看不到了,依照經驗幾十年跑不掉。技術的驅動力如此,但這只是指整個系統的技術性,人性的驅動力是什麼?這個答案,叫做「市場」。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永續議題相關的淨零排放和淨零轉型目標,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本篇文章解析了為何目標設定在2030年及2050年以及臺灣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的五大路徑、四大策略和兩大基礎。
Thumbnail
文/頤德國際 ESG Com資深顧問鍾筱敏 圖/COP28 UAE 官方   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是簽署《巴黎協定》以來第一次的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 GST),同時也是首次將推動擺脫化石燃料納入協議文本的會議。無論COP28的決議
Thumbnail
2024 年是碳移除產業的重要一年,展現了技術進步、政策支持與投資熱潮。直接空氣捕捉設施持續擴展,多家新創共同推動行業規模突破百萬噸級別。政府加強資金與政策支持,企業則透過長期採購協議承諾碳移除目標。儘管全球已售出 1,200 萬噸碳移除憑證,但僅 4% 實際交付,凸顯交付與擴展挑戰。
Thumbnail
前言 全球正加速邁向低碳經濟,特別是歐盟在推動「歐洲綠色新政」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方面走在前列,要求進口至歐盟的產品在製造過程中降低碳排放。這些政策不僅影響了全球貿易,更讓低碳策略成為所有企業的當務之急。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報告,全球工業排放量佔碳排放的近三成,這其中以製造業為主
Thumbnail
臺灣因應全球碳減排的趨勢,已制定2050淨零碳排政策目標,並制定相關行動計劃,促進各行業的減碳努力。在能源轉型方面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例如太陽能和風能,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目標是到2025年,非核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比例達到20%,碳定價機制方面,實施碳稅或碳交易系統,以促
Thumbnail
臺灣因應全球碳減排的趨勢,已制定2050淨零碳排政策目標,並制定相關行動計劃,促進各行業的減碳努力。在能源轉型方面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例如太陽能和風能,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目標是到2025年,非核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比例達到20%,碳定價機制方面,實施碳稅或碳交易系統,以促進企
Thumbnail
衛報的最新報導指出,超過六十位專家聲明成效不彰的碳抵換影響真正淨零目標,必須更認真推動廢除化石燃料,達到完全零排放。其聲明主要論點認為若要有 50% 的機會將全球升溫控制在 1.5°C 內,必須在 2030 年前全面停用化石燃料;若希望 50% 的機會控制在 2°C 以下,需在 2040 年前達成。
Thumbnail
很多公司都被客戶問到:「一、兩年後,你的碳足跡會減少嗎?」ESG的浪潮已經從客戶端湧來,來自下游供應鏈龐大的壓力,讓企業不得不趕緊採取行動。 「我們現在會遇到減碳問題,但如果解決了,我們也會是未來的解方!」 當產業若要轉型,整個產業鏈都要動起來,畢竟碳足跡是整個產業鏈一起看,當下游客戶已經要
Thumbnail
扣掉核融合,即便今年已經聽到輸出大於輸入的好消息,走到商轉、普及,進而開始改變世界,筆者大概看不到了,依照經驗幾十年跑不掉。技術的驅動力如此,但這只是指整個系統的技術性,人性的驅動力是什麼?這個答案,叫做「市場」。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永續議題相關的淨零排放和淨零轉型目標,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本篇文章解析了為何目標設定在2030年及2050年以及臺灣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的五大路徑、四大策略和兩大基礎。
Thumbnail
文/頤德國際 ESG Com資深顧問鍾筱敏 圖/COP28 UAE 官方   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是簽署《巴黎協定》以來第一次的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 GST),同時也是首次將推動擺脫化石燃料納入協議文本的會議。無論COP28的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