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真的有資格...決定他人活下去的資格嗎?

2023/09/0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辯題:末日來臨時,政府應以隨機抽籤/擇優原則決定誰能成為搭上諾亞方舟的倖存者

思考歷程

一、正方可能主張什麼?

  • 生命的平等與無價

打從最初的社會契約開始,人和人之間的互動,便立基於獨立對等的對待之上:每個人彼此間都是無價的生命體,不是認為人是多麼高尚珍貴的生物,而是拒絕了武斷地為他人加諸特定價值高低的可能——不僅不能計算,也不該計算。從而,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沒有人應該受到不對等的壓迫與剝削,都應該能夠公平地生活在你我共築的世界,而這也正是,人類社會最核心的關懷與意義所在。

二、反方可能主張什麼?

  • 有利於延續人類文明

隨機抽籤看似對每個人都公平,但卻無法真正有利於人類文明的延續,即便搭上諾亞方舟也難以確保末日後的人類發展與生存。而唯有透過擇優原則,篩選真正適合的人選,才能讓末日後的社會有更高的存活可能,也使得人類文明得以延續下去。

論述嘗試

辯題:末日來臨時,政府應以擇優原則決定誰能成為搭上諾亞方舟的倖存者(反方)

問候在場各位,價值的對立和拉扯,是人類文明下,一再面臨也無以迴避的艱難困境,不論是思想實驗中的電車難題,抑或是納粹時代下的告密義務,似乎都在告訴我們:唯有在最極端的處境之下,我們才能真正一窺那價值取捨的極致。回到該命題,從最初的聖經故事到各種延伸作品,都可以發現,諾亞方舟象徵的是一種末日下的存活抉擇:究竟怎麼樣的做法能讓人類文明獲得更好的發展?而本文認為,唯有透過擇優原則,才有可能為人類文明帶來最大的效益,以下論述:

首先,一般會認為,擇優作為一種功利心態,將人與人的價值化約為某種「數額」,並像買賣一般地計算金錢之間的比較,彷彿把人類作為物品一樣,忽略了其本質的價值與意義。然而,本文認為,平等其實也是一種功利心態,兩者並沒有本質區別:一來,可以試想,平等的作為往往繫屬於其背後的利弊權衡——只有在利大於弊的時候我們會選擇平等的手段,而非認為只要平等即為正確(e.g. 平等地壓迫全人類)。舉凡像大學入學測驗、以及(機會平等以外的)自由市場競爭,都是我們在權衡後認為,完全一致化的政策反而可能造成更多的弊端(e.g. 資源利用不效率),所以沒有採行平等的手段,甚至認為應該盡量讓大家能夠自由競爭。

一般政策會採行平等手段,往往是因為,若能讓人民在同樣的起跑線上,不用負擔「不應」承擔的額外成本(e.g. 先天處境不利),便能使得人們在開展個人生活上獲得更多可能性,而不至淪為無以自主決定人生的處境。但反觀該命題,若採行平等手段,不僅在公益上無助於末日後的社會發展,在私益上更可能因為末日後的艱難環境,而有害於有幸被選中的弱勢族群,(就像把小嬰兒丟入大海)讓他們落入比原本更不利的生活,總體來說,平等在此時已然失去原有意義,因此不該採用隨機抽籤的方式。

再者,有人認為:「沒有人有資格,決定他人是否有活下去的資格」,雖然本文也認同這樣的價值,但採用隨機抽籤、讓生命的存續與否取決於純粹的機率,不也是強制加諸他人「被決定的資格」(決定他人被決定的方式)嗎?若要真正落實前述這句話,似乎只能把方舟丟著,讓大家靠自己的力量來搶,但這樣不又回到弱肉強食的自然狀態了嗎?本文認為,該命題之所以預設由「政府」來執行,不是說一定要讓那幾位首長官僚們決定全人類的生死,而是在暗示我們應該在「既有文明」(而非回歸原始社會)的秩序下,進行這樣的程序,以免讓人類社會中核心的人性尊嚴價值,在末日便被消弭殆盡。因此,我們需要思考的便是:什麼樣的做法最能夠讓人們不至於淪為「完全被決定」

本文認為,為了(題目所暗示)避免回到弱肉強食的社會,在「隨機抽籤」以及「擇優原則」這兩項方案的(必然)「被決定」下,唯有擇優選擇,才有機會讓人們有機會為自己努力,積極競爭自己對未來社會的價值,而不僅是默默等待被一顆骰子決定生死,顫抖於那冰冷的權威之下,也正因為是擇優,所以必須回歸客觀的標準與比較,而非恣意的好壞評定。在末日面前,公平是種偽善,唯有擇優競爭,

才能讓你我真正回到,對自我最真實的面對

#只寫原本心證不認同的持方

張哲瑜
張哲瑜
尚在探索人生的辯論俗人。一個嘗試在思考中探尋可能性的角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