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極樂七筆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往生極樂七筆勾(象山慶’23.9.10)

     這個世間的人際關係,總括不出中國的五倫(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君臣),佛教則概括為四重恩(父母.眾生.國家.三寶),若從親疏、恩仇上,又可加入師長、仇敵……;總之,就是冤親/敵友,生生世世互相守護或彼此糾纏;聖道門常用四行(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四攝法(布施.愛語.同事.利行)、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來應對,逐一的化解惡緣、廣結善緣。淨土門則自信教人信,相約(勸)念佛,將一切冤仇與親眷託付於阿彌陀佛,一起往生極樂,「家親眷屬(冤家債主)永團聚,光壽如同大願王」,才能徹底的解冤釋結。世間一切人生彼淨土之後,就不再有恩怨情仇的差別與計較了。無量壽經》云:

     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顏 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端正淨潔,悉同一類。

    故無男女.老少.高矮.美醜之差別,亦無父子.夫妻.君臣之身分,只有「同修」「兄弟」之稱,往生之前(娑婆)的人際關係,恩愛/怨恨,欠債/討債……,到此一時放下歸零。蓮池大師出家之前,寫了一篇〈七筆勾〉,表明志向,願將「五色金章、魚水夫妻、貴子蘭孫、富貴功名、家舍田園、蓋世文章、風月情懷」[1]全體看破、一筆勾銷。其內容雖局於富貴子弟的生涯,也可類推於一切士農工商的生計,就可能擴大為七.八.九.十……筆勾了。

    若為了出家而勉強的抗拒(勾消))俗世業習,或許有難捨、難盡的困擾,且易於傷及他人情感、損及社會倫常。淨土門既允許念佛人「不斷煩惱,得涅槃分」,及「臨命終時,帶業往生」,則生前只管我信願念佛,而隨分其五倫六情,或許更能在今生的業緣人際中,心安理得、厭穢欣淨,而平靜的隨佛往生。生彼淨土之後,於彌陀功德所成的清淨環境中薰習,三毒、五欲無所攀緣而自然斷除;多劫以來的家親眷屬或冤親債主,也就無所分別與計較了。這才是真正的不用勾而已勾、不須斷而自斷,且不只七筆八筆,而是無量無邊筆,到此田地,身無牽累、心無罣礙,只一味清淨莊嚴了。

這種淨土門的「頓悟頓斷」異方便,乃為愚惡凡夫而設,只能信受佛力而無能自修也;也就是由彌陀施功迴向而領受,念念稱名而與佛相應,即得現生不退。往生之後,見道入門,才是真解實證;較之聖道門於娑婆(穢土)依自力進修,若未明心見性,就只是在「資糧」位上植福、積德,既難以斷惑消業,又可能起煩惱而退轉也。

無上「佛果」乃一切菩薩之清淨智行,及一切眾生之成辦諸事,乃至於山河大地、名色萬法的安立,莫不依此而得成。由此佛果之功德而示現為無上的「境.行.果.機.理」相應五義[2],修行人就是隨順於佛,隨佛而轉,不自做主,乃得與佛相應;淨土行者更是一向捨自力而聽佛命(順佛願),乃得以安分念佛,成佛願力而往生極樂,見佛聞法,悟無生忍。這一切,皆是佛力所賜。《思益梵天所問經》:「若佛不加威神(之力),眾生無有能見佛身,亦無能問。」《觀經》:「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

    因此,所謂「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極樂之土,更是唯「信」得生--信機(愚惡唯信靠—凡對佛之仰信)、信法(真實可信賴—佛對凡之誠信)。



[1]1.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筆勾。2.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兩相守,緣盡還分手。嗏,為你兩綢繆,披枷帶杻,覷破冤家,各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3.身似瘡疣,莫為兒孫作遠憂。憶昔燕山竇,今日還在否?嗏,畢竟有時休,總歸無後,誰識當人,萬古常如舊,因此把貴子蘭孫一筆勾。4.獨占鰲頭,漫說男兒得意秋,金印懸如斗,聲勢非常久。嗏,多少枉馳求,童顏皓首,夢覺黃粱,一笑無何有。因此把富貴功名一筆勾。5.富比王侯,你道歡時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憂傾覆。嗏,淡飯勝珍饈,衲衣如繡,天地吾廬,大廈何須構。因此把家舍田園一筆勾。6.學海長流,文陣光芒射鬥牛。百藝叢中走,斗酒詩千首。嗏,錦繡滿胸頭,何須誇口,生死跟前,半時難相救。因此把蓋世文章一筆勾。7.夏賞春遊,歌舞場中樂事稠,煙雨迷花柳,棋酒娛親友。嗏!眼底逞風流,苦歸身後,可惜光陰,懡儸空回首,因此把風月情懷一筆勾。

[2]《唯識述記》:「言瑜伽者,名為相應,此有五義,故不別翻:一與相應,不違一切法自性故。二與相應,謂定慧等行相應也。三與相應,安非安立二諦理也。四與相應,能得無上菩提果也。五得果既圓,利生救物,赴機應感,藥病相應也。」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2會員
316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往生極樂七筆勾(象山慶’23.9.10)      這個世間的人際關係,總括不出中國的五倫(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君臣),佛教則概括為四重恩(父母.眾生.國家.三寶),若從親疏、恩仇上,又可加入師長、仇敵……;總之,就是冤親/敵友,生生世世互相守護或彼此糾纏;聖道門常用四行(報冤行.隨緣行.無所
Thumbnail
往生極樂七筆勾(象山慶’23.9.10)      這個世間的人際關係,總括不出中國的五倫(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君臣),佛教則概括為四重恩(父母.眾生.國家.三寶),若從親疏、恩仇上,又可加入師長、仇敵……;總之,就是冤親/敵友,生生世世互相守護或彼此糾纏;聖道門常用四行(報冤行.隨緣行.無所
Thumbnail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07/05/12 今天跟諸位共同來研究一個題目,就是「淨業行人,當修三福。」諸位平常有念佛嗎?(有。)那這個題目可以配合諸位,我們就講這個題目。 凡是我等想要修淨業的人,都應當以西方淨土作為安樂的家鄉,以阿彌陀佛作為無上的慈父,以觀音、勢至,清淨海眾作為最
Thumbnail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07/05/12 今天跟諸位共同來研究一個題目,就是「淨業行人,當修三福。」諸位平常有念佛嗎?(有。)那這個題目可以配合諸位,我們就講這個題目。 凡是我等想要修淨業的人,都應當以西方淨土作為安樂的家鄉,以阿彌陀佛作為無上的慈父,以觀音、勢至,清淨海眾作為最
Thumbnail
種種法門皆解脫 無過念佛往西方 上盡一形至十念 三念五念佛來迎 —善導大師 《安樂行道轉經願往生淨土法事贊》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 簡稱《法事讚》。內容分為上卷: 前行法分、下卷: 正轉經分、後行法分。
Thumbnail
種種法門皆解脫 無過念佛往西方 上盡一形至十念 三念五念佛來迎 —善導大師 《安樂行道轉經願往生淨土法事贊》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 簡稱《法事讚》。內容分為上卷: 前行法分、下卷: 正轉經分、後行法分。
Thumbnail
「過去諸佛,持是念阿彌陀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成佛。現在十方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未來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 — 佛言 觀念法門 善導大師 集記 結勸修行分
Thumbnail
「過去諸佛,持是念阿彌陀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成佛。現在十方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未來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 — 佛言 觀念法門 善導大師 集記 結勸修行分
Thumbnail
稱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者,現生即得延年轉壽,不遭九橫之難。 —善導大師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簡稱《觀念法門》。內容分為三大段: 示三昧行法、示念佛利益、示信謗損益。 五緣功德分: 一、滅罪緣 二、護念緣 三、見佛緣 四、攝生緣 五、證生緣
Thumbnail
稱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者,現生即得延年轉壽,不遭九橫之難。 —善導大師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簡稱《觀念法門》。內容分為三大段: 示三昧行法、示念佛利益、示信謗損益。 五緣功德分: 一、滅罪緣 二、護念緣 三、見佛緣 四、攝生緣 五、證生緣
Thumbnail
一到彼國,即入正定聚。 —釋道綽撰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Thumbnail
一到彼國,即入正定聚。 —釋道綽撰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Thumbnail
天親菩薩著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又稱《淨土論》或《往生論》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Thumbnail
天親菩薩著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又稱《淨土論》或《往生論》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Thumbnail
佛法是有無邊方便,適應不同的時地情況,不同的根性好樂,而又是圓備眾德以歸趣一極的。從菩薩的根性不同說,有人行而向菩薩行的、有天行而向菩薩行的、有聲聞行而向菩薩行的;有信願增上的、有慈悲增上的、有智慧增上的。
Thumbnail
佛法是有無邊方便,適應不同的時地情況,不同的根性好樂,而又是圓備眾德以歸趣一極的。從菩薩的根性不同說,有人行而向菩薩行的、有天行而向菩薩行的、有聲聞行而向菩薩行的;有信願增上的、有慈悲增上的、有智慧增上的。
Thumbnail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二)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欲皈依佛法,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必須要克盡倫常之道。儻ㄊㄤˇ〔倘若〕不能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根本欠缺,與佛不相應,何由蒙佛垂慈接引,令其帶業往生也。 〈續編上冊 復金益平居士書二〉 〈續編上冊 復費範九居士書〉
Thumbnail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二)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欲皈依佛法,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必須要克盡倫常之道。儻ㄊㄤˇ〔倘若〕不能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根本欠缺,與佛不相應,何由蒙佛垂慈接引,令其帶業往生也。 〈續編上冊 復金益平居士書二〉 〈續編上冊 復費範九居士書〉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