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不要期待「一次就懂」!《如何閱讀一本書》教我的閱讀功課

更新於 2023/09/17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是怎麼閱讀的?

很多人常常問我到底是怎麼閱讀的,但通常我都不會給予一個明確的答案,因為每個提問的人所處的閱讀狀態是大不相同的。有些是被迫閱讀,有些是找不到閱讀動機,有些更是難以培養閱讀習慣。不過,如果我要推薦一本有關如何閱讀的書,我首推莫提默‧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與查理‧范多倫(Charles Van Doren)所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這書名就是如此樸實無華。內容雖稍嫌古板,但層次分明、架構清晰,絕對會讓你對「閱讀」有新的看法,並找到屬於你的閱讀模型。我們這次就來看看這本暢銷80年的「老書」如何幫助我們讀得更好吧!
由於本書的資訊量龐大,值得大家細細品味。以下我會針對三個我認為相當受用的觀點,讓大家分別了解閱讀的目標、閱讀的層次與閱讀的提問。(但我先聲明,如果你沒有閱讀習慣的話,請先不要讀這本書。因為你會很難將你的閱讀經驗與書中的文字進行對話。)

獲得資訊或增進理解?

在你翻開一本書前,你可以先問問自己:你為什麼要讀這本書?作者指出,閱讀的目標分為兩種,分別是「獲得資訊」「增進理解」。前者讓我們知道「發生什麼事情」,後者則讓我們思考「為什麼這件事情會發生?它是如何發生的?」要成為一個主動的閱讀者,我們必須學習為了增進理解而閱讀。例如,我們可以讀到有關「烏俄戰爭」的各種資訊(傷亡數、佔領地區、難民的移動、經濟的衰退),但如果要增進對這場戰爭的理解,就必須去探討這場戰爭為什麼會發生,發生後對世界的政經局勢造成怎樣的影響,而我們又能從這場戰爭學習到有關國家、民族或人性的什麼事情。
然而,為了要增進理解,作者的程度以一定要比讀者來得「高竿」,我們才有得學習。否則,盡是讀一些自己本來就知道的東西,無法為我們帶來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若我們的閱讀是主動的,我們就要努力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內」(頁19)。
大家很容易因為讀不懂書中的一段話,就會覺得自己「程度不夠好」,因而感到氣餒。但是,「閱讀的一部分本質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懷疑是智慧的開始……如果對於一篇文章你連一個問題也提不出來,那麼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書給你一些原本就沒有的視野。」(頁131)所以,閱讀的時候卡住反而是好事,因為這樣才能讓你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好持續增進自己的理解力。如果你連自己「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那你肯定會覺得在浪費時間。
不過,凡事都不要「越級打怪」。我們要知道自己的閱讀能力,才不會一下子就挑戰過難的書籍而受挫。這就來到了第二個重點:閱讀的四個層次。

閱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作者指出,閱讀總共有分四個層次,由淺至深分別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與主題閱讀。唯有我們能掌握好每個層次的精髓,我們才能說真正讀懂一本書。
基礎閱讀,指的是你能夠很流暢地讀完一個句子,不會因句中每個字詞的定義而苦惱不已。這仰賴平常累積字彙、熟悉文法的練習,讓你能了解「這句話在說什麼」。如果你讀到這篇文章至今都沒有讓你很困惑的詞彙,那代表你的基礎閱讀是沒問題的。

檢視閱讀:掃描一本書

當熟練基礎閱讀後,下一個層次便是檢視閱讀,它能讓你在短時間內了解「這本書大概在說什麼」。很多時候,你其實沒辦法知道這本書到底值不值得你讀下去,這時檢視閱讀就能派上用場了。第一個步驟是「有系統的略讀」。首先,打開目次頁,了解一下這本書談了什麼樣的主題。接著,閱讀作者寫的「前言」(或序),為了解作者在本書想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或是他以什麼樣的觀點寫作。最後,直接看結論,通常作者會再次整理本書的精華。如果結論讓你耳目一新的話,代表你想要了解作者到底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也意味著這本書值得你去閱讀。
第二個步驟是「粗淺的閱讀」,指的是從頭到尾快速地翻完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它能讓你先掌握整體的梗概,而不拘泥於細節。儘管你只有吸收到50%或更少都沒關係,重要的是你能帶著第一次的理解力,在第二次閱讀時讀得更好、更知道你該讀什麼。
簡言之,檢視閱讀讓你透過一張「模糊的地圖」繼續旅行,以防你迷失在書本中的偌大森林裡;你也能知道這本書的難度適不適合現在的你閱讀。

分析閱讀:透視一本書

若檢視閱讀是「掃描」一本書,那分析閱讀就是「透視」一本書。分析閱讀的第一個階段,是描述一本書的整體內容。你可以先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並將它們按照順序排成你可以理解的綱要。排完後,再用簡短的文字說明每個綱要的內容。你可以怎麼練習呢?作者建議,「你必須要能用幾句話,告訴你自己,或別人,這整本書在說的是什麼。(如果你要說的話太多,表示你還沒有將整體的內容看清楚,而只是看到了多樣的內容。)不要滿足於『感覺上的整體』,自己卻說不出口。」(頁84)如果你可以流暢地解說而不會「心虛」,就代表你已經掌握了這本書的整體了。
分析閱讀的第二個階段,是找出這本書「究竟在說什麼」。我們要找到書中的關鍵字、關鍵句,找出作者想要傳達的主旨。通常這些關鍵句就是我們需要花一點時間來理解的句子,其中又包含作者的判斷與主張。但你要怎麼知道你懂這句主旨呢?你要用自己的話來說說看、舉例看看。如果你只是重複作者的話,很會畫關鍵句,那你便犯了「口語主義」(verbalism)的毛病。儘管你使用看起來很厲害的文字,但你並沒有體會其中的思想精義,你只是在玩弄文字。例如,你讀到一個句子說「精神疾病不是先天的生理問題,而是社會的文化建構。」你覺得這句話很酷,好像可以回應精神疾病的污名問題。但是,到底什麼是「社會的文化建構」?你說不清楚,也沒辦法舉例。這就是口語主義。你只是覆誦,但沒有理解,更無法應用。
分析閱讀的第三個階段,是評論一本書。因為主動的閱讀帶來深入的「對話」,你必須要與作者進行思想上的交流,才有辦法深入理解一本書。你藉由贊同或反駁作者提出的論點,將他的思想精華納入你的知識體系中。但是,唯有你在掌握一本書的整體、細節後,你才有資格說這本書寫得好或不好。否則,就會變成「意見表達」,而無法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尋求知識,勢必會改變自己的觀點,唯有我們放下既有的堅持與作者對話,才有辦法真正進行真正的學習。
不過,不是每一本書都值得你進行分析閱讀,通常是那些經典書或對你而言很重要的書才值得這樣做。

主題閱讀:開始做研究!

最後,我們來到主題閱讀。這是閱讀的最高層次,即建立自己的知識地圖,針對某一主題進行系統性的綜覽與整合。舉例而言,你想探討的主題是「言論自由的限制」。首先,你要開始找跟言論自由有關的書單,並藉由檢視閱讀的技巧排除用不上的書,精選用得上的書。接著,將你關心的主題放在心中,「有目標地」去找到相關的章節,並找出該書對這個主題的看法,從正反的觀點界定相關的議題。例如,有些作者認為言論自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但另些作者認為仇恨言論並不屬於言論自由。最後,針對「仇恨言論是否屬於言論自由」此議題進行分析討論。
進行主題閱讀時,要記得是書在服務你,而不是你在服務書。無須細究書的細部內容,而是要思考書跟你的主題有什麼可以對話的地方。
主題閱讀是為了觸類旁通,讓你能「多面向」地探討一個主題。用比較易懂的話來說,你已經在「做研究」了。理論上,研究生應具備主題閱讀的能力。如果發現自己沒辦法進入主題閱讀的狀態,這代表你可能要先從前面的層次開始練起:練習讀懂一本書、練習掃描一本書、練習流暢地讀完一句話。

閱讀的四個提問

另一個我覺得很受用的技巧,是《如何閱讀一本書》建議我們可以隨時帶著四個問題去閱讀一本書。
1.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什麼?
2. 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3.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份有道理?
4. 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練習有意識地問這四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成為一個主動的閱讀者,讓我們持續在摘要、分析、評論與反思的循環中享受一本書的精華。說到底,自問自答,始終是內化知識最有效的方法。
針對這四個問題,寫下你的心得,或是用你的話跟你的朋友分享,就是最好的練習了。我認為閱讀、書寫與講述是環環相扣的。當我們解釋不順時,就代表自己理解還不夠到位,如此也才能意識到自己需要「增進理解」的地方。

結語:不要期待「一次就懂」

說了這麼多,有沒有覺得要讀懂一本書真的很不簡單呢?沒錯,如果它是一本值得你好好閱讀的書,就不要期待你「一次就懂」。如果你一次就懂,那這本書就沒有什麼值得你繼續探索下去的地方了。事實上,任何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書,都不會讓你在第一次讀就懂,而是能讓你每一次閱讀時找到新的寶藏,並產生更多的困惑,以及再次追尋知識的動力。
《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這樣的經典。無論你喜歡什麼類型的書,或是你的閱讀層次到哪邊,你都能在本書找到實用的閱讀技巧,並開始建立自己的閱讀模型。
「心智就跟肌肉一樣,如果不常運用就會萎縮。」(頁340)
拿起你長滿灰塵的書,開始閱讀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各種書的心得與評論,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科學、神學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裡,愛卻是不可能的。」 「我們生活的社會,如今愈來愈自戀……他在自己無處不在的影子中翻騰,直到溺死其中。」[1] 德國哲學家韓炳哲於《愛欲之死》(Agonie des Eros)開頭所說的這段話,對於當今泅泳於愛情的男女,可謂一句深刻的警語。在什麼都自由,什麼都可能的世界中
想像有一天,你正處理一個快接近死線的報告,你奮不顧身地將所有時間與精力投入在當中。但在這天,你行程滿檔。扣掉用餐的時間,你有三個會議要開,晚上有一場很重要的聚餐,隔天也有一個重要活動要出席。你開始焦慮,於是盡可能地延後任何目前不是最緊急的工作,擠出珍貴的三小時。你毫不懷疑地向未來預借時間,忘記借貸要
「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 活在21世紀,無論你用什麼方式帶小孩,似乎總有一種深深的不確定性與焦慮感。要餵母奶還是配方奶?要在意生長曲線還是順其自然?要及早栽培還是給他自由?要上幼兒園還是自己帶?要選公立還私立的學校?如果不嚴厲管教,孩子會不會被寵壞?如果太嚴厲管教,孩子會不會有童年創傷?如果我今天
「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有一回我太太在上藝術課時,遇到一個三歲大的孩子還沒收完材料就想要玩玩具的狀況。她跟孩子說:「現在還不能玩喔!要先整理好材料,才能玩玩具,這是我們的規矩哦!」沒想到他就爆哭,喊著說他想要玩。於是太太跟他說:「我知道你真的、真的很想玩玩具,但我要很認真地跟你說,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批判資本主義好困難!? 不知道你是否跟我一樣,在年輕的時候曾大力批判資本主義,認為它代表著壓迫、剝削、自利、商品化、貧富差距。然而,自己的日常生活卻難逃脫資本主義的邏輯:使用Iphone、喝Starbucks、看Netflix、網購折扣多的書籍,凡事追求高CP值,或在乎自己投注在教會的時間與金錢有沒
探索自相矛盾的智慧 每隔一段時間,我都因各種契機重新拾起《投降的勇氣》(Courage To Surrender)。看著以前寫下的筆記,無疑見證我從一知半解走向深刻體悟的生命旅程。這本小書跟我很有緣分。我原先將它拿來當作分析自我與伴侶的「工具」,而後成為我鼓起勇氣面對自我、提起分手的推動力,到現在化
「在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裡,愛卻是不可能的。」 「我們生活的社會,如今愈來愈自戀……他在自己無處不在的影子中翻騰,直到溺死其中。」[1] 德國哲學家韓炳哲於《愛欲之死》(Agonie des Eros)開頭所說的這段話,對於當今泅泳於愛情的男女,可謂一句深刻的警語。在什麼都自由,什麼都可能的世界中
想像有一天,你正處理一個快接近死線的報告,你奮不顧身地將所有時間與精力投入在當中。但在這天,你行程滿檔。扣掉用餐的時間,你有三個會議要開,晚上有一場很重要的聚餐,隔天也有一個重要活動要出席。你開始焦慮,於是盡可能地延後任何目前不是最緊急的工作,擠出珍貴的三小時。你毫不懷疑地向未來預借時間,忘記借貸要
「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 活在21世紀,無論你用什麼方式帶小孩,似乎總有一種深深的不確定性與焦慮感。要餵母奶還是配方奶?要在意生長曲線還是順其自然?要及早栽培還是給他自由?要上幼兒園還是自己帶?要選公立還私立的學校?如果不嚴厲管教,孩子會不會被寵壞?如果太嚴厲管教,孩子會不會有童年創傷?如果我今天
「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有一回我太太在上藝術課時,遇到一個三歲大的孩子還沒收完材料就想要玩玩具的狀況。她跟孩子說:「現在還不能玩喔!要先整理好材料,才能玩玩具,這是我們的規矩哦!」沒想到他就爆哭,喊著說他想要玩。於是太太跟他說:「我知道你真的、真的很想玩玩具,但我要很認真地跟你說,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批判資本主義好困難!? 不知道你是否跟我一樣,在年輕的時候曾大力批判資本主義,認為它代表著壓迫、剝削、自利、商品化、貧富差距。然而,自己的日常生活卻難逃脫資本主義的邏輯:使用Iphone、喝Starbucks、看Netflix、網購折扣多的書籍,凡事追求高CP值,或在乎自己投注在教會的時間與金錢有沒
探索自相矛盾的智慧 每隔一段時間,我都因各種契機重新拾起《投降的勇氣》(Courage To Surrender)。看著以前寫下的筆記,無疑見證我從一知半解走向深刻體悟的生命旅程。這本小書跟我很有緣分。我原先將它拿來當作分析自我與伴侶的「工具」,而後成為我鼓起勇氣面對自我、提起分手的推動力,到現在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弒母:梅蘭妮‧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是克莉斯蒂娃出版於 2000 年的女性的天才三部曲之二,另外兩位女性天才是思想家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與作家柯蕾特 (Colette)。在日後的著作中,克莉斯蒂娃仍不時談到寫作這三部曲的至關切點。我認為也有助於我們以作者的角度,去回想及沈
Thumbnail
一位新手小學老師在認識班上小朋友的過程中,她觀察到小明同學常常欺負莎莉同學,她便帶著為莎莉抱不平的心態,去詢問班上其他小朋友,到底小明為甚麼這麼討厭莎莉。其他小朋友一聽,就露出驚訝的表情,搶著糾正說:「老師,不是呀!小明是很喜歡莎莉的!」聽完以後,老師就更不解了,小朋友們只好幫忙解釋:「因為他不想讓
Thumbnail
華人教育文化很強調犯錯就得接受罰懲,而且是要看到犯錯者誠心誠意的表達出悔意,最好是小孩哭著說「我知道錯了…」,彷彿這樣就確保了對方真的悔過,然後審判者老師,或家長,便會心滿意足。 我常常想,事情是有這麼簡單就好囉! 許多時候,只是(恐懼)懲罰本身迫使犯錯者表達悔意,但結果往往像那些幫助罰抄「我以
Thumbnail
「少年」與「少女」是日本動畫的一個長期大主軸,如電影: 新世紀福音戰士:碇真嗣和明日香的童年創傷與自戀補償(我寫過兩篇,可搜女人迷的關鍵字)。 你的名字:三葉和瀧在災難的創傷後,如何重新找尋離散與錯位的自我與他者碎片。 聲之形:將也與硝子在霸凌與被霸凌的路上,如何得到同理、罪惡的救贖、寬恕。
Thumbnail
我是在德州媽媽的粉專上,看到她有出新書,所以我也手刀買了一本。 在她的粉專上追蹤她也快1年了,一直以來她的言詞犀利,觀念清晰,愛恨分明,卻是很吸引我。 其次,這麼有才華,又這麼有個性的女子,也確實不多。 第三,我很佩服和我不一樣,乃至性格全然相反的人。
Thumbnail
近期看到最勵志的書籍《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由矽谷阿雅所撰寫,前往美國讀書並在矽谷闖出一片天的追夢故事。從書中可以看到她的韌性和永不放棄的那顆積極的心,最終也讓她達到理想的成就。
Thumbnail
那是雪花隱喻著阿茲海默症的腦內斑塊,既美麗又悲傷的畫面,那畫面讓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失智症母親清醒時的哀傷與低鳴。而身為照顧者的子女,也許就如井上靖說:「我沒有權利要求母親回憶過往」,甚至記得當下。也因為這層理解與不捨,如泥作般刮除了些許疲累與咆嘯,使我們得以無盡地照顧下去。
Thumbnail
那是雪花隱喻著阿茲海默症的腦內斑塊,既美麗又悲傷的畫面,那畫面讓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失智症母親清醒時的哀傷與低鳴。而身為照顧者的子女,也許就如井上靖說:「我沒有權利要求母親回憶過往」,甚至記得當下。也因為這層理解與不捨,如泥作般刮除了些許疲累與咆嘯,使我們得以無盡地照顧下去。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弒母:梅蘭妮‧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是克莉斯蒂娃出版於 2000 年的女性的天才三部曲之二,另外兩位女性天才是思想家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與作家柯蕾特 (Colette)。在日後的著作中,克莉斯蒂娃仍不時談到寫作這三部曲的至關切點。我認為也有助於我們以作者的角度,去回想及沈
Thumbnail
一位新手小學老師在認識班上小朋友的過程中,她觀察到小明同學常常欺負莎莉同學,她便帶著為莎莉抱不平的心態,去詢問班上其他小朋友,到底小明為甚麼這麼討厭莎莉。其他小朋友一聽,就露出驚訝的表情,搶著糾正說:「老師,不是呀!小明是很喜歡莎莉的!」聽完以後,老師就更不解了,小朋友們只好幫忙解釋:「因為他不想讓
Thumbnail
華人教育文化很強調犯錯就得接受罰懲,而且是要看到犯錯者誠心誠意的表達出悔意,最好是小孩哭著說「我知道錯了…」,彷彿這樣就確保了對方真的悔過,然後審判者老師,或家長,便會心滿意足。 我常常想,事情是有這麼簡單就好囉! 許多時候,只是(恐懼)懲罰本身迫使犯錯者表達悔意,但結果往往像那些幫助罰抄「我以
Thumbnail
「少年」與「少女」是日本動畫的一個長期大主軸,如電影: 新世紀福音戰士:碇真嗣和明日香的童年創傷與自戀補償(我寫過兩篇,可搜女人迷的關鍵字)。 你的名字:三葉和瀧在災難的創傷後,如何重新找尋離散與錯位的自我與他者碎片。 聲之形:將也與硝子在霸凌與被霸凌的路上,如何得到同理、罪惡的救贖、寬恕。
Thumbnail
我是在德州媽媽的粉專上,看到她有出新書,所以我也手刀買了一本。 在她的粉專上追蹤她也快1年了,一直以來她的言詞犀利,觀念清晰,愛恨分明,卻是很吸引我。 其次,這麼有才華,又這麼有個性的女子,也確實不多。 第三,我很佩服和我不一樣,乃至性格全然相反的人。
Thumbnail
近期看到最勵志的書籍《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由矽谷阿雅所撰寫,前往美國讀書並在矽谷闖出一片天的追夢故事。從書中可以看到她的韌性和永不放棄的那顆積極的心,最終也讓她達到理想的成就。
Thumbnail
那是雪花隱喻著阿茲海默症的腦內斑塊,既美麗又悲傷的畫面,那畫面讓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失智症母親清醒時的哀傷與低鳴。而身為照顧者的子女,也許就如井上靖說:「我沒有權利要求母親回憶過往」,甚至記得當下。也因為這層理解與不捨,如泥作般刮除了些許疲累與咆嘯,使我們得以無盡地照顧下去。
Thumbnail
那是雪花隱喻著阿茲海默症的腦內斑塊,既美麗又悲傷的畫面,那畫面讓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失智症母親清醒時的哀傷與低鳴。而身為照顧者的子女,也許就如井上靖說:「我沒有權利要求母親回憶過往」,甚至記得當下。也因為這層理解與不捨,如泥作般刮除了些許疲累與咆嘯,使我們得以無盡地照顧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