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學習誠可貴,理解價更高──《最強腦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人腦不如電腦?

你喜歡學習嗎?談到學習,是痛苦的經驗,還是令人振奮的回憶呢?在台灣的教育(至少我小時候),大多以重複練習、背誦記憶等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就算討厭那個科目,還是要把它們吞下去,以應付升學考試。

但是,隨著科技的進展,幾乎任何知識都能在Google查得到,那我們又為何要待在教室這麼「沒效率地學習」呢?畢竟,相較於電腦,人類早就不是最優秀的學習者了。儘管我們的學習方法再多元、花俏,都沒有辦法打敗電腦。所以,我們不得不問自己:人類還有什麼能力是有別於電腦,又能運用習得的知識改變、創造世界?

有的,那就是「理解」的能力。

raw-image

學習v.s.理解:吸收資訊或活用知識?

德國神經科學家漢寧‧貝克(Henning Beck)在《最強腦力:德國冠軍腦科學家實證的數位時代大腦學習法》(Das neue Lernen: heißt Verstehen)開頭就說:「學習誠可貴,理解價更高。」(頁18)他認為,學習的重點在儲存、分析訊息,但理解的重點在活用、創新知識;學習是將知識裝進腦袋,大多是解決既有的問題;但理解是將知識提出腦袋,察覺並解決新的問題。

例如,我們在學歷史的時候,大多是吸收年代、事件、人物等資訊,並在考試的時候答出標準答案,以確認自己有記住這些東西。但記憶資訊後,我們更可以試著從歷史中建構出重複的模式(如戰爭史),發覺人類的墮落與希望,使我們敏銳地辨識當今的國家或社會議題,或防範下一波戰爭的來臨。

作者提到,要能理解,一定要好好學習;但好好學習的人,不一定都能理解。他指出,

「稱霸未來就業市場的,不是因為苦讀而在考試中表現精準無誤的人,而是能善用知識的人……我們必須離開大家習慣的學習路徑,告別對效率的追求。因為,我們必須稍微沒有效率地處理訊息,才能真正理解訊息。」(頁86)

那麼,我們要怎麼從追求效率的表層學習進入到深入且「沒效率」的理解呢?

raw-image

理解的三個階段:快速分類、因果原理、思維模式

我們先來認識理解有哪些要素。作者認為,大腦要達成理解,會走過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是「快速分類」,將該事物與其他事物分別出來(它「不是什麼?」)。
  • 第二階段,是「發現因果原理」,思考這件事物的理由(為什麼?)與目的(為了什麼?)
  • 第三階段,是「發展思維模式」,即針對該事物形成全面性的概念,或結合其他的思維模式,運用到新的課題上(用已知解決未知)。

我用最近在閱讀的「斷食」知識,來為大家舉例。首先,斷食不是讓自己的身體挨餓,也不是什麼都不能吃或不能喝,斷食也不會阻止一個人的社交生活(快速分類)。再來,人體需要斷食,是因為在斷食期間,能修復身體的細胞、維持血糖的穩定度、增加脂肪燃燒(因果原理)。最後,我將「讓身體休息」的這個模型,結合猶太教的「安息日」精神,進一步思考我們的工作、生活、身體都需要某種程度的「安息」(發展思維模式,結合生理與宗教模型)。

如此一來,我就能用更創意地方式去思考「斷食」,並將此精神應用在生活的各個領域:不是獲取更多東西,而是什麼都不做;聆聽自己的身體/生命在對我們說的話,並重新獲得力量去做那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raw-image

四個增進理解的方法:不確定性、休息、避免簡化、解釋

至於有哪些技巧可以幫助我們增進理解呢?我歸納四個很值得我們實踐的方法。

第一,創造不確定性。在吸收知識時,盡量閱讀不同觀點的說法、或超出你平常理解力的書籍。如果大腦的神經細胞長期受到相同的刺激,久了便會刺激疲乏;相反的,如果我們讓不確定產生的好奇心帶我們前進,便會更主動參與在建立知識的旅程。畢竟,我們討厭不確定的感覺,會盡可能地消除它,因此能帶給我們自主學習的動力。

第二,善用間隔休息。在資訊氾濫的生活中,我們不能再硬塞一堆「背過即忘」的東西。要適當消化新的知識,我們可以運用「間隔效應」(spacing effect)在休息上。作者建議我們以「1:5」的法則來設定。例如,如果你要在十天之後記住所學的內容,那你可以安排一、兩天的總休息時間。有些研究指出,間隔效應因為刻意中斷了學習的環境,因此更能將所學應用在不同的處境下。

raw-image

第三,避免根源簡化(root simplicity)。由於人類喜歡追求不同事物有單一的共同原因,因此會傾向降低不明理由,讓解釋變得更簡單。然而,這種根源簡化的思考,讓我們更容易虛構理由,以合理化自己的世界觀,甚至成為陰謀論的溫床。例如,將失業率的攀升怪罪到移民的入侵,將憂鬱症解釋為想太多、不知足的問題,將不擅長邏輯思考的人解釋為左腦不發達。因此,如果發現自己習慣用單一理由解釋複雜的事情,就應該要小心,因為社會的發展永遠不會是單一原因構成的

第四,Google前,先試著自己解釋。作者指出,解釋是理解的基礎。「就算沒懂,試著自己解釋也是有助益的;因為在解釋當中,我們才會發現問題出在哪裡。」(頁183–184)換句話說,與其要求自己一定要正確解釋某件事情,不如實際去忍受犯錯的可能,在問題中檢視自己的思維模式。所以,下次在你Google想知道的知識前,不仿先自己解釋看看。這樣的對照,能修補我們原先不完整的解釋模型,並增進理解力。

在解釋當中,我們才會發現問題出在哪裡。

結語:通識教育的重要性

最後,我覺得作者提出一個相當重要的呼籲,即重拾通識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能夠運用富有創意的「前瞻性思考」,結合不同的思維模型,解決未知的問題。然而,現在的教育反而是支持「模仿式思考」,對他人的思想產物進行有效率的學習,令學生變得被動又缺乏創造力。

例如,當前的教育都傾向要求把「程式設計」納入必修課程。然而,真正能為人類社會做出貢獻的,不只是擅長做程式設計的人,更是能思考該設計什麼程式,以及要用這個程式做些什麼的人。換句話說,程式設計本身不只是一個工具或技術,而是與道德、社會、政治、經濟等相關知識領域彼此嵌合,與價值息息相關。

因此,通識教育是幫助我們整合不同的思維模型,讓人類的理解力能發展嶄新的理解力,這是Google無法做到的事情。

你還在學習,或是已經理解了呢?透過《最強腦力》這本書,你會在作者幽默且流暢的文筆中,體認到大腦吸收並運用資訊的美妙。另外,你也能知道處在資訊爆炸的社會,有哪些武功秘笈能協助我們去避開那些侵蝕理解力的思維陷阱,進而找回教育的意義。

學習誠可貴,理解價更高!

延伸閱讀

書評│不是學不會,只是還沒學會
《大腦解鎖》書評medium.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enBook 亨利說書的沙龍
18會員
111內容數
關於各種書的心得與評論,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科學、神學等領域。
2025/04/22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大師布魯諾・拉圖的思想,特別著重於其對生態危機、政治與社會的觀點。拉圖強調「描述」的重要性,呼籲人們重新關注自身與環境的依賴關係,並提出「生態階級」的概念,重新思考人與地球的關係。文章摘錄自拉圖的訪談集《何處安居?》,闡述拉圖如何引導我們突破現代化思維的框架,面對生態危機。
Thumbnail
2025/04/22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大師布魯諾・拉圖的思想,特別著重於其對生態危機、政治與社會的觀點。拉圖強調「描述」的重要性,呼籲人們重新關注自身與環境的依賴關係,並提出「生態階級」的概念,重新思考人與地球的關係。文章摘錄自拉圖的訪談集《何處安居?》,闡述拉圖如何引導我們突破現代化思維的框架,面對生態危機。
Thumbnail
2024/10/31
在《時間神學》一書中,探討了屬靈計時的藝術,如何通過理解過去、現在與未來來豐富我們的信仰生活。面對現代人常見的「屬靈計時障礙症」,書中提供了必要的思考框架,讓我們不再困於過去的懷舊或羞恥,而是勇敢地活在當下,期待未來的來臨。這是一部充滿詩意和哲學思考的著作,值得每位追尋信仰與時間之美的讀者細讀。
Thumbnail
2024/10/31
在《時間神學》一書中,探討了屬靈計時的藝術,如何通過理解過去、現在與未來來豐富我們的信仰生活。面對現代人常見的「屬靈計時障礙症」,書中提供了必要的思考框架,讓我們不再困於過去的懷舊或羞恥,而是勇敢地活在當下,期待未來的來臨。這是一部充滿詩意和哲學思考的著作,值得每位追尋信仰與時間之美的讀者細讀。
Thumbnail
2024/10/21
本文章探討了青少年工作者如何從潘霍華的神學視角反思對青少年的牧養,以及其所面臨的挑戰和挫折。透過對潘霍華著作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現代青少年事工應著眼於引導青年聆聽上帝的話語,而非只是填補知識的容器。文章強調,信仰的重視應在於與青年生命的真實接觸,並鼓勵教會工作者重新思考青少年工作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2024/10/21
本文章探討了青少年工作者如何從潘霍華的神學視角反思對青少年的牧養,以及其所面臨的挑戰和挫折。透過對潘霍華著作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現代青少年事工應著眼於引導青年聆聽上帝的話語,而非只是填補知識的容器。文章強調,信仰的重視應在於與青年生命的真實接觸,並鼓勵教會工作者重新思考青少年工作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生活中有很多資訊流經你我,只有經過思考轉譯,才能將資訊轉化成如何運用於自身的知識。
Thumbnail
生活中有很多資訊流經你我,只有經過思考轉譯,才能將資訊轉化成如何運用於自身的知識。
Thumbnail
「學習」是傳承人類知識文明的最有效辦法 句子出處- 讓孩子學會「讀書」的方法——前言|方格子 vocus 想法- 在讀完這篇由王立第二戰研所的著作後所讀到的句子,讓我聯想到近日讀到的邏輯思考的本質 = Logical thinking一書中所提到的。學習一詞,在日文的源頭為「模仿」,意即學習
Thumbnail
「學習」是傳承人類知識文明的最有效辦法 句子出處- 讓孩子學會「讀書」的方法——前言|方格子 vocus 想法- 在讀完這篇由王立第二戰研所的著作後所讀到的句子,讓我聯想到近日讀到的邏輯思考的本質 = Logical thinking一書中所提到的。學習一詞,在日文的源頭為「模仿」,意即學習
Thumbnail
書中提出的關鍵問題很有趣,也是我們在求學階段人人心中都曾經有過的疑問,那就是:同一個班級裡不論如何總會有成績高下之分,那為什麼上一樣的課、讀一樣的書,有些人的成績就是名列前茅,有些人就是怎麼都追趕不上呢?
Thumbnail
書中提出的關鍵問題很有趣,也是我們在求學階段人人心中都曾經有過的疑問,那就是:同一個班級裡不論如何總會有成績高下之分,那為什麼上一樣的課、讀一樣的書,有些人的成績就是名列前茅,有些人就是怎麼都追趕不上呢?
Thumbnail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學習的速度,早就趕不上知識更新的速度。在知識傳遞的媒介和平台多到數不清的情況之下,我們卻似乎很難組織一套學有效的學習系統,所有的資訊將會是東一塊、西一塊,這種情況在vocus、medium的使用狀況上,應該感受特別明顯。
Thumbnail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學習的速度,早就趕不上知識更新的速度。在知識傳遞的媒介和平台多到數不清的情況之下,我們卻似乎很難組織一套學有效的學習系統,所有的資訊將會是東一塊、西一塊,這種情況在vocus、medium的使用狀況上,應該感受特別明顯。
Thumbnail
「學霸都在用的十大聰明讀書法」,這是緊接在書名《不敗學習力》下的副標題。比起成為學霸,更想成為「學習專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沒有誰能夠長久稱霸,但當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時,意味著,要持續打磨打亮自己的能力,「不敗學習力」,正是專家們需要的絕佳工具。 全書內容分為十個章節,展開目錄即可看見這些章節
Thumbnail
「學霸都在用的十大聰明讀書法」,這是緊接在書名《不敗學習力》下的副標題。比起成為學霸,更想成為「學習專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沒有誰能夠長久稱霸,但當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時,意味著,要持續打磨打亮自己的能力,「不敗學習力」,正是專家們需要的絕佳工具。 全書內容分為十個章節,展開目錄即可看見這些章節
Thumbnail
別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愚蠢,這裡的戰術指的是方法,戰略指的是心態,在方法開始之前,你必須先把你的學習心態調整好,心態對了,方法對了,學習效益才會逐漸成長,因此在這我必須先告訴你3個,學習經常會犯下的迷思 迷思1學習就是輸入再輸,學習並非只有輸入再輸出,如果少了思考,那麼會陷入,盲目學習。
Thumbnail
別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愚蠢,這裡的戰術指的是方法,戰略指的是心態,在方法開始之前,你必須先把你的學習心態調整好,心態對了,方法對了,學習效益才會逐漸成長,因此在這我必須先告訴你3個,學習經常會犯下的迷思 迷思1學習就是輸入再輸,學習並非只有輸入再輸出,如果少了思考,那麼會陷入,盲目學習。
Thumbnail
你覺得學習很痛苦嗎?對於從小受台灣填鴨教育長大的人來說,讀書考試恐怕多是負面印象居多。不管是抱著講義狂讀,奮力在課本上爬畫重點,或反覆操練習題、埋首背單字,都是讓人頭皮發麻的回憶。但你會覺得學習痛苦,可能是因為你用錯了方法。
Thumbnail
你覺得學習很痛苦嗎?對於從小受台灣填鴨教育長大的人來說,讀書考試恐怕多是負面印象居多。不管是抱著講義狂讀,奮力在課本上爬畫重點,或反覆操練習題、埋首背單字,都是讓人頭皮發麻的回憶。但你會覺得學習痛苦,可能是因為你用錯了方法。
Thumbnail
人腦不如電腦? 你喜歡學習嗎?談到學習,是痛苦的經驗,還是令人振奮的回憶呢?在台灣的教育(至少我小時候),大多以重複練習、背誦記憶等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就算討厭那個科目,還是要把它們吞下去,以應付升學考試。 但是,隨著科技的進展,幾乎任何知識都能在Google查得到,那我們又為何要待在教室這麼「沒效
Thumbnail
人腦不如電腦? 你喜歡學習嗎?談到學習,是痛苦的經驗,還是令人振奮的回憶呢?在台灣的教育(至少我小時候),大多以重複練習、背誦記憶等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就算討厭那個科目,還是要把它們吞下去,以應付升學考試。 但是,隨著科技的進展,幾乎任何知識都能在Google查得到,那我們又為何要待在教室這麼「沒效
Thumbnail
「自學」是以「忘記作為前提」,學習這條路並不孤獨的,先搞清楚想要解決的問題為何,才能在過程中找出需要的資料,進而找到努力的重點,最後淬煉出最精華的部份,
Thumbnail
「自學」是以「忘記作為前提」,學習這條路並不孤獨的,先搞清楚想要解決的問題為何,才能在過程中找出需要的資料,進而找到努力的重點,最後淬煉出最精華的部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