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體字」是什麽?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接下來幾篇會跟大家談談最近頗熱門的話題:簡體與繁體。在談繁簡問題時,我們仍會使用到一些基本概念,包括前面介紹過的六書,特別是形聲字和與它有關的省形和省聲問題。另一個比較關鍵的是「異體字」觀念。這次先來說明什麼是異體字、異體字如何形成。

讀音和字義完全相同,只有字形不同的一組字就是異體字。為什麼說是一組字呢?因為讀音和字義完全相同的字,可能仍有好幾種寫法,有些字甚至有十幾二十種寫法,這麼多字形不同的字都稱為同一組異體字。

來舉個例子,一般我們所用的「天」字就有二十七種不同寫法,這麼多不同寫法其實都是寫「天」這個字。當然,我們今天知道「天」字的正確寫法,這叫「正體字」,而「異體字」我們通常會當作錯別字來處理。其實「異體字」和「錯別字」是兩個不同概念。我在附圖中寫了四種「天」字的異體字寫法,一般我們書寫文字都是為了溝通、傳達訊息,而異體字會讓其他人難於辨認,所以經過時間、歷史的洗刷後,最終定出「天」的寫法是正體。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會遇到不少異體字,例如「群」也可以寫成「羣」,「啓」也可以寫成「啟」。在地名方面,「臺灣」與「台灣」相通,「臺」與「台」是異體字的關係。

異體字的形成源於許多複雜因素,以下只列舉幾種。

第一,從前我們談過隸定、隸變的問題,在小篆或其他古文字轉化成隸書時,有不同的寫法,這些不同的寫法就成為了異體字。這些異體字透過石碑留傳下來,因此歷代的字典中收錄的許多異體字,它們的來源通常是石碑的碑文字形。

第二,古人會避皇帝和祖先的名諱,意思就是避開使用與皇帝、祖先名字的字而改用同義字,例如隋朝皇帝名叫「楊廣」,有一本書叫做《廣雅》,當時書名要改成《博雅》,是借用與「廣」同義的「博」字。但有時真的無法找到同義字,於是就會對字形作增減,例如避康熙帝名字「玄燁」而把「玄」字少寫最後兩筆,或是避孔子名「丘」,而增加「阝」成為「邱」字,作為姓氏專用字,本意是避免用聖人之名作為自己的姓。因避諱而減筆的「玄」字與不減筆的「玄」字就是同一組異體字。而「丘」字和「邱」字在避諱的用途上也是異體字關係。

第三,漢字在很早就出現「俗字」的現象。通常是為了文字的書寫方便,於是為本來的字創造一種簡化的寫法,久而久之,形成「俗字」,例如「體」字俗字寫為「体」,這個字形出現在宋元朝以來的通俗小說中,包括《三國志平話》、《金瓶梅》等,這些俗字相對於正體字而言就是一種異體字了。

大家知道了「異體字」的定義後,下一次我們就要介紹「正體字」的定義和形成原因。

avatar-img
64會員
164內容數
以儒學、古文字、武俠評論以及書法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三 現在回到朱自清的序文。 詞 (非《詞源》中說的作為文學體裁的詞) 就是虛字,又稱「助字」,詞例就是虛字的用法。難得的是,他竟然有「虛字一方面是語句的結構成份,一方面是表示情貌﹑語氣﹑關係的成份」的觀察。顯然,朱自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二 舉個例子,假設有這樣的一個合乎語法的字符串﹕ 已知的是「AB」屬 x 語構型,而「A」屬 y 語構型,那麼「B」顯然屬於語構型 y\x。 其次,語言學家薩皮爾對語法的一個觀察十分準確﹕所有語法都有遺漏。 由於我們的研究對象是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總體而言,「禮義廉恥」本來追求的其實可能是「科學的程序」、「明確的意義」加上「經濟的考量」和「精確的判斷」之總體價值觀。也就是說,若按古代字書的解釋以及古文和拼音文字的關聯去推敲,一個目前大家都熟悉的古代字詞或成語,不一定和後世及現代人解釋的意思完全一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三 現在回到朱自清的序文。 詞 (非《詞源》中說的作為文學體裁的詞) 就是虛字,又稱「助字」,詞例就是虛字的用法。難得的是,他竟然有「虛字一方面是語句的結構成份,一方面是表示情貌﹑語氣﹑關係的成份」的觀察。顯然,朱自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二 舉個例子,假設有這樣的一個合乎語法的字符串﹕ 已知的是「AB」屬 x 語構型,而「A」屬 y 語構型,那麼「B」顯然屬於語構型 y\x。 其次,語言學家薩皮爾對語法的一個觀察十分準確﹕所有語法都有遺漏。 由於我們的研究對象是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總體而言,「禮義廉恥」本來追求的其實可能是「科學的程序」、「明確的意義」加上「經濟的考量」和「精確的判斷」之總體價值觀。也就是說,若按古代字書的解釋以及古文和拼音文字的關聯去推敲,一個目前大家都熟悉的古代字詞或成語,不一定和後世及現代人解釋的意思完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