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成為你的病魔[序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格分裂”這個詞,相信每個人多少都有聽過一點。

對於科學方面來說,這是一種精神疾病,正名是“解離性障礙”中的“多重人格障礙”,擁有這種疾病的人體內會產生不同於本人的人格,有可能是一個、也有可能是很多個,而得到這種精神疾病的原因,通常都與童年的陰影相關,經過研究發現,患者大部分都在兒童時期經歷過虐待或者性侵害等會對心理產生陰影的事件......

其實我並沒有去特別研究這些,會知道這個,是因為我看了一部網路小說——“與怪異的你相戀”。

說出來會很難為情,這是一本治癒系BL小說,主要是在描述一名高中生,在一次意外中發現自己似乎患有多重人格障礙,在療程中邂逅了另一名同齡的精神疾病患者,與之相戀的故事。

雖然聽上去荒唐,但由於兩名主角都是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因此多少都能夠體諒對方、甚至是包容,給予雙方相同的溫度,兩人戀愛的過程真的是糖份滿滿、看的讀者十分舒服......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另類的“同病相憐”吧?

可惜的是,這部作品沒有結局。

居然到讀者最期待的車戲時就永久停更了!

真的是非常傷人。

在得知作者永久停更的消息之後,我竟然就此失眠了,晚上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好不容易熬到了早上,我打開了房間的門,突然覺得眼前一黑——

待我再度睜開眼,看到的卻是......

「來做吧......」

感受到脖頸處被人用雙臂環住,雙眼有些朦朧,我的意識還是有些不清楚,現在是怎麼回事?怎麼有酒味?

「德懷特,你果然是喝醉了啊......真可愛。」

什麼?德懷特?

這不是那部小說的主角嗎?

衣領被往下拉,我已經清楚的感受到了。

我被強吻了!!!!!!

「哇!!!」

忍不住尖叫,我猛的後退,視線也逐漸清晰。

眼前的人,衣衫凌亂,胸前的扣子微微敞開,有著一頭紅色的短髮和一雙黑藍色的眼睛。

他的外貌都和小說內的描述相同......他是另一個主角盧納?

不是,我怎麼會......?

我低頭一看,一不小心,就看到了不該看的東西。

男、男生的那個啊啊啊啊!!!!!!

高頻尖叫差點從嘴裡衝破,我捂住嘴,看向眼前一臉疑惑的盧納。

「你是誰?德懷特去哪了?」

面對盧納的提問,我無法回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病態人格者就混雜在你我周遭的人群裡,今天也出沒在你的身邊,乃至於你的親朋好友、上班同事之間。或許正在閱讀本書的你,也是一位病態人格者呢。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精神科專護的真實故事,作者講述了小蓮的早期工作經驗以及她在治療思覺失調患者時發生的一系列突發事件。最後,小蓮選擇離開當前的工作環境,轉而到戒酒中心工作。整個故事充滿了對精神健康護理的人性關懷以及醫護人員面對挑戰時的抉擇。
延續上篇前任W的文章,最後提到「愛的時候,所有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這一切都將成為致命傷。 最初的我們,因躁鬱症認出彼此有相同靈魂而相愛,聽起來很浪漫,但現實是,因疾病的發作不斷上演對彼此攻擊,最終兩人都被傷到體無完膚,不得不承認我倆本就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Thumbnail
你曾經聽過 「解離」狀態嗎? 解離是人在壓力過大時,出於對自我的保護,會感覺到靈魂脫離了身軀,自己彷彿不是身處在這個世界,用第三者的角度來旁觀自己的一種狀態。上次接觸過這種主題的閱讀,是在林奕含所著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故事中的女主也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以一句「溫良恭儉讓」主導全書節奏,如同
Thumbnail
這本書很像網路分享文的集結,很日常,重點不多,就是一個年輕女孩罹患憂鬱症的過程。我不會說它沒什麼內容,相對地,書中很多觀點與我的體會相符,頗有共鳴;但也就是因為如此,所以對我來說沒有什麼額外的啟發。 敘事者鍾西西和男友冷小星接吻交往後,就得了治不好的病。兩個人開始相愛相殺,雙方都很自我...
Thumbnail
文章提到了三魂人的事件,並描述了一位通靈者的不同遭遇。作者描述了潛意識和心靈的經歷。
Thumbnail
擷取自維基百科: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個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稱為「並存意識」(co-consciousness)。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病態人格者就混雜在你我周遭的人群裡,今天也出沒在你的身邊,乃至於你的親朋好友、上班同事之間。或許正在閱讀本書的你,也是一位病態人格者呢。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精神科專護的真實故事,作者講述了小蓮的早期工作經驗以及她在治療思覺失調患者時發生的一系列突發事件。最後,小蓮選擇離開當前的工作環境,轉而到戒酒中心工作。整個故事充滿了對精神健康護理的人性關懷以及醫護人員面對挑戰時的抉擇。
延續上篇前任W的文章,最後提到「愛的時候,所有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這一切都將成為致命傷。 最初的我們,因躁鬱症認出彼此有相同靈魂而相愛,聽起來很浪漫,但現實是,因疾病的發作不斷上演對彼此攻擊,最終兩人都被傷到體無完膚,不得不承認我倆本就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Thumbnail
你曾經聽過 「解離」狀態嗎? 解離是人在壓力過大時,出於對自我的保護,會感覺到靈魂脫離了身軀,自己彷彿不是身處在這個世界,用第三者的角度來旁觀自己的一種狀態。上次接觸過這種主題的閱讀,是在林奕含所著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故事中的女主也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以一句「溫良恭儉讓」主導全書節奏,如同
Thumbnail
這本書很像網路分享文的集結,很日常,重點不多,就是一個年輕女孩罹患憂鬱症的過程。我不會說它沒什麼內容,相對地,書中很多觀點與我的體會相符,頗有共鳴;但也就是因為如此,所以對我來說沒有什麼額外的啟發。 敘事者鍾西西和男友冷小星接吻交往後,就得了治不好的病。兩個人開始相愛相殺,雙方都很自我...
Thumbnail
文章提到了三魂人的事件,並描述了一位通靈者的不同遭遇。作者描述了潛意識和心靈的經歷。
Thumbnail
擷取自維基百科: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個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稱為「並存意識」(co-conscious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