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林阿嬤和拍電影的初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中秋節是二林阿嬤離開我們的日子,今年就要滿七週年了,決定寫篇文章紀念阿嬤、並時時提醒自己為什麼要走下去。

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因為它的模樣在產出時已有固定的框架,所以跑了幾次映後座談之後,便會鬆懈而老神在在,因為觀眾的問題大部分都是一樣的。

記得畢業製作跑到尾聲時,我已老神在在,上台前十分鐘才在回想之前常常被問的幾個問題,結果上了台,突然一個觀眾問我

你為什麼拍電影呢?

這個博大精深而與影片無關的問題讓我愣在台上,我不禁脫口而出:

「我也不知道,我們家也沒有人知道,所以一開始才會家庭革命。」

我做電影單純是因為快樂、因為我喜歡閱讀,喜歡邊閱讀邊把文字在腦中轉換成奔馳的影像,從小到大都這麼做之後,在年紀夠大了,開始想把這些影像搬出腦袋、放到銀幕上跟大家一起欣賞。

原本應該是這樣的。

不過沒有初衷、又不是天才,實在很難做這行。碩一的時候因為同儕間的競爭太過強烈、遇見了一些忙著踐踏別人捧高自己尊嚴的人,我為了維持某種虛幻的價值,也不禁變得偏激。

記得某天晚上,大學同學打電話找我聊天,聊他一個人在德州很無聊。每天被各種作業、拍攝、和複雜人際關係追殺的我忍不住生起了氣,說我沒有時間無聊,我每天都覺得好痛苦難受、但又不想認輸。

電話那頭的朋友要我記得初衷。

除了好玩之外,我沒有夠強大的初衷能夠說服自己這一切是有意義的,所以我喪失了聽力。

像是打了敗仗一樣的落魄軍隊,我把東西收收、回到台灣,進了一間英文教學雜誌社拍攝教學節目,養病之餘試著了解自己的內心。

某天,小阿姨拿了一張傳單回來,說有個協會在徵求阿公阿嬤的影像故事。

阿嬤當時已經病得很重,從小被他照顧長大的我或許因此很想把握時間了解他,久違地拿起了相機,請求阿公和我說說阿公年輕時怎麼追阿嬤的故事。

我記得當時雖然有帶單眼回台灣,但阿公只要上鏡就會突然過分地文質彬彬、很拘謹,為了降低他的警戒,我還特地拿了超老舊的輕盈V8和手機拍攝、為了探討四散的兄弟姐妹的心情,很多訪問還是螢幕錄影。

最終,我用了這樣非常低畫質、甚至得轉好幾次檔才能被新式電腦讀取的檔案,在休養期間完成了第一支紀錄片。技術之差,連我媽去參加頒獎典禮時,協會的人都忍不住跟我媽說,評審都無法相信這是一個唸電影所的人拍的。

這是我第一次得獎、上報紙,老媽、阿公、和妹妹都去參加了頒獎典禮,而我則是意外拾回了勇氣,回到舊金山重新再戰。

拾回勇氣的關鍵不是得獎,而是阿嬤。

記得二林阿嬤那時已經病得很重,不太能好好說話、情緒起伏很小,我每次都要在他床邊揮灑汗水邊唱邊跳吊吊銅仔、彩衣娛親一陣才能換得他一陣笑聲。

所以那天,我媽說要把影片播給阿嬤看時,我其實非常意興闌珊,覺得阿嬤現在眼睛很不好了、也常常聽不懂中文(後期聊天時都要講台語),特地把阿嬤推到客廳看這部片只是讓阿嬤很累而已。

就在我對這決定不置可否時,老媽還是按下了播放鍵,影片在電視螢幕上流逝而過。我看到一半想要跟阿嬤解釋一下,轉頭過去,竟然看見我以為已經麻木的阿嬤一個人默默地擦眼淚。

那個畫面成了這七年來我的初衷。
原來就算只有一個人懂,電影也是有意義的。

因為有了這勇氣及領悟,我回到舊金山。八月回舊金山前,我和阿嬤約定好寒假再回來看他,當時身體漸有起色的阿嬤還精神抖擻地要我快點去嫁人。

沒想到一個多月後的中秋節,阿嬤就離開了。

雖然我是唯一一位沒有趕到阿嬤身旁、見到他最後一面的家人,也因為這樣的遺憾做了帶我小小起飛的畢業製作,但能讓我原諒自己的,就是最後那段珍貴的拍攝時光、還有阿嬤給了我初衷的那個瞬間。

我的初衷就是跟一路上照顧我的親朋好友說話,現在在寫的長片甚至是想跟我那還沒出生、也不知道會不會出生的孩子說話,無論是感謝、遺憾、掙扎、理解,都是想讓他們知道我雖然肉身總是不在家,但每一刻我都記得、都很努力地感受了,希望他們能接受到我想大聲吶喊的感謝。

不管是初衷的出現還是阿嬤的離去,已經七年了呢,每次都覺得好辛苦好想放棄,但想到這可能是阿嬤離開前給我的最後的禮物,又會覺得或許還可以再撐一下,就撐到真的撐不下去的時候吧。

avatar-img
2會員
12內容數
想要當導演,可以當YouTuber、拍廣告、加入整合行銷公司,但偏偏想要拍電影的話怎麼辦?那就要捏著鼻子,在目標實現的那刻前,做完在那之前必須完成的六百件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離開台灣前,我和八十幾歲的阿嬤一起住了三年,阿嬤守寡了二十幾年,看政論節目成為阿嬤晚年的晚餐標配。 我回家的時間多半晚,阿嬤常常都已經入睡,所以我們並不常聊天。 只有那麼一兩次,我們有機會聊天。 阿嬤曾說念女中的她,為了躲避白色恐怖的迫害,從東部搬到南部生活。 我很喜歡阿嬤寫的字,細
每次去看阿嬤的時候,我基本上都會拍張照,一方面是紀錄生活,一方面是把握這些和她相處的片刻。 阿嬤以前是不喜歡拍照的人,還記得好幾次幫她拍照她都會說不要,她是個固執的人,有很多自己的堅持,像堅持一定要去外面洗頭,儘管搬了家,也要找到附近的美容院,這些都是源自於小時候的習慣,她出身在富貴人家,小時
Thumbnail
那一天,我在工作中接到妹妹的來電告訴我從小陪伴我們長大的阿嬤安詳離世了,語氣中帶著哽咽,我鎮定地回覆之後繼續埋首於工作,直到幾天過後被告知做法事的時候一直擲不到聖筊,應該是阿嬤惦記著我尚未返鄉之故,當時心頭一陣酸,也感嘆在異鄉打拼的身不由己。 其實,在阿嬤過世的好幾年前,似乎就開始出現失智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離開之後,回想這半年多來在釀電影的日子,記錄下在這裡的一切,感謝這些經歷成為自己繼續前進的養分。當初想加入的原因是因為喜歡電影、喜歡文字,如同面試完的心態,離開釀電影之後,緣分不會就此結束,因為愛電影,未來還是會在不同地方再遇見的。
Thumbnail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島嶼的集體記憶計畫》、《給阿媽的一封信》 這個展覽是關於 《給阿媽的一封信》 () 導演:陳慧齡 在成為記錄片導演之前,她是一位中學的美術老師,喜歡帶著學生一起探索藝術的多元形式,在母校高雄女中實習時,有一次讓她的學生們演戲,為了留下紀念,而去總務處借攝影機將演出錄下來,但不小心誤刪了其
Thumbnail
感謝阿嬤把我拉拔到大,每次在我撿到錢的時候,告誡我要買甜的東西吃才不會倒楣;晚年邁入失智時,也感謝阿嬤願意讓我照顧著她。讓我在她身邊,在時間老人的見證下,看著她從生命裡褪去。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離開台灣前,我和八十幾歲的阿嬤一起住了三年,阿嬤守寡了二十幾年,看政論節目成為阿嬤晚年的晚餐標配。 我回家的時間多半晚,阿嬤常常都已經入睡,所以我們並不常聊天。 只有那麼一兩次,我們有機會聊天。 阿嬤曾說念女中的她,為了躲避白色恐怖的迫害,從東部搬到南部生活。 我很喜歡阿嬤寫的字,細
每次去看阿嬤的時候,我基本上都會拍張照,一方面是紀錄生活,一方面是把握這些和她相處的片刻。 阿嬤以前是不喜歡拍照的人,還記得好幾次幫她拍照她都會說不要,她是個固執的人,有很多自己的堅持,像堅持一定要去外面洗頭,儘管搬了家,也要找到附近的美容院,這些都是源自於小時候的習慣,她出身在富貴人家,小時
Thumbnail
那一天,我在工作中接到妹妹的來電告訴我從小陪伴我們長大的阿嬤安詳離世了,語氣中帶著哽咽,我鎮定地回覆之後繼續埋首於工作,直到幾天過後被告知做法事的時候一直擲不到聖筊,應該是阿嬤惦記著我尚未返鄉之故,當時心頭一陣酸,也感嘆在異鄉打拼的身不由己。 其實,在阿嬤過世的好幾年前,似乎就開始出現失智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離開之後,回想這半年多來在釀電影的日子,記錄下在這裡的一切,感謝這些經歷成為自己繼續前進的養分。當初想加入的原因是因為喜歡電影、喜歡文字,如同面試完的心態,離開釀電影之後,緣分不會就此結束,因為愛電影,未來還是會在不同地方再遇見的。
Thumbnail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島嶼的集體記憶計畫》、《給阿媽的一封信》 這個展覽是關於 《給阿媽的一封信》 () 導演:陳慧齡 在成為記錄片導演之前,她是一位中學的美術老師,喜歡帶著學生一起探索藝術的多元形式,在母校高雄女中實習時,有一次讓她的學生們演戲,為了留下紀念,而去總務處借攝影機將演出錄下來,但不小心誤刪了其
Thumbnail
感謝阿嬤把我拉拔到大,每次在我撿到錢的時候,告誡我要買甜的東西吃才不會倒楣;晚年邁入失智時,也感謝阿嬤願意讓我照顧著她。讓我在她身邊,在時間老人的見證下,看著她從生命裡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