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讓小孩去參加資優鑑定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分別接到女兒跟兒子班導師的通知,說他們符合國小資優鑑定的資格。
這、該讓孩子去參加嗎?


問問孩子

我:「女兒,你想參加資優鑑定嗎?」


女兒:「那是什麼?」「喔~這真是個好問題,我猜如果通過鑑定的話,就會被判定為學得比較快,然後學校會把這些學得比較快的學生集合在一起上課,假設原本1堂課只能上一個單元,這個班可能可以1堂課上兩個單元。」我試著回答。


「那就太好了!趕快上完,然後學期後面就可以一直玩、不用上課了,那我要去考!」


「誒~其實我不太確定,我上網查一下。」有女兒想得這麼美嗎?


不查還好,一查覺得有點整人,考試分好幾關,光接送考試加陪考,我就飽了,如果通過了、竟然還要轉學!於是我轉頭跟女兒說:「我覺得還是不要考,通過要轉學耶,你就不能跟XXX一起玩了。」


女兒竟然還是堅持要考:「我就是想考。」

「你為什麼這麼想考?」我問。

「因為考試很刺激呀~」女兒回應。

「那如果考上你要轉學嗎?」我再問。

「不要~」女兒不加思索地回答。


不要?那有什麼好考的,直接跳過。


接著我轉頭問兒子:「兒子,你要去考資優鑑定嗎?」「媽,我的楓之谷大冒險28集還沒來喔?等好久了!」ㄛ~ 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啊。


「我已經上圖書館網站預約了,很多小朋友都想看,所以要再等等,那你到底想不想要考資優鑑定?就連聯絡簿上貼的那個紙條啦!」


「粉紅色那個喔?老師有跟我說,但我忘記是什麼了。」兒子說完就轉頭繼續看他的楓之谷大冒險27集,如入無人之境......


好吧!繼續快樂的當你的平凡人。(只想當個平凡人)。


於是我走到餐桌去問老公:「親愛的,你覺得要讓他們考資優鑑定嗎?考上好像就要轉學到有資優班的學校、最近的是XXX學校,開車好像要15到20分鐘。」


「太遠了,小學就是要『早睡早起身體好』,離家近最重要。」老公默默微笑,然後低頭繼續滑他的手機。


「ㄟ~ 你這是為了你自己吧,這樣你就不用開車接送了。」


讓我想想

沒考上,是個打擊吧?

嗯~好像沒必要為難小孩,重點是、我還要花時間帶小孩去考試,光想就有點累。


考上了,也是個打擊啊!

好吧!對我是個打擊。
目前就讀的原校沒有資優班,所以需要轉校,如果爸爸不接送,那不就是我要接送。


我所認同的

有一些人會分享:資優班跟你想的不一樣呀,是多麼的多元化設計,課程有趣,還有專題研究、報告啊!真的很好玩。


這真令我感到疑惑:「這不是所有的班級、都要努力去做到的方向嗎?為什麼只有資優班的課程是多元的、是好玩的、是有趣的?只有『資優班』可以有好棒的課程設計?大費周章的鑑定,然候還要特別撥資源去資優班,真的有其必要性?


關於基本國民教育,我好像比較期待政府把資源好好的分配在每一個孩子身上,不需要去搞這些貼標籤的遊戲。


決定

總之,在我縝密的思考過後(真的有嗎?XD),我決定『不要』讓小孩去參加這個累死我自己的資優鑑定。


我不確定如果未來國高中、還有這種花樣的話,我會怎麼想,可能還是會跟小孩討論一番再決定。但老公倒是斬釘截鐵的說:「當然不要參加,壓力太大了啦!」


完全無關的插圖,存粹是因為看起來好好吃。

什麼都寫、想寫就寫、不想寫就發呆。最喜歡的事:烹飪(其實是吃飯)、睡覺、泡茶喝。享受秋天的沈思、以及冬天的好好🐢著充電。 You do because you can, not because you need to.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萬里無雲,陽光灑百里的週六早晨,我跟4歲的女兒在房間吹著冷氣,或坐或臥在遊戲墊上無所事事。女兒提議說她要穿好市多買的雪白小禮服,我們就忙碌了起來。 喔~穿上雪白禮服的女兒好可愛。
兩個孩子放學回家總喜歡圍繞在我身邊,吱吱喳喳說他們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更喜歡我陪他們一起玩,兒子喜歡玩桌遊,女兒喜歡手工藝。週間事情多,我會找各式各樣的理由開溜。
女兒跟兒子都是未滿三歲就被我們送去讀幼幼班,我也深刻地體驗到不是小孩需要上學,而是父母需要去上班,雖然心疼,但還是做了這樣的選擇。 既然要上學,就會面臨到準時這件事:小孩每天賴床啊!吃早餐還要一邊玩玩具,穿個鞋子穿好久,小孩當然不怕遲到,但我上班要遲到了,所以常催促他們:「快一點、快一點」強迫他們
8/30 終於到來,暑假結束,孩子們回歸學校,忙碌的白天可以暫回平靜,我也得以喘息。一如往常的、兒子的老師要求他們每週五要寫一篇小短文在聯絡簿上。這週五的題目:升上二年級
就是個日常,跟兩個孩子散步走在路上。兒子突然轉頭跟我說:「媽媽,我跟你說喔,千萬不要當什麼公主。」我:「為什麼?」
女兒一歲半的時候學說話,有一陣子在教她『子』這個字的發音。我:「房子」女兒:「房房」。我:「兔子」 女兒:「兔兔」。我:「瓜子」女兒:「瓜瓜」。 好吧,算了、算了。
萬里無雲,陽光灑百里的週六早晨,我跟4歲的女兒在房間吹著冷氣,或坐或臥在遊戲墊上無所事事。女兒提議說她要穿好市多買的雪白小禮服,我們就忙碌了起來。 喔~穿上雪白禮服的女兒好可愛。
兩個孩子放學回家總喜歡圍繞在我身邊,吱吱喳喳說他們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更喜歡我陪他們一起玩,兒子喜歡玩桌遊,女兒喜歡手工藝。週間事情多,我會找各式各樣的理由開溜。
女兒跟兒子都是未滿三歲就被我們送去讀幼幼班,我也深刻地體驗到不是小孩需要上學,而是父母需要去上班,雖然心疼,但還是做了這樣的選擇。 既然要上學,就會面臨到準時這件事:小孩每天賴床啊!吃早餐還要一邊玩玩具,穿個鞋子穿好久,小孩當然不怕遲到,但我上班要遲到了,所以常催促他們:「快一點、快一點」強迫他們
8/30 終於到來,暑假結束,孩子們回歸學校,忙碌的白天可以暫回平靜,我也得以喘息。一如往常的、兒子的老師要求他們每週五要寫一篇小短文在聯絡簿上。這週五的題目:升上二年級
就是個日常,跟兩個孩子散步走在路上。兒子突然轉頭跟我說:「媽媽,我跟你說喔,千萬不要當什麼公主。」我:「為什麼?」
女兒一歲半的時候學說話,有一陣子在教她『子』這個字的發音。我:「房子」女兒:「房房」。我:「兔子」 女兒:「兔兔」。我:「瓜子」女兒:「瓜瓜」。 好吧,算了、算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晚餐時間同時也是我們家的閒話家常的時刻。距離姊姊的升高中的教育會考剩下不到2個星期,兩個弟弟語帶羡慕地對姊姊說:「如果妳考上台中女中,就可以獲得阿嫲給的10萬元獎學金了。」姊姊一如往常地回覆:「哎,不可能考上的啦。」我想說幾句鼓勵她的話,但是太常說,就像濫印的鈔票會貶值,於是改口說。。。
Thumbnail
學測成績出爐,接下來校內就會常常聽到高三導師同仁們這樣的對話(哀怨)。 大O老師:「家長叫我一定要幫他勸孩子念XX大學,我早就勸過了,孩子不想啊!然後家長就問,能不能也請校長勸勸他(她)!」 大P老師:「現在小孩哪會這麼乖嘛~我看要勸,也應該是勸那個家長『想開一點』。」 O:「就是說嘛!家長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在面對子女學業方面的抉擇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從學習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互相依靠。文中分享了不同年齡段子女的學習狀況以及和孩子們的相處經驗。
Thumbnail
前陣子,同學為了孩子選讀科系擔憂地在群組中發問,孩子想選的科系在家長眼中就是對前途無益的科系,但身為媽媽卡在孩子與父親不同抉擇中,真是擔不完的心。我忍不住問了正在唸高二的姪女為什麼選擇三類組,是自己選的嗎?她是自己選擇的,聽她侃侃而談的說著自己的想法,我真心佩服十七算的她懂得掌握自己的勝算籌碼...
Thumbnail
孩子今年即將要上國小一年級了。 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聽聞不少家長開始打聽暑期及國小的安親班或補習班,而我也試探性地問了孩子是否有想去安親班的意願? 結果我得到是孩子很大的反應表示:「我不想去安親班,我下課後就要回家。」 這個答案完全在意料之內,無論在此之後我又陸續問了多少次,得
Thumbnail
這幾天被臉書轉發某補習班學生精美的行程表嚇歪了,關於如此精實、贏在起跑點的童年生活,真的是一個孩子需要的嗎? 先說結論,根本不需要逼死人的行程,小孩也可以考好成績、上明星學校,但是,就算是明星學校畢業,也不能保證工作職涯順利。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晚餐時間同時也是我們家的閒話家常的時刻。距離姊姊的升高中的教育會考剩下不到2個星期,兩個弟弟語帶羡慕地對姊姊說:「如果妳考上台中女中,就可以獲得阿嫲給的10萬元獎學金了。」姊姊一如往常地回覆:「哎,不可能考上的啦。」我想說幾句鼓勵她的話,但是太常說,就像濫印的鈔票會貶值,於是改口說。。。
Thumbnail
學測成績出爐,接下來校內就會常常聽到高三導師同仁們這樣的對話(哀怨)。 大O老師:「家長叫我一定要幫他勸孩子念XX大學,我早就勸過了,孩子不想啊!然後家長就問,能不能也請校長勸勸他(她)!」 大P老師:「現在小孩哪會這麼乖嘛~我看要勸,也應該是勸那個家長『想開一點』。」 O:「就是說嘛!家長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在面對子女學業方面的抉擇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從學習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互相依靠。文中分享了不同年齡段子女的學習狀況以及和孩子們的相處經驗。
Thumbnail
前陣子,同學為了孩子選讀科系擔憂地在群組中發問,孩子想選的科系在家長眼中就是對前途無益的科系,但身為媽媽卡在孩子與父親不同抉擇中,真是擔不完的心。我忍不住問了正在唸高二的姪女為什麼選擇三類組,是自己選的嗎?她是自己選擇的,聽她侃侃而談的說著自己的想法,我真心佩服十七算的她懂得掌握自己的勝算籌碼...
Thumbnail
孩子今年即將要上國小一年級了。 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聽聞不少家長開始打聽暑期及國小的安親班或補習班,而我也試探性地問了孩子是否有想去安親班的意願? 結果我得到是孩子很大的反應表示:「我不想去安親班,我下課後就要回家。」 這個答案完全在意料之內,無論在此之後我又陸續問了多少次,得
Thumbnail
這幾天被臉書轉發某補習班學生精美的行程表嚇歪了,關於如此精實、贏在起跑點的童年生活,真的是一個孩子需要的嗎? 先說結論,根本不需要逼死人的行程,小孩也可以考好成績、上明星學校,但是,就算是明星學校畢業,也不能保證工作職涯順利。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