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時候,全家去旅行,到了當地會買伴手禮送人是重要的小插曲,有時候會和孩子討論,買什麼會比較恰當。孩子逐漸長大,從校外教學、畢業旅行到單飛自助旅遊,經濟自主權增加,開始被影響,買了當地的物產。當孩子回家後,展示送給我的心意,同時會分享他帶回來伴手禮是想到了家人或朋友可能喜歡的原因,每次不經意的聊天互動,做媽媽的我覺得很溫暖,不是因為伴手禮的美味、精緻或昂貴,而是孩子在旅行的片刻,想到和親朋好友分享旅行的收穫。
中秋節的前兩天,適逢學校的週三營養午餐,應景的準備每位孩子一個綠豆椪,抬回教室時,孩子接下來是兩節科任課,勢必是將綠豆椪帶回家了。一個綠豆椪,對物質豐裕的孩子不算什麼,我想,可以將這綠豆椪賦予一些意義。
孩子上課回來,忙著午餐,肯定沒辦法聽我好好說話,在黑板上寫下我想要教孩子的事:
綠豆椪帶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中秋節」吃月餅的喜悅!
並傳訊息至班級群組,家長們了解我的想法,自由參加。
第二天上課,才有時間和孩子聊到我的想法和經驗,同時問了昨天回家分享月餅給家人的孩子,爸媽是不是很感動,孩子很有感的點點頭。
教了很多年的國語、數學、社會、自然……,疫情過後,忽然很想教孩子如何好好生活,綠豆椪成為我今日的「生活學」教材,心裡有種實踐的滿足感。